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两维空间

我喜欢无聊的事情。而且,我只做我喜欢的事情。
个人资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失去爱》_102

(2016-11-25 01:32:12) 下一个

*

第一次参加书法社活动,在欢迎沈菲时,老师兴奋地告诉她:你来的正是时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下个月要举办一个大型中国书法展。届时,我们大家一起去观展学习。你很幸运。老师说:这次展览将是西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书法展。盛况空前啊。展品不仅有大都会博物馆的馆藏,还有许多是来自于不同国家博物馆、美术馆和一些私人收藏家的珍贵藏品。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千载难逢啊。沈菲知道,这位老师原来在国内就是一名知名书法家。作品经常在香港拍卖。老师又告诉她,现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一路攀升。这是因为中国强大了,现在有钱了。这时一位刚从国内来纽约探亲的老头急着插话。他告诉大家,说:最近曾樊志的漫画《最后的晚餐》在香港以16亿港元拍卖成交了。沈菲听老头说的好像和曾樊志很熟,她想曾应该就是一位现在当红的画家了。16亿?哪能这么贵?这不可能。这时一位老太太表示不相信。老头不屑地撇撇嘴,显示出觉得老太太生活在这里孤陋寡闻啦。他说:就是16 亿港元。没有错的。说完,就继续讲:现在是中国决定世界的走向;中国的艺术家决定世界艺术的走向。在意大利,《最后的晚餐》已经破旧得不行了,我去看过。 将来如果需要重画,一定会由中国人来画。我看就直接让曾樊志把他的漫画画上去就行了。屋里的人听了都笑了,只有那个老太太仍然不高兴地反驳说:你别胡说八道啦。那是糟蹋达芬奇。那些现代艺术,我可一点儿也欣赏不了,我就是看不出它们有哪好来。老太太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但老头并不生气,仍然睁大眼睛兴致勃勃地说:画上去就好了。越看越好。然后又问老太太,是否去过卢浮宫?可没等老太太回答,他就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我去过。在那里我看了贝聿铭设计的那个玻璃三角,怎么看怎么觉得难看。不和谐,丑陋。可是现在,它成了法国的国宝啦,是法国人的骄傲!以后,曾樊志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意大利的国宝,是意大利人的骄傲。就是就是。那个老太太不高兴地打断了老头,嘲讽地说:今后,中国就是地球的球宝,中国人就是地球人的骄傲。这时,老人们立刻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坚决支持老太太的嘲讽,一个阵营对于老太太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嘲讽态度非常不满。只有一个老太太发现老师一直不说话面无表情站在一旁等着,忙说:你们都别说啦,老师还没讲完呢!于是,大家就静下来,看向老师。老师脸上立刻又浮现出笑容,接着对沈菲说:但这还不是本次展会最吸引人的地方。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是,将举办一个书圣王羲之的专题展,里面会同时展出几十个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历代拓本。这真是千载难逢啊!那些老人肯定都知道这个消息,但现在听老师说完还是发出一阵啧啧的惊叹。老师满意地等大家静下来后,脸上再次浮现出一抹笑容,对沈菲说:但,这还不是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说完就停下来,不说了,只是看着沈菲。沈菲感觉屋子里所有的人这时都在期待地看着她。她不懂书法,也不了解这次展览,但知道王羲之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不成想《兰亭集序》竟然有那么多个拓本。能在一个展会上看到一个《兰亭集序》的拓本,想来已是很难得了,同时看到数十个拓本摆在一起,那可真的应该是十分令人震撼的。但这还不是本次展会最大亮点,那什么才是本次展会的最大亮点呢?就在沈菲陷入困惑时,老师开口了:届时《兰亭集序》的四大名本将同时展出。这是一生只会有一次的事情啊!噢,沈菲听到了才知道,原来还有个四大名本啊。老人们啧啧惊叹。但是,这时老师举起了一只食指,在空中停住,老人们立刻集体安静下来,老师然后又晃了晃手指,说:这还不是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然后,他又停下来不说了。啊?沈菲是完全迷茫了。这还不是最大亮点啊。那么什么才是最大亮点?难道王羲之本人要亲自赴美来参加这次展览不成?老师停在空中的手指再次晃动起来,然后又开口了,他有条不紊地告诉沈菲:在王羲之的专题展中,将首次展出一副王羲之的手札,《临沧海记》。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幅王氏真迹。啊?沈菲晕了。原来书圣只有一幅真迹啊!

晚上回到家,沈菲上网查了一下。原来《临沧海记》是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的个人收藏。网上介绍:杨自幼学习书法,后来一直收藏历代名家书作。《临沧海记》是从一匿名的日本神秘卖家手中收到的。购买没有公开,是秘密进行的,其中细节至今也不清楚,可能杨的日本裔妻子山崎明子在里面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杨在世时从未公开这件作品,首次披露王羲之还有真迹存世的是徐冰。徐冰在一次接受CCTV采访时曾回忆道:当年他在好友杨致远家中,同时看到了《临沧海记》和杨收藏的一幅《兰亭集序》的元代拓本,激发了创作《汉字的性格》的灵感。本来在他的构思中,背景将是《临沧海记》与《兰亭集序》并置,展示两部书作中每一笔的细节和气韵。但杨不想公开《临沧海记》。徐极力想说服杨,可杨这时却给徐展示了他收藏的另一幅稀世珍品,赵孟頫抄写的《大乘妙法莲华经卷三》。《大乘妙法莲华经卷三》是赵在书艺巅峰时,62岁那年为禅学大师中峰明本所书,共七卷。杨收藏的仅为卷三,但展开后竟长达十余米,清一色的蝇头小楷,每字仅半厘米,全卷万字,字字笔法沉静安详,结构稳健,力度均衡,首尾如一。徐看后大为震惊,于是同意采用此书。徐这时对CCTV的主持人讲,中国书法既是艺术,也是哲学;既是一种修行,也是生活的本身。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知识分子能像中国古代文人那样,将艺术与生活如此完美的相结合。水乳交融。但这样一来,他的《汉字的性格》的构思和意旨就和开始完全不同了。CCTV记者这时问徐:两个《汉字的性格》的意图分别是什么呢?徐说他从不诠释自己的作品。此次大都会博物馆征得杨致远后人的同意,将首次对外展示《临沧海记》。展前博物馆已经邀请了不同专家进行鉴定。看过《临沧海记》的专家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这是一幅真迹;另一派认为,是伪作。关于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分成了两派,认为是伪作的几乎全部的专家和极少的一部分认为是真迹的专家,认为该作品的艺术价值有限,无法与《兰亭》相比,而绝大部分认为是真迹的专家和一个认为是伪作的专家,表示其艺术价值远远在《兰亭》之上,是书中神品,真正的“天下第一书”。

 

*

王羲之长期服用五石散,身体中毒,晚年饱受其苦。

五石散,又名寒石散,起源于秦,风行魏晋,至唐始衰。据称方中应用多种燥烈矿物类药物,但辅药中也有成分复杂的植物类药,服用后全身燥热,精神愉悦。中国人在最早开始寻找药物的时候,“神仙服食”就已经存在于他们对于药的幻想之中了。《神农本草经》里许多药品目下即有“轻身”,“不老”,“延年”,“通神明”的记载。这样的药物被称为“上品”。书中对矿物类药也已有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齐王侍医遂病,自炼五石服之”。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载:“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当四十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王讳仲景言忤,未肯服药。“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曾收录用石药方,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有“风引汤 除热瘫癎”;杂疗方第二十三有“治伤寒令愈不发,紫石英寒食散方。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碓炼),栝蒌根,防风,桔梗,文蛤,鬼臼各十分,太乙余粮(烧)十分,干姜,附子(炮,去皮),桂枝(去皮)各四分右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但时至魏晋,何晏却得到了另一张五石散的秘方,服后发现“非唯有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心加开朗,体力转强” 。于是,何开始热心推广。以何氏的号召力,很快服用五石散成为当时上层名流的时尚。王氏的五石散具有春药功效,可以助房事。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说,“食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这样,五石散随即在整个社会其他阶层也迅速风行。最终,魏晋进入了一个全民服药的疯癫时代。何氏真正的石药方剂,已不为后人所知。然而,在《黄帝内经》中已说“石药之气悍”,认为“凡药气之偏者,可用于暂而不可久,夫石药又偏之甚者也。”即长期服用石药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轻则病残,重者丧命。发病时痛苦万状。魏晋一代医学大家皇甫谧本人即因为服用五石散后毒性发作而致残疾,痛不欲生,以致数度轻生,后来专门写下《寒食散论》警示世人。由此,皇甫谧转向对针灸的研究和倡导,在临终前为后世留下一部针灸经典《针灸甲乙经》。当晋代著名相术大家管輅看到何晏时,管描述了这个当初魏晋著名的美男子“傅粉何郎”,那时何已是“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据历史学家余锡嘉考证,从魏晋到唐的500年间,因服用五石散而丧命者多达数十万人。

到了升平五年,王羲之因服五石散导致的沉疴积弊已至不治。而这一年,他的两个孙女又相继夭折,尤其爱子献之之女玉润,生前极为王氏钟爱。此时的王羲之已再也无法承受这些人生哀痛。玉润死后,他几次在书贴上写下,“可复何如,临纸情酸”,“不能已已,可复何如”,“可复如何,临纸咽塞”。仅仅八年前,永和九年,王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暮春之初,与亲友,汇聚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流觞曲水之间,王乘兴挥毫写下了《兰亭集序》,千古传奇。然而,现在事易时移。转瞬间,俱已矣。在这一年,59岁的王羲之终于离开了人世。

王羲之死后,梁武帝高祖萧衍倾心收集王氏父子手书墨迹共一万五千纸。至公元554年12月2日,夜,梁元帝萧绎承圣三年,西魏大军攻陷江陵。萧绎投降前,遣后阁舍人高善宝放火,将他爷爷萧衍积五十年之力搜集的“二王” 法书, 连同“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尽焚于烈焰。是夜,百官见火惊呼:“文武之道,今夜穷乎!历代秘宝,并为煨烬矣”!

 

 

*

大都会博物馆,人山人海。沈菲跟随着人流来到了《临沧海记》的面前,聚光灯下,泛黄的纸片,边缘毛糙,字迹陈旧,一切都在显示着时间的久远,但纸片的平整又让人感觉到那一代代拥有者呵护的精心。《临沧海记》,仅49字,字迹潦草,笔画干枯,写时好像手一直在抖。沈菲看到最后一句话“我卒当以乐死“,心中震惊。然后,她又跟随着人流走到《兰亭集序》们的面前。后世流传的《兰亭集序》的临摹本不下数百种,其中以褚遂良的褚临本、欧阳询的定武本、虞世南的天历本和冯承素的神龙本为最佳。这次大都会不仅聚集了数十种拓本,更将四大名本同台展出,可谓盛极一时。浮光掠影,当沈菲同时看到这么多拓本时,却突然发现每一个临摹本都是如此的不同,不仅气质上差异巨大,就连具体的每一字、每一笔都是不同的。文章的内容、每一个字的含意在不同的拓本间是完完全全相同的,可写到纸的字组成的文章就让人感觉差异巨大。比如,那些字与字之间的连带之笔,纤细缭绕的墨线,飘忽间却能透露出不同书写者的气质与胸怀。成千上万的人临摹《兰亭集序》,但人们说的《兰亭集序》到底是哪一幅呢?

那天晚上,在就要跌入沉睡的一刻,沈菲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其实谁也没有真正见过《兰亭集序》!然后,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沈菲的一天就这样过去。

 

*

就在沈菲观看中国历代书法展的时候,地球的另一面,两位华人艺术家正在一个以浪漫著称的国度展示他们创造的另一场梦幻般的杰作。据《南方周末》报道:在法国“白夜艺术节”上,中国烟火艺术家蔡国强和音乐家谭盾为法国人带来了一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一夜情”。巴黎时间0:30,塞纳河上响起了中国锣鼓和人的呻吟声。这是谭盾“微博”创作的开始曲。随后,蔡国强用中国的烟火在法国的天空中写出了英文“One Night Stand. Let’s Play”,意为“一夜情。来吧!”接着,蔡开始用焰火演示一夜情中的性交过程,名为“法国人的时间”,全程12分钟。它包括:调情,前戏,男性生殖器在女性阴道中提插,性高潮,射精。焰火做爱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统计学资料显示,法国人做爱的平均时间为12分钟。蔡向记者表示:做火药和做爱是一样的。但如果时间再长,我也不好办了,因为烟火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要花更多的钱。射精是用白色焰火来表现的,以0.8秒/每次的频率密集喷射,12秒钟内射完。焰火在天空性交,升腾爆炸,烟光缭绕,此起彼伏。但这还不是蔡的一夜情的高潮。真正的高潮是接下来令人喷血的实弹肉搏。第二幕“情人的时间”。50对从世界各地招募来的情侣,在一艘名为“情人船”的观光船上,先游览塞纳河的美丽夜景,观看壮观的焰火性交,然后,他们将在船板上的50个白色帐篷里,真枪实弹地进行肉搏。志愿者在性交过程中,还会不停按下特定的按钮,让帐中灯火明灭闪烁,以便使全场观众在岸上观看时,更能体会帐中性事流鼻血的进程。而周围环绕行驶的六条小船儿,此时见状就开始施放焰火,以示欢呼雀跃。只是一夜情最后结束的有些慌张。这时天空中用焰火仓促打出“Sorry  Gotta  Go”,意为“对不起,得走了”。“告别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分钟。巴黎市长认为蔡的方案,“太天才了”。但是,这个天才的方案,在法国也让素以浪漫前卫的巴黎人受到了惊吓。在准备过程中,双方产生了一些冲突。主办方屡次要求蔡修改文案。以至于蔡生气地认为法国人现在已经不够浪漫了。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足够震撼。蔡表示:烟火过去一直是外在的,公众的,公共庆典的,这一回他把“外火”烧成了“内火”,将“内火”展现成“外火”,将“外火”与“内火”结合了起来。这更符合中国人的美学观点。蔡国强告诉《南方周末》的记者:这次是老蔡给法国人带来了一剂春药和催情剂。“是剂猛药!”老蔡脸上露着兴奋:“MADE IN  CHINA!”不知怎的,这时他举起了一只手。

 

*

大都会博物馆的书法展上聚光灯下的那些纸笺的平展让沈菲回想起一件往事。在很久以前,那时沈菲还是一个小姑娘,爸爸一天带她做上公共汽车走了很远的路,来到了一个老头的家里学钢琴。据爸爸说老头是成都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年轻时在法国学的钢琴。他名气很大,但脾气更大,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老头。爸爸说,他很少收学生,只教最有天赋的孩子,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钢琴家。老头对学生极其严厉。沈菲并没有弹钢琴的天赋,可那天老头却收下了她。而且,对她很好,要求一点也不严厉。因为,沈菲的爷爷是当年老头最好的朋友。沈菲的爷爷和老头是这样认识的:那天,沈菲的爷爷正在电影院的画室里专心致志地画一幅革命样板戏的宣传画,这时突然听到身后有人说:La couleur de Vôtre painture me rapelle Matisse。是法语。当时,沈菲爷爷的画笔一下子掉在了地上。

童年短暂,但去学琴的路途漫漫长长,一路上,汽车颠簸。

有一天,在老头儿的家里,老头儿给沈菲讲起了她的爷爷。老头儿是爷爷生前最好的朋友。可过去他却从来没有给沈菲讲过她的爷爷。但是,这天不知道为什么,老头突然不教琴了,却和沈菲聊起了天,给沈菲讲起她的爷爷,而且一讲就讲了很久。他先从他的大书柜上抽出了一本厚厚的大开页的画册,有些吃力地捧着走过来,在沈菲身边坐下。沈菲看着,感觉那本书非常重。画册封面华丽,上面写的是外文。老头轻轻抚摸画册,告诉沈菲这是马蒂斯的画册。好像沈菲知道马蒂斯是谁,但这是沈菲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啊。老头说:我和你爷爷都喜欢他。说完就翻开画册。但他并不看里面的画,而是翻来翻去在找什么东西。后来找到了,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拿起来。沈菲看见那是一张夹在画册里的纸,已经很旧了,泛出黄褐的颜色,但是那张纸已经被压得异常平整。正是这张纸的平整,让沈菲终身难忘。老头儿戴上花镜,在阳光下仔细地端详这张纸。这时,屋子里安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就这样,看了一会儿,老头才转向沈菲把纸递给她。再次说,我和你爷爷都热爱马蒂斯。但不像是对沈菲说,像在自言自语,一边摘下了老花镜,摇了摇脑袋。沈菲慌忙用双手接过那张纸。她看见那张纸上是用墨线勾勒出的一整页巨大的花卉,刚一看到时,好像那一大丛花“哗”的一下从纸中绽放了出来,那线条仿佛都在颤动,小沈菲的心中一颤。老头儿拿着花镜,告诉沈菲这就是马蒂斯的画。然后,他开始讲起这张纸的来历。当年他从法国回来,带回很多画册。后来,文革到来,他把画册和他所有的法文书全都烧了。老头儿叹气。但这幅画是他最喜欢的。舍不得啊。于是,他就把它从画册上撕了下来。但这一撕可就麻烦啦。因为,撕下了一张就想再撕第二张,把花卉都撕完了,但他还喜欢马蒂斯画的那些女人呢。这样就越撕越多。直到他意识到不能贪心啊。做人不能贪心。贪心是最危险的。于是,他猛然惊醒。结果,最终还是只留下这一张,把其余的都烧掉了。老头儿说到这儿就笑了。后来,有一天你爷爷跑来找我。那天不知怎么了,我们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法国的面包。Baguette,是法国最有名的面包。我们每天都吃。Baguette像一根棍子。在法国吃面包一定要吃新鲜烤制的。那才叫香甜啊。让人难忘。切开后,里面的瓤儿有大大小小的窟窿,香气扑鼻,嚼着柔软但有股子韧劲儿,又甜美又刺激。最好抹上黄油,或者蓝莓酱。嚼Baguette是一种享受。应该这样吃。老头说着就扔下花镜给沈菲做示范。但不像在吃面包,像在胡闹。他闭上眼睛,做着慢慢咀嚼的动作,手在空中舒缓挥舞,但突然停下来,微微扬起了下巴,皱着眉,煽动鼻翼,使劲吸了一口气,然后又把眉毛舒展开来,露出幸福的表情。沈菲看得嘻嘻笑。老头儿睁开眼,又说:法国还有一种面包叫Croissant,让人忘不了啊。它的样子像对儿小牛角,是用面一层一层卷起来的。烤好后,表皮金黄,又薄又酥,拿在手里感觉轻盈,而吃起来会感觉很安静。Croissant是一种安静的面包。早餐时吃上一对儿,你一个上午都愉快。因为,它虽然外焦里嫩,但咬下去入口即化,只有满嘴的奶香和一股很淡的甘甜,那是牛奶自然的清甜,不是加糖的腻口的甜。面包里面的每一层都是柔软而且湿润的,但又不会粘在一起。如果用手把面包略微撕开,然后轻轻一拉,就能把它们一层一层拉开,像拉起一条白纱的裙边。沈菲听得入神,问他,既然法国有这么好的面包,你们为什么不留在哪里?老头苦笑着告诉她,因为他们爱国呀。那时我们想我们是中国人,就应该回到中国啊!当时,我的老师说,你为了音乐就应该留在法国啊。我说不行,我要回去,为祖国弹琴。可是你知道你爷爷是怎么回国的吗?老头儿这时对沈菲说,可是突然哽噎起来说不下去,是因为笑得哽噎住了。直到他笑够了才接着说:你爷爷他回国的原因非常滑稽。你想都想象不出来。说到这儿,他又笑了,一边笑一边勉强地继续说:当年,你爷爷在塞纳河坐船游览,塞纳河沿岸的风景如画,他在写生,练习速写。可是,问题出在太阳上。那天塞纳河的太阳可能是太好了,阳光太热了,而你爷爷又一直坐在船头。所以,那一定是一个夏天,应该是一个夏天的中午,你爷爷坐在船头,脑袋被太阳晒得昏昏沉沉,他就突然,突然,……说到老头儿又笑得不行:他就突然想到了家乡的一种臭豆腐干。那时他就再也受不了了。法国有一种奶酪也是臭的。可惜你爷爷没有吃过。不然他就不会一下子那么想念家乡的臭豆腐了。他想得不行啊,就流出了眼泪。一刻也不想再在外面漂泊流浪了。他想要回家。恨不得立刻跳进塞纳河游回家,或者生出对翅膀飞回去。船靠了岸,你爷爷回到住的地方,就打包,然后,他就真的回家了。说完了,老头摇摇头。对沈菲讲:人生有时候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决定了。谁也说不清。你长大就会知道了。后来,我们又说到了塞纳河,枫丹白露,和巴黎的那些街道里的小咖啡馆。巴黎的街头到处是小咖啡馆。你爷爷说:真想再喝一杯咖啡。哪怕只是闻一闻咖啡的香气也好啊。我就让他赶快闭嘴吧,你说什么不好呢?为什么偏偏要说咖啡呢?你让我也想咖啡了。我都受不了啦。你看,这就是你爷爷。在法国的时候,他想中国的臭豆腐干,回到中国,他又想法国的咖啡。可你爷爷这时就说,比咖啡更让他思念的是马蒂斯啊!他于是接着说起了法国的那些博物馆,画廊,工作室,尤其是尼斯的马蒂斯博物馆。马蒂斯晚年一直生活在尼斯。噢,尼斯的阳光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阳光都不一样。那里的阳光像光滑的蚕丝,撒在地上,行人走过,经常会脚下打滑,打个趔趄,或者摔个屁墩儿。马蒂斯一到尼斯就爱上了那里的阳光,他在尼斯一住就是35年,直到去世,他再也没有离开过那里。等他死后,他的工作室就建成了马蒂斯博物馆。博物馆在一片绿色的橄榄林里。林子里吹出来的风都是绿色的,带着橄榄的清香。那些橄榄树,有的已经在尼斯生长了上千年了。你爷爷那天跑来对我说,当年回国时,他带了很多画册,都烧了。现在想起来真可惜呀。他对我指着自己的心口,说:疼得厉害啊。你爷爷平时是一个不动声色的人。但那天他却就这样对我指着自己的心口,痛苦地说疼得厉害。我这时就拿出了我偷偷藏起来的这张纸。你爷爷拿到手里后,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就只能痴痴地捧在手里看。我当时生怕这个家伙会突然把这幅画塞进嘴里吞下去。他一直看了很久。然后,你猜他对我说了什么?沈菲茫然摇摇头。他竟然对我说:你真伟大!老头子突然仰面靠在沙发里,爆发出一阵大笑,反复地说,他对我说我真伟大。然后,他告诉沈菲,这在当时可是反动言论啊。那时只有毛主席、斯大林、共产党、祖国才能是伟大的。工人阶级是伟大的。而你爷爷说我真伟大。老头说完,又是一阵大笑。可你爷爷看着看着又突然说:这是巴赫的E小调快板!我知道他说的是巴赫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老头说着哼出了那个乐章的主题。你爷爷是个巴赫迷。那时候,你爸爸还是个孩子。但你爸爸不知道巴赫,也不知道马蒂斯。那时的孩子们啊,他们不知道巴赫,不知道马蒂斯,不知道萨特,普鲁斯特,乔伊斯,洛尔加,不知道毕加索,达利,巴尔蒂斯。我们知道。但孩子们却不知道。世界变小了。我当时听了你爷爷说的,高兴极了,就随口反驳他:还是圣母颂呢。没想到他却认真地说:不可能是圣母颂。然后,他居然想了很久,说:Jeunes filles au jardi才是圣母颂啊。Jeunes filles au jardi是马蒂斯的一幅画,就是花园里的女孩子的意思。但为什么Jeunes filles au jardi是圣母颂呢?我于是就又反驳他说:那Poissons rouges et sculpture就是我的圣母颂。他就大叫说,不!那幅画太伤感了。你看你爷爷有多霸道。他不让Poissons rouges et sculpture成为我的圣母颂。他说Poissons rouges et sculpture伤感。伤感吗?我觉得一点儿也不伤感。我觉得它很快乐。我于是就说:那Études de Nu,Nu à la serviette blanche,carmelina,还有La Mulâtresse对,La Mulâtresse,都是我的圣母颂。你看我也很懂画,你爷爷是个巴赫迷,我是个马蒂斯迷。我们是一生最好的朋友。在法国我经常去卢浮宫,一看就是一整天。你爷爷听后就大笑起来。我从来没有见到你爷爷笑得那么开心。那笑简直就像尼斯的阳光。然后,他又看着手中的画,说:马蒂斯用线条勾勒的女性,美极了。我也极爱马蒂斯的那些用线条勾勒的女性,你把它们一拉,说着老头双手作出一个拉直的动作,她们就变成了一条直线,但马蒂斯把一根直线弯一弯,就把它变成了一个女人。一条线里竟然隐藏了这样美妙的曲线。老头儿大笑。这时你爷爷看着画,他突然变得更加兴奋,说:这是巴赫的Sonata。这一起笔,然后一折,就是第一组曲第一首的开始乐句。他说着用手在空中画着马蒂斯的线条,用嘴唱出了那个乐句。这舒缓的线条是第三首,说着他又唱出了第三首开始的旋律。然后,这里就进入了第四首急板。这几处顿笔和接下来的连接是第二首。他一唱我就知道错了。我告诉他那是Partita No.1 BWV 1002的Courante。不是Sonata啦。他当然要同意啦。但我又告诉他:这更像是Double。说完我开始唱给他听。然后,我说:这种整画都可以是Partita No.2 BWV 1004的Allemande。我就做出拉琴的样子,继续大声唱。你爷爷这时已经手舞足蹈,用手在空中画着,像个指挥家。但这样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说到那首《Chaconne》了。于是,我俩也就意识到了马蒂斯的画不是音乐,马蒂斯画的音乐也不是音乐。书画与音乐不是同源的,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那么,就是书和画也是不同的。马蒂斯的画不是巴赫,不是王羲之,不是普鲁斯特,不是波德莱尔,不是兰波,也不是塞尚,不是毕加索,不是蒙德里安,不是康定斯基,马蒂斯永远只是马蒂斯,巴赫永远只是巴赫,谁都不能相互替代,你永远只是你,你只能是你,你不得不是你,你终归还是你。这时,我突然想弹琴了,想弹弹巴赫,我弹的巴赫和你弹的巴赫不一样,和鲁宾斯坦弹的巴赫不一样,和里赫特的巴赫不一样,是我的巴赫。但那时,我们没有琴,就是有也不敢弹巴赫的。连听都听不到啊。我的唱片和留声机都被红卫兵小将没收了,砸烂了。他们听也没有听里面的那些音乐,就把它们全砸烂了,他们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他们以为他们非常厉害,他们以为他们非常幸福。这时,你爷爷突然说:我们来唱样板戏吧。于是,我就取出了胡琴,坐下来,拉起了过门,你爷爷就站在我身旁唱起来。我们唱的是《沙家浜》。老头儿于是就眯起眼哼唱了起来: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不由人一阵阵坐立不安……。当年,老头说的很多话,沈菲并没有听懂。后来,沈菲看到老头儿摇头晃脑唱戏时的样子,就咯咯咯地笑了起来。而现在,她全都想了起来。

老头儿最后说:可惜啊,你爷爷到底也没有能再喝上一口咖啡。那天,他冲了两杯咖啡。于是,沈菲有生第一次喝到了咖啡。咖啡是黑褐色的液体。非常苦。她只喝了一小口,就皱起了眉头。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爷爷会那么想念它。它可一点儿也不好喝啊!好喝吗?老头儿温柔地问。沈菲摇摇头,又点点头。老头儿和蔼地为沈菲加了一块方糖。然后说:以后你慢慢就会喜欢上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石错 回复 悄悄话 真好。至少我喜欢看的部分我觉得写得真好。
你的文字喜欢的人看得很喜欢,无感的人完全无感。
回复 悄悄话 话说李梢

李梢真有其人。他是我当年读博士时的同班同学。他也的确曾是全国最年轻的书法协会的会员。那时张浩和他住一个宿舍,我住在斜对门。我经常和李梢聊艺术,他是安徽人,桌子上总是放着一大包黄山毛峰,我就是从那时起喜欢上喝黄山毛峰的。我还和他学习过几天刻石头,但刻了几天就觉得石头太小,如果大了,我也抱不动,而且也没地儿盖,于是就不刻了,但有时偶尔会画一画印章。那把刻刀我一直保留着,可现在也不见了。我从来不善于收藏。不过,那把刻刀的样子,我一直记得。如果你没有刻过石头,你不一定能想象得出刻刀的模样。我和张浩也是好朋友,张浩对艺术没有兴趣,我们俩都爱大话,每天下午踢球,晚上经常一起出去喝酒。李梢则不喜欢运动,我甚至无法想象他跑起步来会是什么样子。记得有一次我帮李梢做实验,直到深夜,我们俩12点跑到街上,他请我吃羊肉串。我们就坐在路边的地上,一手拿着一把羊肉串,一手拎着一瓶燕京啤酒。那天李梢给我讲了许多他做实验的苦衷。中医做的那些实验啊,真的就是浪费国家的钱财,当然还浪费学生的青春,但这倒是小事。我那时还经常帮张浩做实验。我经常帮别人做实验,这倒并不是因为我能力特强,或者特热心,只是那时大家都觉得我每天在校园里没有什么事儿干。以至于后来他们要找别人帮忙做实验时,如果不是说:立今天要帮某某做实验;就会说,立今天也来。张浩是研究衰老的,用的是大白鼠。老鼠真是一种奇异的动物。衰老的老鼠都个个身强体壮,块头大的吓人,而且,越老越贼精。我一直怀疑动物界中,只有人到了老年才会变得没用,需要人来照顾。那时张浩养的老老鼠中有一只鼠王,长得有兔子那么大,每回给它灌药都要折腾得我们浑身出汗,手都累酸了,但有时还是搞不定。那时我们真想带上只猫和我们一起做实验。后来,我们俩心里都有了恐惧感。结果,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奇事。我们俩谁都没有事先说,就不约而同在一个晚上,就在动物房里一起把丫给弄死了。我们俩就像咱原创的网管一样,看着不顺眼的文章,就让它消失,没有必要和他讲什么道理。我那时也帮我的女友做实验。原因嘛,刚才我说了。当然,也不止这些,还因为那时我爱她。我的女友又聪明又漂亮,她有很多优点,但有一个缺点,我不能容忍,就是太善变了。她先是我的同学,后来成为我的女友,再后来成为我的老婆,再再后来又成为了我的前妻,再再再后来又成为了我的第一任前妻,现在,则成了我的老同学。你说我可怎么说她好呢?“我们像一年有那么多日子一样频繁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李梢和她也很要好。我们俩结婚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请同学吃饭,但李梢送给了我一枚印章,上面刻着我们两个人的名字。他告诉我这块石头非常好,这样的石头他也不多。但我觉得这块石头不够大。后来,我的前妻就一直保管着这块石头。离婚时她就顺水推舟霸占了这枚印章,不顾当年李梢是把这枚印章交给我的这一事实。我只好告诫她,要好好保留着,它很值钱。但不要试图把我的名字抠掉。我告诉她:光有你的名字,是一钱不值的。但现在我才意识到,我们结婚的那些年里,一直忙碌,我竟从来没有把它拿出来,把玩一下这颗款刻着我们两个人的名字的石头。而且,我现在意识到了这块石头其实可以给人一种错觉,就是我和我的前妻的名字一直埋藏在一颗石头里,在一起1万年。可惜当时我们谁也没有这么想。我们俩都是那种在生活中不愿意假装浪漫,不愿意为了爱而假装着爱的人。因此,我们的爱不能长久。而我们又不愿意凑合,像做臭豆腐那样,耗着,等到爱情变质,变成一种亲情,老了相互照顾。所以,我们就分手了。而我现在是如此的想念那块石头和我读研究生的那些日子。所以在谈到李梢时,我就不得不谈到我的前妻和张浩,还有那块石头。他们都非常的美好,尽管在当初我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加美好一些,就像李梢在当初可以用一块更大更珍贵些的石头。但这些都无所谓了。因为他们,所有的这一切,都已经不属于我了。回首往事,我就变得一无所有。对于一枚投入水中的阿司匹林泡腾片来说,一块珍贵的石头,和一个曾经那么年轻,美丽,并且爱过你的女人,有什么大不了吗?那片阿司匹林他也不知道。



2016/11/24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