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宇宙与生命(作者:澄海)

(2014-10-24 08:30:47) 下一个

宇宙与生命


──与米契尔博士谈见性(五)

作者:澄海(台湾)
 


  计算机的运用可以帮助唯识学做深一层的说明,第八识又称阿赖耶识等于计算机CPU,第六识是程序,运用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的种种反应或对照,化为程序储存在计算机主机中。运用计算机的人,将必要的程序叫出来操作,以获得相关的信息;或将它消除,更改后重新储存,这就是第七识,又称末那耶识。


  第八、七、六识合称心识。人类的心识比较健全,不但有本能、感情,也有理智与理性,才有宗教问题的产生。我们再以投资股票为例:第六识将有关股票的信息收集后,就储存在第八识;有一天,你决定投资股票,会把这些信息拿来分析,决定是投资那种股本,资金多大……等等,一旦有了结果,顺利则高兴,失利则失意,高兴或失意都是第七识的事;但第六识与第八识,只能无可奈何地承担结果,因为这三种识都是「你」。


  佛教唯识学有个结论,第七识为生死根,第六识为作业本,第八识只能傻傻地承担这些结果──轮回。


  一个人死了,第六识与前五意识都消灭了,因为没有「人」体再去造业了。第七识就是灵魂,带着第八识走,走到阎罗王门前,算个总帐,决定了投胎的对象。


  第八识虽然傻傻的,但有如明镜般的明亮,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为一切智的源头活水。垢净依照业绩,所以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业识是难兄难弟,形影不离,谁是罪魁?是第七识;谁是罪薮?第六识。


  说修行或修炼,要修什么?当然要修的是第六识与第七识。第六识到处收集资料,眼睛像照相机,耳朵像录音机,鼻子到处嗅什么好吃?这不是老子所说的:「五色令人目盲」的贬斥吗?凡事都关心,凡事都扰心。


  收集也罢了,人类不到处随时收集资料,会觉得无聊、无奈,甚至发狂,闷久了精神不振,错乱了,于是升起做什么事的念头。这是第七识啊!人生总总的建设都是第七识拿起大旗的,要成为王永庆?成为壹周刊的老板?就是第七识当了大阿哥。所以六祖才说:「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六七两识是因,五八识是果。


  怎么转?「平等性智心无病」,第七识将一切转为平等。一切声平等、一切色平等,消除了分别心,人人即我,我即人人,获得了「平等性智」,达臻无我,那有什么是非对错?第七识就称为平等性智。


  再来就是「妙观察智见非功」,第六识收集资料,过活人生,要认清本分,以尽责任义务为内容,不作妄外之想。科学家就是科学家,医生就是医生,清洁工就是清洁工,出家人就是出家人,安分守己,不贪功、不躐等,「素夷狄则夷狄之」,这样,第六识就是「妙观察智」了。


  这两个一转,第八识恢复到本来无一物,廓然大公,当然是「大圆镜智性清净」,前五识本来就是工具,现在当家的主人(第七、六识)有智慧了,所命所令都合乎常规、常理,就称为「成所作智」,干干净净,又回归到「大圆镜智」了。这样一来,不就是「但用名言无实性」了?所有识都是智了,人也客观了、谦虚了,事如春梦了无痕,才是真潇洒、真自由!


  我们再来看法鼓圣严怎么说:


人从这一生到了下一生中,只有一样东西存在──第八识……死亡的时候,首先是暖离开,然后是寿,最后才是第八识离开。第八识离开,便是要接受之后的果报。然而,这是指凡夫,圣人则没有第八识,我们修行就是要断第八识。(《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能对话.佛心、宇宙与觉醒──圣严法师与航天员米契尔博士的对谈》,页42-43


第八识是明镜台,是生命之源,统称如来藏,这里涵藏着藏识,若能将第七识的业清除干净,就可以回归本有的大圆镜智,享有本来无一物的本地风光,却又生生不息的;不可能去消灭它,消灭它,好比拿着枪自我毙命,不是太可笑吗?接着说:


主持人(叶祖尧教授):假如不是圣人,像是我们的话,业要如何消解?


师(圣严):只要将第八识变成智慧,那第八识便不叫「识」,也就不是凡夫,而是圣人、是佛了。要证阿罗汉果或是成佛,必定要修行。然而,有的人需要藉由打坐来修行,有的人不打坐也可以修行。(同书,页43


这段话和前段话一比,马上可以看出他的胡说。刚才说:「修行就是要断第八识」、「圣人则没有第八识」;现在又说:「只要将第八识变成智慧……是圣人、是佛」了,前后矛盾。他根本不知道,依法相宗,第八识转识成智,并没有改变什么啊!我们把第六、七识转为智,第八识自然就恢复到本有的「大圆镜智」,天下太平,百体从令。


  识智同一的,智是体,识是用。没有智当然不起用,用不离智,才是圣人、佛菩萨。


  再说,打坐与修行有什么关系?修行是修正想念或行为,与打坐有什么相干?不改变思想行为,不净化心灵,怎么转凡成圣?匹夫匹妇都知道这个道理,何必牵扯到打坐是修行?当了师父不追求真理,却专在打坐上把玩身心的游戏,可以吗?这个转是「转处不留情」,不以情识为主体,要以般若为主体,才可能「繁兴永处那伽定」!


  在佛教来讲,整个大千世界就是大圆觉海,不是死寂的空,原点就是终点,不断地转「化」,化从空里来,也流向空里去,一切从此法界流出,一切回归此法界,是一部生发不已的觉海。


  所谓宇宙是物理学的名词,宇宙由大爆炸产生,这个宇宙是大千世界的一个世界而已,还有无数的宇宙,说生,实际是灭,原点就是起点,也是终点,没有什么原点,就这样「生住坏灭」去!宇宙是现象、是过程、是影像的投射。真实的是一真法界,无限大就是无限小,因此没有定量、没有定域、没有须弥、没有芥子。所谓芥子纳须弥就是法界从此流出;须弥纳芥子,一切汇流此法界;都是大圆觉海的沤发,波即是海,海即是波,互融互摄,互为因果。


  米契尔先生说得好:


自然界本身只是一个过程和顺序,它不做计量,是我们在计划。因为我们想要知道和了解一个有限的过程,所以才创造出时间做为计量的工具。


……我们对时间的计量完全是武断的。如果我们到火星或其它地方去,就会有不同的时间计量标准。(同书,页20-21


这是世俗的物理概念,到底有没有时间?佛法讲的一真法界,一处真处处真,只是意念产生错觉。《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呈现的是摩诃般若的正等正觉,彻底的唯心。《六祖坛经》:「剎那无有生相,剎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原点就是终点,你说剎那有多长的时间量度?因此,圣严对时间的看法是错的:


佛法所说的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相加,没有空间就没有时间。所谓时间,是过去、现在、未来;空间则是四方和上下。(同书,页22


难道西方净土是时间和空间的相加吗?时间与空间是器世间的产物,佛法所说的五浊恶世。常寂光世界是时间?空间?两者相加?都不是,唯是光,唯是灵觉。


  灵界或灵魂,没有肉体组织,当然不能占据空间,他们只能占据人类的身体,透过心意识来交谈,通常是意识朦胧中相会,灵界也会透过灵媒的器官与人交谈,占有心头,命令灵媒出声,灵媒没有自己意志但不失觉,觉与识暂时分离。他们没有语言器官,却可以透过意识和人类相会相谈,这是什么空间?


  米契尔可爱的地方是首先没有受佛教的暗示,直从经验中追求生命的本质:


量子领域显示出心灵与物质确实是互动的,也开始了解它们是如何互动的。


……特别是量子物理的工具,在科学曾经使用的架构内,在探讨心理与精神的领域。(同书,页26-27


这是正确的。佛教特别是禅,本来就没有名相的累赘,阻碍心灵的开启;禅宗才大胆地要人去参,运用理智排除不智的迷信色彩,绽现心灵的本地风光、本来质朴的本质;禅宗所参证的大圆觉海是可以实证,可以透过实验证明的。这条路才可以解决他的疑问:


对我来说,此刻科学的终极挑战是,我们真的不知道生命结束后,能觉知的心识究竟怎么了。我知道死后心识仍然存在,以及轮回转世的观念,也知道它们是很重要的,却也是科学还无法掌握的领域,不过我们愈来愈接近了。(同书,页32-33


很可惜,心识活动只是生命的运用面向,它不是生命的本质,这一点很难令科学家接受。在佛教,一切都是生命,同质的生命,如果你在台湾带一瓶水回到美国,把这些水倒入自来水里,然后从自来水舀取一瓶水,请问这瓶水是美国水或台湾水?


  这种回归和体验的真实才是「智慧」,就是「摩诃般若」。教界解释错了,以为此「智慧」是我们通常讲的智慧。大宇宙、大生命还需要人类自产的「智慧」吗?那么大宇宙、大生命不就是人类化了吗?


  这个智慧是大圆镜智,从大圆觉海本体中产生出来的心智活动,一个是用,一个是体,但无体不能用,而用又彰显体,是生命的一种辉煌的运动。


  佛教的世界是多重的世界,是运用现代的语言或逻辑无法推演的。因为生命是永恒的,因果才有可能成立。我们很欣赏米契尔下面的话:


量子非定域性的整个过程显示,量子的讯号确实比光速走得更快。虽然那是模糊不清的领域,不过,量子非定域性已经在实验室被再三地证明,所以是个正确的概念,表示这些量子关系是瞬间性的。非定域性的理论,意味着在一个无限的空间瞬间出没,然而我们还不能确实地说就是如此。(同书,页37


生命的探讨终于跨前一大步,我们期待聪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胆地尝试,将量子视为类似的生命,不要固守在名相上而展不开悟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