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撞见一朵野花的明媚(四)香浮雀舌

(2017-04-26 08:28:43) 下一个
灌木中有雀舌黄杨,因其小叶酷似雀舌而得名。雀舌黄杨在自然界中的生长环境十分独特,并非漫山遍野都能生长成活,它大多集中生长在江河溪边,生活习性总是与水结下不解之缘。由于生长缓慢,一年四季蓊郁青翠,雀舌黄杨是盆景树种中的上品,以稳健厚重的风格深受园艺爱好者的追捧。
 
名茶中有“雀舌”, 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产自云雾缭绕的深山。古人作诗云“添炉烹雀舌,洒水浄龙须” “玉壶烹雀舌,金碗注龙团”。
 
野草中也有”雀舌“,(学名:Stellaria uliginosa),每到春天就在野地里疯狂乱长,叶子长不过两厘米,宽不过五毫米,形似小雀鸟的舌头,故而也取了这个高大上的名字,试图向名木雀舌黄杨和名茶雀舌靠拢。其实它的样子稀疏平常,无论怎么努力,柔弱的茎条也高不过三十厘米,一不小心,还被无意踩过的大脚小脚压得扁平,半天直不起腰。它白色的小花零零星星散落在草丛里,朴实无华,可以忽略不计。在闽西一带,雀舌草常在菜园、收割后的稻田里生长,与繁缕草、看麦娘等植物一同作为禽畜的饲料。它也是一味寻常草药。
(花形酷似雀舌草的北美common draba)
 
因为“雀舌”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每次从小草身边经过时,我会忍不住看上几眼,再深呼吸一下,试图从四周清新的空气里嗅到深山云雾的味道。儿时呆过的闽中山区是山峦重叠景色宜人的,小村落被群山包围,半山腰散落十几户人家,黄色的泥巴墙,被风雨侵蚀得发黑的木门,房前房后有木槿花野栀子花和南瓜秧,村前有小溪蜿蜒而过。那里的雾不是气势磅礴的, 更像一幅随意的水墨丹青,将竹林掩得似隐似现;它也不是稀疏无力的,一分宁静一分神秘,刚好让你明白什么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山里的雾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一旦浸入乡人的骨髓和灵魂,从此是斩不断挥不走的情缘。
 
因为有了那段生活经历,我爱深山胜过大海。闲暇时间多爱钻进原始森林,半天不肯出来,而不愿扬帆出海。
 
喝茶,也要选高山云雾茶,典型的嗜茶如命的福建人。
 
闺蜜的老公去建瓯出差,买了两个仿制的建窑黑盏,托人万里迢迢带到温哥华给我和妹妹。老公看着喜欢,将妹妹的那份扣下了。我喝茶如牛饮,每天要喝上两大壶,用大玻璃杯装茶水。小巧的建盏不适合成日伏案工作快节奏的我。而且茶水倒进黑盏后,颜色都看不见了,我搞不明白宋人为何热捧黑盏。
 
上网恶补了一下,方知宋代时兴斗茶。斗茶时双方各取茶末杯盏,以点茶之法冲泡。先将一点茶末洒在杯底,加入少许沸水,均匀搅动,使得茶成为膏糊状,称为“调膏”。然后继续注入沸水,称为“点汤”。点汤的同时,要用茶筅适度地击打、拂动茶汤,让茶汤泛起汤花。最后得到的茶汤应该泛着乳白色的汤花。建窑黑盏是斗茶品茶最好的茶具。蔡襄《茶录》下篇:“茶色白,宜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朋友送我建盏,无非提醒我放慢生活节奏,偶尔把盏一杯香茗,任丝丝幽香冲淡浮尘,润泽心灵。
 
可是在北美,我找不到老家的雀舌草,且把花形相似的common draba (葶苈的一种)当作新版雀舌草吧。野草的名字可以随意起,你若称它为“雀舌”,它便是了。最重要的是,路边的common draba总是唤醒我尘封的儿时记忆:远山含黛云雾缭绕,梦里的竹林虚无飘渺,如仙境般美丽。小村庄里还有谁的呼唤,深情婉转,一种期待,等着我回去将它圆满。
(common draba 开白色小花,果实是卵型的,见上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