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中国,常在家里陪爸妈。 有时间就到他们的书橱中翻书看。 我留学美国第一次回去探亲的时候,送给老爸一本《雪白血红》, 是我在旧金山上学时的一个小书店买的。 老爸也把书送给祖辈看过。 祖辈中有曾经参加过辽沈战役的四野老军人。
《雪白血红》的作者张正隆1947年出生在东北辽宁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 后来成了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的中校干事。部队作家的情怀, 是铁血的浪漫。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集合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1988年完稿, 1991年在香港出版。
著名的关于辽沈战役的书。 我也没时间全部仔细地看。 找标题有趣的章节看, 找有祖辈参加的战役看, 还有就是看到那些纵队领导和林彪的事情。
共产党的历史在1945年以前,就是一部挨打挨抓挨剿的历史。 国共曾有两次合作,北伐和抗日。 苏共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也和国民党有两次合作。 第一次是抗日。这第二次就是泡了蒋介石。
国军60军军长曾泽生率众起义。和萧劲光(中)萧华(左)交谈。
中日战争时最先公开支持中国的是苏联,仅1937-1939,就有两亿美元援助中华民国的空军和陆军。 而美国,抗日的前几年一直对日出口钢铁,汽油,棉花等物资发战争财(这是美国一战时的招式)。 直到1940年下半年才发布了对日禁运令。
美国的转向使日本极为恼火,1941年偷袭了珍珠港,把美国彻底搅进战争中。 蒋介石成为美国座上宾; 全中国很多老百姓对他顶礼膜拜。斯大林也看好蒋介石。
当英美苏三巨头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协议摆在蒋介石面前时, 他才知道被卖了一刀。 弱国无外交。 罗斯福为了让苏联对日宣战, 答应了斯大林的要求。 虽然后来美国又有反悔, 造成了北方四岛和阿拉斯加附近岛屿等至今的国际问题。
日本投降的1945年815, 蒋介石踌躇满志,有美国撑腰。 斯大林以前看不起延安的土包子, 说中国 GCD 是一群“人造奶油式的人”。 但他那时的战略眼光变了, 不想再看着蒋介石和美国那么亲热,苏联要和美国抗衡。
当时苏共国三军都争相进入东北。 苏军最先到,接受了日军的大批装备;中共的部队日夜兼程,进入东北就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国军则正忙着在各地接收物资和财产, 慢了一拍进东北。
苏联人在斯大林的命令下,和蒋介石玩儿了一手。 杜聿明飞到长春时会见了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洽谈接收东北事宜。 元帅满脸笑意,说中苏友好,欢迎欢迎。 杜将军请苏军在营口掩护国军登陆。元帅一口答应,还画了一幅苏军位置图,写明苏军营口警备司令部部署,交代了掩护国军登陆要旨。
6天后,杜聿明带着“联络图”,乘美舰驶进营口港,苏军不知去向,共军已接管港口,进入阵地,准备用枪炮欢迎他。 此前,国军想经大连进入东北。苏军说大连是商港,允许军队登陆就违反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想在在葫芦岛登陆,也被苏联阻止。 只剩下一处美军控制的秦皇岛。 那是一条漫长的出关之路,枪炮之路。
国军还没运完,南京的学生上街游行, 高呼“苏军必须立即撤出东北“,蒋介石本想借此给苏联施压,顺利接收东北。 斯大林却顺势突然下令苏军撤离。 共军比国军先行一步进东北,立即补上苏军留下的地盘。 把国民党闹了个倒憋气。
(上)国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向共军投诚。(下)在东北和林彪交手的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解放沈阳时,林彪的野战军已是兵强马壮。
进军东北,毛泽东棋高一着,占了先机。 斯大林不满英美的言而无信和傲慢,为了抗衡美国,在东北把亲美的蒋介石泡了。 “风流倜傥”的蒋介石,东北首败,一败再败;终究没干过“土包子”毛泽东。
========================================================
日本可能才是真正的“韬光养晦”,君子报仇,百年不晚。要“韬光养晦”就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不是“韬光养晦”了。
=======================================
不是东北首败。 在西北,河北,江苏,山东,蒋已经败过好多次了。 共军攻克石家庄,济南,开封,洛阳都在辽沈战役之前。
其实爸爸不是独生子,他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当年在四野,他不是冲锋陷阵的,在后方,当然能见到林彪
说到这里,说说我的奶奶,大连人,家境很好,非常漂亮,不然怎能二婚嫁给一个从未结过婚的富商,就是我的爷爷
妞妞鱼块
但不管怎么说,最终国民党的腐败导致了国军最后的失败。”。 国军是抗日的。 但老蒋也是心怀鬼胎的。 比如让非嫡系去打之类的。 @灵溪
“往深里想想, 说这话的,和骂大外宣的是同一类人, 虽然话不同。 这样的人要有了权, 都是独裁者。 台上台下而已。”。 文城有一种风气, 好像骂别人“大外宣”、“五毛”是一种“高尚”得行为。 其实往深里想, 这类人就是文革红卫兵的思维。 以后我会写批判这类思维的文章的。
中国在文字上最开放的时期是文革结束到89年之前。《血红雪白》就是那个时候的作品。张正隆对林彪的描写,差不多将他神化了,但也让人感觉很贴切。他是完全站在中立的观点进行写实性描述的,好像说过,过解放军像过蝗虫,将老百姓的食物都吃光了。说共军进入东北的时候,让东北老百姓大失所望,因为穿的像叫花子一样。国军进入东北,老百姓觉得这才是自己的队伍。
那个年代,类似的书非常多,特别是有很多描写国军抗日的书。那时才了解到,国军才是抗日的中坚力量。
但不管怎么说,最终国民党的腐败导致了国军最后的失败。
==“没有后勤就不可能打仗。美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停止对蒋介石军援,而苏联正好相反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开始对毛泽东军援。这才是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
从小米加步枪的林彪游击队,突然变成大炮坦克多兵种组合协同作战的正规军,东北解放军从第一年连战连败到第二年攻城拔寨就知道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陈毅部队,从青岛得到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后,七战七败的轰动野战军突然反败为胜,消灭了国民党最精锐的几大集团军。
与于此相反,八路军的主力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部队,因为交通问题无法得到苏联军援,只能在解放战争中打酱油。
毛泽东对苏联老大哥斯大林始终保有警惕,有合作也很独立,遇事有对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最有气派的当属电影《红日》里老牌帅哥舒适扮演的张灵甫。
呢军装、貂皮领呢大衣,没有一丝皱褶。
相比之下,解放军官兵的棉袄则有很多皱褶。
已经被大家忘记了吗?呢,相当于把自己也拉黑了
。何苦??
不然,至少1949年,可能还不会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