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8

生活就是7788。 我家电话7718,就用它吧。
正文

营地日记(56)克朗角国家历史遗址

(2024-05-31 14:06:17) 下一个

2022年9月18日下午。

        出了小镇斯托我们开车过了尚普蘭湖从佛蒙特州进入了纽约州。在新英格兰地区玩了一个月,下午4:00我们又回到了纽约州。过了桥刚进纽约州湖边就是克朗角国家历史遗址。

        克朗角国家历史遗址(Crown Point State Historic Site )是一个以前的军事要塞遗址,位于尚普兰湖的南端,纽约克朗角镇的一个半岛上。殖民者在这里建造了两座欧洲堡垒。这些堡垒比该镇的成立早了半个多世纪:首先是法国人于 1731 在 Crown Point 建造的聖弗雷德里克堡

Fort Saint-Frédéric 1.jpg

       聖弗雷德里克堡是由一堵石灰岩牆圍起來的,這是一座四層八角塔,底部有12英尺厚的牆。城堡的每一層都安装了大炮,通過一條幹涸的溝渠上的橋進入城堡。這座堡中堡包括軍官和士兵的生活區、麵包房、軍械庫和儲藏室。在堡壘的圍牆周圍安装了旋轉大炮。由数百名军官和士兵驻守。这座堡垒使法国控制了新法兰西与南部英国殖民地之间的边界。以保护该地区免受英国殖民统治并控制该湖。 他们从魁北克和蒙特利尔北部的殖民定居点来到这个地区,与英国人争夺该地区与美洲原住民的毛皮贸易。

Photo

       聖弗雷德里克堡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存在,還是尚普蘭山谷法國文化的前哨。士兵定居者在湖兩岸耕種農場,在法國政府的鼓勵下,人口穩步增長。堡壘的小教堂為士兵和平民服务。聖弗雷德里克堡及其周圍的定居點是尚普蘭山谷南部的第一個欧洲社區,在1759年英軍推進時被匆忙疏散。

       在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被称为法印战争),英国人控制了这一地区。1759 年夏天,当英国军队在战争期间进攻圣弗雷德里克堡时,撤退的法国军队为防止其落入英国人之手而摧毁了它。

      1759 年秋天,英国人在圣弗雷德里克堡的废墟旁用木材和泥土建造了更大的克朗角堡垒。堡壘墙壁25英尺厚、20英尺高,堡壘內部面积近5英畝,堡壘周圍的壕溝約30英尺寬,14英尺深。此外還有三個小堡壘。这是当时他们殖民地中最大的土制堡垒。随着英国在战争中的胜利,1763年法国将其在北美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所有领土割让给了英国。    

           

       1773 年 4 月 21 日,英国士兵营房的烟囱意外地发生火灾。火灾迅速蔓延 ,完全摧毁了木土堡垒。

       1775 年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驻守在这里的小股英军被俘,这座堡垒于 1775 年 5 月 12 日被赛斯·华纳 (Seth Warner) 和他的绿山男孩 (Green Mountain Boys) 民兵占领,1777 年夏初被约翰·伯戈因 (John Burgoyne) 将军率领的英国入侵者夺回。 1780 年,大势所趋英国人放弃了这座堡垒。

       两处遗址现今都是国家历史地标。

      傍晚我们进入了spacious skies 营地。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们有了到家了的心情。

       我们都是北方人,按常理北方人的饮食好糊弄。各种面食,没菜也能满足,可先生这个原生态的北方人,小时候随父亲调防去重庆生活了六年,六岁去十二岁回,时间不长,却养成了爱吃米饭的刁习。这可就为难了我这个原生态的笨蛋,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况且我这个笨妇,好在他还有另一嗜好爱吃鸡蛋,没米的日子就用鸡蛋顶着,炒鸡蛋,煮鸡蛋、煎鸡蛋,今天终于进营地了,赶紧烧一锅排骨,犒劳犒劳他。

       先生喊着做米饭、做米饭!开灯,点火。车里立刻明亮、暖和起来。为了抓住他的胃,让他好好开车,先做一锅米饭,再来一个鸡蛋炒辣椒、洋葱大虾。没想到这位老先生把二个人二顿饭量的一锅米饭,一个人全吃光了,还外加了一杯威士忌。这饭量吓我一跳。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你这半大的老子是想吃死谁呀?

       酒足饭饱躺在床上长叹一口气:又过上神仙的日子了!晚上洗个热水澡,明天洗衣服,已经积攒了一堆的换洗衣服。

       我们现在正北方向四、五十英里就是魁北克。左上方就是蒙特利尔。营地里有免费Wifi这让我们着实的惊喜,走过这么多营地这是第一个有wifi的。趁着营地有网,赶紧上网计划下一步的方向和行程。记录一下支离破碎的旅游的花絮,待我日后梳理整容便是我的营地日记了。年纪大了,忘性也大,记性赶不上忘性。常常想不起来,二天前去了哪里?玩了什么?只记得两个人玩的太开心,嘻嘻哈哈地笑。

       我问他:“那天是什么事让我们开怀大笑?”

       他笑着想了又想,又迷茫地摇摇头:“忘了是什么事了,我怎么想不起来了?”

       我说:“这才过了两天你怎么就忘了呢?”

       “那你记得是什么事吗?”

       “我若记得还会问你吗?”

       两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天为什么笑?谁也想不起来了!他说:“看看!叫你懒,不随手记下来,现在忘了吧,你的日记里将失去了一个有趣的亮点…。”

       19日,早上起来车外温度17摄氏度,暖和了许多。山上没有了烟雾缭绕。吃完早饭,坐在车上泡一杯菊花枸杞茶,翘起二郎腿,划划手机关心一下世界大事,人生难得半日闲。顿时觉得牙疼也好了许多。躺累了去营地里的溪边走走。不一会儿,雷鸣滚滚,又下起了瓢泼大雨。群山又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又回到了仙境。

      夜里又是暴风骤雨,雨点又在车顶上鸣起了战鼓。爽说好事呀!下大雨了,去看瀑布挂前川就更美了!

      在营地有网的日子里,我读着徒步者的旅行日记,读着他们的喜悦,读着他们的坚韧不拔,读着他们在泥泞中摔的遍体鳞伤,读着他们的孤独和绝望,看到他们和死神擦肩而过,累的生无可恋时常常让我不由自主的泪流满面!感动万分!在心里用另一种方式陪伴他们。那个孩子只有19岁,他一个人孤独地义无反顾地走在AT步道上,一走就是六个月,苦筋骨、磨心志。徒步者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一个里程碑,他们翻越一个一个大大小小山峰,涉过一条一条宽宽窄窄的河流 ,一步一步地积跬步、至千里。这么多天了,每次想起他们在风雨中行走的背影,就忍不住地被感动。

      19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啊!19岁我在干什么?我毫无选择地在校园里干着大家都认为天经地义必须干的事情一一啃书本。19岁的我也有梦想,却不可能去实现。19岁的他可以在自己最美的年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幸福!再苦再累内心也是甜蜜的。

       美国东部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很少出现火灾。所以营地里可以点篝火。我们准备好了木头,可是不期而遇的暴雨破坏了我们的计划。一夜大雨把斯派克山洗得更加?绿。

       在营地里住了三天,下了两天的雨。这三天是轻松的三天,也是繁忙的三天,忙着改善伙食,忙着记笔记,整理照片,抽空还要看看YouTube 的饮食视频,流流口水,饱饱眼福,望梅止渴。

        我的日记越写越像是一本流水帐了。起初对森林、对原野、对湖泊、对溪流的兴奋和感动,早巳习惯成了自然。面对巍峨壮观的山川峡谷,搜肠刮肚的想写点什么激扬文字,可是怎么苦思冥想也搜刮不出来了。反而对行程掉头向西,内心惴惴不安,怕自己远离了森林、远离了原野、远离了湖泊、溪流而不安,怕自己失去了这份宁静的美好。怕失去了森林深处的岁月静好,绿色长廊里的空气,我无法拒绝森林的诱惑。我只想走慢点再慢点,让我好好再体会一下这剩下的美好,在这里我发现了在都市里没有的纯朴的善意。人们灵魂深处的本性。我感觉到有些不安,我的内心世界似乎被某种东西悄悄地冲击着,变化着。一路走来,走过四季,走进自然,沉淀下了一份淡泊的心境。

 

 更多日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