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的小孩

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张白纸,该画啥?如何画?
个人资料
XQQ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那时候,中国的月亮比较圆

(2025-04-06 07:01:06) 下一个

前文链接:【瑞典万花筒】广东人蔡阿福之火爆瑞典行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怀着这种理念,我踏上了北美大陆,那是1990年春。“言必称希腊”、文艺复兴潮、地理大发现、启蒙运动论…近代西方的文明进程和随之形成的社会模式仿佛是那轮满月,皎洁明亮,清辉遍地。至于我从小就被熏陶过的那些传统思潮和红色语境,总让我联想起沉溺于洋洋得意之中的孔乙己的句子,“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在海外的博物馆,我们常会见到来自故国的各朝古董,还有大量清代外销瓷,西方人对咱中国瓷那是真爱。北欧之行,每每见到这些“白色黄金”,我总会走到它们跟前,和它们温柔地对视,亲密地呢喃,仿佛在和久未谋面的老友重逢。我感觉自己被瞬间拉回到了二、三百年前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中,一个在欧洲人心目中“中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年代。追随17-18世纪欧洲人的目光,仰望一下又大又亮堂的东方明月,令我震撼的是,当年的“中国热” 的辐射度和炙热感,远非只是人们喜好精美的东亚工艺品而已。

的确,在社会生活层面,“启蒙运动中的崇华情节” the Sinophilia of the Enlightenment)表现在人们对东方之“物”的狂热。在瑞典东印度公司的132次商船航行中,大约从中国进口了5000万件瓷器。如今的瑞典人口也才1000万,那岂不是每人5件瓷器了吗?这是什么概念,太抓马了。当年的瑞典商人真像是过鬼节的孩童,扛着枕头套儿,在旧时广州十三洋行四处讨糖,然后欣喜若狂地满载而归。

拜倒在大中华石榴裙下的更有启蒙运动中大名鼎鼎的先哲们他们把《五经》、《四书》、《论语》念得很熟,在他们的脑海中,和乐美好、理想文明的中国是欧洲改革的范本。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当中华文明已然昌盛、发达之时,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阿登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呢。”

在文化传统方面,喝中国红茶、秀中华画风、建中式庭院…已然是一种风尚,应运而生的还有一个时髦词Chinoiserin”。在瑞典的王后岛宫游览时,我对这个新词的含义是彻底地整明白了。

王后岛宫(又称卓宁霍姆宫,Drottningholm Palace)素有“瑞典凡尔赛”美誉,至今仍是瑞典王室的私人宅邸。整座游憩行宫交织着巴洛克风格的富丽和洛可可装饰的妩媚,但在雕梁画栋下,珠围翠绕间,中式瓷器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在陈列他们老祖宗音容笑貌的绿色厢房The Green Cabinet,条案上摆的是咱们老祖宗烧制的精美瓷具。

在金碧辉煌的皇家画廊The Ehrenstrahl Drawing Room,雍容富贵的中国瓷是不容小觑的一道风景。

即便是在皇太后Hedvig Eleonora的寝宫State Bedchamber,一对高雅清新的青花瓷默默地伫立在奢华的睡榻旁。

所有这些,在欧洲皇室圈里其实都是寻常的套路。在那个年代,上流社会是不能没有像样的东方元素的。王后岛宫与众不同之处更在于下面这个浪漫桥段:

18世纪,时任国王Adolf Frederick一直盘算着送给妻子一份奇幻的生日大礼。

1753年夏,在王后Lovisa Ulrika的庆生之夜,国王把她带到了后花园的一角。在这里,王后惊喜万分地发现自己突然成为童话的一部分,在她面前伫立着一座散发着东方风情的中国宫(Chinese Pavilion)。这时,身穿汉服的小王储古斯塔夫走上前,递给了妈咪宫门的金钥匙

穿过王后岛宫后面的巴洛克园林和英式园林,此刻的我,正凝望着超级中国粉的国王赠与王后的厚礼-中国宫。老实说,尽管有红墙绿顶和中式雕刻,这山寨版的中国宫殿,长得不太中国哈。虽说13世纪后,欧洲商人和传教士纷纷踏足中国,但艺术家们恐怕还是无缘实地采风。所谓的中国宫殿,主体上还是散发着俏丽的法式洛可可情调,只不过融入了东方建筑的典雅气质。如今的王后岛宫能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得益于两栋特殊建筑-眼前的仿中国式建筑群和附近的卓宁霍姆宫剧院。

迈入中国宫,映入眼帘的是来自遥远而神秘国度的各式艺术品-陶瓷、屏风、漆器、宫灯、家具、画轴它们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宫殿陈列的清朝人偶则相当诡异,别说小孩看了会做恶梦,大人都觉得后脊梁冷飕飕的。

两扇彩门又继续把我们通过弧形两翼,引入到装饰华美的内殿。

在桃色彩门内,我们如同带上了新娘的红盖头,目之所及,尽是彩云缭绕。

在翠色彩门内,我们又仿佛携手女眷,在岸柳成行的湖畔,拾翠踏青。

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宫的内景,是一份愉悦而独特的享受。身为东方过客,我一边追寻着我的祖先遗留下的痕迹,一边品味着当年西方人普遍存在的东亚情节。我歪着头,皱着眉,托着腮,定着神,凝视着四壁绘画,慢慢地,一团疑云从心底升起。这画风有些看不懂哦, 画中人的气质有些东方人的味道,画面布局也有丝中国画的意境,但是…我询问馆里工作的小姐姐,“这是东方画匠受命后创作的西洋画?还是西方画匠想象中描绘的东洋画?”

Chinoiserie。”小姐姐解释道。Chinoiserie是艺术史上的专有名词。当时的欧洲人以中华文化为灵感,并添加想像,创作出很多这类中西合璧的艺术品。 望着墙上那些中西文化混搭或杂交后的画作,我想起自己香煎三文鱼时会用上橄榄油和蚝油,凉拌黄瓜时也会洒上意大利香醋和芝麻油。

在瑞典国立博物馆,陈列了不少Chinoiserie风格的器皿。

荷兰Delft的仿青花陶器

德国Meissen瓷器在一心一意地临摹着中日文化符号

从模仿到创新,欧洲陶瓷自己的品牌渐露峥嵘。

讲述圣经故事的布拉格陶瓷(1648)

王后岛宫内的皇家瓷器收藏厅(1897)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后来呢?后来的东方皎月渐渐地黯淡下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是这样的。这是Wiki举的一个例子“《皇帝出巡》系列壁毯,其上的描绘结合了中国人物、热带植物、还有些不像东方又不像西方的服装与轿子,以及怪异的寺庙。” 文化杂交得怪异。(●'?'●)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葱葱80年代就去欧洲游览了,让我们好生羡慕。如今的旅行手段和资讯来源的确比以往发达,但我们对外界的收获主要还是赖于内在心理和自我修养,比如周末去野外在帐篷里住一宿,有人叫苦连天,有人嚷嚷着还要来(*^_^*)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看到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对中国的崇高评论,还是很意外的。当然,那时褒华派和贬华派,双方论点都要读一读。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记得斯德哥尔摩的这个皇后岛博物馆,八十年代我们没拍那么多照片,谢谢分享让我重温。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多谢菏姐美言。旅行与写博都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让我们永远保持谦卑和学习的心态。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希腊人说他们的祖先写哲学著作的时候,其他的还在树上没下来:)中国那时和希腊差不多。
canh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跟海风同感!巧巧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的严谨治学态度也令人印象深刻。读巧巧的博文是艺术享受也是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知识课。谢谢巧巧!

============================
跟着巧巧优雅的文字,细腻的描述,精美的照片,不但云游了王后岛宫,还学习了欧洲的近代史。巧巧的文章总是那么耐读,信息丰富,文笔精致。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文化冲突后,最终不希望谁吃掉谁,而是彼此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强大。但陈腐的部分是一定要被先进一方所取代的。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是啊。对中华文物的毁坏从没有停止过-既有臭名昭著的古董教父卢芹斋,又有焚毁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有毁坏古书古画的文革小将。希望这样的历史不要重演。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那个时期的中国热真是很疯狂的,不过照猫画虎,好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东西。谢谢巧巧的美文美图分享!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是这样。瑞典是八个东印度公司之一,与中国历史上往来很多很早。
南瓜苏 回复 悄悄话 比未曾拥有更痛心的是,拥有却又将之砸烂。瓷器如此,文明也如此。问好球球。
南瓜苏 回复 悄悄话 煎三文鱼时会用上橄榄油和蚝油,凉拌黄瓜时也会洒上意大利香醋和芝麻油

============哈哈哈,文化可以有冲突,但饮食从来都是和谐的。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啊!瑞典还有如此完整的中国艺术品,欣赏了!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海外华人是应该在这个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客观真实善良友好地起到纽带的作用。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是啊。Chinoiserie是欧洲人想象出来的中国风格,是东西方文化的创新融合。19世紀以后中国国势开始衰败,西风进而压倒东风。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看到艺术品的指示牌反复写着Chinoiserie,我就觉得,启蒙运动中这段东学西渐的历史我必须搞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一种学习方式。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海外华人,就是东西方文化元素的交汇点~~必须要有交汇点,世界这个画卷才不会让神灵们打呵欠:)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太好了!我今天吃早餐的时候还跟老公分享你写的上一篇。这一篇更有意思。想当年中国的月亮更圆啊!真是100年河东,100年河西。
“这是东方画匠受命后创作的西洋画?还是西方画匠想象中描绘的东洋画?” 好问题!看来是西方画家做出自己想象的东方模样。给QQ点赞!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跟着巧巧优雅的文字,细腻的描述,精美的照片,不但云游了王后岛宫,还学习了欧洲的近代史。巧巧的文章总是那么耐读,信息丰富,文笔精致。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先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