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23 (1)
2024 (1)
将意若觉
君不见,意之顺兮方谓术;花落惟堪金秋色,风长远舟踏波帆,朝绪栖暮禅。
君不见,意之润兮方谓艺;石承水漫消涩尽,山载雾流芳霞漫,残阳依峰峦。
君不见,意之力兮方谓志;虎跳流中轻舟迈,神女峰下纤夫酣,冷霜皓月晚。
君不见,意之柔兮方谓情;弦幽音遥风解语,馨素声弥寂若婉,言痴诉却难。
君不见,意之融兮方谓德;和田温润素为安,青田韵透默为兰,契真落燕然。
君不见,意之然兮方谓道;水穷云起空念远,行草流魂伊自展,兰蕙深幽湛。
术苑艺尤现,志存情生远。
安如修竹谁复语,湛若霜月知何年。
落花,飞燕;皆似漠然心动那瞬间。
作者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古人探索着如何使其摆脱具体形像的束缚,从而走向精神的深远。琴棋书画,及各种艺术均是如此。正是这些探索,赋予中华文明在精神领域里的厚重。儒释道更在此集大成。西方哲学家叔本华也关注到“意”,但却在此陷入负面的一边。他认为人无法摆脱“意欲”的控制,从而陷入悲观主义。然而,从更广阔的哲学视野来看,如果有一种行为最能引发人类堕落的话,那么它一定也是最能促使人精神觉醒的方式。精神仅存在于从整体去感受生命之中。当我们只停留在意之“识”的一域,那精神己离我们远去。
没读过Emerson。唤起本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对所谓思想我不太关注,却在意“思想”是否能引发不同的,深刻的感觉。这世界上,没有艺术味道的思想太多了。
关于宋朝的理学与心学,这次在走访朱熹故里的五夫里古街时无意中走入了北宋胡安国的兴贤书院。站在书院内,内心感动不已。感受到他的理学思想精深。正心(良知)为本源,理则格物致知而体元。你查看一下,可看到他的篇章内容。
现代人意欲放纵,已迷本心。如何唤起本心,我觉得重点在于敬畏之心而自然之意。我以前写过因为美而知道敬畏,因为敬畏而起了生活趣味。哲学,宗教,大自然之爱缺一不可。或许欣赏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音乐,美术,好的文字)是理解性地慢慢进入心性的一个方法。
一些感想。
谢谢,很高兴又看到你。我写得也不轻松。从来没有一首诗用那么长时间。因为范围太大。
“术”从根本上说,是理。从理到心,对每个人,每个宗教,每个文明都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课题。许多文明,因为从理没到心,从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华文明在宋朝,才真正产生理学与心学。但是,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心学还是传承不力。所以,理的偏执无所不在。
最近写的,都没有复制于论坛。不想与人争论,只还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