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耕云书笺:示观然(二)

(2014-10-10 05:19:10) 下一个
二、但愿空诸所有,切莫实诸所无

  宗门何以不许看经教?何以但为人解粘去缚,并无一法予人?此盖“一切法门,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故耳。

扫净有求、有得心,有学、有悟心,时时向内心用功(从反省到不贰过,从众生平等之所以然到灼然自见与佛不别处),便能不堕外道,不遭魔扰;便能直养无害,以迄自心圆满光明,的的见得本来面目;便能以天上界心境“过活实际人生”,从此步步向前、向上,更无迂曲、谬误。

此事诚如古人所云:“但愿空诸所有,切莫实诸所无。”何以故?本无者既空,原有者立显。

修行总离不开向自心用功的原则。佛学又称“内学”,即在区别向外求玄与向自心求答案之“外道”与“内明”。苟能明得自心,则大宇宙岂在心外?心外何曾有布大?人心与佛心又何尝有差距?

但留意不满、懒惰、恐惧三大毒素,时时莫让伊出头,时时思连根予以拔除,然后遇有空闲,即专心一志究明“何者是真我”(真我、本心、本来面目原是一个),不妨用逻辑的方法层层剖析,终当摸到父母未生前的真我,确认出永恒的自己。此外闲书少看,免得分心;闲话少讲,徒乱人意。唯此是布大摩诃迦叶以迄达摩至五家分灯的修行正途,余二但名方便,皆非真实。

兄以往看经研教,未必毫无心得,然苟非直指人心之法,允宜全部扬弃。

历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并不是从外面学来的,而是藉空其所原无证得的。何不试自心分析看哪些是此心原无的?若能识得本有,便是证得本心。既证本心,必有一番新气象,必能绽现出新人格。而今而后,只须坚定不移拱奉、尊重它就对了,秉承它承当一切就对了。努力不懈地尊重它、承当它,便是“因果一元,行证不二”,便得直驱心程就路还乡。除此以外,尊重,尊重个什么?承当,如何承当?努力又如何着手?深恐如蚊子吮铁牛 —— 无你下口处。

                                               (一九七九年元月九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