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小报”寻根又四十二篇。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咱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说法。啥意思呢?
“你”喊了半天“毛主席万岁”,结果太祖认为“你”丑,喊“你”去“整容”,去山上和乡下“整容”。
有人说上山下乡“整容”也不错,对“你”有好处,比如大祖同志,当年若不是被太祖鼓捣着下乡去陕西梁家河子,就不会有此刻无任期限制的常驻中南海的户口。太祖这个“明月”很够意思,强制“你”上山下乡去“整容”属明月的真情反馈。
也算一种解释。如美国话所说,解释如同内什么,每人都有一个。在此先不批改这个解释了。
有些情况,就不那么容易解释。比如文革时北京53中学的小老师包康玲的献身一事。
包康玲是谁?上“小报”:
取自1967年秋,北京五十三中的“井冈山”、重庆的“山城怒火”还有北京红代会赴渝战斗兵团及北京石油学院的合刊。
包女士是北师大女附中的高中毕业生,文革前才分配到北京的五十三中学做语文老师。文革起,包女士算“太祖最忠实的红小兵”,到重庆去“捍卫太祖路线”,结果为了“保卫太祖”死于枪战。
年轻孩子,被太祖号召,投身“文化大革命”,战死。文革的重复故事,包康玲有什么特殊的?
确实,类似的情况,在前面“小报寻根”的第73篇(文革武斗“壮烈”者的家属与太祖)与又二十六篇(刘胡兰“死的光荣”,哪朱庆芳呢?)涉及过。原本没打算就包康玲的事儿单写一篇,但是…….
包女士对“月亮”的那份心意,实在是让已经见圣不圣的本老汉放不下……
“我跳着,喊着,百感交加,不禁热泪盈眶,…….日夜想着见到您,……我决心永远听您的话……..向您老人家宣誓,请您看着我吧。”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鼓励着我去冲锋,…….哪怕自己牺牲了,也心甘情愿。”
“我使劲地学毛著,使劲武装自己的头脑,准备更激烈的斗争。”
“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如果,包女士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不是宣传品,换句话说,日记是“真实的”,那么,她确实死的“心甘情愿”,毕竟是为了她热爱的太祖事业,献了。在子弹击中她的身体的刹那,她可以是“幸福”的。
献身,有没有些许的犹豫? 顾忌? 不确定?
包女士在北京的学妹,也同她一道去了重庆的另一位“小将”,胡依年女士写了个悼念文章:
其中一段:
“为了文化大革命的彻底胜利,我就是死了也甘心,只是要死的有价值!………我只是希望我死后,同志们能知道我是怎么死的,死在哪儿,也就满足了。”
应该是有些不确定,不怕献,就怕献瞎了。
包女士的这份不确定不是没有先见之明,她死后,她为之献身的“月亮”,就是太祖,没什么表示。
从包女士献身的那天,到太祖自己活满生命周期死去,整整九年。这九年间,太祖没对包女士或是任何为他的文革“事业”献身于刀枪之下的小将们做过什么。
事实是太祖没有公开的说过一句话,表过一个态,写过一个字。零!
文革中死去的小将们是真心的对着“明月”,可“明月”在忙别的事情。
当然,文革还是达到了太祖许多目的,比如抓坏蛋,把刘少奇与林彪这两个大坏蛋抓出来了,把邓小平这个二坏蛋也抓出来了,还是两次。就算另一位暂时瞒过太祖的大坏蛋,江青女士,也被太祖钦定的“接班人”华主席,在太祖死后很快给抓出来了。
只要沟渠是可观的沟渠,“明月”不回报就不回报吧。
后注1:网上搜到的包康玲女士的照片(卜伟华先生的博客),比“小报”上的那个清楚些:
后注2 :包康玲女士如果活到今天,应该是72岁(推算)。比她小几岁的学妹,前面提到写悼念文的胡依年女士此刻生活在北京,信息网上能查到。
后注3:包女士的家庭情况不详。
后注4:文革中太祖当然只能是“红太阳”,侃历史,降价为“明月”,太祖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