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 的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之间,都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与经济腾飞,从人均GDP 几百美金,到了5位数,跃升为发达经济体,成为“东亚奇迹”的典型代表。
台湾的经济跃升十分显著,按世界银行的数据,1990年台湾人均GDP达到 13600 美元,几乎是当时中国的 41 倍! 而中国在这40年期间的前30年净折腾了,人均GDP提升有限,仅在几百美元区间。
国党和共党,都是从中国走向共和之路上产生出来的政党,有很多相似性。 比如都被苏联的马列主义影响,搞武装起义。《走向共和》中的孙中山,在扳倒清廷路上一遇阻碍就搞暴动;蒋介石1923年亲去苏联取经红军,接受援助和武器,回来就成立了黄埔军校。 再比如搞独裁,军阀互斗,两党互斗,党内内斗,像乌眼鸡似的都想把对方往死里整。
但国党和共党最大的不同是国党坚持了私有制。1949年两岸分治后,都进行了土改。中共废除了地主、富农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把田分给没田的农民。这曾经深得民心。而台湾是采取政府管制的“温和土改”,没有消灭地主阶级,而是先推行“375减租”,要求土地拥有者收租不能超过收成的37.5%,减轻佃农的负担;同时也有法律保证地主的权益。
然后国党把从日本殖民者处收来的土地分给农民,无田户可以领半公顷(1公顷约15亩)。 之后国党强制地主不能拥有超过3公顷(好田和旱地有别)的土地,多出来的强制卖给政府。由政府转卖给无田的农民,可以贷款。一时间台湾大地主消失,无数小地主诞生;而中国把土地又收回公社, 说是为了互助,但又不是自愿加入而是一刀切。严重打击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两岸经济发展: 1950年代中国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始), 发展重工业;台湾体量小发展轻工业,扶植纺织品出口;两岸都是政府主导的工业化;
政治方面。1949年国民党迁台后开始“白色恐怖”时期,长期实行戒严、政治高压,实行威权体制。总统由国民大会选出,蒋家父子执政。直到1987年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松动党禁、报禁,台湾进入民主化过渡期。此时台湾的经济已经在人均GDP万美元行列。
1991–1992年台湾国民大会与立法院全面改选,废除了宪法“戡乱”体制,迈向正常宪政。1996年台湾首次总统直选,李登辉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这是台湾民主化的里程碑。2000年后台湾实现了两党和平民主轮流执政。
看台湾的经济发展路径,1990年前的40年威权体制下的发展远比后面的35年快。从1950年约 400 美元 到1990年的13600美元,年均增占率约9.2%。 但之后到2023年的3.2万美元,33年中年均增长率只有2.6%。
四小龙另一个例子是新加坡。 新加坡1965年才独立,起步比台湾晚15年。当时人均GDP 516 美元。1990年人均GDP达到 11860 美元。年均增长 13.4%。新加坡是威权体制至今,一党独大,李光耀执政到1990年,之后从他选定的自己人过渡到他的儿子李显龙执政直到2024年。
2023年新加坡人均GDP达到 85412 美元, 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从1965至2023年的58年中,年均增长率约9.2%,和台湾威权体制时的增长相似。
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落后台湾30年。现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和某些地区,人均GDP达到或接近台湾的水平,但广大的西北地区还差较远。中国1950年的人均GDP低到世界银行报告的“两位数”。1990年319美元, 2023年 12951 美元。 33年中年均增长率约 11.9%。 近年开始放缓。很多中西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该提高工资收入,像台湾那样,让钱“毛起来”。
但中国政府拒绝接受提高工资,进而涨物价,增长GDP的方案。坚持打压房地产中的不正常现象;逐步提升最低工资,推广退休金、医保的全民覆盖;要求企业负担起雇员的裁撤金、工伤保险及女性生育金; 加大农村的扶贫力度。中共寄希望于让发达地区的效益逐渐外溢,使中西部的发展赶上来,抑制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的扩大。
除了国党在经济发展上领先共党30年,台湾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也领先。 1949年国党将大陆的精英带到台湾。中国建国时的文盲率高于80%,而去台湾的大陆人应该都是识字的。
经济发展早,人口素质高,是台湾国党能先于共党进行政改的主要原因。 相信当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人口素质继续提高之后,政体改革必将开始。 因为思想的进步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就像自然界的熵增加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