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最难

像很多来自中国的职业女性,我们来到美国这个美丽自由的国家学习,工作,成家,相夫教子。我从一个全职注册会计师转型为一个全职母亲。我享受我的天伦之乐,我也希望在此与跟多中国父母交流切磋我们的甜酸苦乐。
正文

一样的爱,不一样的表达

(2015-01-26 14:21:12) 下一个
我对于我的童年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但有一点我是可以完全肯定的。我的父母非常爱我和我姐姐。我的成长一路顺风。自从自己有了孩子后,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和我们“一路顺风”后面父母所做的一切。

我父母一生为人正直,勤劳刻苦。我为他们自豪。他们为了我们姐妹付出了一切。他们对孩子的爱可以说是最无私的、最纯正的和毫无保留的,但那样的爱却不是完美无瑕的。他们那样的爱当中的“瑕疵”是我在经历了很多人生体验后才体会出来的。感谢主,让我有了这个发现。我相信我的父母一定也不希望我把同样的“瑕疵”带到我的下一代。

有”瑕疵“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当时二十好几,毕业于一个很不错的大学,在上海有一份非常令人羡慕的工作,有能力自己一个人在上海最好的地段买一个舒适的两室一厅。我有很多意气相投的好朋友。虽算不上任何意义上的美女,但我也有乌黑闪亮的头发、白皙精致的皮肤、苗条高挑的身材和一对大眼睛。以我好朋友Ingrid的话,十个女人中有九个会希望成为你。但我不自信,不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是对”我是谁”的不自信。我常感叹我为什么是我,不是她呢?为什么没有好的男孩喜欢我?

我小时候虽然不是学霸,但一直都是在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中等。可是每每老师说这次考试有十个人不及格,我都会觉得我必定是那十个人之一。虽然每次都实事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还是坚信下一次那个倒霉的人会是我。毕业以后很长时间还时不时地做噩梦,不是搞错了考试时间就是搞错了考场,或者考试迟到,或者是看到考题完全不知道在考什么,还一直在责备自己“我怎么会那么笨呢?”后来到了美国后,只要一听到警车鸣笛,就以为违章的人是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会有那样不自信,不安全,甚至是恐惧感呢?除了缺乏安全感,我觉得年轻时的我还不懂得如何表达爱,如何接受爱,如何处理自己的的负面情绪,如何放松,劳逸结合,如何享受没有工作,没有学习时的纯粹而简单的生活。

我记得童年时期,我非常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木偶娃娃,但我始终没有得到。我儿童时期的照片少得可怜,因为“你小时候不肯被拍照。你不象你姐姐般爱笑上镜”。那时的我真的不知道原来接吻是生活中真实会发生的事情,而不只是外国电影里外国人的事。我也不记得童年的我做过什么出彩或者出格的事情。我父母从来没有打过或者骂过我们,但冷战、叹气和摇头是家常便饭。我不记得妈妈年轻时的微笑;也不知道被妈妈拥抱或者亲吻时的温暖的感觉;我不记得任何人曾经告诉我“你是一个漂亮善良的女孩。我们爱你。”当然我也从来没有看到过父母在我面前表现恩爱。我记得当我的同学们要来我家玩之前会问:“你妈妈在家吗?在的话,我们就不来了。”我还记得在我12岁左右,妈妈为了不让我的脚继续长大,让我穿很小的鞋子。后来我的脚的确不再长了,以后买鞋也不会因为脚大而买不到鞋了,但当时穿小鞋的痛是永生难忘的。

在品德教养方面的教育,我的父母是非常重视的。诚实不撒谎,不可以向别人索取任何东西,别人给的东西一定要告诉父母,并说谢谢。礼尚往来,不占别人的便宜。要尊重别人和别人的时间。和人说话要看着别人,不插嘴,不迟到。这些好习惯我终身受用。但同时,我也记得父母会强迫我做一些令我不舒服不愿意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在聚会上我必须叫我从来不认识的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等。称呼中还要带上名字,我每次忘记了或者说错了,都会被打上“你不记得我了”那样的质疑。还有经常地提醒我很多细节,诸如不可以说什么,不可以问什么,不可以这样说话,不可以那样走路,手不可以放那里,胸要挺起来等等。感觉生活中好像除了读书有正确答案外,其他做什么都会出错。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舅舅辩论,舅舅不听我解释,只说“我是对的,因为我是你舅舅。”我当时的回答”舅舅怎么就了不起了?”让我成为很多年家中的“反面批评教材”。
 
可能因为是童年时期一直没有受到过“你是漂亮的。你是可爱的。”那样的肯定,我在风华正茂的年轻时代一直都没有过强烈的自信感和快乐感。那时的我一直不懂为什么没有男孩子喜欢我,也没有我喜欢的男孩子出现。可是当我生命中真的出现了Mr. Right, 我连多看他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也必定是会对我最有影响的人。我对我大女儿的养育和教育方法中或多或少地可以看到我妈妈的影子。以前的我规定我女儿吃什么,吃多少。让她学习我觉得高尚和“有用”的兴趣爱好,很多事物的取舍都是按我的意志为标准,而不是以孩子的感受为标准。我想方设法满足她任何物质上的要求,但我却不给她耐心,不给她发自内心的称赞。我不听她内心的声音。我不理解她哭闹、不乖背后的信息。我抱她只在我有空,我高兴的时候。虽然她是我灵魂,我的一切,但我给她表现出来的是“妈妈的工作比我重要。妈妈赚钱比陪我更重要”。

感谢上天的眷顾,从来没有放弃我,让我越来越乐观,越自信,越明白。这个转变的关键来源于我的美国丈夫。在我难过的时候,他会默默地握住我的手,告诉我“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你对我很重要,我很爱你。”从他嘴巴里冒出来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手里传递出来的一丝一豪都是沁人心脾的爱意和暖意。在我们吵架的时候,他会倾听,从不提高他的嗓门。我不记得有多少次,我生气到丧失理智,骂他打他,他只会默默地离开。回来以后,只要我一叫他的名字,他马上就跑来拥抱我,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而且以后绝对是只字不提。他让我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我可以和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外出吃饭逛街。他从不会打个电话来“慰问”。他知道如果我需要他,我会打电话给他。他曾在凌晨两点赶到我家给我一个惊喜,只为我电话中的一句“我好像很不舒服,刚刚还晕过去了一阵子。”那个路程我一般要开1个半小时,我至今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能在50 分钟内赶到? 我们结婚后,他对我大女儿的疼爱和关心更是让我非常感动。已经有了5个亲生孩子,4个领养孩子的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想再要一个孩子的想法。他一样也非常爱他所有的孩子,只要不触及原则大事,他不会干涉任何人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地按照他们自己的喜好去生活。

在我43岁,他60岁的高龄时,我们有了非常可爱的蒙奇奇。蒙奇奇越长越可爱,越调皮,越聪明伶俐。她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表达爱,如何寻求爱。她会在我不在的时候,抱住我的衣服又亲又吻,因为那里有妈妈的味道。在她第一次看牙医时,她会表达她紧张的情绪,对我说“妈妈,你可不可以坐过来,拉住我的这个手?”。当我命令她做事时,她会说“妈妈,你要说please. 而且你说话太大声了。” 当她打个喷嚏,我没有反应时,她会说“我怎么没有听到有人说"bless you".她会学小兔子翕动鼻子的样子,学各种各样小狗小猫的叫声,学我们大人说话做事的样子,她能充分得体地体会并理解我们的言外之意。她在客观条件不容许的情况下能够非常豁达,平静地接受现实,并很快做出权衡和决定。当然,她还是不择不扣地一个被父母宠爱着的孩子。她才刚刚满四岁,一个父母怎么宠她都会不过分的年龄。
 
大女儿茜茜也是我的骄傲。她还是原来的她,有时懒惰,有时爱打扮,有时疯疯癫癫的,但我已经走进了她的内心,而她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夫妻可以放心地把蒙奇奇交给她,出去过一个安静悠闲的两人世界的晚上。她会帮妹妹刷牙,洗澡,穿衣服,坐在床上给她读书,盖被子,她甚至还会给妹妹做晚饭吃。我不再督促她的学习,不把“哈佛“放嘴边,不逼她练琴,不强迫她整理自己的房间,当她不想告诉我的时候,我不会让她觉得内疚。当她说了我不愿意听的话,做了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我不再会去指责她,只是平静地告诉她我的真实感受。我突然明白,她是她,我是我。我们谁都不是谁的上帝,所以我们谁都不该主宰谁。当我耐心地等待了一阵子,我看到了善良的种子在发芽。茜茜现在是一个非常自信,开朗的12岁女孩。如果她有问题,她一定会直接和我说,就像她会说”妈妈,我觉得你给了蒙奇奇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我被忽略了。我需要我们之间每周有一个固定的mother-daughter-binding
time”。她不会对我撒谎,虽然她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如果她要骗我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她知道我绝对的信任她。她不会违心地去叫一个陌生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或者违心地去做任何事情。她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她准备好了该做什么。

是什么样的教育能够培养出象我先生那样的对大事果断,对小事忽略的大将风度、那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的清醒和明智,那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准确判断能力和完全信任别人的智慧和勇气? 又是什么样的教育能够培养出象我女儿那样率真、有弹性、有爱心、能感受爱、会生活、富有童心却有超强自理能力的孩子?
其实教育很简单,就像生活很简单。充分的爱就像生活中阳光;有尺度的信任就像清澈的水;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的空间,容许他们犯错,容许他们走弯路;帮助他们建立“父母永远和你站在一起”的信念。体恤孩子们的感受而不是要求他们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中国父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