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日讲于台北市
一、法身、报身、化身三者的含义及其关系
问:法、报、化三身有何不同?法身和本心有何关系?
答:佛法是不二法门,法、报、化是一个,不是两个。《六祖坛经》讲“三身本来是一身”,讲“三身”是方便说,是就现象说;就本质来说,只有一个身。
报、化非真,报化是假的,假的不是没有。像我们人生是虚幻的,但是我们若不吃饭,肚子就饿;你工作的单位两个月不给你发饷,你家里就闹饥荒。假的并不是没有,是有,它是由法身而来。
法身是永恒的、真实的,“真实的”必定是永恒的,所以报、化是由法身而来。法身是什么?就是真理身。真理身是什么?就是大宇宙,法身就是大宇宙。大宇宙是什么?大宇宙就是大生命。大生命是什么?是大圆觉海。大圆觉海是什么?就是上帝。上帝是什么?上帝就是佛;佛者觉也,上帝若没有觉,上帝就是死的了。所以佛一出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那个“独尊”,你不要以为是相对的独尊,而是绝对的独尊,大宇宙 —— 无限时空,只有他是真实的,也只有他一个,没有人跟他是相对的。所以有一个禅师注破这句话,说是“传语人”,因为上帝是不会讲话的。上帝为什么不会讲话?谁若是抬杠说:“上帝硬是会讲话”,那么我们认输:“好吧!就会讲话!”你想一想!如果没有客观环境,你哪里会讲话?你没有生存环境、没有经验,你怎么可以讲话?存在就是上帝,上帝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客观环境,所以他也不会讲话,所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传语人(传话的人)”。
何以见得上帝就是佛呢?上帝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觉。佛者觉也,觉是生命的根本属性。何以见得“上帝是佛,佛也是上帝”?因为《法华经》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是我子(都是我的儿子)。”我们不要去钻牛角尖,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 不许并存,只有一个,一多不二,这个就是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的法身就是永恒的生命,也可以通俗地讲,就是纯生命 —— 只有知觉,没有别的(没有思维,没有表层意识,没有好恶,…… 什么都没有),只是生命而已(纯生命)。各位琢磨琢磨:“什么叫纯生命?”“只有生命”,这就是法身。法身就是理身;报身就是智慧身,又叫功德身;化身就叫感应身,“千江有水千江月,随缘应现靡不周”,哪里有缘,他哪里就出现。
“离经一句,即同魔说”,我当然照经上综合来说,法身、报身、化身本质上是一个,在作用上有三个。法身是生命的共体,什么叫生命的共体?佛的法身就是你的法身,就是上帝的法身。法身譬如大海,你我等于氢二氧一的水分子,当你投入大海的时候,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空间取出另外一个水分子,说“这是我”,没错,全同。它不仅是相似,也不仅相等,而是全同的,这是“自他不二”的所以然。不管你成佛也好,不成佛也好,自己生命的基元是不会消失的。我讲的“基元”,就是基本的单元,是不会消失的,生命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它具备永恒性;但是它可以洗澡,它可以把表层意识洗掉,也可以把表层意识放在档案室,变成磁碟,把它储藏起来,这就是佛经讲的“第八识”。
总而言之,法、报、化是一个,本质只有一个,但是功用有三,而法身是没有功用的,法身是生命的共相,所以叫法身。有没有个别相呢?有,庄严相是化身,化身是很庄严的,而报身是大智慧,大智慧是属于报身。我们再讲一句不太恰当的话:“寺庙里所塑的像犹如化身,千百种不同的像,有的把佛变成了白种人,有的变成了黄种人,有的变成了大肚子,有的变成了排骨(瘦子),不太一样,那是随缘应现靡不周。”至于报身,就是佛的心,另外还有没有报身?阿弥陀佛就是报身,法、报庄严。因此“三身原来是一身”,那是没错的,因为真实只有一个,作用有很多,所以“体不离用”;报、化是用,法身是体,“用不离体”,这就是法、报、化三身之间的体用关系。我只能勉强地这样说。
二、到达“本地风光”之后如何用心
问:到达“本地风光”之后如何用心?是“时时自知”抑或是“时时自见”?
答:你若是一用心,就到不了“本地风光”了。“本地风光”就是无心可用,才是本地风光。你若一用心,“本地风光”就消失。
什么是“本地风光”?就是生命的原态,但只是相似,并不全等。若全等的话,你就没有肉身了。这个“本地风光”是说,虽然你拖着一个臭皮囊,但是你的感受上好像是在你生命的故乡一样的感觉。
坦白说,什么叫“本地风光”?就是离执的状态 —— 没有任何的执着,人也没有死掉,也不是什么都看不见。你若存心 ——“如何去达到本地风光”,就达不到了。“本地风光”是纯离执、无为。你说“如何修”,那是法执;有法执的话,就到不了“本地风光”。
本地风光在哪里?就在这里。我勉强讲一句不太恰当的话:“你现在的感受就是本地风光”,你要到哪里去找“本地风光”?找不到的。“觅即知君不可见”,你不要去找,“当下即是,动念即乖”,所以这个不是用找的,也不是用什么心的,而是说完全离开执着。我只能这么讲。
三、体用一元
问:聆听 师父开示的《信愿行证》之后,才知道“神通与妙用,运水及搬柴”都是“摩尼珠”的作用,可叹我“贫儿,依旧是贫儿,不觉乍富”,是只得其体未得其用呢?还是认知有误?
答:因为你不认识“什么叫做体用”,因为体就是用,用就是体,体用一元,不是两个。你若得了体,就得用了;你若得了体,那就离执,离执就是法身的妙用。假如离开体去找用的话,那根本就是大错。离开体,没有用;离开体,人就死掉了,还有什么用?所以体用不二。
“运水及搬柴,神通与妙用”,这是一个基本的取向,也是很正确的取向。但是有没有超越“运水与搬柴”的?一定有,并不是没有;真正有的话,请你记得,真正的体用是体用一元,它不是两个。离开了体去找用,没得用;离开用去找体,没有体,有什么用呢?离开用去找体,也没有这个体。由用来显示体,由体而发露为用,这个叫“体用一元”。佛教是“不二法门”,你不要把原本是一个的东西分割。
四、安祥就是正思维,互为表里
问:保任安祥和正思维,如何运用才最恰当?
答:这没有什么运用、不运用的问题,保任安祥不妨碍正思维,正思维不妨碍保任安祥。
什么叫正思维?就是正大光明的想念,就是责任义务的想念。佛在菩提树下,那个思维就是正思维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有,有缘见取”,那个思维就是正思维(强调)。如果你不安祥,那你还没有正思维。我时常讲:“人反省一定要在安祥中才有用,否则是没有用的。”杂乱心,它的深度不够,你反省不出来的;越反省,越感觉“我对,我没有错”,结果那个反省背道而驰,那不正确。
总之,安祥就是正思维 ——“正思维才有安祥,安祥才有正思维”,这是互为表里的。
五、反省的方法
问:经过一次认真反省忏悔以后,一些小的事情已经浮现不出来了,请问 师父,是否要再做第二次反时光的反省和忏悔?
答:如果你过去没有发露、忏悔,它还记得。你若是发露忏悔,而且很由衷、很诚恳,那就会忘记了,它就把你那个档案洗掉了。洗掉了以后,将来阎罗王调档案,也调不出来了,是空的。
如果你有空,而且反省得很认真,那么一次就够了。你内心很安祥、很不动摇,你想哪一年,你做过的事,它自动就浮现,它会帮助你调档案、找资料,马上就出来了。假如你反省想了老半天,只想了一点点,那只好第二次再想了。实际上你若反省得好,一次就够了,不要再去反省了。
但是反省是很慢的,不要求快,不要说“我今天下午休半天假,从现在到我妈妈刚生我的时候,都反省出来”,那不可能。你只管去反省,假如说你很有福气,只吃饭,不必工作,不需要赚钱养家,可以专门反省,那是大福报;像这样的话,你不需要修别的行,你专门反省,就可以见性了。这个话怎么讲?你由现在反省到五岁,五岁反省到四岁,四岁反省到三岁,三岁反省到两岁,两岁反省到一岁,都可以反省得出来,再突破一下,“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就摸到了,就大彻大悟了。
因此,要不要再反省?端看你自己反省的程度够不够。如果够了,就不要再反省;若不够,就要再反省,可以来无数次。
六、修行的异境、妙境都是从妄想出来的
问:修行中出现的异境、妙境,是否与心态有关?
答:修行当中出现所谓的异境、妙境,那都是从妄想出来的。《金刚经》讲的话,我们要相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就见到如其本来)”,所以见到一切的相都要扫;不扫的话,就比较危险。最安全的办法 —— 任何境界出来都扫掉,不执不住,也不高兴,也不忧虑,也不恐惧,顺其自然。假如你能扫得掉的话,那是你大大的福气。假如一个人老是停留在一个境界上,这个人慢慢地会反常。因此,不要执着任何境界,没有境界。
《六祖坛经》是从《金刚经》来的,何以见得?《六祖坛经》讲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都是叫你“不要着相,不要停留任何境界”,这个最安全。因此,从这个“三无”(无念、无相、无住)就知道,《六祖坛经》是从《金刚经》来的,是《金刚经》的延伸和注释,六祖就是从《金刚经》得法的。所以我们提倡念《金刚经》,就是不忘本源。六祖可以藉《金刚经》大彻大悟,我们也可以。
七、真修行是无心可用(保持安祥)
问:修行要如何用心,才能只进不退?
答:一用心,他就只退不进了。你修行,首先就要认识你的心。不认识心,你用什么心呢?
心有两种,一种是真心,真心是生命的基因;一种是假的心,就是表层意识。表层意识有真、有假,你看!佛若是放光动地,那是表层意识做的,我告诉各位,真心没有那些东西。表层意识并不是完全不好的喔!你若把表层意识变得跟真心一样,就进入不二的状态。真心是生命的基因,它就不会像没有生命、了无生气、死板板的那个样子,它只是“无住生心”而已。
所以你问“要如何用心”,一用心就糟糕。你看,博陵王问“道”,他们两个人对答得很好,牛头融禅师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无心跟有心没什么两样,这叫“不二”。我特别强调“不二”,你若是用与不用一元,体用一元,用不离体,由体起用,这是自然的,也不是自己乱动一通(他自己起用),而是“有感斯应”。你坐在那里,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人家喊你一声,你就答应了,这就对了,有感斯应啊!他(牛头融禅师)去用心,用什么心?无心可用。
我们是安祥禅,只要保持安祥就对了,你只要二六时中保持安祥,行住坐卧 —— 工作、讲课……不离安祥,那你不但是真修行,而且有大功德、大福德。假如离开安祥去修行,那就是走错路。
八、保有安祥心,五阴不是障
问:“色、受、想、行、识”(五阴)对修行人会产生什么障碍?
答:“色、受、想、行、识”对修行人来讲,不会产生任何障碍,没有任何障碍。“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色受想行识”就是“五阴本空,六尘非有”,它既然是空了,对你自然就没有障碍了,对修行人没有障碍;对不修行的人就有障碍,你一想,就想入非非;一受,就根本动摇。受就是一种感受,假如你跟小姐跳舞,一跳贴身舞,马上像触电一样,这就是触的感觉;假如你是“五阴本空,六尘非有”,那就没有什么。还是我讲的那句话 ——“保持安祥心,一切都OK”,没有安祥心是“触途成滞”,到处是障碍了。
九、五阴不需处理,但求光明正大即可
问:如何处理五蕴?五蕴皆空是何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如何表现?
答:这个话,没有人会答复。五蕴皆空是什么状态?五蕴皆空是你父母未生前的本来状态;那谁能说呢?很难答复。
五蕴,不要处理。一处理,就是有为法,就无事生非,专门找事。哪里有五蕴?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也不存在。你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保持内心的安祥,就没事情。你说要去处理五蕴,那只好把自己解脱掉,所以不要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现”?自然表现。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自然表现就好,你还要处理它吗?你没有能力处理它,你看都看不到,怎么去处理?五阴就是五种阴暗面,“色受想行识”当中,其中最明白的就是想,你若不说的话,“你想什么”大家都不知道。这也就是说我们心里想的、说的和做的都是一贯,那就是保持自然。
假如你要去处理、修正五阴,那就是有为法,结果你得到的是梦幻泡影,并不真实。你若常常保持安祥心,自然就没有五阴,只有五阳,都是向阳的,没有阴暗面,这样子就很好。五阴是不要处理的,处理就会出麻烦,处理得不好的话,更糟糕。五阴是不要处理的,你只要把阴暗的想念及行为去掉,事无不可对人言,做任何事光明正大,就没有五阴了。
十、不要执着并停留在醉三昧酒的感受
问:是否要有“醉三昧酒”的感觉,才算是有安祥?
答:因人而异,庄子没有“醉三昧酒”,他是“大清明”—— 人的脑子非常清楚。因为人的根器不同,感受也不同,所以没有一个人的境界完全是一样的。是不是大家都有“醉三昧酒”的感觉?若大家都是这样子,那安祥禅就变成糊涂禅,不叫安祥禅了。我坦白跟你讲,它只是一个阶段,再突破就是大清明,所以你不要执着“醉三昧酒”。
“是不是要这样子(醉三昧酒),才算是有安祥?”不是这样子。有个老和尚说:“我有一片云要挂在墙上,你帮我用钉子钉起来。”这是不可能的。法无定相,学安祥禅,每个人的心境都不同。“如是因,如是果”,假如你的阴气太重,就有“醉三昧酒”的感觉;假如你都是向阳面,就没有这个感觉。所谓“醉三昧酒”,有这个事,修行人都有这个过程,但这不是顶好的。你若停留在这个地方,就变成微细无明,反而变成障碍、障道因缘。你要执着吗?不要执着。
十一、当家作主就没有魔
问:修行人如果不慎入魔,如何从错误中改正过来?
答:那要问你自己!你犯了什么错?你要怎么改正过来?你自己决定。人是要自己当家作主。
你说到“有没有魔?不慎入魔”,谁是魔?你自己是魔。你自己不是魔的话,魔绝不会找你,所谓“魔由心生”,你先有心魔,然后有外魔;你没有心魔,就没有外魔。魔是很客观的,他理直气壮,他说:“我们两个物以类聚,我们两个同类嘛,当然我找你做朋友。你这个人若跟我不同,我就不要跟你做朋友。这个道理很简单。”你若跟他不一样,你要他跟你做朋友,他还不干呢!你一天到晚想的,和魔的想念一样,就会入魔。
最容易见的魔,我举个例子,魔的种类太多了,有八十二种天魔,我不要讲得太琐碎,讲个归纳法,酒色财气都是。你天天喝酒,喜欢喝酒,有所执就有所偏,执着酒,离开它就不行。你看!李白天天赞美酒,最后他自己喝酒以后淹水死了,求仁得仁,了无遗憾。那是不是魔?是魔;酒精中了毒以后,他不喝难过,喝了也难过,任何工作不能做,变成废物。另外,我讲个话,你不要生气,你一天到晚若随时对自己的肉体产生联想的话,就很容易着魔,那不是魔找你,是你找魔。所以魔若找上你,那是魔错;若是你找魔,那怪不得魔。
因此,不慎入魔了,你也不用处理,只要“莫作是念”—— 你不要那么想,心保持光明,提升光明度,就可以了;没有事,就念念《心经》,不是说这么去念,而是去做。所有的经不是叫人念的,是叫人做的。
有没有魔?没有魔,魔都是你找的,魔不会找你。我不是替魔辩护,魔是理直气壮的 —— 他从来不找任何人,他是物以类聚,你先有心魔 ——“你心里老是在想这回事,你心里老是在召唤他”,他就来了。他是你召唤来的,不是“如何处理”的问题;因此,你不用处理,只要你不要想他,他就走了。没有魔,坦白说,哪里有什么魔啊?若你自己心里有魔,就有魔了。
学安祥禅的人,尤其不会着魔,安祥禅是表里如一,是大光明,怎么会着魔?不会的。
十二、修行上甘于寂寞或参加座谈会均可
问:修行有人主张甘于寂寞,有人热衷参加各地区的座谈会,一静一动,何者为正确?
答:我已经跟你讲过了,所以我现在可以随便说,都正确,都好。我只能这么答复,都很好。
十三、有没有上帝和鬼神
问:究竟有没有上帝和鬼神?
答:我们若说有上帝,人微言轻,不足采信;我们若说没有,也是人微言轻。我们孔老夫子说:“斋戒沐浴,以事上帝。”孔老夫子承认“有”呀!又说:“鬼神之为德也,其盛矣乎!”、“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那是有的呀!
我们用什么办法面对它呢?“子不语怪力乱神”,第一个不谈它,第二个“敬鬼神而远之”,我们不要去亲近它,就安全了。
有上帝,肯定有。不过,不同的人认同不同的上帝。乡下人用泥巴做个玄天上帝的神像,认为它就是上帝;哲学家说上帝是什么?存在就是上帝,上帝就是大宇宙;还有人把上帝人格化了,说“上帝是个人,他所要求的德目是什么?《摩西十诫》是上帝宣布的戒条”,又把上帝性格化了,说“他一发脾气,你小心点”;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同。那我们(安祥禅)相信什么是上帝呢?上帝就是大宇宙,就是生命的本源,就是佛。
十四、像法不是指拜偶像
问:何谓三期法运,像法是否指拜偶像?
答:这个讲法完全错了。三期法运就是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正法时期五百年,什么叫正法?佛灭度以后的五百年之内,佛法没有走样。像法不是说拜偶像的法,而是说相似法,由佛灭度后的五百零一年到一千五百年之间是像法时期一千年,这期间讲的佛法只是相似而已,并不全等,已经变了样子了。到了末法时期,连相似都不相似了。
像法时期不是指拜偶像,是指相似法,在这时期说的是相似法,不是说全等法。拜偶像有没有错?没有错,拜偶像也不错啊!为什么不错?我们给孙中山先生做的铜像,那不是偶像吗?美国人给林肯做的铜像,也是偶像。拜偶像引起动机,教我们不要忘了向伟大的精神看齐,如此而已,这也没什么错。如果你说“我许个愿,你要帮我中大家乐;如果不是这样,我就把你砍掉、杀掉”,这就完全不对了。人的心灵品质不同,他对鬼神、上帝乃至法的认同都不太一样。
十五、疑师疑法断送了殊胜法缘
问:有人说某人跟随 老师学法十年,并无过失, 老师何以不肯再见他?
答:这个是我自己很差劲,我为什么不敢见他呢?因为见了他,我感觉有一点点漏气(泄气)。为什么呢?各位知道,我抗战期间在西康也学过白密,承蒙我的老师慈悲灌顶,也就是说可以传法。我到了台湾以后,没有传给第二个人,只传给了一位仁兄。他跟我学了十多年,如果他跟我们一样 ——“唯求心安,平安是福”的话,应该很满足,应该继续修我的法才对啊!为什么呢?这十多年来他的确是很幸福,他今年七十六岁了,还可以骑三阳125CC的机车,不像我,连50CC的机车我都不敢骑啊,重心拿不稳,我走路都会跌跤,怎么敢骑125CC的机车,万一摔下来就不得了。他真的很幸福,第一他没害过什么大病,第二他七十六岁了,还可以骑三阳125;他认识我的时候,坐着就参瞌睡,这是他自己讲的,不是我讲的。他坐着,嘴里流口水,那表示很快要中风了(我中风以前,还没有流口水就中风了)。
有一天,他忽然来跟我说:“老师!你这个法我停了。”我说:“这不能停喔!如炉炼丹,如鸡孵卵。(你用老母鸡的精神,孵蛋三个礼拜,应该可以孵出小鸡来。如果它孵了两个礼拜,它说‘我自己给自己放假一个礼拜’。你放假一个礼拜,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回来的时候,鸡蛋坏了。)你现在好像在烧一壶水,快开了,可是你现在说要停一个钟头,那等于这一壶冷水还要重烧。这个决定不太恰当,这岂不是前功尽弃?我绝对不骗你,你学我这个法,我就等你,我就不断地护念你。也许我护念的力量不够,但我不停地替你祷告,希望你早日得到圆满,把这个法传下去。因为不管是显教、密教,师父传法的时候,当时就说‘递相传授,无令断绝’ —— 一个传一个,起码一个传一个,不要断了线。”你们想一想,一个修了十年的法,都停止了,那么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法,每个人都有选择法门的自由。如果我只传给他一个人,他修了十多年了,也可以骑三阳125买菜,他也时常跟我讲“感觉亲和力、同化力都提升了”,他忽然不要了,那我还跟他聊什么?没得聊的了。是他开除我啊!讲开除还太客气,是他把我扬弃了。什么叫扬弃?重的留在这里,轻的被风吹走了,叫扬弃。换句话说,我这个不够份量,可以随风而逝,他留下来的是好的,他选择了更好的法门,那我们向他恭喜。不是我不要见他,大家不要误会。
大家都知道,我在台湾没有传给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个法门非常的好,叫“军荼利观音法”,就是荤腥不忌,喝酒、吃肉都没有关系,你只要修法就行,是百无禁忌的法,而且很有感应。他跟我学了三个多月,就可以给台南市国大代表郭女士治病,她头痛几年,原来只吃两片的止痛药,后来吃四片都没有效,她的胃都吃坏了。他摸了她(触加持),就好了。你们一定很羡慕“摸一摸,病就好”,其实我们的法门,不要摸,见了面,病就好了,还要摸干什么呢?他自己也有这个本领,起码他可以摸了病人,病就好了。他说:“你这个法门,我不学了。”那我还跟他讲什么呢?纵使他对我没有感情,他跟菩萨总有点感情吧 ——“你叫了他十年的名字,他也没有讨厌你;你老是喊他,他也没向你抗议。”他突然不要他,也就算了,这叫顺其自然。我们也没有说不要任何人,我们盼望别人离开我,修更高级的法,可以更健康、更长寿,这是我对他的祝福。
至于说他既然不修我的法了,就没什么好谈的了,还能谈什么话题呢?我现在没有上班,也没出去,他问我“到台北新公园,可以看些什么”,“我没到新公园去嘛”,这真的没话可说了。
此外还有一位,也是十多年的朋友。有一次,他事先跟我约好见面,突然给我打电话,他说:“我人不爽快。”他就不来了。他跟我打电话时,听到我也中风,他就不高兴。我们禅宗讲“要能经得起棒喝,棒头出孝子”,哪里一天到晚哄着他,还不高兴,转过脸就骂我:“你这个法(安祥禅),没有我的三圣大道好。”还对别人说:“我这个(三圣大道)好,他那个(安祥禅)不契机。”你既然认为不契机,当然你有选择的权利,那就算了,我们就不谈了。如果我找你谈,你若把我骂出来,那我自讨没趣。他说“我的三圣大道好”,那我觉得“我的安祥禅最好,这是立竿见影的”,他若讲“不好”,我不会跟他抬杠啊!他说不好,就不好吧!他有权决定啊!他有权一脚把它踢开,那我们之间就没什么话讲了。他若骂我的话,如果骂了我,他很开心,就让他骂好了。
十六、如何才能彻底破除我执
问:如何去做,才能彻底破除我执?
答: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作思维,他四十九天不是在那里参瞌睡,而是在思维 —— 分析“什么是我?”最后的结论是“四大无我、五蕴无我”。虽然四大和五蕴原本都不存在,但这并不是说没有“真正的我”,因为佛陀在涅槃前的最后遗教是“常乐我净”。
真正的我是什么呢?是纯生命,唯有生命。若是真实的,它是原本就有的;原本若没有的,就是假的。所以西方哲学家讲“真理是原本如此的,无论是谁,也只能发现,不能创造”,不能说我们闭门造车去创造一个真理,那根本不可能。
所以你就了解,什么叫我执呢?就是自我执着,肯定这就是我。肯定这是我的话,那我口袋里的钱不会给你,这个很合理啊!说这个房子是我的,你不可以随便过来,否则你就是侵犯自由!有了我以后,也很好,你自己会保卫自己,珍惜缘生。
缘生是什么?条件够了,生命出现了,这就叫缘生。凡是一切有的,都是条件构成的。你能举出宇宙任何一个事物是单一的吗?没有;你能举出单一而又能存在的事物吗?没有;一切都是条件的组合,所以条件是很可贵的。而构成这个我,需要太多的条件。大宇宙是一个大圆觉海,是生命的海洋,随时可以产生出很多不同的生命出来。我不是说过了吗?如果有氮、有氨、有氢、氧,它就有生命发生。我也跟很多人讲过,你在院子里挖一个小池子,你只装水就好,什么也不必装,当然你不能密封,没有空气,它就没生命,你可以给它盖一个很密的纱罩,不需要两个月,里面就有生命出来了 —— 你不需要放种鱼,里面就有鱼,它自己会长鱼;你不需要放蛤蜊,它自己就会长出蛤蜊,所以生命很微妙!
但是你若想形成一个人的生命,太难了,太难了!而形成人的生命以后,那就太麻烦了。人有了我以后,第一个就有了“我欲”—— 我希望有什么:我希望你们大家听我的话,这就是领袖欲;我希望这个公务,我说了就算,这就是支配欲;这个东西好,希望归我一个人所有,这就是占有欲。有了我以后,第二个还有“我恶”—— 我讨厌这句话,你说了我就生气;我讨厌这个人,这个人偏在我面前晃,我伤脑筋。第三个就是“我对”—— 你们讲的都不对,只有我一个人说的才对,你们大家都不对,这样你就天天生气:“为什么大家都不对?”尽管他不对,他也不死,那你怎么办?你只有生气的份。所以有了我以后,就麻烦了。
如何去掉我执呢?看清楚你这个人是暂时的,不永恒。你若想永恒 —— 跟真理合一,由肉身当中升华出法身,也就是把生命纯化以后,你才有“常乐我净”。我们为什么学安祥禅?就是要尽量地纯化自己。你纯化了多少,你就有多少福报。今天安祥,今天烦恼少;明天不安祥,明天烦恼多;也就是说当你安祥的时候,你的我执就很淡;你不安祥的时候,我执就浓。我执浓就垛生招箭,我在《观潮随笔》写的,你把枪靶竖起来,人家子弹就朝你飞过来;你把枪靶放倒,就不打你了;没有我执,也没有什么善恶报应,都没有你的事了。
执我是错的,我是大概粗糙地讲。有了我执,就有了“我欲”,就有了“我恶”,就有了“我对”,通通都跟着来了,就麻烦了。没有了我执,我们一个人必要的,简单得不得了,你要活得好,很简单,也就是说“我只要活在责任义务里 —— 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逃避。”我该工作,则以工作为享受,以知识为乐趣,也就是说我做这个工作的相关知识对我来讲,是一种享受,我做这个工作是一种消遣,而工作成果出来的时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和安慰。只要这样子做就好,你不要干一行怨一行,那你就活得很幸福。你若执着这(人间的一切)就是有,你若发挥我欲,纵然你得到了,人已经奉主召了。秦始皇得到了没有?没有得到。为什么?他什么都得到了,但是他没有得到长生不死的药,汉武帝也是一样。
所以如何去掉我执?你要认识有真我、有假我 —— 真我是原本的我,假我是以后的我;有真心、有表层的心,表层的心就是六尘覆盖的,那就是说由认识决定存在,又由存在决定认识,在唯心和唯物交相往来循环的结果,产生了表层意识。
由这个表层意识,就有了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有了喜怒哀乐爱恶欲。喜怒哀乐爱恶欲,一产生,就很麻烦,选择性很大,而且你选择的权很小。譬如说这个人很讨厌,你希望他死掉,你毕竟不是暴君,你叫他死,他不会死的;你若杀他,那你马上丧失自由,受到法律制裁。所以有了分别心,我执就会越升越高,譬如官当大了,到了时候,说不定就会“朕即国家”,跟路易十四一样,“朕即国家”的结果,被送上断头台。我执然后就我对,“朕即国家”—— 我说了就算,那我就是真理的化身,我一切都是对的,你们通通不对,他就会有这种气派。这种气派的效果,只有两个字 ——“找死”。
“常乐我净”的我是真我,那个我是生命的共相,也不抹杀、也不否认生命的个别相。因为共相就是相同的相,譬如大海的水分子数不完,但是它们全同,所以佛陀叫我们“要认大海,莫认浮沤”。认大海的话,就没有我执;认浮沤,就是坚持小我。坚持小我的话,那就是垛生招箭。我只能这么讲。
十七、不识元旨,徒劳念静
问:“不识元旨,徒劳念静”,又说“致虚极,守静笃”,这是否意味“静到极点”才能契入禅的元旨?
答:这个“元旨”的元,就是“天地元黄”的元。“元”就是说最早的,“旨”就是理则,所以“元旨”就是最早的理则。什么叫元旨?就是最初的道,所谓“太初有道”。太初的道是什么?就是什么都不说。
我跟陈董事长认识见面以后,第一次说法讲的就是《心经浅说》 —— 说“空”是宇宙的实相、宇宙的真相。不管你是“创造说”,说这个世界(整个的时间和空间)是七天创造出来的;还是天文物理学家的“星云说”,说世界是星云形成的;不管是怎么形成的,原本是没有的。这就是它的实相,也就是真相。因此到了最后,谁也没有说地球是永恒的,没有。
你若不了解这个元旨,你的理障没有破除;你若不知道原本的真理是什么,你专门去想静,那个叫沉空守寂,那个叫枯木死灰,那个要不得。
而不二法门 —— 动静不二,难道各位现在听我讲话,我正在讲话的时候,我就不静了吗?没有,很静。你要记得“佛法是不二法门”—— 动静一如,人我不二,凡是相反的,你要透过辩证的过程,把相反的变成相合的,那就对了。
十八、去掉愚昧的方法是离分别
问:去掉愚昧的方法为什么是离分别?
答:首先,大家不要搞错了,离分别就是不离分别,不二法门就是这样子。
“离分别”,就是“照而不执”,也就是庄子讲的“至人用心若镜”,而不是照相机。若是照相机,一照,“喀”,就存在这里。若是镜子,你来了,它就显影,你喜不喜欢它,都是一样,它没有好恶,王阳明把这个解释为“廓然而大公”—— 大公无私,没有个人好恶;那你走了的话,不管你是美女也好,或是什么也好,都一样,也绝不留影为念。你来的时候,也绝不会因为你很难看,就不显影。
像这样的话(离分别),不是智慧是什么呢?一切的喜怒哀乐不会牵引、牵动你的本心,也不会叫你伤脑筋,也不会叫你很累。你若用这种心工作了一天,到了晚上回到家里,就有一种感觉 ——“今天没有什么事情,没事”。你若是样样都去牵动本心,分别心太强,那你就会很累,活得很苦。
“去掉愚昧的方法为什么是离分别?”对啊!你一有执着,就是错的。明明是假的,你说是真的;明明是真的,你又说是假的。你说人生如幻,既然如幻,把你家里的钱给我,你干嘛不干?所以真假你不要去分别,真假不二。无风不起浪,假的也有素材啊!素材是什么?就是法身。真假不二,若是有人说“这是空,那是有”,这叫边见。边见的人对佛法来讲,靠边站,你讲的,根本就不能登大雅之堂。
为什么说离分别就没有愚昧呢?“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我是大公无私的,你来了,就显影;你走了,不留影为念”,那就不劳累,这就不愚昧。愚昧就是执着,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你记它十年、八年,仇人你也恨他十年、八年,这就没意思,那你自己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而自己占有了自己性灵的空间,这都是不好的。
十九、“是法住法位”的意思
问:“是法住法位”是何意?
答:“法”是什么?我们这个大宇宙,叫做法界。法界有两大类,一个是心法,一个是色法,也就是说一个是无形的法,一个是有形的法。
“是法住法位”是说你不要去管他,不要去改变他,也不要去操纵他,譬如说今天天太黑了,半夜里看不见,你想让太阳赶快出来,那你徒劳无功。“是法住法位”就是说不要破坏常识,也不要破坏习惯,只保持自己一个“六尘不染、四大皆空、五阴非有”的心态,这叫“是法住法位”。
你叫他不住那个位,小法可以,大法你管不了。我上次不是讲吗?先生因为太太菜炒得好吃,吃饭发出声音来,他太太说他像个猪,这不太好。人不要去干涉别人,也就是说你少管外在的事物,少去干涉它,我特别强调,人只有权改变自己,没有权也没有能力改变周边的一切。如果你们各位还记得的话,我在八九年前(耕云禅学基金会没有成立以前),在某个会友家里讲了一些闲话,预告将来世界走哪个方向,现在真的是这个样子,它就是这么走的。你有多少能源叫它不要动或改变方向?不行的,你改变不了的。冬天,你叫地球离太阳再近一点,不可能,万幸的是不可能;若可能的话,人就变成烤肉了。
所以“是法住法位”,“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上帝也没讲什么,但是四季分明、万物竞秀,“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很自然的。不需要你去多管闲事,今天这个宗教批评那个宗教,明天那个宗教批评这个宗教,希望玉皇大帝跟耶稣打一架,比划比划,多此一举,那是不可能的事。
二十、“到达生命的圆满”的两个阶段
问:以“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为修行指标,这样做下去,是否即可达到生命之圆满?
答:对!但是你必须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时时自觉,念念自知”,第二个阶段是“时时不自觉,念念不自知”。那个“时时不自觉”,就是没有不觉的时候,所以就用不着“觉”了;而“念念不自知”就是无念了,到了连“念”都没有的时候,这时候就到了生命的圆满。这个心境,你将来可以实验的,我讲的话没有不能通过实验的。到这个时候,万有引力对你都失效了,你要飞,几几乎是可能的,坦白说。
二一、如何修行才能获得甚深安祥
问:如何修行才能获得甚深安祥,与 师父同在?
答:若不修行,就是甚深安祥。当你跟师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你感觉甚深安祥,为什么?因为你没修行 —— 你什么也没做,你保持平常心,聊天就聊天,什么也没做,结果很安祥。因为安祥的本身(本质上)是无为法,你用什么方法,都不好,只有离执 —— 离开一切的执着,当下就得到安祥,不执名,不执利,不执自己,不执别人,也不执环境,就是一句话 —— 放开一切,所以“放下即是”。
严阳尊者去看赵州,他说:“我从这么远来看你老人家,我什么也没带来,怎么办?”赵州说:“你放下。”他说:“我什么都没带来,放下个什么?”赵州说:“你看!我就知道你放不下。”禅师的幽默就是这样子 —— 放下什么?放下你“什么也没带来”的这一念,叫你放下这一念,不是叫你放下东西。你了解了这一点以后就知道,人若是离开一切的执着,那就完全契合无为法。而无为法就是有为法,你千万不要站在一边,要站在中间。
《庖丁解牛》,《庄子》上有这一篇,他每一刀下去,就正中骨缝里,刀薄得跟纸一样的锋利,骨头硬得不得了,但是刀从来没有砍坏过,他一刀下去就中在骨缝里,那些骨头用刀划下来就解开了。那么你的心要慢慢地用、慢慢地修练,修练不是叫你修仙,而是要你修正想念行为,要它合乎安祥禅的要求,久而久之你感觉这样好,摸出一条路来了,这样就很上路,就驾轻就熟。
二二、观心时胸部有压迫感的原因
问:观心时,胸部有压迫感,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是观心不如法,你带着念头去观心,带着烦恼去观心,带着无奈去观心,就会这样。而且你始终没有很认真、很由衷地反省过一次,才会这样。如果你基础打得好,反省得很彻底,向外抛丢,把原本无的东西丢掉,那你就没有这个现象。这是因为你反省不彻底,毛病还有。
二三、“住”与“执”的不同
问:“无住”与“去执”的住与执,有否不同?
答:“住”看起来和“执”好像是一样,其实不是一样。你若能够把“执”去掉了,你才能够“无住”;你若有所执,就不能无住,只能这么讲。你若“有所执”,就不可能“无所住”。
执着分成我执、法执两大类,法执就是执着法界、万有,你要把金钱、地位、名利…… 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统统丢掉,才能够无住。“无住”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讲的“心像镜子一样”,来了就有,过去就无,不感光,这就是“无住”啊!也就是“过化存神”——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二四、如何契入“无念、无住、无相”
问:如何修行才能契入禅的宗旨 —— 无念、无住、无相?
答:你已经替我答复了,“无念、无相、无住”就是禅的宗旨。不要用什么方法,“无念、无相、无住”就是方法。我刚才所讲的,跟“无念、无相、无住”都有关。这就是说“过化存神”—— 过去的化掉了,存在的是精神,所以我们说“国父的精神不死,他的精神长存”。假如说你所过者不化,就不能存神,你的生命就被六尘湮没、埋葬了。
二五、现代人修行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
问:现代人修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答:就是自己,最大的障碍就是你自己。如果没有你的话,就一点障碍也没有了,也就是我刚才讲的我执。由我执产生“我欲”—— 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得到什么,而且得到了以后,欲望又升高了,还不满意,欲无止尽,欲壑难填,因此修行的障碍就是自己。你要把你自己看好,不要被虚假的你所拨弄、摆布,用真我做主宰(真我就是原本的我),那你就很自由、很自在,而且没有障碍。障碍就是你制造的,你有“我对”的观念,你就批判他不对,结果你就竖了一个障碍,一有机会,他就跟你作对。我们人生都是自己给自己做障碍,人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除了自己,没有什么障碍。
二六、如何克服担心害怕
问:日常惯于担心害怕,这是否与复印惯性有关?我母亲就是这样,如何克服这种心理?
答:这就是我执,缺乏安全感就是自我执着。因为我执,就有“我欲”。“我欲”就是我刚刚讲的领袖欲、占有欲、支配欲,还有自我保有欲,说我不要被破坏,我不要受伤害,我要永久保存下去,这是长生不老欲,这样的欲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只不过“担心害怕”表示我执比较重一点。而我执重固然是烦恼的根源,而且它常常呈现两极,对事情上就是“我对”,凡是个性强的人,胆子都小。你不相信,你看!他是两极,“有”极了以后就是“无”,“无”极了以后就是“有”。
你要如何克服呢?要保持调和 —— 人际关系要调和,家庭、人格要调和,自己的心理要调和……,这样就不会担心害怕了;而且要多唱唱《安祥歌》,多唱《安祥歌》可以吸收生命力,也就是改变自己想念的念波(想念的念波,每个人都不同,等到有些人看得到的时候,就知道每个人的念波都不大一样)。这样的话,心里就无挂碍。
《心经》讲“无罣碍故,无有恐怖”,挂碍是什么?就是执着。不要执着什么。要把自己彻底地认识清楚,很多人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入门的工作没做好,也就是反省不由衷,敷衍、不彻底,反省完了,还说我对 ——“我做了那件事固然是不太好,但我是不得已嘛”,还在原谅自己,你就完了。所以不要给自己辩护,要吹毛求疵地找自己的毛病,好好地做一次反省,就不怕了,绝对不怕。
再说,你学安祥禅,无所谓怕。我这个不是心理治疗,我跟你讲的是实话,你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怕的了。如果有的话,你就观想老师,大概有点用,可能有点用,不敢肯定。
二七、“被外境所牵”与“善根发露”
问:经常为外境所牵,这是否与体弱有关?过去听《自性歌》、《山居好》就痛哭流涕,近阅禅刊,看到一个安祥家庭的形成时,又痛哭流泪,是何原因?
答:痛哭流涕,这叫“善根发露”。因为佛法最大的力量,不是神通妙用,是“慈悲”两个字。佛陀出家的动机就是“慈悲”,放弃了江山社稷、权势享受,这要多大的决心、多大的毅力,这比死还难,但是因为慈悲,就有这么大的力量甩掉,所以慈悲是佛法最大的力量,而慈悲心的抬头就是“善根发露”。
善根发露以后,痛哭流涕,效用是立竿见影的。为什么?当你痛哭流涕以后,感觉到无比轻松,等于灵魂洗了一个澡,这是一个好现象。为什么呢?产生了共振,因为安祥家庭这种事,跟你过去世所经历过的,有点唤醒记忆的味道,所以你感觉这个太可贵,也太难得,乃至于说不出来“是什么意识”。所以现在心理学讲“有下意识、潜意识”,做个动作、自己挖挖鼻子……,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叫无意识,但是有的潜意识藏在第八意识里,一般根基好、灵敏度高的人,他就很容易物以类聚,跟你相同频率的人,他会唤醒了你,就这样子唤醒了你的慈悲心,也就是善根;善根一发露,就流泪,流了泪,自己也莫名其妙,并不是伤心流泪,相反地,流完泪,非常轻松愉快,并不是难过,像这样子,是好现象。
至于说“经常为外境所牵,是否与体弱有关?”那是你太注意外在了,跟体弱无关。“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木人不怕狮子吼”—— 狮子在叫,那个木头人不怕。不要把心向外面放,你不要东看西看,那会浪费能源,消耗生命力。你不要去看,看了,没用的,是一种浪费。浪费久了以后,就会神经衰弱,你会乱想,看了就会想,引起动机,就会联想。很多事情是从联想开始的,然后不知不觉就随它转了,它就把你带走了,这叫“迷失”,不由得就跟它走,不由得就随着它想,不由得让这一念在自己内心里膨胀,因此这并不是身体虚弱造成的。
广钦老和尚每天只吃一餐,他的身体多么虚弱,但是他不会乱想。广钦老和尚在闽南修行的时候,在山上散步,一群老虎跟在后面,陪着他散步,他若是看到老虎了,他难道不怕吗?他没看到。他没有怕老虎的心,没有跟老虎对立的心,老虎就跟他没有对立的心,被他同化了。虚云老和尚用同化力,孽龙、狐仙、妖都归依他,被他同化了。
至于说你对外面牵挂,那是人人都如此的,这是惯性。惯于向外看,这叫惯性,不容易拉回来。你要慢慢地反其道而行,你要把“向外的”变成“向内的”,“向外的”一看,一眼就看透了,这些东西都是虚幻的。为什么说是虚幻的?因为真实的必定是永恒的,它绝对不永恒,它只是一个现象、一个过程。而且《孟子》书上讲:“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她是她,我是我,一个女孩站在我面前,她一丝不挂,与我何干,没有我的事。孟子说:“我四十而不动心”,不动心就不会心往外跑。心往外跑,也就是宋、明理学家讲的“向外驰求”—— 向外跑了。要把心安在腔子里,也就是“肃穆自持”。所以不要让心乱跑,跑多了就魂不守舍,就糟糕了 —— 神经衰弱,梦就多。
二八、真正的观心就是自觉
问:晚上刚入睡时,摒除杂念观心,精神很好,不易入睡,但觉得有违修行,应如何做才是正确?
答:观心,不是叫你去着相,你睡觉的时候就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没有叫你去观心。
而且观心有“上乘观心”、“小乘观心”,什么叫“小乘观心”?没事的时候看自己的心。心是看不到的,你怎么观嘛!其实,真正的观心就是自觉,也就是“上乘观心”。修行好的人就有这个体验,躺在床上的时候,没有说要观心,他说要睡觉,这一夜是睡着了,没有一点分别心,但外面有什么声音、有什么动静,他都知道,好像失眠一样,但是第二天照照镜子,容光焕发。
睡觉不能观心,不是叫你观心,观心不是个动词,观心是个自觉,是个本能。你若停留在法执的阶段,也就是说有心可观 —— 停留在有为法的阶段,那个观心永远观不好,观久了以后还会出毛病。干脆你时时自觉,睡觉的时候就放下万念,安稳地睡觉,这就对了。
二九、安祥禅欢迎任何一个宗教徒来研究
问:修学安祥禅,也是慈济功德会的会员,这样做对不对?
答:你要了解,我们安祥禅欢迎任何一个宗教徒,我们不反对,因为我们安祥禅不是个宗教。既然不是宗教的话,那么跟宗教都没有矛盾。我时常讲“艺术、文化是人类的公产”,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个人所私有、得据为私有,而是公产。宗教也是文化之一,也是公产。
至于现在的宗教,我不敢批评,但是慈济功德会的确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证严法师真是个活菩萨,就是《大悲咒》讲的“钵沙大”,《大悲咒》用国语注音说“南无萨婆萨哆,南无婆萨哆”,用梵音说,就是“那摩沙哇沙大,那摩钵沙大”,“钵沙大”是什么?大菩萨,证严法师是大菩萨。
参加慈济功德会,学安祥禅最为合适,我们欢迎所有慈济功德会的人都来研究。我们说要他们来跟我们学,好像有点不虚心,我们说“来研究”,可以的,这个不冲突。
证严法师是出家人当中的法门龙象,刚才我讲过“慈悲是最大的力量”,她(证严法师)就是一种慈悲。慈悲就是无缘大慈 —— 无条件的同情;同体大悲 —— 感同身受的同感。她(证严法师)非常难得,大菩萨,肉身菩萨,在末法时期很难见到。
三十、看讲词比看观潮随笔受用
问: 恩师的《观潮随笔》第二辑《法尘》中诸多法语,弟子常感咀嚼不烂,无法心领神会,是弟子业障太重或是佛学根基太浅使然,应该如何突破?
答:花时间去突破这些东西,浪费了,要突破自己。你若把自己认识了,你就是佛,还需要去看那些东西吗?佛譬如是大海,你是个水分子,你只要放弃了我执,大海就是你,你就是大海。
《观潮随笔》是我二三十年前,年轻的时候少不更事,乱写一通。你们若认为好,相应的地方就看看,这一段若不相应,就算了,把它放下。我觉得你不必去看《观潮随笔》,你看我现在的讲词更好。人是进化的,越老可能越糊涂,但是对安祥禅来说,是不会的,人不会得老年痴呆症的。所以你看我现在的讲词,比看《观潮随笔》还好,《观潮随笔》差不多是我三十几岁到四十岁写的,离现在也差不多三十年了,不一定要看。
三一、如何对治“想阴”
问:“往事浑忘却”,但我却容易睹物生情,陷于往事的追忆,也知道“想阴障道”,但不知如何对治?
答:最直接的办法,你不要去睹物嘛!不就好了吗?你不要去睹物,不要去专心看那些不必要看的东西;看那些不必要看的东西,只会浪费生命力。
“想”并不是不好,这个话很难说明白,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基于不二法门,想就是不想,不想就是想。想是虚伪的,并没有实体;既然没有实体,那就是没有。假如你不是一种自私,不是一种我执,不是一种遮蔽,不是一种私欲,就没有想阴。
所以你想要克服这个毛病,就不要去睹物、少睹物。“睹物”养成习惯了,就形成惯性,要不然就没有修行的必要了。修行就是不断地修正想念行为,使它合乎“法”,合乎安祥禅,这就是修行。修行不是磕头、烧香、拜拜、吃素,不是这样,只要你不断地修正。“睹物思人”或者“睹物思情”,这些东西都可以慢慢修正的,修正、抽掉那些不好的因子,就没事了。
三二、“夜里梦多”的对治方法
问:夜里梦多,感觉很真实,这是否跟体质有关系?
答:是和惯性有关系,不是体质,人的胚胎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说,第一个你平常想得太多,浪费生命力浪费得太多,你喜欢胡思乱想,结果你就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就很容易做梦。第二个你运动得少,你每天晚上睡觉以前,冷天可以用热水泡泡脚,冷了再加一点,泡半个钟头以上,然后睡觉以前顶好是跑一趟,由一千公尺增加到五千公尺,然后你再睡觉,就不做梦,来不及做梦了,这个方法也可以锻炼身体。“夜里梦多”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我执。
三三、夫妻信仰不同,应多包容
问:太太信一贯道,观念上难免不协调,这是否也是冥冥之中的因果安排?
答:这个话,我不敢讲,为什么不敢讲?因为一贯道在理论上并没有什么不好。《六祖坛经》:“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信心铭》:“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都包容了。你用不二法门,“一贯道,即非一贯道,是名一贯道”,套用《金刚经》的三段论式,这个问题解决了。“一贯道者,即非一贯道,是名一贯道。”而且“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也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不要去管他一贯道、非一贯道,要有包容心,也就是说“不二皆同,无不包容”,都可以包容。
你要表现得比他更有包容力,表现得比他更正常,你看我们两个哪一个是怪物,将来时间久了以后,大家看看。谁若是表现得像个怪物,那他就是怪物了;谁若是表现得非常大量、非常包容、非常和谐、非常喜悦,那这个人是佛菩萨。
你说到“夫妻两人信仰不一样”,我们(安祥禅)不叫做信仰,就叫方法。我们(安祥禅)没有理论,只是方法。什么方法?佛法。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安祥禅)不属于信仰,也不属于理论,也不是一种学术。你若做了,就可以成佛;你若不做,就是废知识。你看了看,你也不做,结果它一点用处也没有,就业考试也不考这个,你肚子饿了,它也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取代面包,你必须做才有用。
所以夫妻不能心里存着“一贯道好像是异端”,这就不对。一贯道创教的人是很好的,有无极派、先天派,都是很好的。好坏在乎人,不在乎法。一贯道也不是叫你做坏事,不要去管她,各人做各人的,要包容别人,不要有成见。
三四、修行要下功夫
问:学禅已经学了十多年了,但是在这当中还有许多的心结,以及对异性潜在的害怕,常常会无明障起,修行对我来说,常常有噬心之苦。恭请开示解脱之道。
答:“尽大地是个解脱门,把手拽伊不肯入”,那不是说“解脱还要去找道理”,而是你自己不肯解脱;你说学了十年的禅,其实你没有真正学禅,学禅是要你做的,不是要你知道的。
你对异性恐惧,异性有什么恐惧?“尔为尔,我为我”,没有什么恐惧的,各人吃各人的饭,异性并不可怕。说实际一点,异性还比较可爱,有什么可怕?没什么可怕。
做人要保持一个纯洁光明的心。你来学这个法(安祥禅),你若真正学了十年,而且是真正在做,在摸索前进,虽然没有到家,也差不多了,起码可以看得到家了。坦白说,你这十年没有下功夫。
男人有什么可怕?没有什么可怕,女人也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你自己若可怕,那别人就可怕,就是古人讲的“莫作是念”,不要这么想就对了。你想这个,就是障道因缘。不要想着男人可怕,你丈夫也不可怕,你丈夫有什么可怕?很可爱呀,所以不要这样子想。你的想法有问题,而你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理解,我也答不出来。
而且我时常讲,你只要好好地过正常的生活,不要多事,不要制造问题,我感觉这样很好,天天走在安祥的道路,不会走错。假如你老是想着可怕的话,那是自我催眠,就不好,人没有什么可怕的,人有什么可怕啊?不可怕。你若真正学禅学了十年,你都不会怕,因为物以类聚,你是菩萨,是准菩萨,你已经是候补菩萨了,诸天善神都会帮助你,你绝对不会孤立,所以不用怕。
三五、对庙宇或神像的态度
问:走过庙宇或供奉神像的地方时,不知道是要进去敬礼,还是就这样路过?过去遇到这个情况,常常默念“敬礼十方”来打发自己的心结。
答:太着相了,你走路,谁要你东张西望呢?你只要不碰到汽车,就好了嘛!汽车太贵了,碰坏了,你赔不起。但是别的事,你不要去看它,古人讲“蓦直行去”,你走直道,往前走,你没有看见他,他当然也就不怪你。至于说到朋友家里,看到他家里供了佛像、神像,你给他问讯一下,那个也无所谓。
若是供奉佛像,你可以不理他,他不会生气,因为“佛头着粪”—— 你用水肥倒在佛的头上,佛也不会生气,因为这是他老人家自己讲的“不垢不净”—— 没有什么叫做脏,也没有什么叫做干净。您老人家自己讲的,不能不认帐啊!他不会怪你。
若是其他的神,所有的神都是有个性的,我时常讲“魔的标志就是傲慢”,任何一个魔,哪怕他小得不得了,他都会说“我是老大”,魔都是这个样子。所以有人在你面前以老大自居,你就躲开他,“您说的没错,是这样子”,敬个礼,走开了,不要去惹他,也不要向他挑战。若是佛菩萨的话,你怎么得罪他,都没事。但是,魔,你不要去得罪,神也是不能得罪。神是什么?正直为神;但是他有个性,他若没有个性,就不叫神,叫菩萨了。他有个性,所以你对他礼貌,他高兴;对他不礼貌,说不定他会不高兴;而且神分正邪。你若修行得好,神会给你行礼。
因为大宇宙是相当公道的,没有特权。若讲起来 —— 你说你修行十年,我修行的时间比你长多了,我几岁就念《大悲咒》,我自己有业障,要生病,照生病。所以不要着相,也不要多事。
三六、“非分男女之想”的对治方法
问:修行对我来说,除了受困于躯壳之障外,也受困于慈悲魔,以及非分的男女感情阴影之再三出现。
答:非分男女感情的阴影,是你自己想的,没有人强迫你想。你若不想,它就没有了,所以你要做一次彻底的反省。
你说修行对你而言很苦,我觉得“不然”,释迦牟尼难道是摆脱荣华富贵、自讨苦吃吗?不然,这个(修行)并没有人勉强你。你修行感觉很苦,那你就追求快乐;追求快乐,是人的基本权利;坦白说,你感觉很苦,你就不要修了。
如果你有非分男女的图像浮现,这是因为你胡思乱想,乱想一通。非分的男女之想,古人称这个叫“躯壳起念”。有的人常常躯壳起念,乃至小孩子偶尔也会这样,你看一个广告,一个两岁的小女生拉开小男生的裤子看看,这固然是一个很天真的动作,但是人都有联想,看到什么就联想。你若不存非分之想,那你就没有非分之念;没有非分之念,就不太苦,修行本来就没有什么苦的。
我们讲实在的话,出家人很苦,譬如出家人“日中一食”(学律宗的人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南山宗”),他们为什么“日中一食”呢?保持半饥饿的状态,他就可以打倒本能的冲动,每天肚子饿嘛,就食唯恐不及,哪里会想到本能的问题呢?这真是煞费苦心。
所以你这个想念当然要自己净化一下,你既然问我,我就实话实说,就是要能够做到“时时自觉,念念自知”,念起即觉,一觉即无,要刹车,要懂得刹车,不要跟着念头走;走久了以后,就变成心灵的阴暗面,造成神经衰弱,对自己的健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