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即财富

陈立功的文学城博客:驰纵骋横,谈今博古,飞花扬月,行文交友
个人资料
TNEGI//ETN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贴与学习)外儒内法养猪狗

(2012-04-05 15:41:30) 下一个


(转贴与学习)
外儒内法养猪狗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29652.shtml
/专烤填鸭 

[题记]

记得今年初在youtube上看过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批《商君书》,遗憾的是,这个系列的视频目前已经消失了。今天有幸在网上读到了一篇网名“归一”转贴的博客文章,便决定转贴于自己的博客,以供自己今后学习。这是一篇与前不久由“单亲妈妈俱乐部”转贴的对儒家满怀深情的南怀瑾的文章针锋相对的文章。
   
当我们试图触及中国古典文化时,切不可偏听偏信。

[转贴原文]

在此首先申明:对古代所有思想家,笔者都持尊敬态度,所有的批评只对思想不对人。再看先秦时的社会文化遗产。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给后世留下了《论语》等四书五经;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给后世留下了治国谋略《商君书》。而秦以前,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虽然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足以证明,那时的确是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围,然而儒家并不入流。
   
而秦国,自商鞅以后以法家治国方略,取得了横扫六国的成就,所以,夺得天下之后秦国焚书坑儒,使其它学说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基本绝迹了。然而,仅仅十五年,法家所建立的家业就破产了。这就是说,诸子百家的帝王之道都不足以维持帝王政权的稳定,都不能使帝王的江山万年红,都不足取。
   
所以,灭秦以后,西汉吸取了秦王朝的经验教训,在汉初大力推行黄老之术,与民休养生息的利民政策。但是,在君弱臣强的形势下,各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对汉室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于是,汉室欲采用儒家学说。然而,汉朝统治者也认识到单纯以儒家学说来治理国家也是行不通的。虽然独尊法家的秦亡了,但秦横扫六国的业绩是法家创造的,是不可否认的,只有用儒家配合法家的严刑峻法才能富国强兵。于是,董仲舒在强调法制的基础上,把儒法两家揉合为一体,既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 其实质就是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外儒内法
   
外儒,给统治者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内法,则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提供了血腥的后盾。从而为统治者提供了一条软硬兼施的政治手段。然而,历史还告诉我们,即使外儒内法,软硬兼施,统治者的江山也没牢固,汉朝也随着统治者一起灭亡了。
   
然而,让现代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后来的王朝,明知外儒内法保不了江山而且会断子绝孙,却依然前仆后继,屡蹈覆辙呢?下面我们先看看法家都有些什么东西,使历代统治者如此着迷。
   
前面提到过,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利出一孔,使天下只能有一种民,入使民壹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民壹则农,朴则安居而恶出。”(节选自《商君书:算地》),也就是说,使民即能种地又能战争,使其愚昧安居而恶出,用户籍制度将他们控制的农田里,即能为统治者创造财富,又能为统治者保江山,只能听从统治者摆布。
   
我们来看看法家是怎么做到的。
   
《商君书》开篇便说: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更法第一》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三位大夫侍奉在孝公的面前,探讨着变法的原则,寻求着驱使人民的策略。从后续的文章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国,是君主的家国;所有法律都是为了君主的利益,人民仅仅是国君驱使的某种动物!

   
1、愚民
   
《说民篇》曰: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辩慧,乱之赞也。由此看,《商君书》认为思想、学术、文化不利于富国强兵,甚或导致亡国。究其原因,是因为,民众受了教育,就有了思考的能力;有了思考的能力,就会对政策产生质疑,如此则会损害君主的权威和尊严,破坏统一的政治格局。所以,必须愚民。

2、利用流氓、流氓政治
   
《说民篇》曰:以良民治,必钆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白话是说:利用善民来治国,国家必乱,终至于削灭;利用奸民来治国,国家必治,终至于强大。可见《商君书》这种权术必造成流氓政治。以流氓来压服良民百姓,以小人的勾心斗角来实现互相的纠察,这就是专制君主用官的方法。以奸民制,百姓就会只反贪官,不反皇上,所以:以奸民治,则民亲制。

3辱民、弱民、贫民
   
《弱民篇》曰: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白话为:人民地位卑弱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敬官吏;贫穷就重视赏赐。朝廷用刑法统治人民,人民就遵从;用赏赐来奖励战争,人民就会轻视死亡。因此临战严整、士兵全力以赴,就叫强。民众有自以为荣的尺度就轻视官爵,鄙视官吏;人民富裕就看不起赏赐。治理民众,以刑法使他们知道何为真正的羞耻,战争时他们才会出战。民众贪生怕死,政治纷乱,而去与别国交战,兵众与农民都会怠惰,国家力量就弱。

4、制造恐怖社会
   
《弱民篇》曰: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强之,兵重弱。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弱之,兵重强。故以强,重弱;弱,重强。王。以强政强,弱,弱存;以弱政弱,强,强去。强存则弱,强去则王。故以强政弱,削;以弱政强,王也。白话为:政策建立人民所憎恶的东西,人民就弱;政策建立人民所喜欢的东西,人民就强。人民弱,国家就强;人民强,国家就弱。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又使他们更强,结果,兵力就弱而又弱了。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又使他们转弱,结果,兵力就强而又强了。所以实行强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弱而又弱,国家就削;实行弱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强而又强,就能成就王业。用强民的政策攻治强民和弱民,强民是仍然存在;用弱民的政策攻治弱民和强民,强民就会消灭。强民存在,国家就弱;强民消灭,就能成就王业。可见,用强民政策统治强民,国家就会削弱;用弱民政策统治强民,就能成就王业。

5、统治者的流氓手段
   
《去强篇》曰: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富者贫,国强。。如此,想叫谁富谁就富,想让谁穷谁就穷,在这穷富折腾期间,君主的权威就显现出来了。君主大权独制,使百姓如握掌上,以君主来控制政治及社会的一切,令百姓及官吏的富贵之途皆出于君主之手。例如商鞅用法律手段设些圈套,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规定除国君的嫡系以外的宗室,没有军功就取消其贵族身份。更显现:国,是君的国,以一家制万家,万家必须低贱,以利出一孔达到:入使民壹于农,出使民壹于战

以上是《商君书》几万言里的几个小段。而《商君书》如此直白愚民、贫民、弱民、辱民利用流氓、和流氓政治制造恐怖社会的手段,比比皆是通篇随处可见!
   
然而,这些统治章法,秦以后,并没有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统治者的法律上。但是,知道一些历史和近代史及现实的,都可以在统治者的行为上,随处看到。
   
看完这些统治秘诀,我们已经出离愤怒了,那么,暂且消遣一下。
   
你养过狗么?你看过别人养狗么?你知道怎样训练出一条听话的狗么?哈哈,如果你看过《商君书》就会无师自通。而且,非常简单。
   
1、愚民:狗天生就是民。
   
2、贫民:狗天生很,所以你只需保持它穷的现状,有吃的就行,切忌,不能给狗设立存食物的库房。
   
3、弱民:狗由于缺少食物,天生怕主人
   
4、辱民:狗在不听话和不懂话的时候,打它、骂它,再教它,它会更崇拜你。
   
5、利用流氓:狗本身就是没有是非观念,是仅仅听主子口令的流氓,主子即使在强奸妇女,只要让狗把门,它也会赤胆忠心。
   
6、流氓政治:狗本身就有流氓本性,想让它只听主子的,就不能设立长期有效的法律,设立了,它也没记性,球都不顶,主子完全可以指鹿为马信口雌黄,朝令夕改,一意孤行。
   
综合以上六点,养狗很容易,只要不让狗有存款,有存食物的库房,即使它的猎物,也一定要充公,让它每天都为食物犯愁。不然,你手上的诱饵,就不起作用了。不能让它有属于自己的家,它就会把主子的家当成它的家誓死保卫,你在家可以随便干坏事。这些如果你都照做了,你管理成千上亿的狗,对你只会有利,不会有害。我们可以推断:法家人物,从管子,商鞅,韩非,李斯,大概他们都曾是养狗天才。
   
我们还应看到,法家的法治与西方的法治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制度。西方的法治,其基本的理论是天赋人权,而法家的法治,其基本是针对西周而来的礼治。西方的法治与民主相联,以自由为基础,并以法治来捍卫自由;而法家的法治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的中央集权,法律的权柄完全操持在君主手中,是君主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与手段;西方的法治以权利为核心,它的作用是用来保障公民的权利,而法家的法治是以惩罚为核心,是辱民的手段,是要达到把人训成狗的目的。
   
笔者曾论说:帝王之道,就是以一家,制万家的流氓手段,即《商君书》是把人训成狗的秘诀而已。下面我们再看看儒家的帝王之道。
   
儒家是怎样以一家制万家的呢?
   
儒家干脆地认为君权天授。和法家一样,认为家即是君子的国,国即是君子的家。儒家的思想,就是治理家国的方法。
   
在《孔子家语郊问》篇中,鲁定公问道: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子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效所以明天道。孟子曰: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荀子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在这些文本中,以万物之源的姿态出现,一切尊卑贵贱是天定的,非人力能够左右,君主的权力有上天赐予,其地位不可动摇。在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儒家更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支撑。
   
儒家确立了君子至高无上的领导权之后,怎样听从君子的领导,就是说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那就是仁政,百姓怎样服从仁政呢?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克己为首要,克己为了复礼,克己复礼就是仁的表现。
   
那么礼是什么呢?
   
就是社会制度,就是道德与法律的内容很宽泛。粗线条就是: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纲纪关系,其表现为: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可见,,三纲五常。就是国家的政治架构。遵守了三纲五常,就是的行为。成仁既是国家的政治思想,也是人民的行为准则。
   
从纲纪方面看,儒家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无论皇家、官家、还是庶民家的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都要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及社会、政治地位。《礼记》曰: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可见其范围之广。《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
   
可见,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就是礼。一方面是说:见什么人行什么礼;另一方面是说,自己是什么人,就行什么礼。这样一来,礼数纷纭复杂,难怪秦国人宁可接受把人训成狗的法治。
   
可见,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就是礼的涵义和本质: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以纲纪维系君子的绝对权威。
   
那么,究竟有多厉害呢?我们看些案例就知道了。
   
《礼记王制》曰: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政,杀; 
   
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而非泽,以疑众,杀;
   
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此四诛者,不以听。
所谓不以听,既不必经过正常的由下而上的诉讼程序,杀。 公元前496年,以仁义道德君子自称的鲁国大司寇孔子代行宰相之权,杀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史记孔子世家》。问: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而非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
   
这是中华历史上有案可查的第一例因思想犯罪性质的大案。咔嚓,少正卯因思想言论,被杀,人头落地。
   
到公元前119年,大农令颜异因币制改革问题,对武帝提了一些意见。武帝怀恨在心,令张汤关照颜异,张汤奉旨,调查得知:颜异曾与客人交谈,客人说起朝延政令多有不便,颜异微反唇微反唇既一言不发,嘴唇动了动。张汤据此上奏,说颜异身九卿,见政令不便不向朝延反映,而私下腹诽,心中诽谤。于是,咔嚓,颜异一言不发,仅因微反唇这种类似本能的表现,表达了思想,人头就落地了。这两个四诛例子足以说明儒家的多么残酷,比法家的严刑峻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儒家还给这个君权统治架构设计了一系列细则,用细则渗透臣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刚、毅、木、讷近仁。,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通过 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把人们变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仆,以达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也就是说:臣民遵守了这些细则,就遵守了三纲五常,就是克己复了。
   
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通过臣民遵守忠、孝、忍、隐、讳,牺牲个人本能的幸福追求,就实现了一家制万家帝王之术。
   
行文至此,我们再消遣一下。你养过猪么?你看过养猪么?你想养猪么?
   
如果你了解了儒家文化,还不会养猪,发不到财,真的很愚笨!
   
哈哈,请看:
   
你就是养猪卖肉的屠夫
   
1就是猪栏,把各种猪分门别类。
   
2就是让猪自己遵守规矩,自己出去找食。
   
3就是让猪自己建猪栏,自己去找食,自己进屠宰场,自己割肉。
   
4就是守的猪们,会主动杀掉不守礼的猪。
可见,儒学大师们,深淫此道,但没有建猪栏的地,都是守礼的,连孔大司寇也不过如此。他一生,领着弟子到处游说,指望着能有一块建猪栏的地,实现养猪发财的梦想,但帝王们都不认可,终不得志,惶惶如丧家之犬
   
我们还要看到:儒家认识到的天理,并不是人的天赋本能必须获得自由才可以幸福,而是天生的父权引申的宗法制度,通过国君对天地对祖上的祭祀,类比想象出的君权神授,达到天子统治全权目的。所以,他们并没有把本能的需求视为个人的天赋权利。而是用各种礼法残害人的本能需求,所以,儒家走向了自由的反面,没有丝毫捍卫自由的民主观念。
   
以上,我们分别介绍了法家儒家的文化。现在,我们看看这两种文化综合后的外儒内法是什么样的。
   
在董仲舒的操办下,存天理灭人欲就成了汉朝的政治纲领。于是伦理的法制化,将一切专制礼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触犯礼教,得到的不再是道德的评判,而是法制的制裁。 从某种意义上讲,专制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外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专制残酷的律条,都披上了一层外儒的仁德外衣,使一切法律都找到了伦理依托。
   
翻开历朝历代的律书,可以发现,开头都冠冕堂皇地戴着一顶仁德的伦理样式的帽子。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为统治者的包庇纵容犯罪留下后路,又为律条向每个社会细胞延伸提供了方便之门。只要是统治者不愿惩罚的人,皇帝或者地方官吏都可以轻松地宽恕之,给予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么做,不仅不会有枉法的责任,反而显示出统治者的宽厚仁慈,体恤下情,使法律漏洞冠冕堂皇。
   
当出现统治者恨之入骨,或排除异己时,便可以罗织欺君犯上罪名,堂而皇之的大开杀戒。所以统治者又可以将某个家族成员的罪刑放大为整个家族的罪刑。以族内未能很好地执行礼教,以致出此败类为名,堂而皇之的灭其九族。于是连座等酷刑都可堂而皇之地成为统治工具。满门抄斩就是以此为依据得以执行起来的。
   
与此同时,这种儒法结合的统治方式,还可以延伸到封建宗法社会的每个细胞组织之中,特别是集权统治的后期,国家将法制下放到宗族,族长有权采取法律的手段惩罚族人,而法律这时保护的不是族人的利益,而是宗族制度的稳定,及社会的稳定。只要族长认为有错,就可以到宗祠里对族人实施惩处。统治者之所以支持这样做,还在于族人的不满,最多对抗族长,不会对抗皇权。所以私设公堂在专制社会之所以不是犯罪,原因正在于儒法结合所提供的合理性。
   
还应该看到,外儒内法后,儒生完全放弃了口头上的安贫乐道,也走上法家利出一孔的跑官之路,与耕战农民相同的是:终其一生,忙碌在统治者为其准备好的八股文里,不敢越雷池一步成为没有思想,只能背书的动物。要么,学习礼教传承礼教,做一头贡献自身的猪;要么,考得功名,进入体制,做一条统治者的狗奴。
   
至此,外儒内法的魅力完全展现出来了。
   
大家也该明白:被这套政治架构逼反了的农民,为什么抛头颅洒热血坐上了江山后,依然用这套政治架构。哈哈,猪狗是现成的嘛。
   
然而,必须告诉大家是:礼制是自上而下的压制,是人治的权谋系统,是只认亲疏远近,没有公法,没有正义的辨证系统。无论多大的官员,向上看,都是青面獠牙的主子的主子的主子。向下看,都是夹着尾巴的狗奴的狗奴的狗奴。这是一套没有回流的单向系统,底层的愤怒民情被层层阻断,甚至统治末年,高层情愿装聋作哑,因为,重整纲纪,会遭到体制内的强烈抵制,盘根错节的利益帮派使整个系统礼崩乐坏,已经无力回天。
   
历史也反复的证明,这套系统的官员,自上而下的贪欲和上层为了挟制下层,有意放纵下层内斗的权术,势必造成官员道德低下。
   
还应该看到,儒生们在这套系统中,只能被称为狗奴,已经失去了孔子、孟子创造知识的胆量和环境。并随着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不断地给自己增加绞索来求得生存,也使得各个朝代越来越黑暗,越死越快。到了满清,儒生们连狗都不如了,他们为了升官,大肆屠杀同胞竟然在家书里津津乐道,狗奴之欣欣然,跃然纸上。
   
所以说,儒文化流传的土地,没有自愈自救的功能,只能越来越黑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归一 回复 悄悄话 儒将保命之道:像狗一样活着——一双筷子让一代名将丧命

周亚夫之忠可谓愚忠,而汉景帝则是巨奸。在集权时代,即便像汉景帝这样造就“文景之治”的皇帝,也是相信不得的。

公元前143年的一天,未央宫内肉味扑鼻,酒香四溢,原来,汉景帝刘启要宴请条侯周亚夫。宫殿之上,歌舞升平,气氛和谐。与往日不同的是,有一个14岁男孩儿——太子刘彻。

待到景帝一声令下,周亚夫才注意到,自己案几之上的肉并没有切成肉块,而且也没有筷子。周亚夫以为负责酒席的官员失误所致,脸上立刻显露出不悦的神色,回头向他们索要筷子。

景帝冷笑着说:“此不足君所乎?”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可以看出景帝对周亚夫的表现是不满的。

周亚夫听出皇帝的语气有些讥讽不满之意,但是不明白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索要筷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终于,有一件事让景帝抓住了周亚夫的把柄。周亚夫的儿子从皇家的作坊为他购买了500套陪葬的甲楯,被工人告发牵连到周亚夫。面对责问的狱吏,周亚夫不做任何解释。被激怒的景帝就把周亚夫直接交给了廷尉处理。廷尉依据是“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面对莫大的侮辱,周亚夫以绝食进行抗争。五天之后,一代名将周亚夫吐血而亡。

周亚夫做河内守的时候,当地的传奇术女许负曾经给他相面:日后将封侯拜相,结果却被饿死。周亚夫质疑道:既然被封侯怎么会被饿死呢?许负解释说,是因为周亚夫长有横纹入口,是饿死的命相。

对于周亚夫的死,并不是因为他有横纹入口,司马迁说得很到位:“足己不学,守节不逊。”一个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需要学习,就是今天所说的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周亚夫善于韬略,长于治军,并且忠贞为国,不计私利,固然使他能够走向人臣的至高点。可是一旦他处于权力最高峰时,就不能很妥当地处理好相权与皇权的矛盾,虽然坚持臣节,却缺少足够的理智和智慧,显得不够谦逊,最终给自己带来无可挽回的结局。

太子看着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尴尬略有些惶恐的周亚夫,只好摘掉帽子,告罪请退,快步离去。看着离去的周亚夫,景帝愤愤不平地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周亚夫生于将相之家,精通韬略,长于治军,颇有其父周勃之风。公元前174年,周亚夫驻军细柳(今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抵御匈奴入侵,文帝刘恒亲自视察细柳营并劳军。由于“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文帝也必须遵守军中之令。一身戎装的将军周亚夫以军礼参见文帝,文帝大受感动。出了军门,众臣皆惊。文帝却说:“嗟乎!此真将军矣!”文帝在临终之时,特意嘱托儿子刘启:封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如果天下有危急,周亚夫可以带兵。

为消除诸侯王势力对朝廷威胁,汉景帝刘启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从而引发“七国之乱”。周亚夫临危受命,以太尉之职率兵平叛。周亚夫成竹在胸,以梁国为诱饵,让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担任正面抵抗,吸引七国主力,自己则绕道敌后,断敌粮道。最终,周亚夫不负众望,平叛成功。可是,他的平叛战略有着极大的冒险性:如果刘武那里发生意外,长安城就会失掉屏障,后果不堪设想。所幸,没有发生万一。即便如此,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刘武,岂能和周亚夫干休。于是,刘武每次上朝,经常和窦太后说周亚夫的不是。

不久,由于景帝的器重,周亚夫被任命为丞相。丞相统领百官,辅治天下,需要精通权术,需要懂得权宜。周亚夫性格直爽,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他的相权又岂能不和独裁的皇权发生激烈冲突?栗姬失宠,景帝因此要废掉没有过失的太子刘荣。周亚夫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据理力争,坚决反对;景帝因窦太后之请,想封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为侯。周亚夫以高祖遗诏“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为由,回绝了景帝和窦太后。景帝想封归降汉朝的匈奴王徐卢等五人为侯,周亚夫认为这些人背主失节,又不同意。于是,君臣隔阂越来越深,矛盾越来越大。周亚夫又耍起了性子,借口有病,请假不上朝。尴尬的景帝趁机免掉周亚夫的丞相一职。

可是,景帝仍然对这个功高盖主、名盛一时的周亚夫心怀顾忌放心不下。为了试探一下周亚夫,景帝煞费苦心,终于想出这条妙计——宴请免官的条侯周亚夫。如果周亚夫姿态恭顺,也许会考虑让他做刘彻的辅政大臣。反之,这顿饭就成了“鸿门宴”。

如此“怠慢”功勋元老,周亚夫对这些负责宴席的官员有些不满,虽然有些小家子气,可也在情理之中。周亚夫哪里知道,这正是景帝设下的一计。面对景帝的嘲讽,周亚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过错,更难让他心服口服。周亚夫的道歉,不过是出于对皇权的敬畏,出于对景帝的尊重。其实,这本是件小事,可是如果通过这件事,把周亚夫与太子刘彻联系起来,问题就复杂了。何况,这本就是景帝设下的一计,其结果理所当然的就是上纲上线。
归一 回复 悄悄话 儒家让你丧失智商,儒家的所谓法律就是君王的号令

现代的法律是有契约性质的,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儒家的所谓的法律是君王的命令。君王的话可能互相矛盾,可能与错误,也可以随意改变。但是儒家要做的就是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下属。把一切荣誉都算在君王头上。权利有君王享有,过错有下属承担。

所以岳飞类型的悲剧层出不穷,人民的创造性被遏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统治阶级任意鱼肉,却要感恩戴德。

有个苏联的笑话关于非契约性质的法律的故事:

三个人被关在古拉格(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里,彼此问着被关进来的罪名.
第一个人说:”我上班迟到,他们说我破坏生产,是社会的害虫.
第二个人说:“我上班早到,他们说我一定是外国派来的间谍,想窃取重要机密.”
第三个人说:“我上班准时,不早也不晚,他们说我的表一定是外国货,不爱国.”

儒教的封建王朝处死岳飞用的死莫须有,就是可能会这样,荒唐透顶的法律,出于儒家的圣人(圣上,无不是的君)之口,用秦桧执行。还有意欲罪杀死于谦,另外还有腹诽罪。儒生们从来不考虑君王的法律的和理性,和君王是否正确。

秦桧是遵循皇帝的忠臣(注:不是说秦桧好,是说儒家社会下的畸形儿,罪在儒教),是因为另一个皇帝修改了游戏规则,而被打倒的。总之是皇帝永远是正确的。皇帝的宠臣们来西方的宠物都不如。西方对宠物还爱护,儒家社会的宠物还要满足主人的口福。

儒家敌视理性,重视格言(《论语》就是一部格言集,是没有经过论证的,没有界定使用范围的一本相当差劲的书。)马克思的老师黑格尔就最看不起《论语》,认为孔子太弱智。

如果不加理性分析,果迷信格言俗话古人说,你的智商会变为零。不信?请看下文:

平时我们在写东西或者与人交谈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俗话说得好”这样的话来说服别人。那这俗话到底好在哪呢?大家看完下面的这些俗话就明白了……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
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俗话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俗话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可俗话又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俗话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俗话说:量小非君子!
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可俗话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

俗话说:邪不压正!
可俗话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可俗话又说: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可俗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俗话说:愚公移山
可俗话又说:胳膊拧不过大腿!

俗话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可俗话又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
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帐!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可俗话又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
可俗话又说:兵不厌诈!

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可俗话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
可俗话又说:树倒猢狲散!

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
可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
可俗话又说:瞎猫碰着死耗子!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可俗话又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可俗话又说:一条道走到黑!

俗话说:礼轻情谊重!
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可俗话又说: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
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俗话说:一口唾沫一个钉!
可俗话又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我是一元党 回复 悄悄话 呃,好吧。我就不评论作者对儒家的误读了。至于法家,我当然认为这是强权政治的思想。作者谈论的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只能说是明清的统治思想。如果把他当做中国古代所有朝代的统治思想,则不敢苟同。

反正这篇文章作者,我认为只能说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只懂皮毛,然后再加上自己意淫的推理。竟然可以将宋朝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搬到了汉朝的董仲舒的口中。也能完全曲解仁义道德和礼的意思。

博主不要见到观点相同的文章,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转和学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