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芳草的博客

  分享经历  抒发见解
个人资料
正文

干校杂记(九) 劳动锻炼

(2013-11-24 13:53:45) 下一个

干部下放,据说目的是去劳动锻炼。可何为“锻炼”?杨绛先生的看法是:“受折磨,就叫锻炼
 
     学部这帮知识分子,做学问是行家里手,可干体力活儿就不好说了。特别是他们年龄普遍偏大,体弱多病者甚多。经济所的人自嘲说:“我们是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下至三、四十岁的小伙子。” 其中经济史组的人年龄最大。由三位老人组成的挑粪班,平均年龄竟高达73岁。班长严中平下干校时已年届70,背有些驼,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后赴英国留学,在中国棉纺织业史等领域的研究上颇有建树。每当他挑起两只沉重的粪桶,走起来颤颤巍巍、晃晃悠悠,粪水溅了一身,总是一副斯文扫地的样子。
 
当年经济所的吴敬琏、赵人伟、陈瑞铭(绰号“狗熊”)等人三十多岁,属于小伙子一类,是壮劳力,干什么活儿都得冲到前头。今天回过头想,真是太难为他们了。
 
我母亲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她出身书香门第,在家连地都不会扫,更别提干农活儿了。到了秋收要割麦子,这可是最苦的活儿。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麦地,愁死她了!这时狗熊叔叔挺身相救。他出身于浙江金华一个贫农家庭,五十年代留学苏联,干农活儿绝对是把好手。他说:“老张,你看咱俩结成对子,一帮一、一对儿红如何?”母亲听罢乃大喜,赶紧站在他旁边。割麦子的时候大家在地头一字排开,每人割五垄。刚开始还齐头并进,很快就拉开了距离,母亲远远落在最后。她心里着急,挥镰乱砍。忽然眼前一亮,发现前面的麦子越来越少,从五垄变成四垄、三垄、两垄,最后只剩下细细的一垄。可单割这一垄,她还是大大落后。干着干着发现麦子没了,赶紧一溜儿小跑跟上,继续割那时断时续的一垄麦。田间休息的时候,狗熊叔叔悄悄对母亲讲:“这点活儿对我来说其实算不了什么,即便一个人割十垄也绝不输给别人。可都帮你割了吧,不大合适,没想到只留一垄你还是赶不上。”母亲心里别提多感激了,一个劲儿地道谢。
 
其实,对繁重体力劳动感到难以承受的,绝非母亲一人。顾准伯伯在日记中也提到70年那场麦收。他说腰实在弯不下去了,只好跪着割。 可他是“阶级敌人”,没人敢帮。很难想象,当年他是如何咬着牙坚持下来的。那些日子他经常抱病参加劳动,发低烧且痰中带血。笔者猜测那时他身上大概已经有了肺癌病灶,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劳动锻炼对年纪大的人苦不堪言;对不那么年轻的“小伙子”也绝不轻松。70年底,吴敬琏叔叔被打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关进牛棚。这下他跟顾准伯伯倒成了干校的另类同窗。一次,他俩一道起猪圈,吴叔叔对这个活儿估计不足,试了一下才发现,东岳的粘土与猪粪混在一起极其粘稠,根本铲不动。这时顾准伯伯走过来,看看他那瘦弱的身躯说:“你哪儿是干这种活儿的,让我来。”这份患难中难得的关爱,吴叔叔一直铭记在心。
 
劳动锻炼不仅苦,有时还险。一次,二排(政治经济学组)为了烧砖,要翻修当地农村废弃的旧砖窑。这种窑是向下挖的,有点儿像井,底部空间很大,一炉可以出上万块砖。基建任务紧,急需用砖,为了赶时间,头一天刚修好,里面的泥巴墙还没干,第二天就要进去抹泥。出发前排长沙吉才做动员报告。他这个人说话特别啰嗦,人称“沙啰嗦”,说起来没完没了。什么:“大家干活儿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什么:“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干活儿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备砖、备料,哪一样都不能马虎……”人们倒也乐得他啰嗦,这样可以晚些出工。他花了40多分钟,才把动员报告作完。于是大家排着队朝砖窑走,刚走到跟前,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刚修好的窑塌了,惊得人们半天缓不过神儿来。事后大家说:“真得好好感谢沙排长,他这一啰嗦,救了二十多条人命,要不咱们都埋在里头了!”这是干校的一大事故。当年险些丧命的人当中,就有改革开放后好几位著名经济学家。
 
劳动锻炼苦,可知识分子会苦中作乐。71年元旦,学部干校开联欢会,经济所出了两个节目:一是话剧《修砖窑》,讲述二排战士如何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冒险抢修旧砖窑的故事;二是《打井号子》,表现七连战士在打井时,通过唱号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人们一致推举狗熊叔叔(陈瑞铭)写歌词,他的文笔好在经济所是有名的。头一天他点灯熬油忙活了一晚,歌词炮制成功。演出道具是两根绑成十字型的长竹竿,人们分四组站在竹竿后面,模仿打井时推着钻井机转圈儿。一人领唱,其他人跟着附和:“同志们呀,呼—嘿!加油干呐,呼—嘿!五七路呀,呼—嘿!炼红心呐,呼—嘿!……”“演员”们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头都转晕了。
 
今年10月笔者回北京,还见到了狗熊叔叔。当年那个小伙子如今已是年近八旬手拄拐杖的老人。跟他谈起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描写了那个打井号子,说使她联想到《伏尔加船夫曲》。狗熊听了哈哈大笑说:“快别提了,人家杨绛可是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听到我写的连打油诗都不如的号子词,当然要调侃一番啦。”
 
劳动不仅通过文艺演出来表现,更与政治学习挂钩。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上,董辅礽叔叔作了题为“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报告,介绍他如何在劳动中拼命干活儿。
 
学部干校最初的一年多,劳动非常辛苦。任务紧的时候,早上56点就开始干活儿,晚上9点多才收工。可渐渐习惯后,有的人感觉这种生活也不错。特别是学术水平一般者,甚至认为还是体力劳动省心。干活儿虽然辛苦,但没有写论文的压力,也没有精简机构前的提心吊胆。
《干校六记》,作者:杨绛
《顾准日记》,作者:顾准,p.262

注:本文原创,谢绝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Redcheetah 回复 悄悄话 good to rea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