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敏

若水上仁堪养性 敏思椽笔自陶情
个人资料
若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亚城:潘天寿基金会,艺术与传承

(2023-10-16 07:22:03) 下一个

《潘天寿基金会,艺术与传承》

----潘天寿艺术基金会美国新闻发布会

若敏

潘天寿艺术基金会(Pan Tianshou Arts Foundation Inc, a Domestic Nonprofit Corporation )是在美国亚特兰大注册成立的非盈利组织,旨在推动美术研讨、交流活动,将致力于华人群体与各族群社团的美术推广、展览和创作,奖励优秀人才。

(沈宁和孝椿老师)

2023年1月14日周六下午1:45,孝椿先生和沈宁女士已经在一凡中央厨房等候嘉宾的到来。

我特别提前过来,就是想看看是否可以帮忙。不一会浮子也到了,他是发布会的主持人。

(孝椿和浮子)

在王凡老师安排下,大家齐心协力,一会儿就将会场布置好了。

嘉宾陆续到来,一凡厨房提供了茶水和点心。新闻发布会在2:30如期开始。

由孝椿先生首先介绍潘天寿艺术基金会的绘画艺术和教育推广项目,同时也将基金会即将组织的两个活动,推介给大家。

一)基金会在本地Empty Gallery(4680 Bush Rd Peachtree Corners, GA 30096)举办一个名为“传承”的画展。

二)基金会将在亚特兰大为儿童(不限华人)举办一个了解、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活动。基金会将为学习者提供宣纸、笔墨,以及有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教育讲习。

沈宁老师发言介绍了潘天寿艺术基金会创办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美国潘天寿艺术基金会成立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 [1]、寿者,浙江宁海人。现代画家、教育家。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示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13]1971年9月5日逝世。

沈宁与潘天寿的儿子潘公凯是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的同学,那时,她与同学一道去潘家拜访,就对院长潘天寿平易近人的态度印象深刻。

沈宁老师谈到潘天寿在文革中经历了100多场批斗,被打成重病,在1971年5月与世长辞。其罪名是:反动学术权威。那是个有理都不能说的年代。

1984年在潘天寿夫人去世后,潘天寿子女遵照母亲遗嘱,一次性向文化部捐赠120幅文革劫后遗存的画作。当时,在书画界引起了轰动,文化部接受了这批国宝,历史记下了十年浩劫以后的第一次捐画义举。

文化部奖励了20万人民币,而潘天寿的后人们将这笔奖励金捐出来,成立潘天寿基金会,设在纪念馆内。三十九年来,基金会致力于资助美术研讨、交流、展览、创作,奖励优秀人才,推动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潘天寿奖学金奖励致力于中国绘画和中华文化传承和研究的人才。

潘天寿先生是画家也是教育家。他上课讲解基本的画理、画法,鼓励学生学传统,临古人的优秀作品,他本人是画水墨山水和花鸟的,要求学生打好基本功,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要认真规矩作画的同时,有思考和创新。

特别是学生阶段,他主张从工笔画入手,写意画也应以工笔为基础。这个态度,不仅贯穿在他对教学的要求上,也贯穿在他的创作中。潘天寿的画法被称为“意笔工写”。同绘画一样,潘天寿的诗文也是认真而刻意放入画卷中,法度森严,故其绘画,更加雅致。

潘天寿先生强调艺术之道与任何学问一样,都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历代的大画家,无不以诗境为画境,以画境为诗境,潘天寿先生的画作可谓范本之一。

潘天寿反对用西方的对景写生来替代中国画原来的写生方式,他认为中国画的写生重默识心记,重观察和心源,中国画的写生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在写生时,就应体现艺术家的主观处理,将心灵之奇变融入写生中,抓住对象“动的气趣”,理解物之“理”,表现物之趣,等。

潘天寿曾对潘公凯说:“学不学美术,全凭你自己的兴趣。任何人的成长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要根据兴趣爱好去选取走未来的路。你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你想去学美术,我挺高兴的,我所有的书你都用得着,你都可以拿去看。但有一点我想告诉你,做人必须老老实实,作画既要老实又不能老实。”看到儿子疑惑的神情,潘天寿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作画要老实,是要功底扎实,不能投机取巧,到处去复制别人的技法和语言;作画又不能老实,要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没有艺术性,就像大土豆生出的小土豆,毫无个性可言。”
 
 

潘公凯,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第二个儿子。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6月至2014年9月,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自1979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画创作和美术史论教学工作,1992年5月至1994年1月曾赴美国伯克利大学研访。出版论文集限制与拓展》、专著《潘天寿评传》、《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主编《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现代设计大系》;编撰《中国绘画史》。潘公凯对潘天寿基金会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也是另一种传承。

沈宁老师用投影方式介绍了几幅潘天寿先生的画作。有著名的《雁荡山花》等画作。

随后的自由讨论时间,Empty Gallery的馆长魏先生发言,他和加州玫瑰为了画展,花费了很多心血。

画家石明非谈创作体会,他是这次画展的主创画家,并带领学生参展。

亚城书法协会的秘书长李鳞发言。

北美摄影协会会长王晓衡发言。

画家张先生发言。

画家廖女士展示收藏。

雅歌诗社副社长朱临湘谈诗词和绘画。

刚从中国回来的谜语大师敖先生谈感受,并现场创作两首谜语让大家竞猜。

猜中移山造田的谜底:“画”,并获得小奖品。

(画家野樱)

大家对潘天寿先生的画作和基金会的项目,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基金会在本地Empty Gallery(4680 Bush Rd Peachtree Corners, GA 30096)举办一个名为“传承”的画展。目前正在进行中,开放时间是:10:00-5:00.

这个展览主要推介沈宁、石明非两位多年来坚持创作的艺术家,以及他们近年来指导的几位学生的作品,显示绘画艺术的创作和传承的过程。

其中,石明非的学生相对年轻,教学注重基础训练。

沈宁的学生有相对丰富的生活积累,教学就侧重感觉、色彩的欣赏和表达。这样的因材施教正好体现了传承的意义。

我在上周三参观了画展,印象深刻。

(参观画展的盛况)

新闻发布会后,与会者互相探讨,观摩潘天寿的画册,同时品尝一凡中央厨房提供的精美点心和生煎包、春卷等美食。

关于基金会将在亚特兰大为儿童(不限华人)举办一个了解、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活动。基金会将为学习者提供宣纸、笔墨,以及有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教育讲习。目前正在筹划中,等项目确定后,会发通知,希望能有更多的儿童,传承中华文化和绘画。

新闻发布会圆满结束,与会者合影留念。

完稿于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于美国亚特兰大

(感谢提供资料的孝椿和沈宁老师,加州玫瑰和魏先生)

(摄影:秦川牛老师、若敏、沈宁、加州玫瑰)

(潘天寿的照片和画作来自网络,特别感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