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耕云书笺:示张生(二)

(2014-11-27 07:39:53) 下一个
 二、正受是心传或别传的内涵

  你必须了解,那种离念、离执、离分别而又清楚、明晰的心态,是一切圣者同证的“正受”。那不是可以从册子上挖掘得出来的,它是心传或别传的内涵。即使是大悟、澈悟了的人,也只是以此心态作为禅与非禅的“试金石”。因为除了这,教内往往认为“惺寂”、“灵明”、“昭昭灵灵”或“空灵”是祖师心,其实是错的。

不管你从禅定中攫取得任何境界,就我宗来讲,都只是“把玩光景”,都只是“误化城为宝所”。唯此是“实际理地”,唯此是“本地风光”,唯此是“三昧王三昧”,唯此是“真种子”,可以开心之花,结道之果。修行也必须从此开始,唯以此为起点,但凡思惟、反省、忏悔……都必须以这个心态作基础,才不会落空。凡研教、看禅籍到不能明了时,只消反顾自心的原态,就逐渐体会到三藏十二部直接或间接都只是说或只为到此一心态而已。往后的日子里,努力于保持并了解此一心态。当你完全了解了它时,你就具备了“正见”,加上原有的“正受”,你便证得法的全部了。

事实上,以上只是就能力所及的,以及允许形之于文字的,概略说出万分之一而已。只要你视它胜过生命,保护它如同保护自己的眼睛,你就会发现,保持得越久,体验也愈深,乃至诸佛诸祖会时时放光加被。所谓“结果自然成”,不就明白告诉人:耕耘就是收获吗?当然所谓“法的人格化”,起码要扫除功利、神奇、玄秘……等概念,也绝不可见异思迁。如此三年下来,你就会知道禅的外举和内涵了。

可以看《圜悟心要》及《指月录》,但须用“禅的心态”去看。看不懂,就试着权当它是在解说、暗示我此刻的心态,久之必能领会出它的真滋味。

最后必须提醒你:“禅须忌口”,也就是说,既不可以乱七八糟的概念都吸收,也不可以随便乱讲。古人大悟了,依然装糊涂,未澈悟绝对不提一个字。自己境界尤其不可对任何人讲。如此,方符“正行”,方符古人践行的正路。倘若把它当作一门知识或学问来论说,不但自己不易再进步,也埋没禅的真精神、真血脉和真生命!

“真实的,必是原本如此的,原本是个什么?”希望空暇时不急不缓地思索、玩味这个问题,也不必急着要答案。久之,一旦了然于心,也可以说是“参学事毕”了。

能到你这种境界,很不容易,也不会有很多人。盼能珍视、保持、缄默、反观,再加上少许喜悦!

                                               (一九八三年三月六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