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85)
2023 (1)
我能听懂老美都听不懂的英语!
—回顾多年来使用英语闹过的笑话
当年我所在的实验室里有一个韩国来的学生。韩国学生多数英语不太好。有一次,她在实验室里到处问人找一样东西。老美问她找什么,她一边用手势做着切割的动作,一边说“a knife, knife”。老美都很奇怪,实验室里哪来knife,都不知道她要找什么。
我当时一听就知道了,她要找的是剃须刀片,实验室常用。我递给她几片,果然就是她要找的。原来,老美叫那“razor blades”,很少有人叫那东西为刀。我不懂韩语,估计韩国人命名东西的规则跟中国人很相似,凡是刀,名字里都有一个刀字。她不知道“razor blades”,只知道那是一种刀,所以老美不知道,我知道。
这英文就是麻烦。明明这就是一种刀,可他们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词,跟刀关系很远。还有剪刀,不也是一种刀吗,又造了个“scissors”,NND,看不见一点刀的影子。
我们那时的实验跟猪的生长,变肥有关。常和大猪小猪甚至乳猪打交道。不就大猪小猪公猪母猪吗,可是老美几乎这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名词,有的也几乎根本看不出大小公母,看不出跟猪有什么关系。
细胞的增长和分化,英语叫“proliferation”和“differentiation”,开始我眼花,还搞错,幸亏这2个差异比较明显,很快记住了。便秘和体质,“constipation”和“constitution”,开始也常常搞错,用得多了,才记住了。
中文“长颈鹿”,你即使从来没见过,如果你去非洲或者动物园,哪怕它混杂在100种动物中,甚至包括各种鹿,有人提到“长颈鹿”,我想你会立刻认出这个人说的是哪个动物。同样的还有“斑马”,不就是有斑的马吗,你去非洲,相信你能一下子找到什么是斑马。
英文这2个叫“giraffe”和“zebra”,我把这2个放一起,是因为我有时会吃不准哪个是长颈鹿,哪个是斑马。要是去非洲,你又从来没听说过这2个单词,导游说“giraffe!giraffe!”,或“zebra!zebra!”,你肯定一头雾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如果他说的是“长颈鹿!”,“斑马!”,即使你从来没听到过这2个词,从来没见过这2种动物,你会立刻认出这导游说的动物。
还有一个词,“葡萄胎”,我想只要你听到过一次,知道了意思,你就“永远也不会忘记,从来也不需要提起”了。可那个英文单词指葡萄胎的,我查过多次,用过数次,但是从来就没有记住超过10分钟的,看过说过马上忘记。
我开始学英语已经20多岁了,出国时考托考鸡已是30多岁,当时拼了一下,考过大多都忘了。一直觉得虚拟态最难用,所以也闹过笑话。
我们培养细胞,细胞长得密了就要把一皿分成2皿。有一次有一皿细胞长得有70%左右密度,我问我们的2老板,说这细胞我要不要把它分一下。那厮说:I would split it later this afternoon。因为他也经常用这细胞,我理解成他下午“将”会分这细胞。谁知到第二天他也根本没分。我才想起,他其实用的是所谓的“虚拟态”,建议我分,而不是他会分。
这才回忆起,不久前我跟老板的另一件事情。我们做实验,常常会向其他实验室讨一些他们自己制作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之类的。那次我需要向一个实验室讨一些抗体,问老板,我该写信去还是打电话去。老板说,“I would write a letter to them”。我想好啊,你认识他们,你写信给他们更好,还省了我的事,写封信对当时的我来说,又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儿。谁知后来什么也没发生,显然是跟上面的“would”同样的原因。
呵呵,这多是20来年前的事了。20多年就这样过来了。还好,没有误过比较大的事情。这里各位英语好,大概不会发生这些事情。权当一笑。
哈哈我还真一下就记住了,且这些年一直没忘。
结果来了这边发现老美也记不住这个词,他们都简称河马为hippo。。。
回复 '越王' 的评论 : 哈哈
哈哈哈哈
呵呵,你的这个又是一个在与老美交流中表达不同造成误会的绝佳例子。
“不同意”英语麻烦“的说法,其实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麻烦的地方。”---我完完全全赞同你的说法。
这里,我其实只是发出自己作为一个外国人,在说外语时发出的一种个人感慨,而不是一种普遍的结论。我有时也会说,一天吃3顿饭真麻烦,那些吃不上饭,或忙于做饭的人,也一定不会同意,但那也只是个人的感慨,而不是学术上的结论。
爷,大爷,姑奶奶,老娘,俺,鄙人;山人;寡人; 老夫;小人; 小的;小可;小子;小生;小道;小僧;贫僧;老僧;老道;贫道;本帅;贫尼;咱;小官;老子;在下;本人.;孤;吾;私;奴婢;不才;余;本宫;本座;;本王;小乙;本官;洒家;咱家;小弟;予;哀家;老纳;本府,朕,臣妾,臣,晚辈,孤家,为兄,为父,为妻/为妾;妾身,小奴,奴家。
奥,原来是这样啊。恍然大悟。
呵呵,这种不知其所云的事情太多了。
您说的完全对。我们在这里生存的好坏,英语有极大的影响。
深深的理解。
其实我这里只是一些显性的笑话,很多隐性的故事,与您的一样,是残忍的,痛苦的。
跟我老婆意见完全一致。
我继续您的故事:看见“single ahead", 我们不是“single",刚要掉头。一会又看见“extra Chinese", 知道Chinese额外,又继续向前了。
呵呵,开个玩笑。
Altered from scissors; ultimately from Latin caedere (“to cut”); current spelling influenced by Latin scindere (“to split”).
你老板用这个 ‘I would’, 因为你先向他讨主意,他如果说全了,应该是这样的:
If I were you, I would do XXX.
他省略了前面的虚拟词。
如果是他表示他做,通常会说: I will do it in the afternoon for you.
英语多为表音词。和中文的意会组合有所不同。
Razor 原词是法语,是剃须刀的意思。
中国人名多,美国人姓多。
哈哈,到了十字坡了。谢谢留言。
问候山韭菜!山里的韭菜和地上的韭菜不一样吗?
是啊,眼睛一花就要搞错。有一次我去看病,停车场上写着“patient only",我却看成”patent only“,心想,这里怎么有”专利“,这专利局怎么把停车场修在医院门口?仔细看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