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耕云解惑录:《学禅的四个基础》会后解惑(视频及文字)

(2014-11-28 06:54:09) 下一个
耕云解惑录:《学禅的四个基础》会后解惑--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5MzA1NTYw.html


“学禅的四个基础”会后解惑

~一九九二年二月五日讲于台北市

 一、“临终助念”效果不大

净土宗有所谓的“临终助念”之举,以帮助未曾修行或是修行未臻圆满的众生免堕三涂之苦。在安祥禅的立场,应如何帮助有缘人在临终的那一刻也能离苦得乐,免堕三涂,常保人身,不知以何方便?

:你这个动机很好,希望帮助所有的人,但是效果难讲。广钦老和尚临终以前,别人问他:“念佛会不会带业往生?”他说:“不带业,未必往生。”能带业往生吗?没有这回事。

一个人心灵的惯性是很强的,一个人的个性是改不了的,除非他得道 —— 见性,经过生命的重塑(也就是重造),否则是改不了的,所以我讲“完成佛法人格化的陶冶和熔铸”。这个辞汇是我想了很久,认为这样表达比较合适。什么叫陶冶呢?就是去除杂质;什么叫熔铸呢?就是给他定型。一块石膏你给它做成维纳斯以后,你说打碎它,再做成别的,行不行?不行。不去杂质不成佛,不熔铸不定型,也就是不得果。小乘四果、菩萨十地,他们都有很大的差别,他们每一果都有个定型 —— 都有一定的形式,都有一定的典范。

你说“平常心里不念佛,临终念佛”,我看这个想法很危险,这是“不耕耘,想收获”。人心灵的惯性比物体的惯性(也就是惰性)还要强十万倍,人的个性是很难改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平常他没有佛的念头、没有累积那个功德、没有种往生的因,他却得往生的果,我们不敢说不可能,把话说死了,就不好,但是这个想法很危险,恐怕很容易失望。

你说临终助念,所有的助念也只是提醒他(临终之人)。人死的时候,在理论上是不需要助念的,为什么呢?一个修行人要死的时候是很快乐的。“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证道歌》说过这句话,也许我们现在五眼没有开,但是有的时候天眼偶尔会开,睡午觉或晚上睡觉时,没有睡着,似睡非睡,偶尔会看到一种庄严华丽、非常美好、绝对好的景色 —— 一片绿草地,没有一片黄叶子,也没有哪一朵花的花瓣是破的。那是什么境界呢?那我们也不知道,也不要乱讲。但是你们就知道,修行人到了快要死以前,他的诸根猛利,他可以发露五通,绝对可以发露五通,没有离开肉体以前五通就发露了。若是他证得漏尽通,无所谓离不离开肉体,这个妙得很。我本来想详细讲,但是恐怕讲了传出去,走了样子,大家误会了,流传出去,不好。若有机会在不传六耳的时候,我们可以闲聊。在这个地方,我不敢讲。

你那个办法(临终助念)多半是会落空的。古人形容人死的时候,“刀风解体”—— 吹那个风就跟刀子一样刺你全身,那很痛苦。凡夫要死的时候是很痛苦的,不想死,又眷恋,又不舍,那个时候你跟他讲“阿弥陀佛”,他放不下,他放不下(强调),他认为他儿子比阿弥陀佛还重要哩!我们作了这个心理分析以后,就可以知道,助念的效果不大。与其死的时候助念,不如活的时候劝他。

我们要知道,你在世界上所有世俗的业,将来到死的时候,业的影响力跟着你走,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里讲的“万般将不去”,包括你所练的国术、气功、禅功,都是带不走的,没有用的,但是你的安祥心绝对不会退失。你修行到了某种火候,不会因为你生病,你的心力就很薄弱了,也就是说你就没有加持力了。他病得最厉害的时候,你去看他,他还是有加持力,而且加持力很大。所以你就知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染业固然是随身的,你修的是净业,它还是随身的。你想修行的成果将来不会被人偷走,也不会遗失,就是你修的安祥,你要常常保任,它就会使你活得很好。

我只能讲一句话,大修行人修得很好的时候,他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强调)。为什么我们看那些鬼都是很恐怖的(牙齿露在外面,嘴唇很短,嘴皮很薄)?我执造成的。你们讲“我们埋风水,有时候过了几年挖起来,人(尸体)没有烂,说这是风水的关系”,因为那个人(死者)当作这是我。如果他生平没有做过大善,也没有做过大恶,死了以后他的魂还在追随他的肉体,还在恋恋不舍,那个肉体在变,他说这是我,他就跟着变了,变得很快,所以鬼看起来青面獠牙。那当然青面嘛!人慢慢脱水、发霉、萎缩了,尸体都没有烂,那脸是青的啦,有的时候是咖啡色的脸,所以鬼都很难看,不是他装出那个怪样子来吓你,他自然随着尸体变,说“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样子”,他心里想,他就是这个样子了。所以火葬比较好,火葬的鬼魂不是青面獠牙,他跟活着一样的,他看不到了,不随着它(尸体)变。

我们不说废话,做个结论,你的发心很好,慈悲为怀,但是效果不好,没有什么效果;平常不修行,临死的时候念阿弥陀佛,不灵的。就我们安祥禅的立场来说,如果说平时他没有安祥,到时候我们给他安祥,这个不合乎因果法则,也没有办法给的。




 
 二、一超直入如来地

:在修行的过程中,常发生许多超常识的事情,或是常理不可解释的事情,是否可以直接面请 师父开示,或者如何因应?

:《证道歌》说“一超直入如来地”,一超就到了如来地了。“如来地”是个什么地呢?你要先懂得如来,如来就是如其本来 —— 天地未判,宇宙未分,一超就到了那个境界。

那个境界跟我们修行的境界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说你要头正尾正,也就是说你先要建立最正确的信念,也就是你具备了正见,你就没有这个东西了,我保证你没有这个东西;有的话,你也不执着它。你说这个杯子、这个讲台,它是死的、冷冰冰的,你被眼睛所欺骗了;为什么呢?因为万物都是原子堆积的,原子里都有电子,若没有电子,原子会失掉向心力,它会解体。所以说万事万物没有静止的,都是动的,所以佛说“诸行无常”。

你所见的这些东西,有的是瑞相,它分三个来源:第一个是你前世的,在第八识里面,你的功德加深了,它的压迫力减少了,它又主题重现,又出来一次,那是前尘缘影。第二个,这个宇宙有许多层,不止一层,三两句话讲不清楚,我们只说有多重(层)。我们的眼睛分五眼 ——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不光是这五种。我们的肉眼也发通的,肉眼的通可以看得到浩瀚的世界,那跟佛看宇宙的全体是不一样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心境好,会看出我们现实之外的现实。第三个,你对超现实的东西有兴趣,你在追求它,它有时候就会出现。

对治的方法就是一切不执着,一超直入如来地。我们禅宗说“观心”,其实“观即不观,不观即观”。什么是观心呢?时时自觉。“觉”是你的心,佛是大觉,你要以“觉”为真实,以“觉”为自我,以“觉”为心的正态、常态,那这个东西就会消失。这个东西来,不是个坏事;这个东西消失,那是更好。

这个问题,我只能这么答复你。你若要当面问我,可以不用再问了,因为我都已经告诉你了。以后若有人问你,你也可以告诉他了。




  三、如何忍受及享受寂寞

:学法过程中,应如何忍受寂寞及享受寂寞?

:寂寞就是不寂寞,不二法门嘛!不寂寞就是寂寞。甘于寂寞的人永不寂寞,那是享受嘛,不甘寂寞的人是常常寂寞。我只能这么抽象地答复你。

实在来讲,你修行没有上路。你若上路,你就知道《证道歌》说的“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涅槃,“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常常到那个不生不灭的路。什么不生?外在的一切不从我们心里浮现;什么不灭?我的觉性绝不消失,我不会就变成木头人,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没有东西,这是《证道歌》讲的“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连佛都没有了。

你们若是有了安祥,这里头有两种人,一种是随缘,另一种是有了安祥产生欣厌心,也就是说有了安祥,没有人来感觉很好,有人来很讨厌。这就不对了,违反中道,这不叫随缘。随缘就是任何条件我都能适应,这个叫随缘。你若说“没有人,最好,有人来,就生气”,这就不对了,这就不随缘了。随缘就是说随顺条件,现实的条件是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去适应,这个就叫随缘。

所以你问“如何去享受寂寞”,你有了安祥,就享受寂寞了;你没有安祥的话,寂寞就很难过。我也寂寞过,味道不怎么好,不但不好,而且容易堕落。何以见得?“小人闲居为不善”,一个人在的时候,做坏事的机会就多,因为要消遣。消遣,有的是好的消遣,有的是不好的消遣,有的时候打个八圈的卫生麻将,这些都是消遣;有的时候租个录影带看看,毛病就出来了。

所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你修行上路,也就是说你有了安祥。“行亦禅,坐亦禅”,“常独行,常独步”,不是说你到没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说你走到顶好市场西门町,很热闹,喇叭不停地响,好像你一个人在散步一样。我想在座的很多人有这个境界,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证道歌》给你证明这个就是“道”。证道,证实你若是这个样子,那就是你在行道。

假如你认为寂寞,感觉到寂寞,这个都是火候不到。若火候够的话,“语默动静体安然”,不讲话、静止也不叫寂寞,讲话、在动也不叫不寂寞,不二法门,海水一味,只有一种味道,没有两种感受,这个就是修行人到了一定的时间才有的境界。

要加油呀!加油到了某种程度,你就没有寂寞感,你只有安祥感。但是这个时候最怕“讨厌别人来打扰你”,不要这个样子。有很多人一被打扰,他就生气,那是阿罗汉的根器,换一句话说是小乘根器。天下没有见不得人的佛菩萨,佛菩萨是“众生哪里多,就到哪里去”,所谓“十字街头好修行”,也不怕人来烦我,也不讨厌自己太寂寞。这样就好了,不随境转。




  四、不要自己乱看书去盲修瞎练

:大约七个月前,和一个同学一起喝酒,那次的经验很奇怪,全身发热,感觉好快乐,后来疯疯癫癫地去乱攀缘一些东西;后来就感觉好烦好烦,然后就想把什么东西都丢掉。后来我就休学了,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很焦虑,到现在,我做什么事情总是感觉很没意思,生活也很没有规律,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你没有师父(老师),你也没有学法,你自己自作聪明接触一些东西。

外面的印刷品,有的是对上根大器说的,有的是开悟的人互相聊天的,有的是对那些无明厚重的人说的。当然不止有这三类,还有程度不同的。所以你看错了、体会错了,会有这种现象。

发热有两种,一种是头部忽然发热,自己在发热,那种恐怕要吃点镇静剂,因为身心不调和,像这样子,睡一大觉起来就没事情。一种是你在别人面前,听人说法,你感觉脸上在晒太阳,那个是别人的作用,那个与你无关。

总而言之,发热,然后对一切讨厌,那就不随缘。这个佛法,佛讲的每一部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了解众生根器,面对大众而讲的,他讲那些话、那些经验,就是预防你这些毛病发生。譬如有很多人说“天也空,地也空,妻也空,子也空”,一切都空,而做事也是多余的,就懒得做了,但是蓬莱米不空呀,你不吃蓬莱米,肚子饿,所以你还是要吃饭。要吃饭,就要具备吃饭的条件,不能乱来的。

我想,你要治这个病,第一个,平常要从定、静上下工夫,自己没事,做一次反省,做一次反省很重要。第二个,学法一定要扫掉所有的神秘主义,超常识的或与生活无关的,把它扫掉,因为佛从来不讲这些。佛讲这些,那是在法会跟菩萨讲的。而佛讲的话,当时有太多的人不相信,我们举个例子:佛讲三千大千世界,谁相信呀?因为两千五百几十年前大家都讲“天圆地方”——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全世界都是如此,你若说有三千多个天圆地方的东西,那是不切实际,没人相信。而佛经上说:“阿罗汉看我们这个瞻部大(梵语,南瞻部州) —— 地球,好像拿在手上看无花果一样,很小的。”我刚才不是讲吗?唯有佛用佛眼才能看得到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个小世界是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就是一中千,一千个中千为一大千,你说世界有这么多吗?经上明明讲的,有恒河沙数世界。所谓世界,“世”就是时间,“界”就是空间,时空单元就叫世界,时空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星球,有恒河沙那么多,这是佛讲的。佛拿一杯水,说“这一杯水有八万四千个虫”,大家一看,什么都没有呀,“你老先生年纪大,眼睛花了吧?”其实恒河的一杯水不止八万四千个细菌,所以佛的智慧是很难比的。既然我们相信佛的智慧难比,而佛是慈悲的,“是诸众生,皆是我子”,在《法华经》上佛这么讲的,“虽复教诏,而不信受”,我们只要相信佛的教诏就对了 —— 他诏示我们,他教导我们,我们就接受。

如果你要学安祥禅,你不妨把我的讲词从头到尾看一看,我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我说“人要活在责任义务里”,你就不要去讨厌工作了;我说“人要有同情心”,你就同情别人,不要太关照自己了。如此走中道,你那些现象就会消失。

有些人讲“天也空,地也空”,别人都看空,他不空,他自己不空,这叫魔呀!这样的人活得很不快乐、很苦恼。

说法,一定要结合现实人生,所以我最近一次对较多的人说《佛法在世间》,六祖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世间”就是我们生活的时空单位,我们要生存就要有生存的条件,你要做人就要有做人的条件,一切违反做人的条件,一切不具备生存条件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当然有个很好的人,他开悟了,他的太太在台湾的南部打电话给我说:“他现在有点不正常。”我说:“我知道。他那个现象就是正常,而且还有点过热,过犹不及呀!热度太高,一退温就好了。”我说:“你现在也不要找医生,给他买点镇静药,吃了以后睡一大觉,他就没事情,那是很好的事。”

像这些东西,不要执着它,照着佛经上说的做,照着我的讲词说的去做。虽然我讲得乱七八糟,但是我都是结合现实人生的,没有叫人脱离人生,没有叫人厌恶工作,以工作为享受,就不寂寞。脱离工作没有办法消耗生命力,人就苦恼。因为八苦里面有五阴炽盛 —— 色、受、想、行、识都很旺盛;身体旺盛就想打架,不打人,挨打也很舒服;想阴旺盛,就睡不着,想入非非,就失眠,越想越兴奋,干脆不睡觉,泡杯咖啡,抽支烟,慢慢想,想得很有意思,很享受,但是明天头昏脑胀,一出门一点都用不上,这叫妄想。所以不工作,他就五阴炽盛;五阴炽盛,人就变成神经病了。

我想你这个人还是很好的人,人不错,很有良心。我没有跟你相处过,我知道你这个人还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要自己摸索,自以为是,还是要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人家怎么讲,你怎么做,那就对了,就这样。




  五、说法的尺寸很难拿捏

  还有哪位有什么问题?你们有问题,一定要事先在家里想好、写出来。你坐在这个地方,就不容易有问题了。(编者按: 耕云导师的传心力量不可思议,只要不是业障深重的人,坐在他面前,所有的邪思妄想都会瓦解冰消,乃至所有的问题都起不来。)

有人说:“老师!您怎么会生病呢?”“我的业障重。”最大的业障 —— 喜欢乱讲,所以这就有业障。

这个不是开玩笑的,因为说法的尺寸很难拿捏的,跟卖布一样,人家买一丈,你给他八尺,他一定到公平交易委员会去告你。如果买一丈,你给他一丈五尺,你就要赔钱,你做什么生意嘛!一定要关门嘛!所以跟你们讲话,尺寸很难拿捏;给多了,自己会吃亏;给少了,你不愿意,你会告我,最好的情况是要退钱。那我拿八尺布料去卖,我就倒楣了(编者按:被告、退钱或卖得便宜)。若我事先说“你要多少,给多少”,那么价钱卖得高。如果我说“只有八尺,买不买?在你”,那么卖的价钱就比较低。




  六、保持现在的心态,而且要相信因果

总而言之,修行一言可尽,保持现在的心态,而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可告人的事断然不做,不可做的事,想都不想,这是“相为”的话,是为你好。讲通俗一点,这个话是为你好。你若是乱来,无所不为,那就糟糕了,自己制造自己的障碍,你修行不会成功的。否则的话,天下就没有因果了,就没有天律、天条了。所以你们一定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坏事虽然小,都不要做;善事虽然小,都应该做。

我这样讲,好像是老生常谈,实际上,人生,你只要留心一下,是有因果的呀,你说错一句话,就会制造烦恼。这好像昨天我看的电视剧,梅芳演的那个医院做饭的妇人,她跟一个住院的董事长讲“阎王注定三更死,谁能留人到五更”,她就会说错呀,那个董事长就发脾气,其他人都说她不对呀。也就是说你有错误,就会带来烦恼,千万不要做错事,千万不要明知故犯。有力量能帮助别人的,尽量地帮助,帮助完,就忘了,不要说“我上次帮助他,他又没有表示感谢,他也没有讲很感谢,他都没有讲呀。”这个人糟糕,是你错,因为你错,你就会烦恼呀!你做了好事还烦恼,那是自己找的,那叫“自寻烦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