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生活
随着战事吃紧,日本人攻入晋中平原,环的母亲也带着小儿子即环的小弟弟和两个侄孙(即大侄子前妻的两个儿子)来到成都和他们相聚。环的小弟弟小名叫牛儿,比环小十二岁,整整一轮。环和自己的弟弟及堂弟妹们都管大堂哥叫大哥哥。前面已经提到,大哥哥十来岁时由叔父即环的父亲托人介绍到乡人在汉口开的钱庄做小伙计,因为吃苦耐劳,精明能干,数年后,竟开了自己的钱庄。回家乡娶妻生子后几年后,发现妻子染上了抽洋烟(吸食鸦片)的毛病,他休了前妻另娶(也是在叔叔的准许下),前妻生的一个女儿已经到汉口上学,两个小的儿子继续留在老家,由婶母即环的母亲代为抚养,他在经济上接济他们。
一家在成都团聚后,生计成了问题。前面提到环的父亲因西安同事做了手脚,丢失了给单位雇员的薪金后,遭到解雇,深受打击,身心疲惫,无心再找工作。刚五十的人,“一天到晚怀里揣着个酒壶”。大侄子的家在汉口,成都开有分店,按时店里的伙计就给送钱来了。虽然衣食不愁,孩子们还都有学上,但毕竟寄人篱下,滋味不好受。特别是二十出头的爱女环想要一个手表,一件雨衣,他都无法提供,“有钱你就买吧”。由于积郁成疾,不久便入住当地的红十字会办的医院,被诊断为肺病,不久客死他乡[1]。 由于战乱,无法回乡,只得在成都城外置一墓地,就近安葬。病逝时五十四岁。那年日本人投降,抗战结束。
来到成都后,在三舅的关照下,环子和弟弟狗儿都上了铭贤学校(由家乡迁来的那所私立学校)的不同年级。由于岁数偏大,班里的同学仍然叫她环姐,特别是从家乡逃出来的、和弟弟年龄相仿的人们,多少年后,还是一口一个环姐地叫她。在战乱中,铭贤学校的师生患难与共,互相关照,亲如一家。除了原来从家乡本校来的学生外,还有其他教会学校合并过来的,沿途收留的,还有到了四川金堂后招收的。学校管理人员(大都由老师兼任)和老师们对来源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视如己出。
教师当中由一位L姓老师,早期铭贤高中毕业生,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又回到铭贤学校教中文。L老师人长得清瘦且高,说话慢条斯理,兴趣爱好广泛,集邮,唱歌,拉二胡等等都拿得起,在那个及其困苦的时期,常常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活跃校园的生活,深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校迁到四川时,L老师已经结婚,是早年老家定的亲,婚后夫人带着女儿在老家生活。虽然家属不在身边,但是L老师与其五弟一块吃住。五弟铭贤高中毕业后,考上西北农学院,四年毕业后又赶上铭贤开设了铭贤学院,所以应聘回到铭贤讲授畜牧课程。
因为三舅也是学校老师缘故,环就比起他学生对学校的老师们多了一点关注。先是听说L老师的几个同乡学生常去家里玩。其中一位同乡女学生去时,还常带另一位她的好友,虽然这位好友或者叫闺密来自不同的县。后来又听说L老师和老家的原配离婚了。不久就听三舅说,L老师要结婚了,新娘是他的那位同乡女学生。再后来,是小L老师,即L老师的五弟也要结婚了,小L老师的新娘却是那位闺蜜。参加了小L老师婚礼的人中有好事者,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这位新娘, 似乎已经有了身孕,用现代语言,就是奉子成婚。因为个子较矮,有经验的女士甚至能看出身孕已经有四个月了。
在听到这些议论时,环已经高中毕业,和要好的同乡兼同学丽一起报考了正阳法商学院,都学会计专业。入学后的十月十日,学校举行双十节活动,校园到处都是充满青春活力的男女生们,环和好友丽也在其中,并且留下一张张短发、旗袍、欢笑、手捧零食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