花花心肠

我思故我在,我书故我行
正文

科技产能开发中的风险阻拦问题

(2018-11-11 10:24:30) 下一个

今早在科学网博客中看到从人民网转发的创投版的采访文“孵化器并非二房东 租金模式不可持续”,大致读了一下,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是有关科技产能开发中的风险阻拦问题。

按文中所说,到目前积累的科技成果很多,现在也出现了很多的成果“孵化器”,但实现成果转化的科技产品生产出来的很少。所谓孵化器,有点貌似“二房东”的意思。

如此情形,在我看来,说明科技开发正处于播种与萌发的阶段。之所以成效尚且不高,除了科技人员需要生产企业的知识,和具有吸引投资的市场开发能力以外,从资金来源来说,与市场压力相关的风险是这些孵化器所面对的最大困难。

给这些孵化器时间,让它们自己在迷茫摸索和学习中,通过时间的积累,也总会找到一些出路的。只是这些孵化器如果没有明确扶持,没有科技产品市场开发的标准系统为框架的参照,它们摸索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环节),它们也可能因各自眼界和能力的局限而出现起步定位时的偏差。

再从资金的角度看,如果按照现在投资市场的办法,孵化器全凭各自的吸引力去实现资金注入,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孵化器们至少需要向投资者推介自己的机会或场合,而这些条件最好是稳定持久的科技推介的服务平台,能够有效地把科技方与投资方两方拉拢起来。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上过程虽然可能相对容易实现,但也有很大的不足:那就是科技产品的生产将不会有任何优越性,它们将和普通产品一样,在资金投入上将要承担资金来源方层层汇集起来的投资压力。这一点,对于新型的科技成果而言,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将损失它们的自主力,而使得科技产品的发展定向更脆弱,更容易单方受市场的控制。

鉴于以上的考虑,我想起“国家行为”这个词。科技开发,如果能象它的前期科技研究那样,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而且资金上也不再单纯仰仗市场的扶持,而是受到全民资金支持的直接关注,那样的话,资金到位将不会有多层结构和市场变化的压力与风险---如果可以这样,科技开发由研究成果到产品的过程才算是走上了一条孵化器们个个易行的康庄大道,到那时,何愁没有科技开发的春天呢?

2018.11.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