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同步的喜悦--烟雨江山 澄海著 (简体字版)

(2015-10-13 17:30:48) 下一个

烟雨江山

澄海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歌声激荡着伤感的心绪,丝丝的从心窝里荡了出来,你半闭着眼眸,不断的反复这些句子 。反复的唱着,反复的唱着,空气中自然的形成一堵厚厚的伤感,渐渐的扩散,扩散,像投石入湖 ,圈圈湧出不息的涟漪,伤感的心绪也不断的厚重了。

    然而,看不到庐山的秀丽,也不是置身于万马奔腾的钱塘江岸,朦胧的是仁义潭,座落嘉义近郊的仁义潭水库。

    水库厚厚的排洪道在远远的那头,我们站在一个寺庙的鼓楼中,拋眼的尽是仁义潭在烟岚中的婉约。湖中的浮岛像海中鲲鯓,又似乎是天然的排筏,悠闲的躺在朦胧的湖中,若有若无。湖的线条随着山势自然的弯转,有时候显得宽阔,有时候又变得狭弄般的窄狭。也因为这种自然的变

化,使仁义潭在翠绿的点缀中更加迷人、幽趣。

    朦胧的是湖景,而朦胧的也是人生的写照。

    我们在仁义潭畔的龙山寺,苏轼是在庐山的西林寺。有的是暮鼓晨钟,有的是烟雨的凄迷,

有的是千年的情感,有的是感伤后的人生透视,有的是......

    突然,你拾起一节树枝投入湖中,只是那么的一举手、一挥手,似乎千年只是一刹那。

    一刹那不是千年吗?你疑惑的想着:如果这是千年前的诗句,却可以撼动千年后读者的心,那么时间应该凝住不动的,因为这种心灵的感动是相同的。

    如果时间是相同的,可以用心灵的震撼的力度来说明,难道心灵是相同的?或是相通的?

    无论是相同或相通的心灵,没有时间的隔阂,生命的元素是什么呢?因为生命的现实,清楚的画出苏轼的宋朝图像,我们只是刹那当下的台湾。

    这是一长串难解的哲学思考,或者称为冥想或玄思吧?多烦人啊!不如像这一举手、一挥手,把一节树枝拋向湖中,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但的的确确可以舒缓思索的僵局,就像在空

中点上疑问号般无迹可寻,而疑问号还是存在的。

    再度低吟前一句 「庐山烟雨浙江潮」,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同样是一句七言,但前后的意境却有天壤的差別。

    前句是浓情的,所以他诗人的心思,对于烟雨庐山及钱塘江潮,付出了全部的感情及热爱,把捉那千变万化的美丽与凄凉。

    正像他曾经在神宗朝上议论风发,一片赤忱爱国,而诗文天马行空般的意境,为宋代文学泼泻出壮阔的波澜。曾几何时,贬抑无常,走到西湖又得赶往庐山,搬到黃州又入越州,在无常又无情的政治斗争中,蹭蹬、潦倒,只有罈酒与砚墨,让他在迷醉中突发块垒文章。

    白居易是非常有名的唐朝诗人,因为他擅长应用平易的句子,叙述心中的百姓凄苦,文章中的感情是平民的血泪,因此贩夫走卒都可以是他忠诚的读者;苏轼的文章是雅儒的,深厚又自然,混杂着政治、社会及宗教的情怀,所以是士大夫的范本,也是政治反对派人士的借口,用以陷害他的依据。

    他,苏轼,当时的命多背,而现在的人,对他却是百口赞誉。但,他毕竟离开得很早、很远

了;我们任何赞誉,连一段枯木都不如了,对他来讲。

    借古鑑今,多少人又能「恨未消」呢?

    重复的「庐山烟雨浙江潮」 ,以前总是平淡的唱着,任何的点滴是平淡的,经过大风大浪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平淡的吗?

    这种自我的解释,消极的认为苏轼从繁华中归于平淡,就像平淡中才体会得人生的真味。

      所以,自然的也降低了几个分贝,好像风平浪静了。

    然而,仁义潭平淡的烟岚中,却不经意的涵盖着一个广阔无垠的生命现象,她不只是一潭湖水,她拥有诗情画意,她蕴蓄生动万千的生命,她簇点着四时不同的风貌,她的风雨阳光,都有着不同的生机。

      那不是什么歌曲可以完全表达的,

      不是什么文学作品可以描摹的,

      只因为她的生命内涵是无限的广阔。

      当我们的心灵归于平淡的时候,才能够领会她的烟雨、她的潮汐,一样是自然生命的一个展现,只是我们总以人类自我的意识去解读,而且是一个低劣的解读!

突然阳光乍现,闪烁的湖光明亮了,几双云雀划过湖面,原来庐山有它的真面目,这些烟雨的凄迷或飘忽,也都是它真面目的一部份。我们却偏爱这份烟雨的遐想,抓到一份属于自己的震撼而已,人生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苏轼的人生几番转折,转折在这幅烟雨的变化上,转折在人生舞台的阅历上,转折在思想翻飞的栖息上,他彻底的明白了烟雨应该来对时候,阳光应该来对时候......

    你仍然刻意的唱着,一再回环的唱着,歌声像极庐山的烟雨,像极钱塘江的怒潮。但,你可知道,庐山有西林寺,钱塘江畔有六和塔,那暮鼓或晨钟,一样在长空里回荡着余音。余音不断的地方,有些韵律会接下去: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静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如何举似人?如何举似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