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小时候,学乐器的孩子凤毛麟角。一日,跟母亲去别人家做客,忽闻隔壁飘来提琴声,如同仙乐一般,把芳草迷得如醉如痴!回家后,流着泪要求学琴。母亲一咬牙,花25块买了把练习琴,东方红牌儿,看官大概已经猜出那是什么年代。
结果就是这把琴,改变了芳草的命运。当别人轰轰烈烈上山下乡之际,她误打误撞考进了一家省级文艺团体,躲过一劫。
芳草很快就发现,原来这琴绝非是个人就能拉好的。世界上有个东西叫天赋,虽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天赋的人去做,可艺术对人的天赋要求实在太高了。就拿学提琴来说,至少得有良好的乐感、节奏感、灵敏的耳朵(以辨别音高)、合适的手指条件……同一把琴,十个人会拉出十种不同的音色。环顾四周,她发现同期考进来的八个提琴学员,只有一个够得上具有学琴天赋。遗憾的是,那个人不是她。芳草后来学了英语,才知道有个词儿叫“gifted(天才)”,它源自名词gift,即礼物。谁送的礼物?是上帝!可上帝吝啬得很,难得出手送这样的大礼。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在接受采访时说:“只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学钢琴,才能涌现出极少数的尖子。” 孩子碰巧是郎朗一级的音乐天才,比买彩票中大奖的几率还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学乐器的孩子多如过江之鲫,不学倒好像有问题了。华人还把这一时髦带到了海外。据说在美国,大人见面不问对方孩子学不学,只问学哪样(乐器)。很多家长解释说:“我并没打算让他/她将来搞专业,只是培养点儿艺术细胞而已。”这话听起来有道理,可经不起推敲。
芳草是过来人,深知学乐器得从很小开始。别的不说,钢琴、提琴最好从三、四岁开始学,过了十岁基本上就没戏了。当然,随便玩儿玩儿不在此列。著名女钢琴家鲍蕙荞谈到当年在音乐学院求学时说:“我根本没法跟刘诗昆比,他的天才和童子功,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芳草还知道,学乐器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一直要达到一个稳定点。她的朋友见过一个孩子,钢琴弹得挺不错,至少作为外行的朋友这么看。可过了一年多再让那孩子弹琴,已经完全不会了,说是忘了。就是因为那孩子没练到稳定点就停下来,结果一退到底变成零。从起步到稳定点需要多长时间?这不好说,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甚至更长。您有这个思想准备吗?
就芳草所知,学琴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平越来越高。每个人,包括那些著名演奏家,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进入“高原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时每天花几小时练琴,目的不在于继续提高,而是保持不要倒退,特别是在技巧方面。专业人士每天花几小时练琴,除了保持技巧,更要在艺术表现上精益求精。可咱的孩子呢,既然不打算搞专业,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要学,有那么多时间花在这上头吗?
芳草知道,现如今不论海内外,教琴都是一个大市场,老师从艺术家到二混混,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可学乐器最要紧的就是不能走弯路,一旦学出毛病,要想纠正,比从头学不知要难多少倍。您有把握找到一位真正的好老师吗?
芳草听说,一些家长让孩子学乐器,是出于现实考虑,比如在升学时可以加分儿。可如今学乐器的孩子多如牛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靠这杀出一条血路,或出人头地,实属不易!
据芳草观察,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乐器,只是出于从众心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自家不学是不是委屈了他/她?会不会把他/她耽误了?甚至只因为在跟别的琴妈聊天儿时,不能让自己OUT了。依芳草看,其实大可不必。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学什么,应取决于本人的兴趣和才能,因材施教最要紧。
写到这儿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通篇都在泼冷水。如果您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具有音乐天赋,且各方面条件适合学琴,那芳草举双手赞成。否则就放开了让孩子玩儿吧,还他/她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总之,孩子要不要学琴,关键得看他天生的条件和个人兴趣,因材施教,其他都是次要的。芳草一直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