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的小孩

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张白纸,该画啥?如何画?
个人资料
XQQ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到巴西去】折叠的里约:探秘贫民窟(上)

(2024-05-24 14:43:10) 下一个

前文链接:火”出圈的巴西街头涂鸦文化

去巴西之前,本打算先观看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上帝之城》。看了没几个镜头,那人间炼狱般的里约热内卢贫民内的残酷生态就震惊了我。特别是看到脸上很无辜样子的孩子冷血地大开杀戒时,我不寒而栗,关了视频,脑子里印下了这些字-枪杀、毒品、黑帮...

当我们的旅行大巴开往里约最大的罗西尼亚贫民窟Rocinha Favela)时,我是心存忐忑的。出门在外,安全第一。探索贫民窟是不是太冒险了?再说,把贫困的、边缘的、失落的生活环境当旅游点,厚道吗?

我朝窗外望去,两旁的山腰上,渐渐出现了密密匝匝地摞起来的火柴盒般的小房,不知怎么,我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密集综合征般的不适感。旅行团团长说,这些鳞次栉比的违章建筑“,就是贫民窟了。“鳞次栉比”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这些房屋排列无序、杂乱堆积,完全缺乏规划。

G20年底将在里约举办,宣传广告背后的Rocinha贫民区是无法掩饰的存在。

团长叮嘱大家,“今天的贫民窟行,我们40来人的人马,已经向合作的地陪支付了800美金,其中的一部分资金将会帮助改善贫民窟的民生。走近贫民窟,我们会更真实地体察民情,更全面地了解巴西。”接着,他又约法三章,“一切听从导游指挥,不去不该去的地方,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四位从小在贫民窟长大的导游将我们兵分二路,我们小分队的领队是白人汉子Carlos。扎着辫子的他,英语相当地道,即便是在里约这样的大都市,能讲流利双语的也并不多见。Carlos黑色T恤上正面写着Vidigal,背面写着Rocinha。他解释道,整个里约有1000多处贫民窟,但只有四个是允许外人参观的,包括Vidigal和Rocinha,我们今天要拜访的正是规模最大的Rocinha区。Carlos又介绍了另一位棕色皮肤的女孩,人很文静,甚至有些羞涩。此行中,她将跟在队伍后面,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女孩曾获得到英国学习语言的资助,英文对话不是问题。

我们聚集在一处宽敞些的坡面,听着Carlos的开场白-

"在巴西东北部的半干旱山区,生长着一种坚硬带刺的含羞草类植物-Favela。1897年,去那里镇压农民起义的士兵们胜利返回里约后,指望着能拿到政府拖欠的军饷衣锦还乡。等待无果后,就先在里约中心的Providência山搭建了低矮简陋的小屋暂住,并称之为Favela”。在漫长的等待中,退役士兵们的幻想最终破灭,Favela成为他们永久的家,Providência也成为里约的第一个贫民窟社区。”

这个故事听着好伤感,Carlos没有停顿,接着说:

”组成贫民窟的最初人口还有两股-

随着1988年巴西废奴和共和国的建立,失去土地的奴隶们大量涌入大都市,在山沟的窝棚里勉强维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在Favela夹缝求生。

在上世纪巴西的两个关键时期(20-30年代的工业化进程迅猛推进时期和60-70年代的巴西“经济奇迹”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大规模向城市流动,Favela成为这些缺乏文化知识和技术经验的劳工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里约650万人口中,有高达25%的人居住在各处的Favela,Rocinha的人数就有20万。"

Carlos的一席话,让我倒吸一口冷气,无可奈何的历史,触目惊心的数目!里约贫民窟恰如逆境求生的Favela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占有不属于自己的地盘,合法吗?”对于团友的疑问,Carlos答道:

“当然,我们是受宪法保护的,巴西1988年确立了逆权占有立法(adverse possession)。你只要在无人问津的地方住了5年,那你就当家作主了。Favela的住户是拥有占用土地的合法权利的,极少数甚至拥有土地所有权。”

在听着Carlos解说时,我也开始环顾四周-

我发觉,这里的房屋都是三、四层楼,虽然粗糙狭小,却都是由砖和水泥建造的,而不是简易的土坯房或由塑料板、纸盒子简单搭起来。这里的家庭有自来水、电和(迟钝的)互联网供应;很多住户的屋外安装着“小耳朵”和空调,看电视和室内温控也不是问题。

主要街道路况尚佳,有很多的上坡,这使摩托车成为备受青睐的交通工具。

街道两旁形形色色的店-杂货店药店、食品店、美容店、旅店、花店…除了狭小凌乱些,和别处差不多。

街旁休憩的人们

路旁和街角尽管有小丘般的垃圾袋,但乐色毕竟是被装在袋子里的,估计收集的间隔会长一些。

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清洁用水的蓝色圆桶。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空中那交错纵横的电线网,明目张胆地偷电,绝对是铁证如山。倘若电线破损或短路,再遇上极端天气,这安全隐患令人堪忧。团友惊叹道,“贫民窟的电工一定是天下最能干的了。”

Carlos把我们领进了一个简陋的室内运动空间。几个少年正在全神贯注地踢足球,有两个孩子还是赤足。休息间隙,他们整理场地,把装着饮料空瓶的麻袋拖到一边。巴西人天生就像是为足球而生,球王贝利、大小罗纳尔多都是从贫民窟走向世界的足球巨星。贫民窟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希望改变人生的足球梦想,它们那么绚烂,更多的时候,却又是那么遥远。

“这里的人身安全有保障吗?毒枭有多厉害?黑帮有多恐怖?”这是我们最关切的问题。

Carlos诡异地一笑。(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2)
评论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上长弓' 的评论 : 一些贫民窟也是希望改变外界对其负面印象,他们打开门窗让游人进去应该具备一定安全条件的。我们的参观有猎奇成分,但也在经济和社会交流上,对他们有一些帮助。
山上长弓 回复 悄悄话 破乱倒是无所谓,中南美这种城市太多了,主要怕危险,看过《上帝之城》,至今害怕,杀人太随便了,佩服你的胆子。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很开心看到荷姐回归,更高兴得知荷姐夫康复顺利,小孙儿结业。我一直觉得博客只是生活的点缀,家庭生活当之无愧要位于首位。暑期计划去瑞典游览,我会记得你的瑞典生活系列的,它们给我打开了通往这个北欧国家的第一扇门。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非常关键的问题,下文会专门记述。祝佳园周末快乐!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非常独特的经历,最想知道那里安全吗?
canhe 回复 悄悄话 问好巧巧!Hug!Hug!!!
谢谢了你游世界达人忙里偷闲到我家串门,谢谢你的关爱问候和温馨祝福!我迟复为歉了。你的西班牙行圣路行还欠着一个尾巴,巴西行整个的还没开始。巴西的平民窟居然能贫成热门景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也真是牛了,可贵的是家丑就是要外扬。呵呵。谢谢巧巧一如既往地图文并茂地好介绍好分享。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XC0210' 的评论 : 我们的经历应该很类似。离开主路之后,邻里间的小道也是相当狭窄。一旦有搬运工出现,大家都赶紧着让道。每阶楼梯都挺陡的,下大雨时真会很危险。
WXC0210 回复 悄悄话 我们也请了导游去走了一个上午。还去了导游的半山腰的一个亲戚家。从平台上又可以看见更多家的后院。照的相片比你的更窄,更脏乱差。一个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一区域看到几家人正在做饭,烧烤鸡腿,肉。看起来吃的挺好。这也许就是巴西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迪2000' 的评论 : 巴西贫民窟的人家户户都是不缺电视/冰箱/水电供应/空调...以前的下水系统很糟糕,如今也得以改善。所以比印度的贫民窟应该好很多层次。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汉城也有贫民窟?这让我也有些吃惊。
贫民窟这道伤疤的确让人心生哀叹-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我们对贫富问题却依然无解。贫民窟的人处于贫困线下,享受不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更主要的是,不仅影响当代人,也影响下一代人的发展。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王妃所言,也正是我当时的一些想法-资本/阶层/贫富...
巴西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贫富差别过大,贫困人口多集中于城市,而城市贫民又多住在贫民窟。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写此文时,我浏览了许多就贫民窟的相关研究和讨论,愿和采心与网友分享-21世纪初,中国有不少到巴西的考察团,了解巴西城市贫民窟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他们聚焦在“准确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合理把握好城市化进度,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没有出现巴西级别的灾难,亦是幸事。
阿迪2000 回复 悄悄话 似乎比印度的贫民窟条件要好一些。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我虽然比你逗留在巴西时间长一些,但也只是浅尝辄止。世界太精彩,太复杂,而我们生命有限,所有只能同时感叹“这个世界很无奈”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那是。中国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还是借鉴了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的。
中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总体上,没有出现类似的拉美城市病。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希望本文能引起大家的反思。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只停留了2.5小时,我的理解还是浅层的。忘了问导游一些问题,如孩子上学问题,医疗保健设施等。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曌' 的评论 : 在贫困、暴力和犯罪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往往重蹈覆辙。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兄美言。不知道墨西哥与巴西的贫民窟有何异同。实际上,巴西人更愿意称其为Favela社区, 不是slum (真正意义上的的贫民窟),也不是shanty town (棚户区),因为他们有基本生活和安全保障,有居住权,是固定结构,只是生活质量比较差。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参观贫民窟一定要跟随当地导游,切不可自由行,路都找不回来。从1968年到1973年,巴西军政府曾经想“物理”清除掉城市里的贫民窟,但失败了。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如果一个国家6%的人口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真是大了。
南瓜苏 回复 悄悄话 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贫富差距。而贫民窟就像一个伤疤一样,让人心生哀叹。我曾见过韩国汉城的平民窟,低矮破旧,人却都和蔼有礼貌。与一街之隔的富人区简直就是两个世界。问好QQ。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两级分化的资本主义初期阶段:)都你这篇让我想起当年读的马列:)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巧巧把巴西玩得真透,让俺这个巴西盲收获大大的。中间Favela的故事的确很伤感。也赞同蘑菇的话:难得的是他们不刻意掩饰。。。让我们能面对真相:))

好梦QQ~~
xiaxi 回复 悄悄话 我去了塞勒隆阶梯,但没勇气深入。在你这里补上一课,谢谢分享。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听说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还有印度贫民窟。比中国城中村规模大多了!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好游记,赞!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巧巧的好分享。 居住太拥挤了, 电线是隐患。 “整个里约有1000多处贫民窟,但只有四个是允许外人参观的”, 可能也是为了安全管理。 周末愉快!
回复 悄悄话 这些地方走出来自的都是狠主。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最详尽的一篇有关里约贫民窟的文章,谢谢QQ!前些年去墨西哥城,雇了一个导游司机给我们开车去太阳墓月亮墓。半路上他指着山边一大片花花绿绿的房子,告诉我们那个是贫民窟,住了大约有1,000万人。里面各种犯罪都有,我们不能去那里,世界上能和它媲美的只有里约的贫民窟。所以我对里约的贫民窟特别的好奇。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巧巧真是勇敢,这回没有毛毛虫了,但这情景和背后的故事也够触目惊心的,有点恐怖。估计对外开发的区域对游客安全应该是有保障的吧。那些不开放的情景会更可怕一些。“宣传广告背后的Rocinha贫民区是无法掩饰的存在”,难得的是他们也不刻意掩饰。期待巧巧续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真是有点赃、乱、差!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