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耕云导师讲词:无漏行(视频和文字)

(2014-09-28 18:44:03) 下一个
耕云导师讲词:无漏行--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zNjYwNzc2.html


无漏行──到达生命圆满的“八正道”

~一九九0年二月十七日讲于台北市
 
                        
一、修行的中心课题


  修行的中心课题,在于找到真正的自己。各期共修会的会友,共同研究和突破的应该就是“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永恒的必定是真实的和原本的,这是只能发现、不能创造的。既然不因创造而有,因此它也不因任何原因而无。

学正法,要发长远心,要有坚强的意志、决心和毅力。如果没有决心和毅力,不肯把全感情、全理智投入,那是没有用的。

禅,向来重视根器,重视上根大器,因为禅是最上一乘法;如非上根大器,就绝难相应。所谓“上根大器”,就是指大信心、大决心、大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达证悟绝不放手。

事实上,纵然是开悟了,也才只是修行的开始。经上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这意思是说:虽然你不必像声闻四果、十地菩萨那样历尽多劫的千辛万苦,就可以顿悟彻了;但是你那无始以来累积的业障、心垢和机械惯性,必须要逐步地加以扫除、廓清、矫正才行,否则你自性的本有光明,仍然不能绽放。垢未去,光怎现?

所以,大家参加共修会,获得正见,见到了道路以后,要如何去行,那才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且从今以后的生活行为,跟以前的生活行为应该不一样才对,因为我们以前的行为是“有漏行”。

什么叫“有漏行”?如何才是“无漏行”?

人是在错误中长大,而又不断地制造错误,增长无明的烦恼,这就是“漏”。

各位参加了共修会以后,就应该开始走上独行道,做个“万象丛中独露身”、“不被境牵”的真正独立人;自己努力修正想念和行为,不再有错误和烦恼,才是“无漏行”。“无漏行”就像今日企业界所推行的“无缺点计划”,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该再容许自己有任何缺点;再加重一点说,就是不允许我们的安祥心态出现断层,这就是“真无漏”。因为“烦恼与错误同在,毁灭与罪恶同步”,修行而不肯把错误彻底扬弃,就无法断除烦恼;心里常被烦恼侵扰,试问又如何能拥有并保持安祥?

《坛经》上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你不把人与人之间的是非和心中二元的概念扬弃掉,你就不能免于烦恼。当你没有烦恼的时候,才能把心灵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呈现出万里无云,才有阳光普照、花红柳绿、鸟语虫鸣的美好风光。

众生皆有佛性,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拥有无量、无边的光明,是我们自己被无明的“见取”和“计执”,把自性的光明掩盖了,把真如佛性埋没了;而且是生生世世,从生到死都在做着自己埋葬自己的愚昧行为。



 二、无漏行就是八正道


  今天是第二届共修会圆满的日子,我要以“无漏行”来和各位共策共勉。所谓“无漏行”,就是佛说的“八正道”,而“八正道”也就是到达生命圆满的光明大道。

“八正道”在《俱舍论》中叫“八圣道”,“八圣道”乃是圣人所践行的道路;既是圣人,当然无漏,他的安祥心态当然不会有断层。就世间法来说,“八正道”是正人君子所行的正大光明之道,在其他经论中又叫“八游行”,意即逍遥自在地通过这一条到达生命圆满的修行之路。所以,凡是肯正确践行八正道的人,一定会活在秒秒安祥、秒秒自觉的自在逍遥之中。事实上,也唯有保持秒秒安祥、秒秒自觉的心态,才能通过既存在又超越的生活境界,以达到生命的圆满。

“八正道”包括些什么?它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三、正见与邪见


  “八正道”的第一指标是正见。为什么把正见摆在第一位呢?因为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具备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优异条件,其优越处在于唯有人能够“依见解决定取向,以认知导正行为。”如果没有正见,便不知如何去做正确的修行。

“八正道”是通往生命圆满的道路,如果我们不具备正见,修行就会走偏、走错。

正见的反面是邪见。邪见包括了断常、有无、人我、得失等边见,以及执假为真、积非成是、执邪为正等谬执。

两个人争论不休地抬杠,不论谁输谁赢,两人都错,因为各执一边(有所偏执),统统失全。修行若能不着相、不执假为真,不把虚幻当成真实,就不会起这种“计执”。“计执”就是计较与执着。

一般的断常邪见,例如说“人死如灯灭”──死了就没有了,固然是邪见;执表层意识为自我,或执表层意识不是我,也是邪见。为什么呢?真实的一定是原本的,在这一真法界,原本没有“能”与“所”,根本就没有“真”与“假”的区分,一切当体是“真”,立处皆“真”,触目菩提;如说有“假”的,那只是你自己“谬执心外有法”、“背离正见”的结果。

正见如金刚王宝剑,能破一切假象和邪见。邪见,概略地说有六十二种,空有、非有、非非有……都是邪见;“非有”就等于“无”,“非非有”就等于“有”,这就叫做戏论、边见和概念游戏。这是钻死胡同和作茧自缚,绝对无裨于解脱。

所谓正见,就是超越一切邪见的正确知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 明鉴因果


  第一个最基本的正见,是明鉴因果。

如何明鉴因果?清清楚楚、谛信不疑地了知“一切原因都有结果,一切结果都有原因”,这是逻辑学上的自然齐一律,是大自然的统一法则。既然是大自然的统一法则,当然也就是天律、天条;既然是天律、天条,就该很自然地遵奉信守,而不应该不肯付出,只想获得;不该去炒股票、搞六合彩;不该去无本求利,乃至取悦、祭拜鬼神以求福佑……,这都是邪见。

讲“因果”,离不开中间一个“缘”字;离了“缘”,“因”就不能成“果”。所谓“因”,就是动机;“缘”,就是条件。比如种菜,先要有地,地要适合种菜的条件,才能生长成菜;如果是酸性地、碱性地、烂泥地……,种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必须是做好水土保持、采光、施肥、病虫害预防……,条件具备,才能种菜得菜。


 (二) 三法印


  正见的第二个层次,要明见佛说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毕竟寂灭。

什么是“诸行无常”?“行”指的是变化不停。万事万物都在生、住、异、灭的变化之中,都只是不永恒的现象,如水泡,如霜雪,只要不着相,本无生灭,然而一起“见取”,便背“真常”了。它原本是水,本无个别性,这是就“浅义”讲;依“深义”说,一切生灭现象的当体就是永恒,为什么?无风不起浪嘛!心生万法,万法唯心,波即是水,烦恼即菩提,这不是很明白吗?

“诸法无我”,什么是“诸法”呢?在这时空无限的大宇宙,当体是个法界,所有有形、无形的,可以分辨、思考、触摸的,可以感觉其存在的都叫做“法”。为何说是“无我”呢?因为它都只是因缘假合而有,条件消散了,它就没有了。就物质最基本的原子来分析,当电子、质子……分开的时候,电子消失了,质子也跟着没有了。“诸法无我”即是没有任何一个永恒不变的个别自我。

所谓“毕竟寂灭”,万象森罗,缤纷呈现,一切现象最后统归于无声、无色的“本不生”,谁也不会说“地球是永恒的”吧!物质三态的理论,对现代的你我,该是可以理解的。以上就是佛说的“三法印”。


(三) 了解四谛、十二因缘


  正见的第三个层次,要了解“四谛”、“十二因缘”。

“四谛”就是苦、集、灭、道,简单地说“苦因集有,道由灭成”。

“十二因缘”就是我们这具肉体形成的过程和轮回的现象,这在《心经浅释》里已经讲述,于此不赘。

我们真实的生命,它既不因“缘会”而生,所以也不会因“缘尽”而灭。因为真实的必定是原本和永恒的,我们必须具有正见,才能够从了解“十二因缘如何形成假我”,找出自己迷失的起点和过程,从而肯定真正的自己,毅然地从迷途而知返。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基础,也就是“十二因缘”。


(四) 见性


  正见的最高境界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到一切存在的共同属性,也就是宇宙的实相,从而的的彻见你、我和宇宙是一体不二的,而非对立的。相对宇宙而言,个人虽是小我,然而你、我就像大海的一个水分子,那些无法计算的大海水分子,跟你、我全同,当下全部都是你、我。所以只要见到了自己生命的属性,同时也就见到了宇宙的实相,只要能大肯决,当下就会断惑;从此对一切事、一切理,不再存有疑问,不再起“见取”和“计执”,桶底脱落,一了百了。

我们也许学过很多实用科学,而今知道那些只是“因缘所生法”,如果地球不存在了,那些学问、知识都归向哪里去呢?

正见的可贵处,在于拥有正见的人肯坚持正见,这样面对一切现象时,才不会生疑,也才能保证自己想念、行为的正确。



 四、正思维与邪思维


  先说什么是邪思维?很多人一天到晚不自觉地进行着邪思妄想。

有些人希求长生不死,几乎是人人都很怕死。就世法而言,有生就有死,凡是“因生而有”的都会死,如果不是“因生而有”的,当然无可灭。佛法重视“无生法忍”,这是可以证得到的。当人证实自己并非“因生而有”时,当下就是永恒。在了解自己的同时,当下便了解了一切;因为突破一点,可以扩展到全面,一处如此,处处皆然。

任何一种思维,如果跟我们的生死苦乐无关,跟个人的生活、理想毫无关连,那就是邪思维。思维如果偏离了中道,不契合人生的主题,或漫无目的的空想,统名邪思维。邪思维不仅浪费时间、生命,而且增加心垢,加重业力,沉入想阴。

我们研究有用的学术,追求有用的知识,或破解一个公案,都是光明的思维,正思维会使我们健康。所有哲学家、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其所以都是健康长寿,都归功于他们善用正思维,与宇宙的生命力结合,撷取了生命的源头活水。

真正的正思维是自动自发的,不但是一种快乐的事,而且还会上瘾。如果掺杂了功利主义的思维,那便会让人感到压迫与无奈,而形成一种煎熬和惩罚,生命力也会因之而萎缩。

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人为什么会苦?苦的因、苦的根在哪里?如何找到苦的因,拔掉它的根,如何保持心境的平衡,使大家都安祥、快乐,这才是正思维。

达摩祖师说“学禅有理入、有行入两条路”,当你思维到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时,就是到达生命的源头,就会桶底脱落,当下理、事二障除,我、法二执断。有不少人认为学佛法应该是无思、无为的,这是偏见;因为思维和不思维是一回事,当你臻于体用不二时,思维就是不思维,这可不是“白马非马”的戏论。因为你思维的是实相,与法界的光明相应,你的心力会增长;如果是邪思妄想,就会沉入想阴,就会因生命力的浪费、萎缩,而面不华色。如果想什么问题,都不求结论,久之,当你想一个问题时,十个、八个问题会一齐出现,而形成精神分裂,这是可以通得过实验的。

比如当教师的,你若是用爱的教育去教学生、改作业,晚上虽然睡得晚,早上起床精神依然很好;如果是带着莫可奈何的厌烦心情去教学生、改作业,随便敷衍,不得不做而做,工作对你便是一种煎熬和惩罚,不但影响健康,照照镜子看,脸色一定会一天比一天难看。

同样的道理,你若是给禅刊写文章,晚上只睡了两三个小时,第二天精神仍然会很好;如果是为了被迫写其他的文字而熬夜,第二天便会头昏脑胀。不信?试试看!

在修行的历程上,有些问题如果不思,它就不通。佛祖坐在菩提树下,并非在闭目养神,而是就宇宙、人生的核心问题在集中心力进行思维,只有把难题解开、突破,才能豁然大悟。可知正思维不仅不会妨碍修行,反之,要断惑证真,只有用思维做工具,向自心求答案,才能一劳永逸,以思维到达无思、无为的境地。



五、正语与邪语


  什么是正语?正语就是诚实语、正直语、安慰语、去惑语、调和语,所言都是有利他人,真实不虚的。正语就是正直语──公平正直,绝无虚假;正语是柔和语──听起来很温柔,能化解冲突、矛盾,而不伤人,不破坏人际的调和。“如法而说,如实而说”是正语的最高境界,所说的话不违实相,不违背正见,用正确的见解来指导说话的内容。

正语的反面是邪语,什么是邪语?凡非正语,都是邪语。一般易犯的邪语是:

两舌──挑拨是非,制造不和;一件事情,两种说法,乃至两面讨好,都属两舌。
恶口──粗鲁骂人、讲话难听、言中带刺、信口批评,都属恶口。
绮语──说黄色的话,煽动别人本能;引起他人不该有的罪恶动机,使其造业、造罪;乃至花言巧语、奉承、谄媚……,都属绮语。
妄语──就是说谎、骗人,至于未见说见、未得说得、未证说证,更是大妄语。

在八正道里,正业、正语、正念,是针对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提出的。在这三业中,佛法很重视口业,因为古圣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影响之大,由此可见。所以说话不可不慎,尤其不可把错误的思想和见解向别人传播,那样就等于散播毒素。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声音,它对人们的祸福、损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说话要说正语,不可说邪语;要说有建设性的话,说有助大众和谐的话,不要说破坏性的话;要说鼓励、安慰的话,不要说讽刺、伤害人的话。



六、正业与邪业


  什么是正业?正业包括身、口、意三业的清净。八正道中既分列出正语和正念,正业的重点应该在身体的行为上。

所谓“业”,就是想念、行为的总和。例如一个公司一年的运作,大家共同努力的总和,叫做业绩;同样,人从生到死,除了三岁以前的“无记”,在这一生中所思、所行的种种,综合起来就是“业”。当然,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是“业”,也都会产生影响──形成“业力”。由此可知,“业”就是生活过程中的记录。

业,既然有正邪、善恶之分,我们自当只造善业、正业,不造邪业、恶业。

正业,就是正当的想念和行为。举例来说:如果你是商人,在和别人交易时,要同时考虑到“不仅要对彼此有利,也不能损及国家和第三者的利益”,这种作为就是正业。反之,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蒙蔽对方,使其理智不清、判断错误,造成“于我有利,于他有害”的损人利己结果,这不是正业,而是邪业。为了利己利人而使第三者受害,也是偏离中道的邪业。

依此类推,所谓正业,应该是自他兼利、彼此无损、不违中道的行为。中道,不是指墙头草随风倒;也不是主张无是无非,谁也不得罪;更不是面对大是、大非时,模棱两可,保持中立。而是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就跟射箭要恰好命中中心点一样,不偏不倚。正业的尺度就是止于至善的中道。我们唯有活在责任义务中,自他兼利,绝不制造负值,绝不危害国家,才能活在理得心安的正业之中。



七、正命与邪命


  什么是正命?正命就是活得“光明磊落,正正当当,仰俯无愧,顶天立地”的生活品质与人格素养。

假如我们活得不光明、不磊落,为了自己活,让别人活不下去,把自己的生活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就是邪命。就现代国民的基本认知来说,要生存就不能逃避自卫战斗,要生活就不能脱离各类型的生产。任何“只想获得而不付出,有需求而无贡献”的生命存在,都只会制造人群的负值,也都是邪命。

我常说:“人要活在责任、义务里。”如果逃避责任、义务而苟且存活,这种人活着是多余,他只会增加别人的负担和伤害,这也是邪命。

做为一个朝向生命圆满迈进的修行人,一定要活在正命里。百丈怀海禅师便是一个足堪效法的典型。他首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年逾八十岁,他还每天下田耕地。徒弟们怜悯他年老,劝他不必下田工作,他不答应,徒弟把他的工具藏了起来,老和尚因为这一天没有工作,便在室中打坐,拒绝到斋堂吃饭。他那“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嘉言卓行,就是禅者的典范。

我常说:“爱你的工作,要和你的工作谈恋爱。”因为只有工作,才会使你活得理直气壮,也许你可以不工作也有饭吃,但那会使你活得窝囊、猥琐。只有活在正命里,才会活得“理得心安”,也才有安祥的基础。



 八、正精进与邪精进


  有正精进,就有邪精进。

在佛陀的弟子群中,有一位名叫阿那律的,因为常常贪睡,被佛呵斥,他便涕泣自责,不再睡眠,结果七天之后双目失明。睡眠是眼睛的食粮,未到大悟彻了的境界,岂可不眠?佛祖怜悯他,教导他修天眼通,从此他不须依赖肉眼看了。

还有一位名叫输屡那的佛弟子,也是因为过于精进,以至欲速不达,思悔欲退。佛知道后问他:“你过去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事?”他答:“爱弹琴。”佛问:“弦松时如何?”“没声音了。”“弦扭得太紧时怎样?”“会断!”“不松不紧时如何?”“可以弹了。”佛说:“这就对啦!修行就像调琴弦,不能太松,太松就是懈怠;也不可太紧,太紧了就会断掉,即使不断,也会发出难听的噪音,要松紧适度啊!”这位弟子听了佛的教诲,就改变了修行的态度。

佛陀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我曾把佛的这句话引申为“把全生命的情感、理智、精力,投注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发展上,让它集中形成一个焦点,然后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我对佛陀这句话的体会就是这样。

所有成功的人,都善于集中他的生命力。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人人都知晓,他只受了两年的小学教育,没有任何学校的学历证件和毕业文凭,但他发明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凭什么呢?凭着他对研究、发明的浓厚热爱,以工作为享受,自动、自发,只有快乐,绝无压迫感。他的成功就在于制心一处,精一不杂。如果不能制心一处,精力分散,将会一事无成;善于集中心力,才有创造力,也才能突破难关,开拓境域。

正精进,在实践上就是摒除杂念、集中心力。我们要进行思维,先要确定主题,然后集中心力去思维,没有结论绝不思维另外的问题。我们要工作,就应该心无二用,把感情、理智毫无保留地投入工作。对修行而言,则是“精者不杂”,也就是要不断地净化自己;“进者不退”,不要受到外在一切的牵制、干扰,安祥度自然会一天天地加深,亲和力和同化力也自然会一天天地扩大、加强,这就是禅者的正精进。



 九、正念与邪念


  所谓正念,就是“无私无我,正大光明”的想念。

人是会想念的动物,要求停止思念,是不可能的,但若要做到“念念分明,念念无私无我,正大光明不起邪念,远离贪、嗔、痴、慢,……”,就必须不断地反省忏悔,以修正想念和行为。

就世法而言,人是心物合一的体现──人的念头在主使、支配着人的肉体。在《安祥之美》的讲词中,我曾说过“心念不正,会造成身体上的很多疾病”,因此所有黑暗的、不可告人的念头不应该任其滋长。一天到晚念头都在活动,而我们却不知道,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愚昧。

正念的起点,是“念念自知,念念自我批判”,一念之起,立刻要辨明是正?是邪?邪念就要自我制裁,若是正念,要做的就立刻去做,做不到的和不必要的念头都是妄想,要立刻断然遏止、扬弃。

念头来自前尘缘影,是耳朵录音、眼睛录影所吸收累积的虚幻六尘。我们如不自省、自觉,便会不知不觉地被妄念所支配、愚弄。

台南时,我每天早上都到体育公园散步,有一天遇到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问他:“每天散步多久?在散步时,心里都想些什么?”他说:“我根本没有想,我一点想念都没有。”我心里想:“这简直是睁眼说瞎话。”

大家也许问:“见性以后,秒秒安祥了,有没有想念?”我可以回答“无念”,也可以回答“有念”。为什么?因为就禅者而言,“有念”即是“无念”。答“有”、答“无”都没有错。

《楞严经》说“如幻三摩地,弹指超无学”,真正的安祥心态,就是“如幻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为什么说“如幻”呢?

古德有一句话形容念头在禅者心境上的情况,说是“长空不碍白云飞”──念头好像是天空中的一片云,若有若无,既不停滞,也无干扰,这就是“有无不二,用不离体”的正念。更进一步,所有念头的萌生,都会清清楚楚地察知,一个也不会漏过,这就是“识得不为冤”。

再进一步,念头就会自动停止。会不会死?怎会?他还有那个“无念之念”在主宰着心国。对契入不二法门者来说,有念即是无念,无念也是有念,是圆融无碍的,否则便不契“不二法门”。

为什么说安祥禅的安祥是一种觉受?因为离开心的觉受,任何学术都跟解脱无关;凡是不能净化、提升、改变心态的学问,都属外道,学得再多,对正命都毫无裨益,那显然是废知识,跟酒精一样,只有热量而没有营养。

所以,各位要珍惜护持此刻的心态,能保任此刻的心态,你便已拥有正受和正念。念念无执着、念念不停留、念念不感光,唯念众生苦,唯念生老病死的问题要突破;所有的念都是光明的,都可以发为语言,说给大家听,这就是正念。如果对自己的想念会感觉脸红,那就不对了。



十、正定与邪定


  八正道最后一个要项,是正定。什么是正定呢?正定就是安定得很正确,正定就是正确的禅定。

真正的禅定,就是六祖所说的外不着相──不受外在事物的牵引、干扰;内心不乱──内外平静,天下太平,既没有外来的侵扰,也没有内部的叛乱,国家就太平了。我们讲的“国”是“心国”,你自己就是自心的国王。经上说“心王、心所”,就是要我们识得主、从。

现在学邪定的人很多。有些人服镇静剂求心的镇定,也有人服LSD追求幻觉,这都是邪定。佛经列举的邪定很多,我们既不接触,也不必一一去批判它。一般最混淆正定的有打坐、炼丹、守窍、通灵静坐……,倘若条件不具,守窍的结果,不但会导致血压高升、眼睛失明、五阴炽盛等过患,甚至会因走火入魔而精神分裂。

有人修“天眼通”,结果连肉眼都不通了;有人观想某一种事物求定,这叫“有相定”;有人打坐,一入坐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这叫“枯木死灰定”,也叫“无记空定”;还有人追求某种境界或功利,打坐炼丹,修大、小周天,希求由身体健康超人一等而长生不死,但却忘了佛说“生、老、病、死……八苦交煎”,尤其是第八苦──“五阴炽盛”,更容易使人堕落、迷失。

修行要不离中道,过与不及都不适中。安祥禅不是一般的禅定,安祥就是正定,也唯有保持安祥的心态,才有助于生、死、苦、乐的解决,有裨于永恒生命的证得。只要你肯全心投入,秒秒护持,其成功率如立竿见影,百分之百地稳操左券。



 十一、安祥禅的禅定


  一般的禅定,有四禅八定(四禅天、四空定)、九次第定……,现今也有超觉静坐等法门;而安祥禅的禅定,有以下三个阶段:离执禅定、去执禅定、无执禅定。

各位来禅学会参加共修,或经常唱禅曲、听录音带、看讲词,当你有会于心时,当下就会和安祥禅相应,而拥有正受。当你以这种安祥心态走在热闹的大街上,虽然对外在的一切历历明明,却好像是只有自个儿一人一样,外面那些扰嚷喧哗对你已不构成干扰了,你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到面前“照”得清清楚楚,走过去了却不留影像,这样的心态就是离执禅定。

过去和人一言不合,便会生气,现在别人骂你时,你却觉得好笑。过去看别人都不顺眼,自己照镜子,连自己都不满意,现在无所谓顺眼不顺眼、满意不满意了。过去你是个录影机、录音机,看到什么就录什么,听到什么就录什么,然后把“软件”装进脑子里。现在眼睛看东西跟镜子一样,过去就没有了;耳朵听话(一切声音)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俨然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能够达到这种心境,就是离执禅定。

离执禅定,如果是气质纯洁,养之有素,也能就地还乡,这“地”就是如幻三摩地。那为什么还要经过三个阶段呢?离执禅定跟去执禅定、无执禅定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就在“离执禅定是否能够时时、秒秒、须臾不离地持之不失”,如果是在老师跟前才有,离开老师就无;刻意去找它,它还存在,一不留意它就溜走了;这显示你的心垢还没有去掉,偏去的个性还没有扶正,多劫以来的机械惯性、习气尚未纠正,积业成障的障碍还没有撤除,一旦遭遇到恶因缘,离执禅定就会退失,依然会欲振乏力,被外缘牵着鼻子走;所谓“阴境忽现前,瞥尔随它去”,这不仅可怕,而且也实在值得我们警惕。这显示当你证得离执禅定时,仍必须紧接着做好“去执”的工夫,这样才牢靠、稳妥。

如何“去执”呢?只是教人认真、由衷、彻底地做一番反省、忏悔的工夫。

反省,是所有修行人不可缺少的法门。因为那些陈年往事、无明、心垢……,如果不把它彻底整理、清除,触机遇缘,老毛病依然还会发作;所以,天主教有“告解”,基督教有忏悔仪式,在《六祖坛经》里也有“无相忏悔”的明诲。《大智度论》里对忏悔的要求更严厉,要你把所做、所为,所有见不得人的杀、盗、淫、妄种种恶行,当着千百大众发露忏悔,倘还存有一丝我执,是很难做到的。

《金刚经》上说:“世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等于重罪轻受,打了不罚,罚了不打,免于被恶业牵入地狱,这应该是最拣便宜的事了。“发露”就像是“见光死”,是“消业去障”的殊胜法门。拿“别人看不起,当众没面子”和“疾与菩提心相应,享有正受,提升正见”相比,孰轻孰重?真修行人一定会知所取舍。因为你若不做去执禅定的工夫,离执禅定是不容易守得住,而易出现断层的;“断层”便是“有漏”。

什么是离执禅定?我相信除了少数因业障太重而电阻太大的会友以外,在座各位都在离执禅定中,感受到微醺的离执心态吧?

我时常讲:“不努力的人不会成功,不付出的人不能获得,不耕耘的人没有收获;要想获得,必先付出,这是宇宙法则,是自然齐一律。”你如果想保有这美好的安祥心态,这“最上一乘、最圆、最顿,当下超凡入圣,立刻见性成佛”的现量,就必须下定决心,做一番诚恳的反省、忏悔才行。

你若真心修行,就必须通过去执禅定,确确实实地反省,不必订进度,不要图快速,分年分段,点点滴滴,巨细靡遗地把自己心灵深处的阴暗污垢,一一地挖掘出来曝光,让它“见光死”。

反省的顺序是按反时针──今天反省昨天,今年反省去年,去年反省前年……,这样一直反省到出生;当反省到不能记得时就等;如果修行好,总有一天会反省到妈妈生你时候的情形,到时候就可能证得“宿命通”了。

你能认真反省,“去执”去得很彻底,把所反省出来的种种心垢去除,拔掉病根,并且写出来,找一个你最尊敬、最信得过的人,在他面前顶礼,宣读你的忏悔,然后誓死绝不再犯,绝不让罪过再重复下去,这就是修“去执禅定”。心垢清除了,病根拔掉了,然后就自然地证入无执禅定。无执者,无漏也,就是无缺点计划的完成。

以后的一切思想、言语、行为,不假着意,自然而然会符合八正道。既已臻于无漏,你不是佛是谁?谁又是佛呢?

修行到达真无漏、大圆满的人,动静、喜怒、啼笑……统统是无漏的、离非的、离分别的、无私无我的,这就是佛说八正道的正确践行。

请各位从现在开始,用现在的心态做由衷的反省,来修“去执禅定”,等我们“去执”的伟大工程完成以后,就升进到“无执”,就堪与诸佛把手共行了。

八正道出自佛说《杂阿含经》第二十八卷。《阿含经》是佛的第一大弟子摩诃迦叶法王子,集合五百大阿罗汉所集结的佛语,其中大多是修行法要与典故,有启发性的寓言,既不枯燥,也不涉神秘。希望各位有空可以看看,也希望各位珍惜今天的胜缘,尤其要珍惜此刻的心态,努力通过八正道,一定会到达生命的圆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