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万物俱同体(作者:澄海)

(2014-10-20 09:22:31) 下一个


万物俱同体


──与米契尔博士谈见性(一)


作者:澄海(台湾)


 


  《佛心、宇宙与觉醒》系法鼓圣严法师与米契尔博士的会谈纪录,时在2008531日,由亚洲大学叶祖尧教授担任主持人,并由圣严教育基金会出版,颇值得再加一层的讨论。爰不揣浅陋,就以习禅心得提出意见,就教高明。


  米契尔博士(Dr.Edga Mitchell)是第六位登陆月球的航天员,在返回地球的航程中,突然有了一种特别的体验。回来后创立了一个研究科学与灵性问题的研究院,试图从科学文献、宗教文献中加以研究,最后从古印度的梵文中发现了「三昧」的观念:「如实的看每一件事物,从内在去体验,感受到自己跟万物是融合一体的,因此有了狂喜的反应」,豁然太空航程的特殊体验就是三昧,而来与圣严法师访谈。


  米契尔博士的体验:


当宇宙飞船转动时,我有机会往外看,而看到了天空、地球、月球和太阳壮阔华丽的全景,心中有着无比的感动,我感受到身为宇宙造化一分子的喜悦与陶醉。


我们要注意的是:「我感受到身为宇宙造化一分子的喜悦与陶醉」,那种心灵震荡是非常难得的经验。那个经验是什么呢?他又更深刻的反思,身为天文学博士,学术的研究让他直接地明白:


让我了解我身体的分子、伙伴们身体的分子,还有宇宙飞船的分子,都是在星系中创造出来的。所有宇宙里的物质也都一样,是在星系里创造、造生的。


我们人体系由60亿个原子细胞所组织成的,其中离不开星系中的化学元素、原子与夸克。这个组织体的每一个分子来自于星系,是同步的。不同的是各种组织体在相互交叉的组合中,产生了多样化,而且在地球上表现得最繁复,在佛教一律以因缘果来描述,《金刚经》称为「一合相」。缘起无自性,所以是空,因为是空,所以才能缘起;没有一个最初因,也没有一个最后的果,因果相乘,缘起无穷。


  纵然有所谓出生与死亡的现象,甚至星球毁灭,整个宇宙还是不增不减的。洪兰博士有句名言:人死了,分散的化学元素与原子夸克,不是重新在新生的人类身上复活了吗?小我与大我是互融互摄,一而二,二而一的。


  这是知性的了解,客观的描述。而米契尔博士却说:


但是在神秘经验发生的当下,这个观点对我而言,并不是理智的概念,而是空灵的感觉。它属于感受的层次、情感的层次,我觉得自己身上这些分子,就是远古的星系中创造出来的,而我跟群众是同一族类,那是认识并感受到自己跟整个宇宙合为一体的狂喜感觉。


难得的是,他能够重新经验:


我打坐修行,勤练坐禅,而且学会了进入深度的禅定去重复那种经验,我的确知道「空」的修行,也体验到了那种境界,对自己是深具意义的。……我接触到许多伟大的佛教思想家与修行者。他们也一路教导我很多有关我们正在这里讨论的事。


本来这是一场很精彩的座谈会,可以提供予关心心灵净化人士参考,可惜,以后的会谈有点失焦了。因为首先涉及到这种经验,是不是开悟?圣严法师的回答是:


在人生的过程之中,有了一种新的经验,内心产生了新的省思,这可以说是开悟。但是,问题在于有的人发生这种经验之后,只是将它视为奇遇,过了就不再追究,这对他来说是没有用的,而这就不是开悟。有的人发生这种经验之后,使他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或者新的追求、探索,这时就可以叫开悟。


就我们的经验,似乎不是这样。首先我们把米契尔的经验内涵暂时撇开;开悟在禅宗来讲,应该是断惑,对生命产生毫无犹豫的拥抱。开悟之前的特殊心灵震荡,称为见性,亲见生命的真实面貌。对这个经验加以延伸,至于断惑的整个过程称为「保任」与「修行」。保任是保护并信任那个经验;修行是把那个特殊经验与日常生活的经验加以比较,然后修正或扬弃那些矛盾或不谐调的部分。


  圣严法师所讲的开悟,在禅宗来讲是参禅、印证或参访。参禅是参究禅道,热切关心禅道的究竟。印证或参访是将特殊经验拿来与有相同经验,乃至有成就的善知识交流,以确认它的真实性,并且明白如何进一步推进。


  依米契尔先生现阶段来说,开悟、不开悟是多余的。


  首先他要摆脱禅坐的拘束,他在外层空间产生的感觉是般若自性的发露,一般称为见性,那种感觉就是三昧耶──禅定,不必再走向回头路学什么禅坐,把心放开,从自性中发展的禅定是自然的,不拘束身体的。把身体拘束在蒲团上寻找禅定,是有为的、被动的,不符合《圆觉经》旨趣。


  他必须去辨明:工作的时候,这种感觉潜伏了;放下了工作,这种感觉又回来了。要详细的省察这种转换!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请问:我不思时,我在那里?思想的我是我吗?


  仰望天空时,总是一直问着这些问题:「我到底是谁?」「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和目的?」「我跟这一切究竟有什么关联?」这些都是由亘古的哲学问题,提高为生命的问题。我们建议米契尔博士问另一个问题:「还没有宇宙之前,我们都在那里?那时候有科学、哲学或生命学吗?」这些问题比较能够与你的感觉经验连结,也比较可以迅速地找到答案──开悟。


  如果以上所说的问题稍嫌陌生,我们建议你这么追究:做为人,什么是我们生命的属性呢?水的属性是湿的,无论是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雾,都是湿的。生命的属性呢?为什么会产生那种亲切的感觉呢?


  当你把这个问题打破了,你的确会有无可言喻的大爆炸(big bang),就在你自身的身体上,你也不必再理会宇宙产生于大爆炸,那只是一个无始无明,就像在一个大圆圈的某一点,是起点,也是终点。


  最简易但却最苦的方法,是闭关3个月,摒除所有的工作、思考、人事与学问,静静地让那个感觉回来,加深、加深再加深。那是我国古德必走的路,宋朝高僧圆悟克勤有很好的心得与建议,那本书是《圆悟心要》,何妨一看呢?


  一般人会要人放下、放下、放下,其实当你把这种感觉加深了以后,稍微思考我提出的问题,你会发现他们只是没有根据的呓语。生命与宇宙联合,获得自他不二的境界,就是那么庄严、那么喜悦,该放下的你自然很明白。禅宗古德有一句道家语:「万物俱同体,天地亦同根」,你会觉得非常深切吧!一般所说的慈悲都是理念上的,或者意识上的慈悲,只有呈现麻哈巴尼亚(摩诃般若)的时候,才是真慈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可以深切感到你对人类的关怀,是那么真切,那么毫无做作。


  从以上所谈的内容,我们着重的是生命的醒觉,因为生命本身就是那么奥妙,却又那么熟悉,这是禅宗一直关注的问题。如果拿掉宗教的外衣,开悟其实是生命的觉醒,那是每个人的本分,既然是本分,所谓开悟不是奢求,是件太平常不过的事!


  谨效野人献曝的愚诚,敬请指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