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的教育

教育,自我教育,学中文,用中文,教中文,编著中文教材
正文

文章

(2013-04-08 17:34:07) 下一个

                        文章
                     
                       姒玉明

     “文”者文字或语言之意。“章”者条理或规则之意。文章即是关于文字、语言的条理和规则之事的学问。文无条理,必然杂乱无章。有理,才会顺理成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谕治学之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定安邦之策。

      笔者有幸能阅读由不同语言写成的文章,也有机会尝试用不同的语言作文章。当然接触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母语——中文,可能因此就发现许多常见的毛病。它们不仅 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里,也在博导们的科技论文中。在此斗胆列举一二,并谨呈拙见。其目的不是要借此大作文章,而是希望抛砖引玉,相得益章。

       第一是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主题不明确就是中心思想不突出,射不中靶心,击不中要害。尽管文章的遣词造句无可挑剔,但言之无物。“一篇读罢头飞雪”,你不 知道作者究竟要说什么,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建议:旗帜鲜明地把文章的主题,缘由和必要性等明示给读者。语言朴素点无碍,不要作表面文章。

       第二是段落。如同人着衣,需要将帽子、上装、裤子和鞋子分开一样。段落存在的意义在于使文章清晰、易读、易懂。没有段落、甚至没有标点的文章曾经有过,但如 今不提倡。在不少“侠客”的文章里,虽然有段落,但前不呼后不应,读起来一头雾水。究其原因,要么是该分段时不分段,要么是不择手段任意分段。最恼火的是 上下段缺乏关联,不做任何提示就肆意转换笔锋,犹如天马行空。建议:一件事情在一段里归纳,一段里最好就讲一件事。若要转换话题,一定要有承上启下的交 代。

       第三,叙事或议论。此乃文章的核心,也是出问题较多的地方。常见的错误是文不对题,就如俗话说“下笔千言,离题万远”。有的拖泥带 水,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有的只是旁敲侧击,好比隔靴搔痒,说理不透。有的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还有的见好不收,反而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建议:主题要丝丝紧扣,形散神不散。条理要缜密,文笔要洗练。按“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方针办事。当然,最重要的是力求把事情说清楚、讲透 彻,不要有模拟两可甚至自相矛盾之处。

      第四是总结。即是要进行概括,这一点往往被人忽略。就象有些人不辞而别,文章如果不作任何提示就 嘎然而止定会令人如坠云雾之中。人总是健忘的,当读到文章的尾声时,前面的一些内容可能已经不记得。总结的目的,一是帮助读者恢复记忆,二是言间意赅地概 括中心思想。如同撒网后要收网,干净利索的归纳将赋予文章一气呵成之感。

      众所周知,“文如其人”。要作文章,恐怕首先要学做人。一个粗 心大意、思维错乱的人难以写出流畅的文章。而那些脍炙人口的文章往往出自谨慎细微、条理清晰的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就是这个理儿。 若要“文章不著一句空”,“板凳须坐十年冷”,以此与君共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Riverbrook 回复 悄悄话 姒先生,

我很高兴有幸地从梅兰的宝苑那里知道您并从您才开“博”一个月的网页上读到这么多好文章。 。

我已来过好几次,但还会不断来这儿学习的。谢谢你的分享 - 故事、经历、思想、信仰、学问,等等。

很喜欢你的 “第二是段落。如同人着衣,需要将帽子、上装、裤子和鞋子分开一样。段落存在的意义在于使文章清晰、易读、易懂”--- 很形象化, 正如你说的(让读者)“易懂”。

我刚看到你在我的"开博白“里的留言。 多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