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的影评书评公众号: 圆圆其说

我读我写,因为我试着了解人心和人生。你哭你笑,因为你感我所感,思我所思,彼此明白,沧海一粟在宇宙荒洪中,并不孤独。
个人资料
两者之间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孩子该不该出国,这是个问题 (Round Two)

(2013-02-28 12:31:23) 下一个

ROUND TWO:

闺密发言:

前一封信有点情绪化了,平静下来,不谈梦想,说现实。我的儿子在我看来资质一般,性格偏内向。虽然偶尔语出惊人,也有幽默风趣的潜质,总体来说还是普通孩子一枚,单纯幼稚。知道要靠读书改变命运,但受不了这份苦,学习时经常要偷懒或发呆。喜欢电子产品,喜欢动漫,并且丝毫不掩盖他的痴迷。上了初三,在强大的压力和舆论导向下,暂时搁下他的兴趣爱好,但总是心有不甘的。我们也分析了,送他出国最大的风险是他无法自我约束,不能自控,虽不至于彻底放弃学业,但仍有可能蒙混过关,学无所长。所以,我感觉送他出国是个高风险项目,若美国教育适合他,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则成,若美国教育成了他躲避父母管束和游戏人生的乐土,则败。我个人评估,成败的比重是64。你说我要不要赌?

我很想知道,你为出国梦究竟付出怎样高昂的代价呢?你后悔了吗?

我目前的计划是:跟儿子说明他必须参加中国的升学考试,虽然残酷,但必须面对,我想知道他的实力,也希望他通过自我管理改善陋习。明天6月份中考结束后,开始补习英语,做出国准备。如果他在迎接中考的过程中,放任自己,不能尽力拼搏的,我真就不打算送他出国了,没出息的孩子还是留在身边保险点。将来留点钱给他,不饿死就好。

这里初中升高中的比率是50%,就是一半的人要去读职业高中和技校,而这些学校不能让孩子们掌握任何技能,只能把孩子变成没有思想游手好闲的底层劳动力,最后靠父母的积蓄过活。而在一半考上高中的人中,大概只有30%左右的能就读重点学校,其他就是普通高中了,而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多半是进入上海的23流或不入流的大学及大专,毕业后靠拼爹找工作。没有好爹妈的,找工作也非常困难。中国大多数大学(包括很多名牌大学)教育质量很差,学生这四年多半是混混日子,教授也都忙着申请项目挣外快,商业味完全盖过学术味。不敢说美国的高中有多好,无容置疑的是美国大学一定比中国好。很多中国家长的考虑是在中国读高中再申请美国大学比较困难,美国大学对中国学生高中的成绩单和老师推荐信的真实性无法完全信赖。

送他出国,我对他期望不会很高:能尽力学习,掌握生存技能,开阔眼界,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需要依赖父母,快乐自由。这个要求算高吗?这样的愿望在中国可能还真很难实现,你帮我评估下,来美国实现的机率有多少?如果跟留在国内是差不多的,那我还损失了资金的机会成本,那我也不送他出国了。反正接受不同的教育,身处不同的环境,人对快乐的理解也不同,很多没有稳定工作的中国人在麻将台上也能找到快乐。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们比我更快乐呢。综上所述,希望得到真实评价。

我发言:

十几年来,就没看过你正经写过一封信。这次为了儿子,可真是上心。鼓励一下。你问得认真,我也不能敷衍。但题目大到可以写一本书,只能以我个人经历做答。

Q1:“你认为我送儿子出国的计划理性多呢还是冲动多呢?

A1:不喜欢“冲动”这个词,我猜你的想法由来已久,绝非一时之兴。可能“理想”在国内被人当笑话来看的。但在我看来,单纯以吃喝拉撒为目的的人生也太浪费资源了。你的意思我明白。自己当年没有的,想以多年积累的能量,助孩子一臂之力,让他有实现或改变他命运的能力。这样的动机挺高尚的,充满母性无私的光辉。

Q2:“能尽力学习,掌握生存技能,开阔眼界,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需要依赖父母,快乐自由。这个要求算高吗?这样的愿望在中国可能还真很难实现,你帮我评估下,来美国实现的机率有多少?”

A2: 你说的要求完全合理,和美国二百多年前立国时订的宪法文字很像,是人类追求幸福快乐自由温饱知识的最基本的权力。中国我不太了解,但这样的愿望,在美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机率可以高达百分百。但前题是--这必须是孩子的愿望,而不是家长的愿望,因为他是计划的执行人,也是计划最终结果的承担人。他必须脱胎换骨,心甘情愿为自己的理想不惜付出一切。

Q3:“你为出国梦究竟付出怎样高昂的代价呢?你后悔了吗?”

A3: 简单的回答,我不后悔。虽然我一直设想如果没有出国,那我的命运又会怎样。终于明白东边晴西边雨,我既然没法同时身处两地,最后当然无解。

代价?该如何衡量?别人会告诉你,是语言文化的隔阂,是举目无亲,泫然涕下的孤寂。但那只是初期的感受。我想更大的代价和痛苦来自东西两者的比较。就好比同时爱上两个男子,两人各有长短和情分。无论选哪边,都有心里的迷恋和牵扯。而择其一,就得弃其二。无论哪种选择,挣扎都是长久的(可能持续一两代人)。

到这个阶段的难处,你把这里当家,那也得看看别人是否把你当成家里人了。一百多年前来美的华人,三代人可能也没走出中国城。而我这代就算出了中国城,但也没有进美国城。而你如果刻意美国化,不说中文,只和老美来往,只读美国的书和电视,那么你生命中最根本的一部分就被压抑和扼杀了,成了一个不完整的人。这种两头不到岸的尴尬和痛苦,除非身历其境,难以对别人言说。

话说回来,我其实还是很喜欢美国的文化。美国在我眼里是个纯真活泼的孩童,好动又好奇,对周边的世界不停求索。而中国是个趋利现实,贪图安逸的老者。除了眼前利益,早已波澜不惊,再无血气方刚的正气。

民主自由平等,本来再抽象不过的词语,而越是宗教哲学这些抽象名词,越能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比方学校,这里没有需要背诵的正确答案,只有思辩。比如医院,不会把没钱救治的病人踢出门外,不能帮病人做人工流产,因为上帝创造的生命,人类无权夺走。

你信里提起孩子眼里和你心底的反叛,如果从来就没有人拿条条框框约束着你,那么所有的挣扎就再也不必了。可以随自己的心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想读书是为了解世界,而不是饭碗。想跑步是为了健身强体,而不是为了奖牌。想亲近是因为心性相投,而不为了傍款。这就是我理解的中美差别。

说那么多,可能离题了。归结一句,生活本无正确答案,能随心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就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