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黎

拿得起,放得下。
个人资料
BeijingGirl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身边的不孝子

(2024-09-01 08:30:29) 下一个

“孝”这个字和其概念在中国是何时出现的? 古文学者认定是3千多年前的商朝,带有宗教和神皇色彩。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才有了道德伦理层面的“孝”和“孝道”。 在孔子时期, 中国以父系亲族为组织基础的社会,趋于定型稳定。 孝和孝道成为了宗法伦理的核心。

网上有人掰扯唐诗宋词,还有人做诗词。可是与孝对应的英文估计明晰的少。 dutiful、filial、piety 形容词和名词, 看上下文使用吧? 文城有位牟山雁教授,应该有高见,可惜没见他多时了。

其实我更喜欢艳丽有情趣的词牌名 - 虞美人、鹊桥仙、醉花阴、长相思。 还有苏幕遮、钗头凤,念奴娇,浣溪沙。。。太多了。 。 中国人的音律诗词最盛的是唐宋,比英国的十四行诗至少早了6、7百年, 如果追溯到《诗经》, 那就又要再加上一千五百年了。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恩德的情思源源不绝, 想要报答的父母之爱像天一样浩瀚无边。 但是人类繁衍的天性一般来说,总是对下辈的关爱更多些。 而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 又给对老人尽孝的问题增添了烦恼。

社区的微信群,经常有对于照顾老人的议论。 在7月暑假开始的时候, 小草妈发言又引起大热,留言过千条。 她父母有两儿一女,小草妈的父亲需要医药费6万元, 她就问是否该出, 她想 “意思一下就行了”。 她的哥哥如今在老家和父母过。 老家父母的房产和财产将来是要留给哥哥的。

她和弟弟都上了大学,在深圳成家立业。 但是弟弟的两个娃都是父母带大的。 当初她也同时求助父母,父母还是选择了帮弟弟。 她就觉得既然如此,兄弟就应该多承担一些父母养老, 她说自己可以出五千, 或者回老家“探望父母出力,给点水果费”。

我想6万元又不是什么大钱, 何苦这样斤斤计较。 特别是小草妈就在这之前还问过我, 她家小草到美国西岸南加参加夏令营的事。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她又带小草来了两个星期(下面她分享的照片)。 夏令营上午上课, 下午游玩。 机票食宿师资,虽然住在美国家庭里,也要花不少钱吧。 何以到父亲的医药费, 就如此计算呢。

群里讨论的很热烈。 一些人说, 女儿不继承父母的财产, 也没得到父母的帮助,不应该出钱。 说这话的大多是女邻居。另一些人说,都是爹生父母养。 大家应该都分担一部分。 说这种话的大部分是男邻居。 坦白说这类问题在群里讨论, 七七八八根本没个准。 然后有人说, “是不是女婿不想出钱”?, 这一下就开始吵架了。

就算她不继承财产,父母没有帮她带娃, 那一万块也应该出吧。 兄弟俩各自两万伍, 也合理一些。 后来她说, 是考虑到以后父亲可能不时需要钱, 所以现在不想给多。 听起来让人感觉有点冷血, 也为她的父母心酸。 这个女儿, 也是当初父母辛苦供养上大学呀。

她如今工作不错, 嫁得也不错。 家里条件挺好, 可以带孩子暑假来美国夏令营,怎么给父亲出点医药费就这么费劲啊。 当然,外人不知道她家庭内部的情况。也许她一直觉得父母重男轻女。 

居然还有人说, “为什么我要供养父母? 他们有供养我一天么”?,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难道是喝风长大的? 如果子女有能力, 对父母有所供养, 这也是积善修福的事情啊。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多回国去探望一下父母兄弟姐妹。 你会看到中国巨大的变化。 如果家乡还落后贫穷, 拿出点钱来帮助村里, 至少资助一些孩子上学吧。 中国义务教育9年。 给孩子家一个月20块钱,就能让父母打消让孩子停学的想法,特别是女孩子。我就是这么做的。

整天算计怎么跟政府借钱投资,买辆车也贷款,把钱去投资。 就算有了遗产十亿美金,又有什么意思? 中国的西北农村还贫穷。 你跟政府有仇, 跟中国的穷人也有仇? 很赞赏文城一些网友的做法,有了时间就开始回中国去陪伴父母家人, 给家人亲戚、周围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给政府提改进的意见。 我现在也做不到回去长时间陪伴父母, 惭愧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7)
评论
野性de思维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点赞!每家都有一本难唱的经,从来就没有掰扯清楚过的。几千年来,这个主题,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题目,尤其是近几十年,当人们手头的钱富裕了之后,问题不仅没有变得更少了,反而成倍增长了!没钱的时候,有苦同享有难同当,这话所含的真理成分较多;但有福的时候,也就是有钱了之后,问题全来了,基本上不再存在可以公平公正摆平的可能性了。为什么?人性啊。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从来都是一个丑样。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这类事,自己凭良心吧~~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谢京妞对拙文美言。我觉得还是汉儒篡改之前的观念比较自然醇厚:父慈子孝,而不是单向强调孝;孝应该是自然的,而不是强加的。我想这也是你文中想说的,对吧?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中国文化是非常重视孝的。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还能够爱谁呢?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客家人首先就一定要生孩子, 之后还一定是男孩子。 真的有点吓人。 深圳有不少。 @京京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难怪了。 客家人好像特别的重男轻女。 唉。 偏偏生出这么好的女儿。
太爱北京了 回复 悄悄话 她父母住东直门外交公寓那边,妈妈是客家人重男轻女,从小就区别对待儿子和女儿,儿子习惯了觉得就应该什么都是他的,好在闺蜜的先生是难得的德才兼备对她又特别好。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说一下, 这篇文的照片来自邻居。 我加了注释。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但是你闺蜜人很好。 人和人真是不一样啊。 她父母把房子早早地给了儿子, 现在住哪儿? 以后怎么办? 他们用钱的时候咳在后头呢。 @京京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问好京京。 你闺蜜的父母太够呛了。 是不是重男轻女啊。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不知是不是我有点“迂腐”。。。。 @牟兄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我看这篇文章, 写得很好。 说明了孝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不过现代理念已经有改变。去除了封建皇权之类的糟粕。 但是中国人还是应该保持珍惜家人的观念。 记住父母的恩情;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牟兄
太爱北京了 回复 悄悄话 我闺蜜父母三套东城区的房子给了哥哥她什么都没给,她一提起这事儿心里就不舒服可是爹妈一有病有事还是要靠她,因为她哥有仨孩子顾不上。闺蜜说了不管怎么样也得给父母养老不然良心上过不去。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后来就睡啦。 早上才开始继续写文。 方才去拜读了大作。 @牟山雁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牟山雁' 的评论 : 谢谢临帖留评。 早上见到你的大作就想, 好巧啊。 我是昨晚写这篇开的头。 想到你的。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牟山雁' 的评论 : 给牟兄上茶。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古代提倡以忠孝治天下,孝在中国文化中的确很重要。不孝可是不小的恶名。
承蒙京妞提起,我的确曾有拙文一篇谈孝,有兴趣者可参考: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39/202401/27564.html
西方人研究孝的著作见 https://uhpress.hawaii.edu/title/selfless-offspring-filial-children-and-social-order-in-medieval-chin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