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鲜果或冰冻水果加红糖或蜂蜜打泥,装模,冰冻,吃。就这么简单,放心。如果用冰冻水果要加少许水。
红的是草莓,黄的是桃子。做了绿豆冰棍,结果不招待见。谢谢网亲沉鱼的提醒,这里把自己对加淀粉或糯米粉的感觉再叨唠两句: 对于水份大的冰棍如绿豆、西瓜要放一些开水冲烫调开的淀粉、糯米粉,来调口感,否则就象啃冰块。要是草莓、桃子等这些水分少的水果打浆时不放水,即使不放淀粉也还可以。
夏日的冰凉,不全是现代人的享受。冷饮,大约起源于 3000 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富贵人家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广泛。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楚辞·招魂》中有“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可见当时冷饮制作的水平相当高。
唐代更开始公开出售冰制品,据《唐摭言》载,盛夏蒯地人卖冰于市,过路人热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为快。却不料卖冰者自以为奇货可居,故意把冰价抬高,结果路人一气之下都忍热走开了,不一会,冰都融化了, 蒯地人终于弄巧成拙,赔了本。晚唐时,商人为了招徕生意,更在冰中加糖,吸引顾客。
冷饮在宋代发展得很快,而且种类繁多,出现了冷饮专卖店。杨万里诗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北宋汴京 ( 今开封 ) 的冰店里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当时的冰镇酸梅汤,更是风味独特。南宋临安 ( 今杭州 ) 街上卖的有“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宋刘松年的《茗阅赌市》、宋书家的《半茶图》,还把出售冷饮场面画入画中。
元代以后,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带来了冰淇淋的出现。明清时,不少美味冷饮名品相继出现了,仅《红楼梦》中就有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凉茶及玫瑰卤子汤等记载。
冰古代已有多种用途,如祭祀荐庙、保存尸体、食品防腐、避暑冷饮等当然,古代能享受冰食冷饮、大量用冰的,多为权贵富豪。《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载有杨国忠以冰山避暑降温之举:“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难怪历代帝王和豪门富户都大力营建冰库了。应当说夏日的冰凉,是现代普通人的享受。
古人不仅冬日藏冰,即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而且掌握夏日制冰的技术。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 硝酸钙) 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
古人取冰 、藏冰比我们想像的要繁复得多,这以后再讲。
要感谢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灵感~~
我喜欢绿豆和桃子的。
俺最佩服枫枫,无论是讲点啥,最后总能引经据典,就说这棒冰吧,还能推到宋元。。。佩服佩服:)
要看果汁机能打多细~~试过加一点煮过的胡萝卜(易打烂),还行,就是麻烦~~
试试吧~~不麻烦~~我这么折腾的原因是娃吃水果棒冰比吃实际水果数量和种类能多些~~
能省一些银子,但不很多~~用我的模子,一磅草莓也就6-7根棒冰,还要加红糖或蜂蜜。只是用料实在得很~~
祝姐姐旅行愉快~~
能省一些银子,但不很多~~用我的模子,一磅草莓也就6-7根棒冰,还要加红糖或蜂蜜。但是用料实在得很~~
祝姐姐旅行愉快~~
跟宝贝儿和楼下的姐妹们说声88.。。暑假后回见啊~
主要是水果的比例和糖份的质量自己心里有数~~味蕾在低温下对甜味反映低,既然要用糖,还是红糖和蜂蜜好些~~
谢谢巧思巧手的林枫分享,祝夏日安好:)
很高兴又见到你~~对于水份大的冰棍如绿豆、西瓜要放一些开水冲烫调开的淀粉、糯米粉,来调口感~~要是草莓、桃子等打浆时不放水,即使不放淀粉也还可以~~
谢谢你的提醒,我把这些加到文中去~~
这乐观精神真是可贵~~姐姐的留言可能被就着冰棍吃了~~祝姐姐夏日凉爽~~
其实也有些小麻烦:毕竟不能整众多冰棍模子一起冻,就要反复地做。。。
前些天看的传记里一家人说,富人夏天吃冰,穷人可以冬天吃冰,后来大夏天下了冰雹,他们说哈哈我们吃刨冰吧!
问好桐姐姐,花花妹妹和林枫妹妹,这个够清凉,夏安!(^O^☆♪
喜欢就吃~~夏天水果多多,比冰激凌健康些不是?
真简单。
我最喜欢吃冰棒了。看着正流口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