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芳草的博客

  分享经历  抒发见解
个人资料
正文

干校杂记(十三) 非正常死亡

(2013-11-30 13:22:29) 下一个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是当时人们经常背诵的一段主席语录。用它来形容干校生活,却实实在在。笔者在干校的短短两年,就经历了若干起非正常死亡。
 
    第一起死亡事件笔者亲眼目睹。郭谨仪阿姨是我们住进土坯房的室友,平时话不多,老实巴交的。干校没有自来水,我们的生活用水取自食堂边上的一口井,宿舍里的人轮流去挑。709月的一天,轮到郭阿姨挑水,正赶上下雨。东岳的粘土地在雨天变得异常泥泞,徒手走路都很吃力,更何况挑水。水井离我们的房子不是很远,约一百多米。那天我们眼见郭阿姨吃力地把两桶水挑进屋,还把扁担挂在墙上,身子一软就瘫倒在地。大家都吓坏了,赶紧把她抬到床上,发现已经没有了呼吸、心跳。同宿舍的陈长源阿姨那时年轻,胆子也大,冲上去为郭阿姨做心脏按摩,并口对口地人工呼吸。她折腾了很久,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救过来。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眼前逝去。
 
郭谨仪阿姨是经济所的合同工,在经济史组整理图书资料,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严格来讲不是学部的人,只因在经济所做工,只好跟着一起下干校,结果由于过度劳累把命送了。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第二起死亡事件发生在72年初。这时干校已从东岳迁到明港,生活大大改善。工业经济组研究人员袁代绪那段时间在食堂帮厨。他四十岁上下,做事特别认真。春节快到了,为了给大家做年夜饭,他挨门挨户征求意见,问大家想吃什么。敲过几个门后,突然一头栽倒在地,很快就没了气息。待人们赶过来七手八脚施救,却已无力回天。
 
  郭谨仪与袁代绪当时都是中年人,四十岁左右。他们的猝死或许是因为心脏本身有问题。可要不是在干校长时间干繁重的体力劳动,要是一直生活在北京……
 
    干校在明港期间还发生了一起自杀事件。考古所高XX5.16案被整而自杀。他先是割腕,没死成。于是又上吊,结果绳子断了,跌断了几颗牙齿,还伤了太阳穴。最后取来新的绳子,还是把自己吊死了。足见死意已决。
 
   清查5.16运动贯穿干校生活的自始至终,而且愈演愈烈。我那时候年纪小,弄不懂这个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只知道揪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周围的叔叔、阿姨被打成5.16份子的就有:吴敬琏、经君健、张曙光、陈长源、俞大章、张守一…… 其中一些“重点骨干”被关进干校牛棚,如:吴敬琏、经君健、张曙光等。近日打电话给经君健叔叔,跟他谈起考古所高XX5.16案挨整而自杀的事。他说:“这不奇怪,我自己当时也被整得很厉害,逼我交代罪行和同伙。我实在是什么都不知道,可被逼不过只好乱说、乱供,也曾经动过自杀的念头……”
 
其他非正常死亡还有:开拖拉机翻到水渠里压死的、看露天电影过程中猝死的……以上这些死者都是学部普通职工,并没有引起很大震动。可是,当陆志韦这样的一流学者去世,却引起了周总理的关注。他是个明白人,知道学部里聚集了中国一批文科顶尖学者。这些人都是国宝,死一个少一个,对国家来讲是重大损失。为此专门批示,以照顾老弱病残的名义,将11个一流学者提前调回北京。71年元旦,这批人从干校返回,其中包括吕叔湘、丁声树、俞平伯、何其芳等人。按说钱钟书先生绝对应该在这一批上调人员名单里,可不知什么缘故却没有他。到了723月,又调回了第二批,这一批包括一些二级研究员,钱先生和夫人杨绛随这一批返回北京。

①《顾准日记》,作者:顾准,p.276

注:本文原创,谢绝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loonlinda 回复 悄悄话 只有一声叹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