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浮光掠影之维也纳

(2018-11-07 09:42:06) 下一个

浮光掠影之维也纳(建筑)

从巴黎南郊Orly只要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就到维也纳。

邻座是位上了点年纪的太太,闲聊中,她拿出维也纳这周音乐会节目单,原来是要和女儿去听马勒。“您呢?”她回问我。我一愣神,是啊,我去干什么呢?我自己也没个准头,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没什么具体的想法。就随便走走,看看建筑,看看Klimt。戏剧与音乐嘛,就看情况了。”

万圣节2周假,我们把儿子送去东京女儿去冰岛,留给我们自己的预算就有点吃紧,住宿就选了Airbnb 。没曾想公寓就在维也纳核心老城边上,替我们把交通费也免了。用脚丈量地球是我俩这种腿闲不住的人求之不得的。加上连日的晴朗,身处别的城市,心情是轻快的,偶尔点点寒风也消融在张望与发现之中。

老城不大,约1,5X1,5公里。要看的哥特拜占庭巴洛克的建筑在这个区域内几乎都可见。哥特式首选St. Stephansdom 大教堂,但论哥特风格完整性还是要数米兰大教堂及巴黎圣母院。St. Stephansdom 特别之处在于屋顶上的彩色瓦。历经数百年风霜加上两次现代战争,屋顶的瓦早已破败不堪。二战后,维也纳市民自发为Stephansdom 捐瓦,力所能及,就这样,几十万市民捐出了23万片每片重达2,5公斤的彩色瓦。

 

教堂广场上除了众多的游客,还有不少“莫扎特”:年轻男子,头戴银发套身着宫廷服,有的脸上还点了“美人痣”,向游客兜售维也纳各个歌剧院音乐厅的演出票。不知为什么我对任何形式的推销都心存抵触,应付起来也本能的不自在,只想快快摆脱。所以,虽然“莫扎特”们笑脸相迎,我却尽量绕道而行。

某日清晨我们越过多瑙河钻入一条僻静小巷,悠见“窗口咖啡”。一旁还挂着“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平米见方的窗口,家什尽收眼底,一小伙独自忙作的身影已经成了墙上的一幅动态画。

小巷口就是座希腊教堂,典型的拜占庭建筑(Griechenkirche)。推门进去,空旷的大厅,全方位大理石铺就。墙上刻满了名字。大厅尽头光洁的石柱托起一方透明的天空,再往前的暗间就是礼拜堂的入口,已有经书唱起。我们推门而入,见身着华袍的教士正提着香囊转着圈,侧面的讲经坛上着黑袍的男子,年岁不等,歌声悠扬。只有靠墙的一侧有两排长椅,坐满了人,年轻人居多。断断续续有人进来,拖儿带女。把童车停在门厅处,父亲掏出钱包给每人买支香烛,大人小孩把手中的香烛在香烛盆引燃再插上。然后亲吻左右两边玻璃镜框里的圣像。个子小的孩子家长就会把他抱起来亲。这种亲是嘴唇贴上去的那种亲。亲完圣像后就走到前面,直直地站到大厅里。我总喜欢在一旁静静地看人们默默地行事,在声音消失了的时候,动作就具备了它自然的美感。经,自然是听不懂的,但歌声在不大的空间回荡,竟然有裹着千年历史尘埃之感。对有的人来说,宗教是信仰。于没有信仰的我而言,宗教是人类历史烤串的那个“串”:任何时候把它一提溜,历史就原形毕露了。

 

离开希腊教堂朝东南方向走,远远的就望见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Karlskirche。教堂前的水面有抽象的现代雕塑。那天,有小伙坐水池边拉手风琴,琴声掠过水面,平荡开来。一浑身挂满了影像设备的秃顶中年男人拿三角架支在年轻人面前,近镜头拍摄。琴声扬起之时,一看不出年龄的女人靠近年轻人坐下,时而含情脉脉地注视年轻人的脸,时而朝镜头媚笑。我猜想,也许几分钟后眼前的一幕就跑YouTube 上了。这样的建筑适合远看,但粗大的石柱上浅浮雕刻满了故事,得近才可能看清。然而,石柱实在是太高了,抬头看它,天都被它戳破了。脖子都要断掉之前也只大概看清了一幅。教堂内如今是音乐演奏厅。

1909年建筑师Alfred Loos在皇宫Hofburg对面设计并建造了座方方正正的房子,一反维也纳街头墙面精细装饰之风,来了个光突突的什么都没有,甚至连维也纳人最在乎的“窗户上的眉毛”都没有,搞的当时的皇帝弗朗索瓦-约瑟夫一世很恼火。可是恼火归恼火,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强拆民房。估计每每临窗对望,看那千般妖娆的华贵建筑群中戳这么个素颜布衣,皇帝老儿也只有摇摇头叹叹气的份了。而这座“为平民设计服务于平民”的建筑(Looshaus)却拉开了维也纳现代建筑设计的序幕,被誉为modernism的丰碑。

 

而我自己最喜欢的还是Otto Wagner的Pavillon des sécessionnistes (分裂派小楼)“分裂派”是19世纪在维也纳兴起的艺术流派,与传统的“学院派”决裂,拥抱art nouveau。“分裂派”绘画上成就最高的要数Klimt,建筑上那就非Otto Wagner莫属了。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新世界,都是在旧世界母体中孕育,被分娩了而已。“分裂派”也一样,不同的是,它似乎重新开始领悟自然的形态与结构,并赋予在作品之中。

 

看新维也纳不能不去看HundertwasserHaus。建于1985年的Hundertwasser Haus 是市政府的廉租房,时价5€/平米。它那毫无规矩,顽皮淘气的长相,竟然成了一种装饰艺术的model :绘画,陶艺,日用品。被印上了丝巾,编成了毛线袜。。。隔条街同样风格的建筑开辟成了博物馆,出展现代装帧艺术作品。

某日我俩在昔日皇家狩猎园林Prater看儿童小火车,在玩具般窄窄的轨道上驶过,还喷汽鸣笛。人高马大的爸爸蜷坐在小车厢里,看着面前吃吃嬉笑的女儿。一阵风过,有树叶摇摇晃晃地飘下来。朝着多瑙河方向走,园林突然变出了一组建筑,它们是这个样子的:

维也纳大学经济商学院。我曾在微信里感叹:“罗马的建筑停留在久远的过去,巴黎的留住曾经的某段辉煌,而维也纳的却是从过去流淌到现在并且奔向未来。” 在维也纳,建筑是时间长河上的浪花,那一朵朵聚集着艺术人文的浪花固定在砖石之中,廊柱之下,顺着它们,璀璨的文明触手可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对了,好像希特勒老家被拆迁了,还没来得及查一下,……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2016年,《作为特定教材,必须加注很多注解,出版》,日本报道的很多,德国的行为,一直“牵动”着日本,是个互相参考。
另外,今年,在德国,纳粹/党卫军等符号,也在电子游戏行业解禁。(想起当年围绕钓鱼岛的电子游戏,中国抗议了)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有好几处莫扎特故居,还有施特劳斯纪念馆等等。
约2年前德国重新出版发行希特勒的Mein Kampf ,掀起了波澜。不知道土豆关注过没有?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小城市,看点却很多,谢谢介绍。没有希特勒故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