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25 (19)
2020/10/29
从图书馆借来了E.M. Forster的名著《A Passage to India》,还有David Lean所导演的这部电影;顺手,还借了些关于印度的书。
瘟疫期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想装饰一下卫生间,墙画已想好了,又回到了自己思维的安乐窝里:什么也不做;就是读书,看电影,读评论,写作。
A Passage to India电影好象在很久很久之前看过,或者就没看完整过,或者只看了些细枝末节。只记得影片中的英国女主人公坐在大象身上,高高在上地晃悠晃悠地在巨石上行走去Marabar Caves; 还有Miss Quested骑自行车进入了一个遗址,然后,猴子们从废弃的庙宇上惊悚地群拥而下。
印度一直不在我的旅游计划里,尤其是知道印度比埃及还要脏上10倍之后。在埃及病了好久,如去印度,就回不来了。
借了些关于巴黎和柏林的书,但随着欧洲疫情恶化,读书的兴趣已不太紧要,反而烦恼它干扰埃及文化的学习;其实也需要从埃及文化中休息一下了,大脑需要一个全新的刺激--那就是10%熟悉又90%陌生的印度。
以前一直想了解土耳其和中东阿拉伯一带,去年去了土耳其和埃及一个半月后,满足了一下好奇心;没多久,对印度的猎奇心理又起来了。
因为圣诞去巴黎的机票已被取消,欧洲也成了世界瘟疫的中心;左思右想,与其跟瘟疫过不去,不如认真地读一本经典英文小说,了解一个未知世界呢。正好有人提及A Passage to India,就上心了。
从图书馆借来了书和电影。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了David Lean导演的A Passage to India,又花了一个晚上看了电影花絮;接着要开始读书了,读完后再读读评论,看查不到一百年前的人怎么看这本书。
David Lean喜欢大制作,以前写的“Lawrence of Arabia”就是他导演的;还看了他的“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和“Doctor Zhivago”。他的导演有他的套路,一看就知道是Lean的作品,但还是非常喜欢。电影花絮也让人感动,因为完成一部电影需要所有人的配好;电影结束后,人们还在状态里。
书有300页,估计现在没多少人会去啃大部头了,尤其是英文原版。我一如既往地喜欢读书,读书让我平静和满足。青少年时待没有多少书读,直到上大学时才大量读书。现在瘟疫期间,舒舒服服地读书,真是再美妙不过了。
论及此书,不得不提及英国评论家Peter Burra,因为首先是他发现E.M. Forster《A Passage to India》的价值,并为之作序。可惜Peter 因意外在28 岁就去世了,但他的书评不仅成为关于此书的绝世佳评,也让世人从此认识到了作者E.M. Forster和他的《A Passage to India》---其表现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现在读此书也有时代意义,因为印度人在北美势头正劲,更让人好奇。有人说书中的印度主人公Aziz医生有着情绪化的弱点:”His chief drawback is an inability to view a situation without emotion”,跟我一样,但发现身边的印度人,他们却大都平静安宁,天人合一,所以特想了解他们,了解他们成长的国度。
天,怎么跟印度扯上了;难道未来也会来个A Passage to India吗?以后去印度那是肯定的,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她跟伊朗,中东,埃及,希腊罗马一样重要,是世界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自己没去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