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文革时,从1966年秋天始,全国各地一下涌出许多“革命群众”办的报纸,后来统称“文革小报”。乍一听,该是好事,出版自由毕竟在咱那个宪法里写着,文革涌出众多报纸,也算促进宪法执行。行宪, 岂不快哉?!
没那么简单。虽涌出许多报纸,没有一张敢说一句反对文革的话或是建议太祖爷去五七干校磨练筋骨意志啥的。出版“自由”是太祖管着的“中央文革小组”定义的“自由”,后来说停就都给停了,连不停的“自由”都没有,前后延续了大约两年。这是最早的“小报”之一:
(才发现,九一三,这个创刊五周年时,林大帅摔下来了,呵呵,纯属巧合。林大帅“红”的时间比“小报”还是长不少。)
这些报纸, 拜太祖、颂文革、折理横、色彩强,并暗携那多的拐弯幽默成分,是文革“文化”的“土豪”型化石。老汉最近读了一些,从中发现许多老汉之所以成为老汉的“原来如此”。这里做个系列,将小报给大家抄录、翻译、侃开去。这是第一篇:加法还是乘法?
下面的小报是“教育革命”,应该是教育部“造反派”办的。这是报头:
在那天的报纸上,有这么一篇:
老汉记性不好,文革时的课本有记忆,不确定。见了这个,记忆清晰回来,这就是当年的那个课本呀(老汉就是67年底68年初北京小学复课后的“超龄”一年级学生)。虽说是“征求意见稿”,后来的“发行稿”变化小小地。这是前六课的课文:
老汉后来有个毛病,去菜市场买菜,经常把长茄子与黄瓜买混了。虽说形状相近,二者味道、质地、颜色其实毫无共同之处。可是,这两家伙在菜市场里价钱极接近,都是x块钱一斤。几次下来,既然长茄子是x块钱一斤,黄瓜也是x块钱一斤,长茄子就是黄瓜深植老汉脑中,以至家有特色菜谱,烧黄瓜与凉拌生茄子。
长茄子与黄瓜都能混的蠢事,很让老汉没面子。不过一直不知这问题出在哪里。重温此课本恍若大悟。文革时学校是没教逻辑,像:
A=C; B=C。 那么就有:A=B。
可是简单的逻辑潜意识孩子们还会“实践出真知”。既然咱党、咱国、咱太祖思想、咱文革、咱太祖路线、咱总路线、咱大跃进和咱人们公社都是“万岁”,咱党就是咱国就是太祖路线就是文革。“逻辑思维”的习惯性延伸,结果就是烧黄瓜与凉拌生茄子。老汉这文革传人货真价实,不是吹的。
烧黄瓜就罢了,不耽误大事。课文里还有更不靠谱的。课文一至六,用的最多的字是“万”,共14次。除了万岁,太祖爷以及“总路线”与众不同,都“万万岁”一次。“万万”是一万加一万还是一万乘一万?这差别大了,涉及太祖有活两万岁还是活一亿岁的潜力。因为太祖万万岁是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课,当时无论加法还是乘法都还没教呢。可是,一加一这种基本运算,一般孩子会懂,就是有了一个茄子又有了一个茄子。乘法就天方夜谭了,四年级的事儿。所以那个“万万岁”在本老汉的同学同伴们学习并高呼时,应该是潜意识的两万岁,不是一亿岁。不知这对太祖后来的实际高寿只有82岁有无影响。
万万岁的困惑,不单是太祖的寿命的问题,更长线的是建立了老汉们数学与语文不协调的基础。语文革命往前冲数学拖后腿,一种结构性不协调,有革命理想没革命手段。跟女士们的橱窗购物似的,越欲望越失望,失望了还欲望,造成后来许多东西不协调。害的邓大人文革后不得不设法协调、让“两手都硬”,又发财又不缺德。再后来江大人用“戴表”协调,又继续担当“没钱先锋队”又不影响发财。直到现在习大人还得继续协调,为把“权力关笼子里”得先把从“主席”到“小组长”的责任都负起来。
文革的影响,想逃是逃不掉的。待老汉给您慢慢寻根。
再付几段课文:
除了王八万寿,人,几人能过百,可当人坐上那个龙椅,没几个不利令智昏的,要是我,有人天天在我眼前喊万岁,也敢信自己会逆生长。
很好,开眼界了,以前没见过这么多,如今还有幸见证荒诞,真要说声谢。
暖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