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治癌宜疏不宜堵? ZT

(2017-09-20 14:04:27) 下一个
宜疏不宜堵: 新的治癌思路?

已有 12 次阅读 2017-9-20 12:54 |个人分类:Thought Leader|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推荐到群组  

宜疏不宜堵: 新的治癌思路?


 

Insight from 韩健's blog post (Ref., below) gotta me think in this morning, then a line dropped into my mind:


 

Cancer treatment 宜疏不宜堵: 新的治癌思路?


 

"所有喊着“根治肿瘤”的人都是骗子" - Even since Richard Nixon announced "War on Cancer" -  a war has never won, but ton of money got wasted while killing many too earlier too soon. It's about time to re-think how we deal with cancer -  Insight from 韩健's blog post leads -


 

The problem is "How can you do that?" - 可控的人道死

First, controversy about the defintion of 人死

Second, how do you 可控的人道死? What method?

Third, who got the say who should go for 可控的人道死?


It's so much efforts on 可控的人道 - misleading to human inflating his ambition to control their own fate - impossible mission, as we human don't know what's happening next moment.

Only way we know, human evolves with his environment - possible solution.


So sad, 卢梭的名言“人生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癌症是枷锁 - 无匙的枷锁 - 人生只有带此癌入坟墓, 似乎悲观, 然而意识此点, 新的治癌思路就会显现.


 

对付癌症: 治是不治,不治是治

热度 7李胜文2016-5-13 11:06如何  对付癌症  ?  “治是不治,不治是治,夫唯不治,天下莫能与之治”。    老同学感到  遗憾:他的父亲因患癌症的治疗  。  他的父  亲,  70  岁,农民,治疗前可以肩按住天然气罐到  7  楼。  当  诊断,老人的预测  6  个月至  12  个月的生命。  他的父  亲不想痛任何手术,因为他说他得到了很好的生活,不希望任 ...个人分类: Thought Leader|1498 次阅读|8 个评论|编辑|删除|置顶热度 7


 

** Reference **

比精准医疗更高的境界:精准死亡                                                    精选

已有 3702 次阅读2017-9-19 22:43|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推荐到群组   <!--导出-->

 

所有喊着“根治肿瘤”的人都是骗子。人,总是要死的,不是死于这个病,就是死于那个病。

如果死于什么病是一个可选项,我相信大家都会挑一个不给自己和家人增加痛苦的方式去死。这,就是精准死亡。

我不久前写过一篇博文,提出用“整体健康”的概念补充“精准医疗”,文章说人之死,是因为免疫系统彻底投降了。免疫系统在我们一生中身经百战,逐渐被消耗衰弱,而它最后放弃的阵地就成了我们一般认为的死因。其实这是一个错觉,我们不应该“三张饼填饱了肚子,把功劳都归给了第三张饼”。“死于癌症”的病人,并不是被最后的癌症夺去了生命,而是被他一辈子的所有疾病叠加起来对免疫系统的消耗剥夺了他最后“战胜疾病”的权利和能力。

如果上面的说法成立,我们就应该有机会选择留着最后吃的“第三张饼”,给自己制定一个最佳的死亡方案:选择一个更人道的,更有尊严的,更少痛苦的,最不浪费社会资源的方式去死。

科学家的目标不应该定得不靠谱:与其追求长生不死的成仙术,还不如寻找一个无痛,简朴,可控的人道死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古人已经讨论过了。古人说“上医医未病;中医医将病;末医医已病”。这里的“医”不是医术,而是医道。“末医医已病”不是指最差的医生治疗已经生病了的病人,而是说“医已病”是医生们最起码的奋斗目标。

医未病就是防病,防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病都能防止其发生。而如果什么病都能防,人的免疫系统一辈子保持丝毫不被损耗,那除了挨雷劈这类的意外事故以外人就不会病死,也就等于是长生不死的仙术了,所以说“上医”实际上等于“仙术”。

医将病就是知晓患病的风险。知风险就等于知道免疫系统的漏洞。如果能预先知道自己的免疫系统有那几个漏洞,选择一个比较“人性化”的漏洞,不就等于我所说的“挑第三张饼吃”了吗?所以说,给自己量身定制一个“好死”的病不是不可能的。或许我们有一天真的能成为“上医”,防百病,人人成仙;可是今天,我们应该朝着“中医”的方向努力,知风险,规避恶性风险。

奥巴马提出的“精准医疗”在医道上说充其量不过就是“末医”而已,我们完全可以提出一个更高档次的医学理念。“整体健康”至少是“中医”,从医道的角度讲是另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

如果我们的医学科学能达到“医将病”的水平,那带来的不仅仅是医术的革命,更是社会文化,伦理,经济,宗教等各个领域的变革。

试想,如果我们在50岁的时候能去医生那里做一个全面的免疫学检查,阅读一下前半生抗击内忧外患的抗争记录,找到一些因为早年免疫力透支而导致的难以挽回的漏洞,于是知道了几个可能导致我们在30-40年后死亡的“病种”。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走上一条充满释怀的“死路”,在三五个可能的病种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三张饼”,可谓精准死亡,或者叫“选饼(病)”。

这不就是我们所向往的“知天命”吗?

能“知天命”的人,会把最后的几十年如何度过?他还会去信上帝吗?还会争权夺利吗?还会买保险吗?

“知天命”的权利又该归谁管理?个人?家人?社会?政府?这个权利能用金钱换取吗?

这些都是有趣的问题,也是我不能回答的问题。我能做的,就是努力让精准死亡成为可能。
 


 

相关博客:

用“整体健康”来补充“精准医疗”

疾病可以诊断,健康如何评估?

死是命还是运?

医改需要回答的问题:如何死?
 

免疫组研究的相关博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韩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1076893.html

上一篇:iCubate全自动多重PCR分子诊断技术平台获美国FDA批准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id'])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idtype'], values['id'], values['clickid']); } }
<!----><!----><!----><!--更多-->
function bigImg(x){ document.getElementById("wxcode_sed").style.display= "block"; } function normalImg(x){ document.getElementById("wxcode_sed").style.display= "none"; }
收藏分享举报
<!--
作者的其他博文和热门博文的原始位置,移动到了右侧
-->
当前推荐数:21推荐人:吴炬黄旭王恪铭李颖业刘德力占旺龙晏成和方乐骆小红李哲林武夷山吴超蔡小宁张铁峰王宗海臧筑华苏德辰代恒伟姬扬李毅伟李胜文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举报 [7]崔尧  2017-9-20 06:54请问,那个免疫学检查所需的检查项目有哪些举报 [6]代恒伟  2017-9-20 06:39同理可得: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350551&do=blog&id=1067938  消防需要看“中医” 举报 [5]张铁峰  2017-9-20 05:25有意思。举报 [4]骆小红  2017-9-20 02:12好想法,快上道了——从医学到医术进而到医道,再进一步当然最根本的还是了悟、证悟终极之道——佛道(了生脱死之道)。佛教的平常修行,临终关怀,往生助念,死后超度(中阴身成就)都是为了精准死亡,更是为了精准生命设计,并且是最完美最殊胜的精准设计。广大佛教徒在实践体验这种精准生命设计,准确预计自己死亡日期并在没有任何痛苦病症情况下按预计时间死亡的例子也时有耳闻,并非罕见,这充分说明佛教已经完全掌握了生命的终极规律,完全可以做到生死自在,自己做主,目前我们也在亲自践行中,期望广大科学工作者关注。举报 [3]刘德力  2017-9-20 00:31应该提倡这种说法。举报 [2]黄旭  2017-9-19 23:54好想法,最后的生命阶段需要尊严。举报 [1]吴炬  2017-9-19 23:08创新的前提是敢想。赞看问题的角度。


 


 

**

+++++++++++++++++++++++++++++++++++++++++++++++++++++++++
 

Heritage landmarks of my horizons (我的视野的传统地标 ) - - -


 

** Epilogue **

转载授权说明 - Postscript(epilogue) - 阅读我写博文的视野角度 -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7277-1071424.html  

四位一体, 四愿读写博文 Postscript(epilogue) for governing all my blog posts

独立的时空, 自由的思写。劳作 (Labor)、艺术 (art)、游戏 (game)、学问 (knowledge), 四位一体; 四愿读写博文: 正义(Justice)、良知 (conscience)、自由 (freedom)、独立 (independence)- leading to integrity, compassion, and mutual respect 照镜验心,久而久之习惯自然, 我手写我心,写出心安而淡然、端然、坦然。


I can't ask or practice wisdom as I believe it's not by gain of your own effort but given by God like kindness, grace and mercy.
劳作(劳工),艺术,游戏,学问(知识)-
我不能要求或实践获得智慧,因为我相信这智慧不是因为你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而是像上帝的慈爱,恩典和怜悯所给予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7277-1076981.html

上一篇:无格局的希拉里仍然不悟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