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forh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重返伊甸园---婚姻和家庭幸福的金钥匙 (12)

(2012-09-19 15:46:33) 下一个

第二点.明白“痛苦”的记忆并非坏事,并从“痛苦”和失败中学习功课

“痛苦”所起的作用      

        中文词典对“痛苦”的解释是:身体和精神感到非常难受。当身体没有遭受任何疼痛,生活没有受到任何损失的时候,人们通常是不会想到“痛苦”的。然而,这样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论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还是无奈,没有人会一生永远健康、长生不老;也不会一生风调雨顺,没有波折。亚当和夏娃被迫离开伊甸园的时候,一定是痛苦万分,后悔不已的。那个迷途返家的儿子,也一定有他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

 

造成“痛苦”的原因   

        人们对造成“痛苦”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

        痛苦”是惩罚。 比如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是因为他们犯罪的结果。婚姻中的丈夫或妻子对另一方不好,那是要怪他(她)自己没有做好造成的。这种解释在《圣经》里是站不住脚的。大家熟悉的约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好人约伯无缘无故遭受各种意想不到的遭难,失去所有的孩子和财产。约伯的朋友指控他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令约伯更加痛苦,更加难过。

        痛苦”是考验。抱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经过“痛苦”的考验,我们才能坚忍不拔,真正成长。经过考验的爱情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永久的。这样看来,“痛苦”的考验具有良善的目的。但是,我们要明白“痛苦”本身并不伟大,而且这样的“痛苦”不能来得太早,也不能来得太深。

        痛苦”是爱的表现。用自己的“痛苦”来证明爱。即使知道爱是不可以挣来的,但是,仍然要努力用各样的奉献和牺牲,来向对方证明自己的爱。

        痛苦”是说不清楚的。“痛苦”是神秘的,只有上帝晓得。“痛苦”是上帝学校里的一门功课,是有意义的,只是我们不明白。这也是《圣经》旧约中约伯记的主题。弗洛伊德也说过,生活就是工作、爱、痛苦和死亡组成的。

        有一首诗歌是我最喜欢的:

                                               

                                                神的应许

            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应许:常晴无雨,常乐无痛苦,常安得虞;

            神未曾应许:不遇试探,懊恼和忧虑,不幸悲叹;

            神未曾应许:不负重担,繁忙的事务、周折、困难;

            神未曾应许:路常平坦,任意地奔跑, 毫无阻拦;

            神未曾应许:汪洋一片,没有大山挡,高薄云天。

            神却曾应许:生活有力,行路有亮光,作工得息,

             试炼得恩助,危难有赖,无限的体谅,不尽的爱。

           

回应“痛苦”     

        保罗敦那医生指出,现代人都在忙,没有时间倾听别人的心声,使得每个人心中承载的秘密成为人“最大的痛苦”。“痛苦”总是令人震惊,让人恐惧。神学家查理斯旺多(Charles Swindoll)认为,生活在这个高压锅似的现代社会,我们有着太多的压力、艰难和无奈。为了生存、为了竞争,很多人带着面罩,把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不敢表现。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尽力讨好别人。因为惧怕,不敢接受事实,因为骄傲不声不响地用面罩伪装自己。我们总以为面罩可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但面罩却容易让我们丢掉自己。活出来的只是一个外表和形像,一个残缺的、被扭曲和毁掉的形像,一个剥离了真我的形像。最后,我们自己建造的安全网,变成了自己的监狱--让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就这样成了一个有着人格障碍的人。

        信仰上帝不是说免除了困难的生活,而是有力量战胜和克服困难。有过“痛苦”经历的人,一定会体验出那两个普通的汉字“心碎”、“心痛”意味着什么。他一定会理解好人约伯在突然遭受失去孩子和财产的双重打击下,为什么会切切地求死。有的人失去了亲人,从此郁郁而终;有的人因失去了钱财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者仇恨心理;有的人失去了工作或事业便萎靡不振 ,有的人与家人、同事、以及社会有冲突而心怀蒂结,甚至伺机报复,成了反社会性格的人。有的人因无法解决感情生活失败的问题,选择结束自己或他人的性命。心理学家C.G.荣(Carl Gustav Jung)指出,人不会因为自己如何思想,就能帮助解脱自己的“痛苦”。只有透过比自己更大的智慧的启示才能做到。生活在恩典中,就能够做到人虽受苦,但内在精神和灵性却不受损害。这就好比一个人肩挑一副重担,赤脚走过一段路程。虽然脚会磨破,肩膀会起血泡,这个人却有力量挑着担子走过去。他不会否认这段路难走,有的时候还会因肩上的血泡疼而掉眼泪。但是,这个人不会中途扔掉担子,也不会坐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

        要知道,有的时候,上帝也“无法”拿掉所有的“痛苦”。耶稣基督本人也避免不了经历痛苦。使徒保罗曾向上帝呼求,拿掉身上的那根刺。上帝回答保罗:“我的恩典够你用的。”恩典就像一位看不见的保安,静悄悄地陪伴着我们,我们整个的视野都会改变,面对痛苦的回答就是:接受。接受,就是对每一个生活的阶段都回答“是”。接受生活中不能令我们满足的方面,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比如,我没有成就大的事业,没有理想的工作;没有赚到大钱;没有机会结婚;没有能力生子;没有满意的家庭;我越来越衰老;我失去了挚爱亲人;我不再拥有健康的身体用积极的态度,接受一切、宽容一切、忍耐一切。用一位朋友的话说:“虽然痛苦,但仍然有能力爱。”这不是要我们自娱在“痛苦”中,或者做一个钢铁般的战士,或者藉时间的流逝来消除痛苦。而是面对痛苦的时候,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白现在所经历的不是剧终,只是通向目的地的一段艰难崎岖的道路。中国人爱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比喻路程会有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时候。即便是我们在这段路上碰得满脑子流血水,我们依然能够在泪水里微笑,在痛苦中欢欣。

二,恩典就是关系,当人经历了关系之后,就再也不会是和以前相同了。我们不仅有交往、有同情、有关爱等看得见的沟通,我们还有看不见的、内在的、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我们不必去理解和解释痛苦,而是勇于接受不幸、艰难和不公平的待遇,并且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地成为自己、有力量成为自己、有动力激发自己完成该做的工作,不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三,我们能够勇敢地摘下面罩,就像使徒保罗那样,敢于承受自己“曾是迫害教会的人”,敢于面对自己内心黑暗和软弱的一面,拒绝躲藏在痛苦、忧伤和失败的背后,也不被自己没有安全感的情绪阻挡。生活中总会有药物、祷告和抱怨都不管用的时候;但我们有能力承受自己的挣扎、承认自己的愤怒,不隐藏自己的痛苦,让别人向我们靠近,让上帝帮助我们。

四,当恩典是我们的主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带着恩典的眼光看待别人。不论在任何令人不愉快的情形下,我们都不会说出尖锐、刻薄,甚至冷酷无情的话;相反,我们的话语中带有智慧和能力,让人感到有吸引力、有魅力、有亲和力,赢得别人的赞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