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8

生活就是7788。 我家电话7718,就用它吧。
正文

营地日记(55)电影《音乐之声》背后的真实历史

(2024-05-31 14:04:39) 下一个

2022年9月18日
      今天我们要去佛蒙特州北部的一个美丽的小镇斯托(stowe)。它被曼斯菲尔德山所俯瞰,曼斯菲尔德山以其徒歩小径和滑雪场而闻名。公路延伸至山顶的山脊上。

Moss Glen Falls - Stowe, Vermont

      路上我们先去看了风景优美的莫斯格伦瀑布(Moss Glen Falls),瀑布距离历史悠久的村庄斯托 (Stowe) 仅约 8 分钟车程。距离小径起点只有0.25英里。

Stowe, Vermont Hikes: Moss Glen Falls | Go Stowe

       沿着小溪从停车场到瀑布。小径来到一个岔路口,可以向左走,沿着陡峭山坡缘树根攀登,到达小山顶上直视瀑布,欣赏周围的山谷。也可以向右走,沿着河边到达瀑布底部仰视欣赏。

Moss Glen Falls- Granville, Vermont

      莫斯格伦瀑布是佛蒙特州最高的瀑布,高达 85 英尺!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头戏。我带着朝圣的心情走进了斯托。因为《音乐之声》的现实版冯·崔普上校家庭就定居在这里。

THE SOUND OF MUSIC CAST BEFORE AND AFTER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VIE)

      1963年《音乐之声》在萨尔斯堡正式开拍,英国演员茱莉·安德鲁丝饰演女主角玛莉亚,冯崔普上校则由基斯杜化·庞马饰演。1965电影《音乐之声》上映后,当年票房就达到1.59亿美元,更是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音效五项大奖,写下了好莱坞影坛历史性的一页。在全球引起轰动,不但成为当时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而且片中许多歌曲也被改编成多种语言传唱在世界各地。

     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萨尔茨堡是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

巨星陨落!《音乐之声》男主角“冯·特拉普上校”家中去世,终年91岁

     《音乐之声》中天性自由,不受清规戒律约束的玛丽亚,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阳光,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观众们的心。片中的歌曲,表达玛丽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 冯·崔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了观众们记忆中最回味无穷的旋律。
       尤其是 冯·崔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下子迷倒了当时正在上中学的我,世上竟有如此玉树临风的绅士、让我难以忘怀!哈哈哈!竟成了我心中唯一的”初恋”至今未变过。年轻时害羞这个秘密一直藏在心里从未告诉过外人,现在老了脸皮厚了、当事人也已过世方敢昭告天下。
       真正的冯·崔普家庭的故事与电影版本有很多不同。在组织这篇文章时,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了冯特拉普家族的历史,故事背后的故事。真实人物的真实生活总是比故事更有趣。

       真正的冯·崔普上校:生于 1880 年,一战期间作为奥地利海军上校成为民族英雄,他指挥潜艇英勇无畏,获得骑士称号,后获男爵称号,以表彰他的英勇事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是奥匈帝国获得勋章最多的海军军官。冯·崔普于 1912 年与鱼雷发明者罗伯特怀特海德的孙女阿加特怀特海德结婚。他们育有七个孩子:鲁珀特,1911-1992 年;阿加特,1913–2010;玛丽亚,1914–2014;沃纳,1915–2007;海德薇,1917–1972;约翰娜,1919–1994;和玛蒂娜,1921-1952 年。电影改编了孩子们的名子、年龄和性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失去了所有海港,冯·崔普上校从海军退役。 1922 年他的妻子死于猩红热。冯·崔普的家人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一家庭变故,于是卖掉了他在波拉(现为克罗地亚普拉)的房产,离开了这个伤心地在萨尔茨堡购买了一处庄园和孩子们一起搬去居住。

       真正的玛丽亚:1905 年 1 月 26 日,玛丽亚·奥古斯塔·库茨切拉 (Maria Augusta Kutschera) 出生在前往维也纳的火车上。玛丽亚两岁时母亲去世了,她成为了孤儿,被一位亲戚抚养长大。进入维也纳教育师范学院就读。
       玛丽亚从小是一个无神论者,直到她在大学里偶然遇到一位耶稣会神父,改变了她的信仰和她的人生轨迹。玛丽亚大学毕业,进入了萨尔茨堡农贝格的本笃会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准备将她的一生献给修道院。在修道院里她失去了热爱的户外活动。由于缺乏运动,她的健康出现状况。
       当乔治·冯·崔普 (Georg von Trapp) 找到修道院嬷嬷为他生病的女儿寻找家庭教师时,玛丽亚被选中了,一方面是她有教育师范学院的背景,另一方面是担心她的健康问题想让她换个环境。她计划在冯·崔普家工作10 个月,然后正式进入修道院。
       1926年玛丽亚来到冯·崔普家中,照顾年幼患病的玛丽亚(乔治的第三个孩子),并担任她的家庭教师。并不像电影中演的是七个孩子的家庭教师。虽不是七个孩子们的家庭教师,她却与七个孩子建立了友好信任的关系。这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孩子们经常一起唱歌。在玛丽亚到来之前,冯·崔普家人已经很喜欢音乐了。玛丽亚喜欢和他们一起唱歌并教他们唱牧歌。带他们进行户外活动。

音乐之声》上映50年,电影原型家庭讲述不一样的往事

       这段时间,冯·崔普上校爱上了玛丽亚,要求她留在自己身边,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母亲。对于他的求婚,玛丽亚说:“一定是上帝让他这样说的,因为如果只是他向我求婚,我可能不会答应。” 他们的爱情故事并不像大银幕上描绘的那么浪漫。在玛丽亚的自传中,玛丽亚承认是因为对孩子们一见倾心。她说: “我真的没有恋爱过。我喜欢他但不爱他。但是,我爱孩子们,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是和孩子们结婚了......。”

undefined

      10个月过去了,玛丽亚没能再回到修道院。1927 年 11 月 26 日玛丽亚与冯·崔普上校结婚了(而不是在纳粹接管奥地利之前的1938年)。比电影上演的早了 11 年。婚后玛丽亚又生了三个孩子:罗斯玛丽(Rosmarie),1929-2022;埃莉诺,1931–2021;约翰内斯,1939 年– 。

       1930 年代初期,在全球经济大萧条中银行倒闭,冯·崔普家族失去了大部分财产。玛丽亚只得解雇大部分仆人并接收寄宿生来维持生计。此时,玛丽亚开始考虑将歌唱这一家庭爱好变成一种谋生职业。出于保护的角度冯·崔普上校并不愿意让一家人在公共场合表演,“但接受他们为他人唱歌是上帝的旨意。”

      1935 年,他们一家人在艾根的当地教堂唱歌,在那里他们结识了一位年轻的牧师瓦斯纳(Franz Wasner) 博士。 在萨尔茨堡的家中唱歌时,德国歌手洛特·莱曼 (Lotte Lehmann) 听到了他们的歌声,并说服他们参加 1936 年在萨尔茨堡的音乐节比赛,并因此获得了第一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瓦斯纳博士的陪同下,他们全家在维也纳和萨尔茨堡巡回演出,并进行了包括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在内的欧洲巡演。 演唱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牧歌和民歌。
       在瓦斯纳博士(指挥和编曲)的帮助下,他们的演唱技能变得非常专业,表演充满了自信,无与伦比。在奥地利引起了轰动。

(1938 年,冯特拉普一家在医院唱歌)

      1938 年 3 月,纳粹吞并奥地利,进军萨尔茨堡。冯·崔普上校拒绝在他们的房子上悬挂纳粹旗帜,也拒绝担任海军指挥官和在希特勒的生日聚会上唱歌的请求。为了自由他们放弃了一切——朋友、家人,庄园和地产。这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九个孩子,他们并没有像电影上演的那么惊心动魄偷越阿尔卑斯山逃到瑞士。而是接受了美国的邀请,去美国巡回演唱。与他们的音乐指挥瓦斯纳牧师和秘书玛莎佐赫鲍尔一起,乘火车前往意大利,(出生于扎达尔的冯·崔普上校全家都是意大利合法公民)。然后从那里转道伦敦,并于 9 月乘船前往纽约,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音乐会上巡回演出并申请庇护。一家人得以逃离希特勒的统治,成为离开祖国的流亡者。

Music. The Trapp Family BAnQ P48S1P13784.jpg

       在美国,他们主要用德语演唱有高难度的古典音乐。她聘请了一名高级经理和一名公关人员。不久,冯崔普上校家庭以“特拉普家庭歌手”风靡了全美。
       他们最小的、目前唯一在世的儿子约翰内斯 (Johannes) 1939 年 1 月出生于费城。
       1940 年代初期,冯·特拉普家族来到佛蒙特州的斯托,这座迷人的农场拥有一览无余的山景,这里风景秀丽,山峦起伏仿佛另一个阿尔卑斯山,酷似他们的故乡奥地利。 1942 年他们购买了一个 660 英亩(270 公顷)的农场,将其改造成特拉普家庭旅馆,最初称为“Cor Unum”(拉丁语为“一颗心”)冯特拉普家族决定就此定居在佛蒙特州的斯托。他们不巡回演出时,就在这里举办音乐营。
       二战后,他们成立了冯·崔普家族奥地利救济基金,为奥地利的贫困人口送去食物和衣物。

undefined

(1941 年 9 月 27 日,特拉普一家在波士顿附近的一场音乐会前排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乐团在指挥瓦斯纳博士的指导下,演唱了欧洲颂歌的一流无伴奏合唱,他们还用意大利语、蒂罗尔语和波兰语演唱,为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表演了他们独特的礼仪音乐、牧歌、民间音乐和各种器乐合奏。他们的声音融合得如此自然,音调完美,不需要任何修饰就可以完成。

Dónde está enterrada la familia Von Trapp? | Entre piedras y cipreses

      1947 年冯·崔普上校去世,死于肺癌,葬于庄园内的家族墓地。
      1949 年,玛丽亚的《崔普家族歌手》一书出版了。她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介绍、宣传她们的家庭合唱团。让她意外的是,这本书大获成功。玛丽亚一次性出售了她的版权——没有版税。
       根据这本书 ,1956 年西德将它改编成了电影《冯·崔普家族》;1959 年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将它改编成了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 1965 年又被改编成电影《音乐之声》,连续五年蝉联史上票房最高电影的称号。《音乐之声》获得了非凡的成功,让电影公司赢得了巨额的收入。但冯·崔普家族因为卖断了版权却获利甚微。
       玛丽亚和孩子们对电影塑造的冯·崔普上校的形象不满意。 冯·崔普上校并不像电影中那样严厉和不近人情。真实的他是一位温情、有爱心的父亲,经常与孩子们一起分享音乐带来的喜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Are any of the von Trapp family still alive? - ABTC

      冯·崔普上校的长女--阿加特·冯·崔普,在电影《音乐之声》中被称为莱斯尔,出生于前奥匈帝国的波拉。阿加特10 岁时,她的母亲死于猩红热。
在 91 岁高龄时,她出版了回忆录《阿加特· 冯·崔普:音乐之声前后的回忆》,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冯·冯》。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冯·崔普上校的温馨故事。以及她对描绘他们的电影和百老汇戏剧的真实感受。音乐之声将她的父亲描绘成冷漠、无情和疏远的人,但阿加特坚持认为父亲是善良、有爱心的,常常帮助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学习唱歌。

Lo qué pasó con los Von Trapp

       她写到:父亲曾梦想带全家去南海的马克萨斯群岛。他还是一名年轻的海军学员时曾到过那里。这个梦想却没能实现。我们去了美国。父亲作为一名潜艇指挥官,他需要一个哨子来发号施令,尤其是在呼啸的狂风和汹涌的大海中,声音可能会被淹没。在萨尔茨堡,我们有一座大房子和大花园,所以他也用那个哨子来召唤我们。当我们听到哨子声时,我们便冲向他,但我们从来没有行军或立正。

familia Von Trapp auténtica

       在我们的大花园里,父亲建造了一个大的、开放式的小屋,有三堵墙和一个屋顶。可以在里面挂吊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他教我们如何在上面睡觉而不会掉下来。他还购买了带有帆布帆的折迭式橡胶独木舟,教我们如何使用它们。在郊游中,父亲教我们如何不用火柴生火,以及如何在热的煤渣中烤土豆和苹果。当我们因为大萧条期间银行倒闭而亏本时,他开了一个养鸡场。我们学会了照顾小鸡以及如何筛选出没有下蛋的小鸡。

undefined

      1950 年夏天,他们开设了一个拥有 27 个房间的特拉普家庭旅馆。1980 年旅馆被一埸大火烧毁了。他们在废墟上又重建了一个拥有 96 间客房、占地 2,600 英亩的度假村。这是一座幽静的高山小屋,提供各种室内、外度假设施。现在由他们的第十个也是最小的儿子翰内斯(现年 74 岁)和他的儿子 Sam(41 岁)经营管理。
      1952 年冯·崔普上校的第七个孩子玛蒂娜死于难产,享年 30 岁。
      1955 年他们决定停止巡回演出。合唱团在活跃里近20年后终于解散了,冯·特拉普家族结束了他们成功的音乐生涯。家庭许多成员开始如愿从事其他事业。

Exterior of Trapp Family Lodge

      1956年,玛丽亚、约翰内斯、罗斯玛丽和女儿玛丽亚前往新几内亚传教。在这些孩子中,鲁珀特成为一名医生;阿加特成为马里兰州的幼儿园老师;玛丽亚在新几内亚传教了 30 年;沃纳成为一个农民。海德薇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约翰娜结婚并最终回到奥地利生活。 罗斯玛丽和埃莉诺都定居在佛蒙特州。约翰内斯跟随他的母亲玛丽亚,将冯·崔普家庭旅馆作为一个旅游胜地进行管理。 玛丽亚于 1987 年去世,与冯·崔普上校乔和玛蒂娜一同安葬在家族墓地中。

Ted Russell//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

       玛丽亚·冯·崔普 (Maria Von Trapp) 和家人于 1965 年在家族酒店团聚。

       最初的七个孩子中最后幸存的玛丽亚·弗兰齐斯卡 (Maria Franziska) 于 2014 年去世,享年 99 岁。

 

 更多日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