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美国西北大学迫害华裔教授吴瑛的民事诉讼案已立案快一个月了,最近控诉吴瑛教授被美国西北歧视的The Estate出来面向媒体,吴瑛教授的女儿Elizabeth Rao代表The Estate接受了美国主流媒体NBC的访问。
Elizabeth Rao(饶婕)是耶鲁本科毕业生,也在NYU的相关艺术学院读过研究生,她所拍摄的电影已经开始在美国获奖。
Elizabeth曾经在西北的母亲实验室做出过五篇科学论文,从科学转向人文对于耶鲁学生很普遍。她现在出面为母亲讨回公道,这个行动值得赞扬和同情,我觉得西北应该对吴瑛教授的The estate做出相应的赔偿。
耶鲁校友Elizabeth说:“As painful as it is for us as her family to recount how Northwestern treated her, we are seeking justice to prevent this from happening again to others in the future,“。(“尽管回忆西北大学对她的待遇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非常痛苦,但我们寻求正义,是为了防止今后其他人再经历同样的事情”)
让我们先把时间顺序弄清楚,NBC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诉讼书里面的内容。NIH从2019年就开始调查吴瑛与中国的关系,整个调查过程持续了长达四年的时间。NIH在2023年结束调查,并且没有发现可供起诉的错误。
如果我可以从媒体文章判断,在调查过程中吴瑛的NIH基金没有被终止,但是西北将她的基金挪用给其他白人男性教授,她与西北的冲突加剧是在NIH结束调查之后。
法庭的材料上的这段描述显然与事实不符:“Her work included “occasional international contacts”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Argentina, Britain, Canada and more, the lawsuit said.”(“诉状称,她的工作包括与中国、阿根廷、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偶尔国际联系””)。
吴瑛作为千人计划成员,在生物物理所开过完整的实验室,怎么可能是“occasional international contacts”?
上海第一医学院英文医学班毕业生和斯坦福博士吴瑛教授早年在尼尔拉加瀑布。
在吴瑛被通知己经在接受调查时,西北校领导让她提供书面报告描述她在中国的活动:“narrative related to activities in China”。校方很明确知道千人计划的事,现在诉讼状称这已经报备过西北。
相当荒唐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NIH调查完成和没有发现任何可供指控的东西后,西北对吴瑛教授的迫害加剧了。西北Feinberg医学院的院长采取的行动就是赶她走,因为吴瑛是终身教授又沒有犯法,不可能直接辞退她,但是学校也可以让终身教授痛不欲生。
吴瑛的The estate在起诉书中说,西北医学院院长降了吴瑛的工资,并且提出了她必须满足的新要求,才能恢复她的资助状态。直到2024年的5月底,西北在持续干扰吴瑛从事实验研究的情况下,在没有什么解释时完全解散了她的实验室。这“without explanation,”是媒体的报道,深层原因有待事件发展后,我们才能明白,因为西北现阶段嘴里仍然强硬。
如果想要诉讼案拥有好的结果,正如我在前文中所提出的,应该直击在NIH己经澄清没有问题后西北为什么还采取关闭吴瑛实验室的做法?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违规甚至违法的。没有必要在种族或性别歧视上过于强调,这可能会导致反弹。
还是让我们转载NBC新闻的原文,吴瑛被逼到中风所致的眼睛失明,伴随抑郁和强迫症等精神问题的出现,最终被戴手铐强行带离实验室。在大国博弈中,让为社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这也太不公平了:
“The ordeal had contributed to signs of depression and obsessive behavior in Wu as she attempted to protect her life’s work, the complaint said. She also suffered from a loss of vision as a result of a stroke she had under the stress of the investigation, the lawsuit said. But she was still able to work. The school used her emotional disability as a “pretext” to evict her, and in late May, Northwestern sent law enforcement to remove her and place her in handcuffs, the lawsuit said. The school then forcibly admitted her to the psychiatric unit of the Northwestern Memorial Hospital without notifying loved ones or consulting outside doctors, the lawsuit said.”
(“诉状称,这场磨难导致吴出现了抑郁和强迫行为的迹象,因为她努力保护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诉状还指出,她在调查压力下曾中风,导致视力受损。但她依然能够工作。学校却以她的情绪障碍为“借口”将她驱逐出校。诉状称,5月下旬,西北大学派执法人员将她带走并戴上手铐。诉状还称,学校随后在未通知亲属或征询外部医生意见的情况下,强行将她送入西北纪念医院的精神科病房”)。
西北大学在给NBC新闻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对吴瑛的家人深表同情,但“坚决否认”诉状中的指控。西北拒绝对降薪、施法控制或强迫精神病院治疗等具体指控回复问题,并且说医学院:“plans to file a motion to dismiss it before our next pleading is due in early September,”(“计划在我们下一轮九月初的答辩截止日期前提交驳回诉讼的动议”)。
从WashU转去Vanderbilt当正教授的吴瑛与她的一双儿女。
谈点轻松点的回忆,除了听过吴瑛教授的学术报告,我并不认识她本人。
我太太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在1994年的某天,她老板家里开Party, 我当时因为实验太忙没有出席。当时她老板邀请了刚抵华大几个月的吴瑛教授夫妇,他们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到华大当教授的中国大陆出生的科学家。
太太最近还说吴瑛当时就说很好的英文,人也很友好,还对只有几岁的我们儿子说:“我们都姓吴,是本家”。
Elizabeth面对媒体透露了三张家庭照片,可惜没有在圣路易斯的留影,那会更加意气风发。正如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所评价的,吴瑛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母亲,几乎独立将儿女培养成人。
Elizabeth也说母亲不是虎妈,吴瑛总是将简单的房子变成温暖的家,女儿继续说:“她不仅确保我和弟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让我们体验了典型的美式童年:体育运动、公路旅行、舞蹈课、合唱团……你能想到的我们都参加过”。
似乎吴瑛还喜欢邓丽君的歌,这点与我很相似,长途旅行我会喜欢放邓丽君和姜育恒的歌。
饶伯伯透露过,斯坦福白人富家才子曾经追求过吴瑛。她当年如果嫁白人就好了,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卷入中美冲突所导致的丧身命运。女孩子找未来的丈夫,人品是首要的。
同济美国牛人和饶伯伯表叔:“我认识的一些千人放弃美国名校的讲座教授全职回国,在美中摩擦中毫发无损。而颜小姐在这方面比吴瑛更聪明或圆滑”
文化?也不要动不动赖到中国传统文化上。天地有正气,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等等,不都是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吗?关键时刻到哪里去了?
就是贪婪,极端自私,精致的利己主义。再就是极度自负,自视甚高,以为能游走于体制间的缝隙,好处占尽,还能全身而退的算计。
不客气地讲,来美国这么多年,我也做过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之类,当然也有条件搞这种小动作,帮小孩刷简历。但不诚实就是不诚实。小孩也从没有想利用我们走捷径的想法。用他们的话,“it's not fair to others." 靠自己,也能上名校,闯出自己的前途。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回国做海归的念头,不必下贱到泥水里和猪一起打滚。
在美国,不管怎样,还是有那么一点正气在,尤其是学术界,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共勉!
“现在谈另一个谈话,饶毅现在的状况不断,他居然说出:“我们的孩子都参与体育,但只需要一般中学的球队,最多一些地区性小型比赛就上哈佛、耶鲁绰绰有余。…… 第一次公布女儿的隐私,她是校排球队,足够申请美国所有名牌大学……”。
这是让我这位咨询师笑掉大牙的事,与他以前写免疫学的科普文章一样令人难堪。我只当是相信饶毅自己说的他只有小学五年级的中文水准,我以为作为江西教授子弟的他的家学应该是很扎实的,现在发现他的内在逻辑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果不是达到被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recruited水准的运动员,校队打打球值得赞扬,但是与她被哈佛和耶鲁录取关系不大。
他家的耶鲁毕业生当年在申请大学时的亮点众人皆知,至少我己经知道很久了,我们都不公开说,直到他这次主动透露自己女儿的“隐私”。那“优势”就是通过与在美国西北大学当教授的妈妈共同署名了五篇科学论文,完成这些论文的单位则分别是芝加哥的某高中、西北大学和耶鲁大学。跨越好多年,有些时候她根本不可能做任何实验,她的科学思想始终在发光。
老中教授们为自己子女的升学己经将西门子科学竞赛玩成让主办方取消赛事的程度,希望他们不要再把Intel后续的Regeneron高中科学竞赛再次玩残。中国家长们真是在帮孩子时用力过猛,完全不避嫌。普通申请表上是会写父亲和母亲的姓名和职业的,所以哈佛和耶鲁很清楚饶毅女儿的母亲为文章的资深作者,他们见怪不怪。
美国教授们也经常这样做,将自己孩子或孙子安排到朋友实验室或自己实验室的都有,只是美国人这样做多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有些工作经历,不像老中这么冲着名牌大学的功利。另外,我对饶毅女儿进耶鲁后完全改变方向一点都不吃惊,因为进入耶鲁后换专业太容易了。我们儿子当年属于美国最gifted的数学与科学高中生行列…但是在耶鲁却学了英文”
毕竟,还有成千上万的勤奋正直的华人,包括华人科学家,在这番风波里安然无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脚踏两只船,没有机关算尽,便宜好处都要占尽占全。
真是报应。可惜!
如果你在中学阶段,恰好对生物,而且就是你父母从事的那个狭窄的专业领域,而且又恰好是他们自己实验室正在从事的课题,不仅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两三年内,用业余时间,靠着中学生的底子,做出了一般全日制本科生甚至博士生在四五年都难以做出的成果,发五篇顶级学术论文。然后突然一夜之间,完全丧失了原有的兴趣,转入毫不相干的学科,没有一点过渡。太蹊跷了吧?更何况就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前后。
做科研的人都知道,一旦在某个课题有所突破,正是一股作气,在后续课题和相关方向扩大成果的时候。正反馈刚刚开始,突然不干了?打个比方,一个教授,学术导师,如果你手下一个博士生突然在这个时候要quit,完全放弃已有的学术积累和成果,出于关心,你不也会问一下,what happened? 是不是太可惜了,等等。
这和一般的学生,在本科头两年选修了几门生物或数学课,然后觉得和兴趣不符,三四年级转入文科毕业,能相提并论吗?
学术腐败就是学术腐败。没什么好辩解的。
虽然逝者已然安息,但这家人,个个都是自诩聪明,处处好处都要占尽占全,自以为能游走于体制间的缝隙,不论是伪造科研履历,还是回国拿千人计划的好处,或是做“爱国”海归,名利双收。真所谓,不是一路人,不入一家门。
贵子“在高中阶段就是属于美国最优秀的数学与科学的学生群体,去了耶鲁就叛变学人文了。” 不包括在你的实验室参与科研,在高中就发表顶级学术论文吧?
如果没有,恭喜你! 如果有,嘿嘿,鄙视你。
文学城网友Uusequery问题:“吴教授的去世饶毅有没有责任?”。我的回复:“你这是把我放火上烤啊。个人观点而已,离婚这么多年了,直接的责任没有;但是间接或道义上的责任有,至少生物物理所的千人计划就是因为他回北京的”。
---
雅美之途2025-07-12 20:18:30 回复 'Davidicardo' 的评论 : 不奇怪啊,我儿子在高中阶段就是属于美国最优秀的数学与科学的学生群体,去了耶鲁就叛变学人文了。耶鲁科学学生会有部分会叛变成人文和社科的,这应该是常识。至于是否造假,明眼人会很清楚。我在以前文章中就有观点,不想反复重复,特别在此关头。
你就硬拗吧。
还“从科学转向人文对于耶鲁学生很普遍”。 Excuse me? 你要为你同行抱不平,也不用包庇到这个份上吧。你也算是搞科研的。你自己说说,这个心路历程,正常吗?
坦白地说,我家里,父母加小孩三个耶鲁的。对她女儿这个突然的兴趣转变,觉得不正常,更不“普遍”。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父母帮着学术造假,用手中的学术资源为女儿编造简历谎言。逝者虽已过去,但造假就是造假,更何况活着的还在靠这个不当得来的耶鲁招牌,招摇过市。
作为耶鲁校友和家长,羞于为伍。可耻!
问题是这一切麻烦都是那个不是称职的律师自找的,因为诉讼文书用的是非医学专业说法。如果吴瑛有这方面的医疗纪录,医生会用OCD这个正规医学诊断术语。而且诉讼文书说的是sign 而不是diagnosis, 说明吴瑛并沒有被这样诊断。如果医生都沒有这样诊断,律师却主动说她有精神病,这是self-defeat, 这官师如何打下去?说个题外话,律师通常会告诫不要在车祸现场认错,因为一旦认错被警察记录,以后就不能翻案。律师的责任就是掩盖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但这个律师倒好,把沒有的不利因素告诉对方。因为律师沒有医学知识,可能不知道obsessive behaviors 其实是一种精神病从而铸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