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三十年:(8) 我们的 “三家村”
历次大搬迁示意图: 蓝色箭头/线段为走过的路线,黄色部分尚待实现。
Paducah,Kentucky
---------------------
上一篇提到Paducah 的情况,纯属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 典型的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距离最近的一所州立大学在约一个小时车程之外,那是叫做Murray的另一个小城(我在这里读完那半个学位),想买中国食品得驱车两个小时左右去St. Louis (MO)或者 Nashville (TN), 后来发现在Illinois 州的Carbondale市有一家泰国人开的小超市,虽然货不全但路程减去了一半。Paducah没有大学研究机构,没有大型工厂企业等,当地也鲜有外国人面孔。一次我在一家诊所等孩子看病,门外进来黑人一家,同来的黑人小姑娘看到我,指着我说:“Chinese,Chinese”。这家大人赶紧制止,但也不由得多看了我一眼。显而易见,亚裔在当地也属于稀有物种。顺便说一句,虽然一提到美国南部,人们就会联想到保守、排外、歧视等字眼,然而我们在的那些年,并没有这种感觉,无论语言或行为。当地人可能会冷淡疏离,但绝不会粗鲁冒犯。
毫不意外,Paducah也有华人/华裔/亚裔开的中餐馆,在餐馆用餐时肯定会攀谈几句,但想深交做朋友并不那么容易。这样说没有小瞧的意思,对他们其实更多的是佩服,那种闯劲和吃苦精神。多年前我们曾路过一处更小更偏僻小镇,在那里一家中餐馆吃午饭(地名餐馆名不记得了),结账时老板娘拿过来账单,犹豫了片刻又从自己的围裙口袋里拿出几张纸来。接过来一看,是他们餐馆的电费单。她解释说,对比了他们之前每月的账单,这个月的账单首页底部多出了一行字,因看不懂英文,故不明就里。我们一看,是当地电业部门在募捐,为了某项project(不记得了)号召客户捐钱。走出餐馆后感慨多多,比起他们,我们不过枉多读了几年书,结果面对很多事时往往前怕狼后怕虎,束手束脚裹足不前。
Paducah地处偏僻,信息相对闭塞。没过多久我们还是认识了另外两个中国家庭。因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志趣相投,我们三家很是谈得来,熟识之后来往也就多了起来。这就有了我们的“三家村”。后来搬离了Paducah,我很怀念在那里结识的朋友以及我们三家的情谊,曾写了一篇短文投给当时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发表于二00八年十二月十九日,文中简述了我们“三家村”,村民们以及一些活动。下面就是那篇文章:
----------------------
一些 “三家村”活动的照片:
上图:“三家村”的各种聚餐。下图:“三家村”的孩子们,都是特别勤奋上进,刻苦用功的好孩子。现在他们都学业有成,其中有三个孩子现在是医生,从事的科类分别为急诊、内科和耳鼻喉科。
----------
文中提到2002年的国际女子网球赛事,下面是我们保留下来的有签名的中国网球队队旗(正反面):
下图:运动员训练、比赛;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在Riverfront Park;在家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