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小饼

学会忘记,学会原谅,努力呀
正文

毛尖:相遇:关于李安(ZT)

(2013-07-05 07:05:52) 下一个
曾经给黑泽明做过助理导演的野村芳太郎先生说,“对于黑泽先生而言,桥本忍是不该遇到的人。”桥本忍是黑泽最重要的几部作品像《罗生门》《生之欲》《七武士》的编剧。

如果没有遇到桥本忍,黑泽明会是什么样呢?野村认为,他即便纯粹追求电影的趣味性,也会成为融比利·怀尔德和威廉·惠勒于一身的大家,世界电影的王者。但是黑泽明遇到了桥本忍,他的电影就被注入了思想、哲学和社会性元素,而且这些严肃元素后来成了黑泽明的“脚镣”。

在回顾李安电影时,不知为什么,我一直会想到野村导演的这句话,“桥本忍是不该遇到的人。”

在眼下的电影世界里,李安是唯一全球通吃的华人导演。提到《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写影评的都会感觉很轻松,因为不用费口舌去介绍背景和情节,尤其不少电影题目,日积月累中,已经成了日常词汇,“搞断背山吗?”“你少年派啊!”这是李安的魅力,所以接受央视记者访谈,他既低调又傲娇地说,即便接下来十年拍的是烂片,他也不愁没投资。

他这辈子都不用愁投资了。就是全世界去排名,一线导演中,李安也绝对是多面手中的TOP 10。华语西语不用说了,他穿越其间,既能改编奥斯丁,也能诠释张爱玲,而且,在电影题材和形式上,他的声部也是最辽阔的,从武侠到言情,从家庭到奇幻,从平面到3D,上天入地,东纵西横,李安什么类型都敢碰,什么电影都敢拍,《少年派》是例子,电影界公认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安漂亮拿下。他的电影能力全世界观众都看到了,好莱坞也几次为他起立鼓掌,他是毋庸置疑当之无愧的金牌大导演。

而我疑惑的是,李安为什么要去碰这么多类型这么多题材?对于一个有文艺理想的导演而言,即便不是一辈子拍一部电影,像小津安二郎、费里尼那样,似乎也很少像李安这样四面出击要证明自己十项全能的。他拍《理智与情感》我能理解,拍《色·戒》更能理解,可为什么要拍武侠拍科幻?为什么拍《绿巨人》?

当然,一个方便的回答是,李安的十四部影片,无论是《卧虎藏龙》《色·戒》《绿巨人》,还是《少年派》,都是在探讨人性。你看,绿巨人的眼神多么忧郁,你看过这么文绉绉的科幻片吗?我看过不少李安访谈,好像李安自己也从来没有反对过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一个孜孜探讨人性的导演。

可是,“孜孜探讨人性的导演”,这种标签是多么大而无当,它用在李安身上合适,用在张艺谋身上也合适。《英雄》不讨论人性吗?《满城尽带黄金甲》不讨论人性吗?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到《金陵十三钗》,张艺谋探讨人性不孜孜吗?所以,用人性去统摄李安的电影,我觉得,没有什么解释力,虽然像《色戒》和《少年派》对人性和信仰的讨论都别具功力。换言之,这几部电影触及的人性和信仰问题再深再深,在同类题材中,不算艰深,反而,在李安的各种访谈里,让观众印象深的,一直是拍这些电影的“天路历程”,一种让普通人可以一千次一万遍放弃的活,李安挺过来了。而几乎,在所有的评论文章中,谈到李安的这种非人的毅力,都要提到他靠妻子养的那段岁月,用李安自己的话说,那六七年,换做其他男人,早自杀了。

所以,如果用最机械最庸俗的传记方式来理解李安的多面手,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他不断向自己挑战,不断给自己设置新的难题,拍好文艺片拍商业片,玩过武侠再玩科幻,最后,孩子,老虎,3D整一起,理论上,他在试探电影的可能性,骨子里,他在向过去那段不堪回首的宅男岁月复仇:看吧,只要我愿意,我能做任何电影!

这么说,其实是因为我很喜欢李安早期的父亲三部曲,《推手》(1992),《喜宴》(1993)和《饮食男女》(1994)。这三部投资很小的电影,不像他后来的电影,具有比较大的情节和比较多的转折,三部影片处理的都是家庭内部矛盾,父子或父女,但是情感焦点一直在父亲身上,随着家庭像筵席一样散去,我们在李安的电影中感受到昔日情感方式的退场,一种真正的衰落,一种真正的时间感。《喜宴》中,李安几次将镜头凝聚在沉睡的父亲身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师长在岁月中交出了力气,郎雄的样子令人想到电影史上的很多父亲。这让我们真心激动,觉得李安有可能也成为小津那样的导演,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安”于用“一部电影”穷尽一生。

可是,李安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越来越大的投资,他的电影制作也从“家人上场”转成“数百名艺术家共同制造一只虚拟老虎”的规模,而他本人的电影经历,在反反复复的讲述中,也完完全全成了一出文艺青年的励志剧,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因此,在思考李安的电影生涯时,我一直在想,巨大的投资到底是“解放”,还是“镣铐”,或者说,李安告别父亲三部曲,是“更上一层楼”,还是“挥手自兹去”?想不明白的时候,常常就会想到黑泽明遇到桥本忍。

加藤正人认为,野村说“黑泽明不该遇到桥本忍”,是一种“明贬暗褒”的说法,大意是,如果没有桥本忍,黑泽明最刚强的那一部分出不来。用这种眼光重新去看李安,我想这么说服自己:虽然李安遇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刚强的现实主义,最刚强的“桥本忍”——无限的投资,但最好的李安可能既不在父亲三部曲,也不在《色戒》或《少年派》,他和“桥本忍”,还在较量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