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英国回来。这次比较匆忙,只去了伦敦、剑桥和牛津。现在将本虾在三地走马观花的记趣按时间顺序分期作个小札。
坐在伦敦和牛津之间的通勤大巴上,目力所及,车上每个人都在工作状态中。下面这张照片因为是偷拍,不太好意思,照得不太全。前排没拍上的那人在看一篇学术论文,中间的女士在钻研讲义,后面这位男士在准备PPT演讲slides。未入城,学术气氛就已扑面而来了。
英国有一句民谚:“穿过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确实,牛津的古老建筑诉说着接近千年历史的厚重沧桑,这种沧桑远远领先于美国最早的名校。据说耶鲁的学生就往学校建筑上泼硫酸,试图增加点陈旧的历史感。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里最古老的大学。考虑到比它早的现存的大学-比如世界第一所大学意大利的博罗尼亚大学-都已不是世界名校,牛津大学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世界顶级名校。
千年的历史中,牛津大学培养了来自7个国家的11位国王, 26位英国首相,来自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截至2018年10月,牛津大学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有69位诺奖得主,3位菲尔兹次奖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
这里诞生过英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英语诗人——雪莱,古典经济学派的开创者亚当·斯密,影响了法国启蒙运动潮流的约翰·洛克,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王尔德。而科学家霍金、爱因斯坦、诗人评论家艾略特、演员修?格兰特等也与牛津有渊源。
在这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小范围内,诞生了这么多的牛人,加之千年的累积,估计除了剑桥,世上再无任何一所大学能在单位面积内产出这么密集的人才了。一旦踏入这座小镇,那些出现在历史课本或者文章书藉中的名字,犹如事先约好一般悄悄地藏在街角,随时等着猝不及防地冲进你的脑海,大喊一声:Surprise!
2500年前中国有哲人曰:五色令人目盲。牛津小镇的建筑是满眼的褪色黄,给人以静谧、清幽、淡雅的感觉,让人油生怀旧之心。
我游牛津,主要看三大类的地方,它们是学院、酒馆和博物馆/图书馆。现在就让我分述之。
牛津的学院
牛津38个学院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朝圣的人流中许多大中华面孔。一些著名的学院收取每人三磅或更高的参观费,也为这些学院增加了收入。因为本虾女儿有学生证,本虾就不用付费了,还可以进入不对外开放的地方。
这是各学院院徽
考试院(Examination Schools):
这是本虾首先造访的地方。周五女儿要在那里上两门课,本虾也趁机去蹭课。坐在一群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中,心中诸多说不上的复杂情绪:羡慕?失落?欣慰?
第一堂课是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Politics (政治实践引论),当天的内容涉及法国革命、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文革、查维斯的委内瑞拉、海地革命,尼加拉瓜桑地诺解放阵线等。这些正好是大陆背景的本虾所熟悉的。
第二堂课是Moral Philosophy (道德哲学),临时换了个小教室,以致人满为患,许多人坐在了地上。讲师口若悬河,又常与学生互动,风趣幽默,时时引爆笑声。
其实牛津和剑桥的教学是私塾作坊式,每周各科导师都会和学生有一小时的一对二私授时间(tutorial),引导学生做深入的研究,另外还有些六七人的小班课,学生合作完成一些课题或作业。本虾蹭的课只是不多的大课,这种私教本虾就没法去体验了。对比美国许多大公校动不动千人课堂,这种苏格拉底问答式的私教真是太奢侈了。一对二的方式也很好,象本虾女儿这种不喜欢做作业的人,由于不想拖累同伴,就会勤快一些。刚去时她还担心同伴水平太高,自己会显得太水。我告诉她,这种感觉可能是互相的。果然,她听说那同伴也对别人说压力大,怕不如同伴。
考试院除了提供上课教室外,还举行所有的正式考试。据说期末考试时,学生要手持康乃馨正装上阵。服装类似哈里波特里的Sub-fusc。Sub-fusc是拉丁文,有dark gloomy dull 的意思。康乃馨的颜色也随考试进程每天不同,由白色变成大红色。讲究真多啊!
Somerville College:
撒切尔夫人曾在这里就读。不同于英国其他首相,她并非牛津大名鼎鼎专出政治家的政经哲(PPE)专业毕业,而是化学专业学生。本来建筑物上有关于她的标志,但不知为何拿掉了。本虾拍下的这两个名人,还没搞清是谁。
叹息桥:
又是叹息桥,加上威尼斯和剑桥,一共三座。不同于其它两座,此桥是跨接陆地的桥,它连接Hertford College两个sites,是威尼斯风格建筑。里面刻有一个名单,是某百年纪念时该学院从此处行至威尼斯叹息桥的学生名单。此桥很受游客青睐,也是牛津学生喜欢拍照的地方,每年毕业典礼都会在此留念。不过不要以为毕业季会人满为患,牛津的毕业典礼很奇怪,每个人都给安排在全年的不同日子里。
All Souls College(万灵学院):
万灵学院是牛津大学最富的学院之一,为纪念百年战争战死者的英灵而建。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雄伟的尖尖塔。
尖塔是牛津建筑的特色,被称作 Dreaming Spires of Oxford (牛津梦幻尖塔),小镇也被称为The City of Dreaming Spires (梦幻尖塔之城)。万灵学院的尖塔尤其有代表性。
这个学院很犇(三倍的牛),每年只招一二人,甚至不招,一旦录取即为Fellow,每人每年有七万英镑奖学金,一给就七年,甚至工作了也给钱。它是牛津唯一只招收Fellow的学院,成为万灵学院的成员在英国被认为是最高的荣誉。普通学生想入此院一般需要在end of degree 参加该院组织的一场考试,考试的essay只一个字,比如water,然后考生就此要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有钱任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牛津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项目叫罗德奖学金,选拔的都是世界各国的精英,当年克林顿就是此奖获得者。中国今年是第四年选拔,这么大的国家每年只有四个名额。天才少女、国际象棋女皇侯逸凡就是去年罗德奖学生,
Keble College:
这所学院的建筑很漂亮,红砖为主、白砖辅之,间或有一些黑砖的点缀。
特别有趣的是,在这里黑砖有特殊待遇。该学院调皮的学生有个秘密组织,专门从事"鸡鸣狗盗"之事。凡是能够成功将一块黑砖从墙上扒出来的学生就有资格加入这个"黑帮"。
这件事令院方很头疼,只好由院长大人(Dean)专管监察此事。本虾奇怪地问女儿,院长这么忙,要亲自管这种事?女儿说,几位付院长都有专项负责的事,院长没别的事,就管这些。
本虾经查证了解到确实如此。一般英国大学的第一把手是位行使校长职能的副校长,校长属名誉职位,有时甚至由皇室成员或一些爵士担任,比如末代港督彭定康就曾担任牛津校长。担任院长的人也大抵如此。
正好第二天是学期结束放假第一天,女儿的学院组织了可以有学生家长参加的buffet 午餐,本虾得以与学院的女院长简短交谈。
事先我已知院长当年就毕业于此学院,但拿的是较低等级的毕业证 (牛剑毕业证分优、良、合格诸等),但她后来在职场上越干越好,不断升迁,干到伦敦警察局长的位子,因此有广泛的人脉。这次见她,她又主动自曝其丑,非常自信且亲和。女儿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人脉为学院寻求资源,比如每个假期,学院都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机会,而每个学院都是各自为政的,机会多少端赖院长的本事。当然牛津在大学整体层面上也会提供许多实习机会的。女儿过完周末就会在伦敦一家网上课本出版公司实习一周,这种短期实习叫Micro internship (微实习)。我看了一下选择实习的单子,太多机会了。
Balliol College:
薄瓜瓜所在的学院。网上说它是牛津最好的一个以政治学出名的学院,我觉得这是作者不懂牛剑体系所致。薄瓜瓜在牛津学的是最有名的政经哲(PPE)专业不错,但这与他在哪个学院没有关系。政经哲专业的学生散布于各个学院,而各个学院又有许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比如本虾女儿也是PPE专业的,但她在别的学院。那个13岁就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现已21岁,PPE二年级)就是马格丽特学院的(LMH,Lady Margaret Hall)。
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有名的学院。凡是剑桥也有的就是名学院,比如三一、圣约翰等等。这个学院主要是录取私校的学生,很势利吧?
Exeter College:
学院大门在Turl Street上,本虾到此一游完全是因为这里是钱钟书先生曾经就读的学院。
这天正好下了小雨,Exeter上空的彩虹很漂亮。
New College(新学院):
名字叫新学院,里面却保存了牛津最古老的城墙,以前这道城墙是城市的边界,现在已经在城里了。
基督教会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
这里是牛津最大的学院,也是英国各大学院中门票最贵的。拜通俗文学所赐,这所学院现在成了牛津最有名的学院,游客必至。这里是电影《哈里波特》的拍摄地,看到这个熟悉的餐厅场面了吧?墙上挂满了该院毕业的杰出校友。
本来《哈里波特》想在Keble College 拍,被拒绝了。Keble College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红白相间外加黑砖点缀的建筑。
除《哈里波特》外,《爱丽丝漫游仙境》也是在这里取景,可见这所学院的魅力。《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以牛津为背景创作的童话故事,作者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曾在这所学院就读,后来在这里教授数学。闲时他常与当时学院院长的几个女儿玩,其中二女儿叫爱丽丝(Alice)。他随口给女孩编的故事成为世界名著。维多利亚女皇读后爱不释手,下令以后作者的所有新作均呈送给她。学院墙上挂有作者的像,下图是学院内的Alice 窗。
学院斜对角的建筑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书中爱丽丝时常光顾的糖果店。现在这家糖果店已改成爱丽丝专卖店(Alice Shop),除出售纪念品外,还安排"爱丽丝主题之旅"。
Magdalen College(麦德林学院):
这个学院最有名的就是麋鹿,整个学院占地一百英亩,因此有一片带森林的草原,养着几十只麋鹿。由于常年近亲繁殖造成许多鹿长相怪异畸形,为此院方不得不有意从外部引入一些鹿放养进来。如果你能在这里吃上圣诞餐,麋鹿肉就是其中一道主菜呢。
图源:FirstUK
Brasenose College(铜鼻学院):
此院名称顾名思义是铜鼻的意思(brass nose)。铜鼻是该院的宝物,原来是学院大门的门栓,却奇怪地消失了。最可笑的是,丢失了二百年后,它居然在万里之外的美国西海岸斯坦福大学被找到了,而且明目张胆地就在一座叫铜鼻屋(Brasenose house)的地方供着。牛津大学(确切说是铜鼻学院)于是出面交涉,希望要回来但未果。不过这事能难住有千年历史积下的雄厚财力的牛津吗?他们居然把这个铜鼻屋买了下来!这铜鼻自然光荣回归了。现在它就高高地供在铜鼻学院餐厅(dinning Hall)的高桌(high table)上。高桌是牛津餐厅的特定位置,重要人物比如Principal和fellow等才有资格坐在那里。
铜鼻学院最有名的毕业生是英国前首相卡梅隆,自然他也是政经哲这个"首相制造机"专业出身的。此人因为脱欧事件把自己给赔进去了,他上周去了铜鼻学院,提出想住在这里做residence写回忆录,被院长给拒了。
Oxford Union:
这个地方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它不是学院,但值得说一下。这里是世界名流做演讲的地方,演讲嘉宾都是世界级的,而且密集到了每天有两位嘉宾的地步,晚上五点和八点各一场。
只要交243英镑,就可以免费终生听讲。女儿虽然功课忙,但还是听了许多,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比如芬兰总统、索马里总统、Google X的技术总监、美国前白宫首席战略官班农等。在这些活动中,女儿都积极提问题,事后还会和我分享内容及她所提的问题,这是很好的父女互动和思想交流。
有一次我告诉女儿,我认识的一个人将在某日在Union演讲,鼓励她去听。女儿不太相信,因为她没有看到任何通知。没过两天,果然有了牛津官方的布告,女儿这才相信。
Oxford Union也是辩论活动的场地。正式的活动每周四晚上,分不同等级,高级的带初级的。下图是辨论现场,辩手、裁判都是正装出席。
每周日晚上是辩论训练。女儿总是挤出时间参加正式活动和训练,有很多收获。她学期结束后的周末本来应该去伦敦准备周一开始的实习,但在周末的两个白天参加了一个career 培训,周日晚上又不放过辨论训练,以至于很晚才赶到伦敦。
本虾也年青过,知道这个年龄的人每天都在进步。年青真好!
20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