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心语

凭着心灵与诚实,深刻反省自己;因为感动而写作, 只发本人原创; 分享人生体会,交流思想心得!
正文

一生伴随死亡的盼望

(2013-08-20 16:16:04) 下一个
回首人生四十余载,记不清有过多少的盼望。有的不宜告人,以免面上无光;有的如烟而过,连自已都来不及关注;先后的盼望,有时是矛和盾。能跨几年的,都不多。盼望一旦被成就,就不再是盼望了。持久的盼望多会被成就。横贯一生的盼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

祖坟发是我儿时的盼望,强烈得至今记忆如新。本地习俗说:祖坟发能带来富裕成功卓越,甚至横财。为了祖坟发,有不少人会请先生找风水地迁坟。那时我生活在贫困和半饥饿之中,在村童中又多被欺辱。 除了祖坟发,我看不到任何别的出路。放牛时,一有机会就到祖坟边转转,看看发了没;有时躺在田坎上想象祖坟发后的情景。上学后,随着受无神论教育的深入,盼祖坟发就渐渐地消失了。十八岁时,我是当地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们说,因为我爷爷的坟发了,那前几个月,家父才迁了爷爷的坟。我都不太认同这种说法。

吃肉是儿时的另一个难以忘怀的盼望。那是一个不常有肉吃的年代,而吃肉的感觉对我来说很爽。这样吃肉就成为了我的盼望。初中时的化学老师说,他盼望餐餐有几块肉吃,差不多成真了。过年的那几天是餐餐有肉吃的。盼过年,就是盼吃肉。饱吃第一顿肉,我那不常有肉味的肠胃就伤了,第二餐就吃不下了。等肠胃恢复又能吃时,年已过完了,又没肉吃了。新一轮吃肉的盼望又来,旧年里的故事又在新一年里重复,年复一年。后来,环境变了,吃肉变得平常,吃肉的盼望悄悄无声地离开了。

顺,晚我一天出生,住在相望的邻村,鸡犬之声相闻。小学时,邻桌而坐,隔过道与我相望,屁声相闻。那年夏天,差一个月满十岁,顺死于疯狗病。

我,另一个差一个月满十岁的村童,被亚热带雨林的沉闷湿热天浸淫一整天之后,我那满载负荷的肩膀被稻谷担子压垮前的那时刻,肩膀得以脱离重负的瞬间,我首闻顺的死讯。感触的言语从上下嘴唇间大声喷发:“顺得解脱了,什么时候才轮到我?!”。身边的大人都被这话振住,像瞬间变成冰人似的。我母亲身上是肌肉最先恢复,对我吼叫:“你说什么!?那不吉利!!”。随手拿根棍子就打过来,她被大大地吓怒了,被可能随那不吉利的话而来的死亡大大地吓怒了。

顺的死,给我带来一个未曾有过的盼望--对死亡的盼望。在所有认识的已去世的人中,我想到最多的是顺。 顺的功课定格完成在他死的那一刻。那不只是死,更是解脱。顺死后,我又活了年又一年,三十多年已过去。每每审视活过来的收获,怎么也无法与顺所得到的那解脱相比。所以在活过来的日子里,那盼望时强时弱,一直相伴。与别的盼望相比,它是独一无二的不离不弃紧伴相随的人生盼望。

鲜有遇到有相同盼望的。我认识一位生活在无比痛苦恐惧绝望中的人,他几度频临自杀边缘,他都没有类似的盼望。而且他至今,也不能理解一个人为什么几十年来一直对死亡有着盼望,有着期待。

唯有认识一位在不健康状态中的犹太拉比,他说,希望他的身体和他的灵魂一样尽快得救赎。意思是说希望他尽快过世。大概一年后,他因病于六十五岁过世。他的儿子在他的葬礼上弹唱一首那拉比自已年轻时创作的歌,一首述说那拉比自已灵魂得救赎的歌,一首无比欢快的歌。

圣经中有个人物叫约伯。在患难中,约伯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说,愿我生的那日泯灭。约伯还说:“我为何不出母胎就死去?为何不一出母腹就绝气?为何有膝接收我?为何有奶水哺养我?不然,我就早已躺下安息。和地上为自己建造陵墓的君王同睡,或与拥有黄金满屋的王侯一同眠。... ...” 。

约伯在患难中对他的朋友和对他的神说了很多类似的话。他说:“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他们切望死,却不得死。求死,胜于求隐藏的珍宝。他们寻见坟墓就快乐,极其欢喜。... ...”。 约伯说:“我本完全,不顾自己。我厌恶我的性命。”

约伯是我非常喜欢的人物。每每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读约伯的故事。大概是因为与他有相同的心境吧。

在国内遇到过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每当遇到内心烦躁不安而不能做任何事情时,他就到白云山上的墓地里去坐一坐。因为埋在地底下的,人人平等,没有争斗。他公开地承认自已能从死人那里得到的安慰比从活人那里安慰多。让我第一次从别人的身上,见识到死亡的安慰作用。

我小时候的居住地的文化习俗认为,人死就成了鬼,埋了就住在坟里,晚上出来活动,阴间类似于阳间。死鬼日子的好坏,取决于其墓地的风水。学校教的马列唯物论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人的精神随肉体死去,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啦。

后来,有机会接触各种中西方宗教。人死后去不同的地方。诸如:阴间,十八层地狱,无间地狱,地狱, 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 ,天堂等。

我认为人应该既关注活着的日子,又关注死后的日子。就象在校大学生,应当既关注在校的日子,又关注毕业后的日子一样。对大部分的人而言,上大学是为了毕业后有出路。所以有大出息的人都是在校时就开始更多地关注毕业后的事的学生。他们用对毕业后之事的关注结果来指导在校期间的精力投入,使其在校的生活更具有方向性。这是他们为什么多成功的原因。26岁的高中辍学生卡普(Daivid Karp)今年1月被富比世杂志评选为全球30位「30岁以下」精英,当时估计他的身家为2亿美元。最近几天,更是一夜间成为高科技新贵,雅虎公司董事会19日决定,以11亿美元收购他创办的部落格Tumblr。卡普因过于关注毕业后的事,不得不在15岁退学,在家完成教育,很快拥有自己的公司。只关注在校生活的人,不能这么快成就事业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ill Gates)不也是在大二时因无暇关注在校生活而退学。说明了,关注毕业后的事更重要更有意义。

有多少人不能明白呢?活着的日子终将成为过去,死亡的时刻终将来临。又有多少人愿意直面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呢?

顺死后,我开始有这个对死亡的盼望,这是来自上天的礼物。我最初的理解是,死亡不只是死亡,更是解脱。老子在《道德经》说:“死而不亡者寿”。现代文的意思是,肉身虽死,生命活着的人才叫长寿。这是圣经中所说的永生。

心里明白,直到那天的来临,我才全部知道自已死后的光景。因着这横贯一生的盼望,与很多人相比,我更多地关注了死后之事。内心也比很多人更明白,人死后的事。对死亡的理解,让我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今生。

因为盼望,对死亡没有恐惧,思想可以在生和死之间自由来往穿梭。这是难得的自由,一种属灵的自由。难道还活着就开始享受死后的待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