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耕云解惑录:《净化自己》会后解惑(视频及文字)

(2014-11-24 07:27:53) 下一个
耕云解惑录:《净化自己》会后解惑--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xMzc5NjM2.html


“净化自己”会后解惑

~一九八八年九月廿八日讲于台北市

 一、归依老师就是归依自己的心

  :请求归依 耕云老师。

:所谓“归依”,就是归向与依靠。有一天,苏东坡佛印在寺里散步,走到观音大悲殿,看到观世音菩萨拿个念珠,苏东坡就问佛印:“观世音菩萨已经是久远以前的正法明如来,现在念佛念谁嘛?”佛印说:“他念他自己。”“为什么念自己呢?”佛印说:“求人不如求自己。”所以你们各位归依我,不如归依你自己的心。

而你们一定要跟我做个朋友,结个缘,我也不反对。如果你们心里说我是老师,我就是老师;你们心里说我是个胖子,我就是个胖子,也没有形式,因为心的世界没有形式。我们禅学会从来不讲求形式的,有人见了我,合十问讯,有人顶礼,有人鞠躬,我都觉得那是多余的。敬,是从内心发出来的,你们各位愿意跟我结缘,尔后愿意跟禅学会的这些会友共同切磋,我非常欢迎。




  二、如何修行,才能见性成佛

:如何修行,才能见性成佛?

:前几年有人问我“禅是什么?”我就下了一百个定义、一百个界说。一百个界说加起来,就等于没有界说。禅是什么?我说“禅是心的原态”,“原态”就是没有受熏、没有污染以前的本心;禅是什么?“禅是生命的共相”,生命有不共点,你看男女不同,年龄不同,习惯不同,语言不同,服装不同,教育程度不同,那是不共的。但是有一点是共的,是相同的,那就是生命的共相。而生命的共相是什么?你若知道生命的共相是什么,你已经认识了你自己,你也不需要参禅了,你已经到家了,问题就这么简单。

“你说得这么简单,我为什么搞了很多年还搞不清楚?”“因为你有障。”我有白内障,当面的男女都分不清;你有业障,积业就成障 —— 不好的业形成你心灵的障碍,就像瞎子看太阳,瞎子说“没有太阳,太阳是黑的”,那是因为他有障。

我也说“禅是什么?禅是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所以然”,何以众生与佛平等?何以自他不二?你了解了禅,就了解这个了。他又说:“你不讲,我很糊涂,你一讲,我更糊涂。”我说:“那我就讲现实一点好了。禅是什么?禅就是你,禅若不是你的话,你何必参禅呢?”他却说:“你爱说笑!”我说:“我绝对不是爱说笑!”禅的第一公案,就是惠明大师跟六祖大师求法讲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谁的本来面目?你的本来面目。佛法是不二法门,当你认识了你自己的本来面目的时候,你同时也就认识、证知了宇宙的实相、法界的实相,证知了一切存在的真实。所以参禅是一劳永逸的事,只要完成自我突破,那就一切突破,因为自他不二,真理没有两个。所以你问如何参禅,我简单地说:“认识自己,认识真实的是原本的。”

“无念灵知”不从缘得,你这种灵知不是父母生下来才有的,也不是说肉体坏了就无,那叫“断见”。它(无念灵知)是永恒的,你认识了这一点,你随便参个话头也好,你不愿意参话头也好,但是,第一步,你必须先做彻底的自我反省,而这个工程看起来是麻烦,但是很重要。

你有白内障,你不把白内障割掉,你还是看不见东西;你把白内障拿掉了,你就看到了。所以参禅就是要见性,见什么性?见宇宙万物的共性,也就是生命的根本属性。什么叫属性?水,不管它是固体、液体、气体,只要氢二氧不变,湿性就在;火,不管是太阳表面的温度,或者一根火柴的温度,它都是热,它若不热,它不能叫火;生命的属性是什么?一说你就知道了,你若不知道,那显然有障。这个话不是假的,这么简单、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你怎么会不恍然大悟呢?你其所以不悟就是有障,所以请你去障。

所谓“去障”,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反省,用时光倒流法,从现在开始反省,今天反省昨天,今年反省去年,去年反省前年。那么反省以后,把错误写下来,就像打麻将,你把牌拿出来想收回不行了,见光死了;反省也是一样,你把它写出来了,已经曝光了,由阴恶变成阳恶,所以你一定要把它写出来。

有很多人说:“老师,我反省了一遭,没有什么效果。”那不是没效,而是你的心态不对。你要带着极为享受或自己求生的心情,说:“我掉落到泥淖里去了,我要爬上来”,用这种心情去做,它就相应。你若说:“哎呀!这个事情实在没有什么趣味,这个事倒胃口,不是很有趣味的事,不做又不行,做了实在是……唉!勉强做吧!”这样绝对不行。你反省一定要很由衷、很自动,欲罢不能,而且不要赶进度。如果说我一个礼拜把它完成,我们两个比赛,那不行,那个叫敷衍。你做的时候,乃至在反省以前一定要很虔诚,先把心静一静、定一定,然后祷告。这个祷告是必要的,你祷告谁?你家里供了谁你就祷告谁。你没有供神,给自己祖先祷告也可以,请他慈悲善导你发掘出你自己的错误,大小错误都不要忽略。以时间为经,以人与事为纬,把自己的错误都写下来。写完了,可以变成一本著作,如果你把这本著作排版印刷送给你的亲戚朋友,那你这个人功德无量,累世的罪恶都消了。但是以后你也不能做人了,你见到任何人都有点不好意思、没面子、出洋相。

你若把人仔细一解剖,人不比动物高明多少,我坦白说,尤其是人的心行、心态。所以如果你真正这样做,你若读《天台小止观》、《大智度论》十三卷,都写得很清楚。古时候讲“忏悔”,叫“发露”—— 当众(大庭广众)说出自己的罪。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有功德。《金刚经》写得很清楚:“是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打了不罚,罚了不打,你已经把你自己的罪状宣布了,别人已经看不起你了,那你这个业就消了;不但消了,还得无上正等正觉,有成佛的条件了。

第二步,就是说你要从现在开始,求心安。有人说:“你们禅学会是个宗教吗?”我们说:“禅,不是禅学会,就禅来讲,它是超宗教的。”禅的一个特色就是“超”,不超就是死的。既然它是超宗教的,它没有什么戒条,也没有基本五戒、八百条戒、八关斋戒……,我们都没有,只有一条戒 ——“不可告人的事你不要做”。因为我们修的是这个心,我们尊重它 ——“即心即佛”,我们的心就是佛,我们尊重它,我们不欺骗它,我们不污染这个心。“不可告人的事,断然不为;不可做的事,断然不想”,我们只有这一条戒律。这一条戒律,实在讲,就涵盖了三千威仪,什么都有了。假如说我们规定一些不必要的戒律或太多的教条,我们人活得已经不解脱了,教条越多,限制越多,那我们不是活得更苦吗?如果有人说:“只有一条戒,这样够不够?”我说:“是足够的了。”你反省,你确定活得只求心安,不可告人之事不做,而且你活在责任义务里,而不是活在权利里。活在责任义务里,就会活得心安,因为禅就是求心安的法门。

当初二祖来找初祖,其实是初祖来找二祖、来等二祖,等了九年。各位不要误会,说是嵩山 少林寺风水好,有灵穴,达摩祖师来打坐可以得大功德。不是,那印度 灵山岂不是更好吗?他是来等二祖。等到二祖以后,达摩祖师说:“你找我求什么?”二祖说:“我心不安,乞师予安。”禅宗最初的典型,树的这个范例,就是求心安。

心若不安,幸福无从建立;心若不安,人生充满无奈。我们抱定求心安的理念,活在责任义务里,不可告人之事绝对不做。过去的错误透过检讨、反省,然后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忏悔,在他面前发露,请他为你作证,这个错误我一定不再犯。天大的罪过当不过一个“悔”字,罪恶如须弥山堆得很高,悔,一根火柴烧掉了。这个是慈悲法门,若没有这个慈悲法门,我们都没资格谈修行,我们也没有路走了,我们不就已经僵化了吗?因为有了忏悔法门,我们才有新希望、新的生机,我们才能够再创新的生命。




  三、修行的捷径就是获得安祥并离开执着

:从《禅学季刊》中,得知安祥即是佛的境界。要想达到安祥境界,在修持方法上,是否因人而异?对妄想心重,容易随境而转的凡夫,有没有比较好的修行方法?

:我记得在台南禅学会成立(约在七八年前成立)的时候,太多的人对于佛法,带着一种不可知、高深莫测乃至用神秘主义的眼光来看佛法,当时我就给佛法下了一个定义:“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方法者,方便也。”佛法除了方便,没有什么叫做究竟的,佛法只是一种方法;方法对了,那你就相应;方法不对,那你就不相应。

安祥是什么?这一句,我想浪费一点时间。

第一个,“禅”是直下承当。古人说“语忌十成”,并不是说“他吝啬,不能说完了,只能讲一点点,若说完了,那就太便宜他了”,不是这个意思,不要误会;因为你都说完了,他悟什么,把别人的悟门给人家堵住了。我搞了几年,纠缠不清,我没有办法,我说出一个“安祥”。安祥是什么?就是沙嘛呀(三昧耶),沙嘛呀(三昧耶)是什么?就是正受。正受是什么东西呀?正受是一个真正的受用,修行几十年、一辈子,尤其是历劫辛勤修行,而没有真正的受用,那不是落空吗?修行人真正的受用是安祥。

第二个,安祥是什么?安祥是正受。正受是什么?除了真正的受用,还有正确的感受。你生活的社会是五光十色,给你一切的感受都是歪的、邪的,不正的。所以连带地纠缠得你没有办法活得很潇洒、很自在。你若活在安祥里,你的感受一定正确,而你的人生一定得到真实的受用。我们说一句画蛇添足的话,假使说“禅”有两个翅膀的话,那么一个是正见,一个是正受。有正见无正受,叫干慧;干慧就是脱水的蔬菜、脱水的水果。不错,是香蕉,是苹果,但是没有那个味道。有正受没正见,是盲汉、担板汉,他没有方便,他不能妙用。所以你有了正见,而又有了正受,就具足了禅的修持。

那你如何保持它?很简单,我在上个月就写了一首《杜漏歌》。“杜”就是杜绝,“漏”就是漏洞。你若有佛法、有禅,那你就有安祥;你没有禅,就没有安祥。你要有禅,你就必须要有能够承受禅的心。

我为什么写《杜漏歌》呢?有很多人保持安祥保持不住,追求正见也没有正见,其实正见、正受说起来是两个翅膀,合起来是一件事。你只要以正受作为正见,绝对没错。除了正受之外,还有正见,那都是错的,但是这个关键在于你到不到家。你若到了山穷水尽处,正受就是正见;你没有到山穷水尽处,正见就是邪见。

我为什么写《杜漏歌》呢?因为好像一个人要去打水、去提水,拿什么提呢?拿一个花篮去提水,拿个买菜的篮子去提水,那能提到水吗?要想提水,就要把那些漏洞给堵上。禅不能执着,禅,一方面说不可以用菜篮子去提水,一方面又说桶底脱落是到家,它是因机、因人、因你的成熟度不同,所以选用的对治方法也不同。所以你要想保持安祥,你就要杜漏。佛经上讲的“真无漏”,讲得已经很透彻了。但是很多人去说法、去讲解“无漏”,他们却忽略了小的地方。什么东西我们会漏呢?

第一个,没有人的时候我们会妄想,妄想的结果,就落入想阴。落入想阴,那就障碍了我们心本有的光明,所以邪思妄想就是修行的一大漏洞。妄想多的人没有安祥,就是说他没有正受。

第二个,着相认同,认为外面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看到这个房子值多少钱,看到这个小姐打多少分,看到这个电视机是多少英寸的,分别心不息。完全认为这是真实,这是永恒,这个地球也是天长地久。没有这个事!各位知道,这个太阳系到那个太阳系,是用光年计算,而光速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我们研究般若宗,就了解“一切都是条件的假合,没有自我”,就是所谓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什么叫“因缘”?动机(因) —— 一个最初的力,加上许多的条件(缘),完成了一个新的组合,这个组合只是条件的彼此依存,所以没有不变的自我。当你把电子、质子、中子拿开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都没有”。条件离开了,什么都没有,所以你们对外不要认同。

佛法的基本精神,第一个是“真独立”—— 不与万法为侣。“不与万法为侣”就是不跟任何人共存,不跟任何人同在,自我存在,这是“真独立”。第二个是“真自由”,不受外在的一切干扰、牵扯,不要人家叫你哭你就哭,要你笑你就笑。第三个是“真平等”,一切色平等,一切声平等 —— 别人赞美你、讽刺你、毁谤你、歌颂你都一样。你若能够这样的话,你就能够保持安祥,铁定可以保任安祥了。你若是时时随它转,处处做依存,那你本身没有存在的价值,也没有存在的特性,你也不能存在了。你只能随波逐流、与世浮沉,最后了无痕迹,一辈子埋没你自己。

“安祥的现量,安祥的亲证”是入禅的基础,对于禅来说,它是必须的,又是足够的。什么叫做安祥?平常我们的念头是不停息的,譬如我讲一句,你在那边分析一句,虽然你没有给我打分数,但是你在心里做无言的批判。如果说我现在讲话,你在听,你听的时候左耳进、右耳出;我现在不讲了,你心里一片空明,这个就叫“安祥”,而这种心态就是禅讲的“正受”。而一个禅者,他的表现有什么特征?第一个是亲和力,你见了他,绝对没有敌意,这个叫亲和力。第二个是同化力,你若跟他在一起久了,你就被他同化了。这是用我们现在的语言表达,如果用过去的语言表达,叫“以心传心”、“心心不异”。

说来说去,还是我刚刚开头讲的,你不可以要求不耕耘就收获,你不可以要求不努力也成功,你不可以冀望于不付出也获得。那你是什么人?(编者按:这是贼的行为。)那警察要找你了,所以你必定要下一番功夫,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你要下一番功夫:你扬弃你的错误,你对外不认同,对内不妄想,对人不生气,平常少说话。为了少说话,有的修行人挂个牌子 ——“不语”。话说多了,安祥就淡薄了,而你修行有什么境界,你只要一说出去,下次它不来了,这个极为现实。所以上一次有个会友当场问我,说:“老师,我打坐……”,我叫他不要说,我不是叫他“保密”,或是说这个不可告人,不是;而是这个说了,会漏掉,这就是漏。

最可怕的就是躯壳起念,你想什么都离不开自己,有肉体就自我保存,有肠胃就找东西吃。如果把它演绎下去,那这个人就是为这部机器而活,做了这部机器的奴隶,被机器所驱策,而没有能够主宰、操纵这部机器,所以人白活了。

我简单地说,你若想保持安祥,你就亲近有安祥心的人,这是第一;第二,你要扬弃你的错误,过着独立自在的生活,尽量离开执着。因为修禅有三部曲(离执禅定、去执禅定及无执禅定):第一个,透过反省,可以获得离执禅定,离开一切执着,走在西门町好像一个人散步。《证道歌》讲的“常独行,常独步”,那不是叫你到旷野荒郊。你若真正领受到安祥,你走到西门町,还是跟一个人散步一样,这是古人说的“万法本闲,唯人自闹”,没有人干扰你,这样就可以了。第二个是去执禅定,在离执禅定中进一步去做更细腻的反省,这是第二部曲。然后完全没有执着了,就踏上了无执禅定,得到了生命的究竟解脱,这是第三部曲。





  四、如何对治妄念及取相认同

:我在打坐的时候,妄念很多,平时待人处事,荣辱得失处处挂怀,不知如何对治,才能使心安祥自在?

:像这样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最究竟的,就是“你要认识你自己”,也就是说你要认识“哪个是真正的自我?”你若找到真正的自我以后,你就得到金刚心了,荣辱、是非……一切对你不发生作用。第二个,最浅的方法,你打坐有妄念,你就追根究底 —— 我这个妄念从哪里来?何以有妄念?你就抽丝、剥蕉,跟抽蚕茧的丝一样,一根一根地抽,把它抽出来了;像香蕉树一层一层地剥,剥到最后,答案就出来了。你用这个方法最好,就是用抽丝剥蕉的方法,说妄想从哪里来?你找到了以后,一劳永逸呀。也许这个要十天、八天的工夫,但是你只要找到了妄想的来源以后,妄想就听你的了,你要妄想它就妄想,你要它不妄想,它不敢妄想了,就当家作主了。至于说一切得失、利害……,那都是一种自我执着。你若找到了妄想的根,连带地得失、荣辱……也扬弃了。




  五、如何保持平常心及除障

:(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并且不忘修持?(二)在学佛过程中,是否人人都会遭遇一些或多或少的阻碍?如何去通过,去适应,然后做到随遇而安?

:能保持平常心,那已经到家了。平者,平等;常者,不变,那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那已经到家了。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这一点虽然是不容易,但并非做不到,就是“不着相”,生活在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自他不二,得失不二,生死不二,定慧不二,一切都不二,他绝对是能够得到平常心了,那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说修行当中有些障碍,如果你修行之前先去除障,就比较顺利,比较事半功倍。如果遇到障碍,应该坦然处之,不要害怕,要面对它。一般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敢面对问题,知难而退。你要知道,那些业障是谁造成的,是你造成的。你用一种忏悔心、用一种补偿心来面对它,它就由重变轻,由浓变淡。如果你想逃避,那不是男子汉。男子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造业受罪,那是理所当然,没有人能够破坏因果律。因果律在形式逻辑来讲,是自然齐一律 —— 大自然界统一的法则,没有人能够破坏。我们把它强调一下,它就是天律,它就是天条。所以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就是前世你欠的债,今世就要还,不可以想躲债,不可以去耍赖。

至于你说修行当中想要减少障碍,你就忏悔,这个忏悔的好处很多。我很避免说这些超出常识的话,但是如果你能真正地反省,而且很由衷,保证你妈妈生你的时候,“你是谁”你都能反省得出来。如果你妈妈生你的时候,“你是谁”你都能反省得出来,那你宿命就通了嘛。假如说,我这么讲是假的,那是大妄语,罪恶滔天。如果你肯下这个功夫,都是很由衷地做,你就知道“你不但可以反省你从现在到出生,大的错误找得到”,而且你也知道“你妈妈生你是多么痛苦”。那么你过去读小学时偷人家两块钱,那个人还在,你寄给他二十块,你去跟人家道歉说:“我过去偷你的钱,我现在心不安。”又比如说,过去我诬赖了别人,这个坏事是我做的,我说是他做的,那我可以当面向他磕头,求他原谅。这些东西看起来是不必要、无聊,但这是求心安。你若不透过这个至诚的作为,那个障不会消。这个问题就这么答复。




  六、开悟与打坐

:首先我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接触佛法两年一个多月,自觉不是放逸,此生最大的愿望是开悟,曾经看了一些经书,上了一年多的佛学课程,基本的佛理大概懂了,“言语道断”知道了,但是没有证道。目前的状况:第一,空闲的时候,没事的时候数息。第二,念头出来时,我会注意它,但是一下子它又跑了。第三,日前曾阅读了一些禅宗的书籍。第四,不曾打坐,但是从下个月起,我想我该开始打坐了。我的问题:第一,我要开悟,前面说的四个步骤,是我觉得应该这样做,不知对不对,有没有错误?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禅打成一片?比如我现在是在建设公司上班,公司里充满了贪、嗔、痴,找不到禅,当然不理它,不执着它就好了,我也知道,不该想的不要去想,偏偏它又不请自来,我发现我是个念头的傀儡,而且我没有定力去对付它,恳请 耕云老师给我开导,万分感激。

:求开悟的这个动机,虽然是很好,因为断惑了,就一了百了。但是这个态度对修行来讲,不是一个很好的开头。这个话怎么讲呢?耕耘才有收获,不要离开耕耘去求收获。

说到“开悟”,这个悟字,有很多人给我写信,其中有一个在台湾中部的朋友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很年轻,写了洋洋万言,说:“我大彻大悟,我看到宇宙是怎么回事,人生怎么回事。”我看了以后很害怕,因为真正的开悟,绝不是悟出了什么真理;他若悟了真理的话,那表示他没悟,那是着魔。认为悟出什么道理,而非常骄傲、非常自信,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这样是要入魔的。

魔,并不是魔鬼,魔就是一种折磨,六道都有魔,就是“阿思拉”(阿修罗的梵音)。魔,就是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你不能把它当作三头六臂、青面獠牙,那个是想象,真正的魔就是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我一开始就讲“烦恼与错误同在”,活在错误当中的人,他必定是要活在烦恼里。有很多人给我写了一大篇的信,我很害怕,因为我有一个定义,请你们各位去看,那是不会改变的 ——“什么是魔?魔是什么?魔是有商标的,傲慢就是魔的标志。”不管是修行人也好,乃至任何一个阶层的人,傲慢的人就是魔。也就是说,傲慢是一种最头痛的错误,最容易折磨自己。修道学法的人,若是一傲慢,若是自己认为“有所得”、“这个不得了”,那就是入魔的征兆。你若跟他交情好,应该毫不客气地打他两个耳光,打得越重越好,然后泼他一头冷水,叫他清醒一下,让他光天化日。

说到“悟”,“悟”是怎么回事呢?“悟”是到了山穷水尽处,到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众生还没有发源以前的那种境界。而这种境界是理事一如的,你见到这个理,就会产生这个事。佛陀说法时,大地六种震动(动、涌、震、击、吼、爆),当你看到一切理未萌、事未生、众生没有萌芽以前,那是个大圆觉海;你到了那个时候,你身心都会起变化。那是一件好事,那是一劳永逸,以后的日子就是过着“本地风光”—— 虽然人活在地球上,但是心却是活在常寂光的世界(寂光土)。以“寂光土”的心活在这个五浊世界里,那是潇洒自在,虽然你没有这个我执的感受,但是那确实是鹤立鸡群的。

至于说“如何开悟呢?”一切法(一切万法)都不离这个心,心就是法。你若认识了你自己真正的本心,你就认识了本有的法。

至于说“念头来了就知道”,那是一大进步。很多人念头来了也不知道,我有一个朋友每天在公园里散两个小时的步,慢走两个小时,我问他说:“你在这两个小时当中都在考虑些什么问题呀?”他说:“我完全什么都没有想,没有念头。”这个人不可救,为什么?无明厚重;自己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生命力很衰竭,那这个人可救吗?所以我就劝他:“你打打坐吧,练练道家的大小周天,对你的健康有帮助喔!”我为什么不叫他练金刚禅定呢?因为他不够那个水准,他不是那个根器。所以你能想什么自己都知道,这是一大进步,已经跨进了一大步了,最害怕的是自己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今天很烦恼,为什么?不知道,说不出什么道理,好像人人都跟他有仇,看谁都不顺眼。找道理找不到,问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说“这是情绪周期性”。其实这是乱讲,你若是拥有了正受,永远没有这个事,永远不会有这个事。

你说要打坐,打坐是件好事。但是打坐要得到要领,不得要领你会出毛病。因为你守窍守得不好,还会走火入魔。所以我劝你不要打坐,不必打坐。佛法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打坐是要追求一个独立自主的境界,而你若能够行住坐卧保持现在的这种心态,那跟打坐一样。你现在坐在这个地方的功德,超过你一个人去打坐。

至于说环境的因素,众生勾心斗角,充满了罪恶、充满了功利,那个与你无关。你只能产生两种感受,第一种,你对外面不认同、不着相,他好他坏你根本不知道。当初有个人,我告诉他这样做,他说做不到,他说:“我的同事,这个人坏得很,心态坏,人格也坏,非常讨厌,我又躲不开他,我调到一个单位,不久他也调到这个单位,又跟我坐对面。”我说:“这个你不用担心嘛!他好他坏与你无关,他又不跟你过一辈子,又不是你太太,用不着办离婚手续,你管他干什么?他错误他烦恼,他有功德他得福报,你不用去管他就对了,你也不用去看他呀。”他说:“他经常否定我,批判我一文不值。”我说:“难道你的生命意义跟价值,是建立在少数浅见、主观、偏见者的批评之上吗?那你这样活得没意思呀!”他说:“对!”以后他就不在乎了。你要有“兵来将挡”的心理,你要有一种心理防御。而你最高的防御就是怜悯,你说:“错误恒等于烦恼,这个人是走向黑暗,这个人是走向毁灭,这个人是走向无奈,这个人是破坏自己的幸福”,你会怜悯他。第二种,你根本不理他 —— 绝缘,眼见如盲 —— 眼睛看到好像瞎子一样没看到,不着相;耳听如聋 —— 他讲什么,你左耳进、右耳出,不是录音机,用不着record(录音),不要录它就可以了。这个很简单。

至于打坐,我劝你不要打坐。因为打坐禅定不能够离开师父,你走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是对或错?师父随时提醒你。你一个人打坐的话,这个有很多的麻烦。而且你要抱着一个“求健康”的心态去打坐,可是你不必,你已经很健康了嘛,你又不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不需要再提升体力了。想要提升心力的话,那不用打坐,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升。你自己有念头起来知道,自己马上错马上改,这已经上路了。我看你的境界不错,再下去,一定是越来越好。




  七、结语:郑重的咐嘱 —— 珍惜此刻的心态

各位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照例要提醒各位:“珍惜此刻的心态!珍惜你现在的心态!”你不用求成佛,不用求悟,你若保住你坐在这个地方现在的心态,从生到死不要让它丢掉,你已经成佛了,你已经从现在开始每一步都在走向生命的圆满。

如果你离开这种心态去求知,你知道得太多,对你只有障碍,那叫废知识。什么叫废知识?跟酒精一样,废热量,没有营养。废知识累积多了,没有用,反而蒙蔽了你心的灵明。废知识既不能抵抗烦恼,又不能帮助你就业,就业考试又不考这些东西,丢得越干净越好。所以一部《法华经》的要旨,就在于“运粪出”—— 把多余的东西(脏东西)运出去,而不需要你充实什么,一切具足,一样不少。如果再增加一样,那就是“金沙虽贵,在眼亦病”—— 那金粉很贵,高温消毒了,撒在眼睛里,比灰尘的效果更坏,所以学佛要保持心的灵明。

各位如果是老修行的话,你就会珍惜你现在的心态。现在的心态,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知”,你还要什么?你去找妄想,你找得出来吗?你去找烦恼,你找得到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