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25-10-20
当家人告诉大家追思会在一个月后进行时,都有点不解,不是几天后就得下葬吗?当告知火化时,大家又吓了一跳。
从以前校友的追思会来看:都是在教堂或殡仪馆举行,一是遗体告别,二是跟着去墓地安葬死者,最后是大家一起聚餐。
一切都是会长家人安排,我们只是受邀请的人群之一。
会长在五年前已昄依基督教并受洗,家人决定葬礼在家人间小范围进行,而是在教堂举办追思会,供大家一起悼念死者,共同把生活的这一页翻篇。
这样的追思会已不是传统的葬礼,而是纯粹的追思会。
首先是在进门前排队交白金,因为人多,教堂有三个人同时收钱,捐赠的钱全部贡献给教会。
进门后,我们先去前面问候会长夫人。
20多年来每次聚会一直是看着会长与夫人成双成对,所以会长去世后,大家最担心的是会长夫人,美满婚姻60年,不知道她能否承受这样的打击。
最后见到会长两口子的校友告诉大家:这些日子夫人总是带着氧气,大家还担心会长夫人的健康状况呢;而会长夫人自己更是担心,总是说:我先走了,会长怎么办哦?
没想到一向健康的会长先行一步。
毕竟快90的人了,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尤其是刚从中国回来,颇为劳累。
看到会长夫人时,她坐在轮椅上,第一次看她坐轮椅,鼻子上带着氧气,我和女儿蹲了下来,握住她的手,把头埋在她的手里,颇为悲伤;会长夫人是个极为温暖善良的人,数十年如一日,跟会长一起,一如既往地给大家带来出自内心的关切和温暖。
他们是看着我女儿长大的,看到我们,会长夫人还是很关切地感谢我们:这么远道而来,幸苦了。
会长夫人脆弱了很多,本来很瘦,现在更瘦了;眼睛也老了,不知健康状况,不知为什么吸氧坐轮椅。
追思会由教会牧师主持,会长的女儿,会长以前在电视行业的老同事,会长大家族的代表,会长夫人大家族的代表,会长的孙辈,校友会代表等都在追思会上缅怀会长以前生活的片段。
屏幕上播放着会长从小到大的生活,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会长以前年轻时的照片,会长基本没什么变化,但会长夫人年轻时可真是美啊,一张结婚婚纱证,新郎新娘美极了,笑的非常璀璨,两人在一起真是神仙眷侣。
会长夫人是与后辈们一起生活的,孙辈们对他们也有着极深的感情。
大家都讲到他是个美食家,说的没错,跟着他,我们也是尝遍美食。
这里开餐馆的基本都是香港人,跟会长基本都认识,每次我们去,不光能吃到一般不做费时费力需要预定的餐,而且都能免茶水,哈。有次预定了个仔姜鸭和糯米鸡,美味至极。有的时候校友钓鱼,会长会打电话给我,出来,开车到鱼餐厅,餐厅现场制作,吃鱼餐。吃完后,还让校友给我好多鱼,害得不怎么会宰鱼的我总是挑灯夜战,看着一桶鱼直犯愁:这怎么是个头啊,镗不完啊。
餐厅的服务生也跟会长熟,餐厅有我们固定的一角,几十年如一日,逢年过节都给些红包,皆大欢喜;校友会也是每个月一起喝一次早茶,互相交流,共同商讨校友会的事情。
会长有着深厚的学养。他的父亲的教育界名人,给与孩子们最好的中国文化教育,他写的字和诗,刻在石头上,存放在母校校友里。
会长来自关系复杂的大家族,耳濡目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像他说的,跟巴金的《家》《春》《秋》描述的一样,年轻的他只想离家出走,透透气;不过这也培养了会长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复杂关系的能力。反正有他在,我们大树底下好乘凉,大家已习惯了他的庇护。
会长是电视界元老,红学的专家,见识了好多代当红的明星,也引进了好多国外电影,承办国外的影视人员来中国的访问,促进了中外影视文化的交流。
会上,牧师也布道讲经。
整个追思会一个半小时,我们没有留下了喝茶,而是开车去密市的餐厅喝早茶。
可能太远了,加上追思会前后时间长,等大家到餐厅时,个个有累又饿,但神情轻松了很多。
一轮不够,再上一轮,第二轮,大家才感觉肚子里饱了点。
可能轻松了,补充好能量了,大家一下子打开话茬。
大家都觉得老会长有着完美的人生,过了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人生:出生名门,严格的高质量教育,美满的高质量婚姻,四代同堂,求得好死--无疾而终。
人间多少坎坷,好像他都能趟平。
其实,他的原生大家庭生活烦恼是很深重的,他与夫人中年时因为事业摊子铺的太大都曾大病过一场,老年时小女婿病逝,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只不过,他经历过了,也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很好。
其实大家非常看重的还是这几点: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儿孙满堂的幸福,爱与被爱,在人与人温暖的关系中过好每一天。
讲到老会长60年美丽的婚姻,一个中年校友愤怒了:他的儿子30了,根本不想结婚,更别提生儿育女了,想想就生气。
大家听后哄堂大笑,好像又回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