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树下

临美两载,春夏秋冬,过红海禅神机; 学道廿年,酸甜苦辣,铸刚韧造灵秀.[
正文

生命的境界

(2009-12-15 12:51:07) 下一个
人生在世的目的就是要追求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繁荣,同时推行仁义的思想和行为。所谓“初为之,衣食;及飞腾,国民。”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属异曲同工。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亦云,正是个人对其自身利益的追求,客观上也繁荣了社会,福利了他人。这二方面是难以分离的。相当比例的人只知道前者,而忽略了后者,或侧重于前者,轻视后者。他们的人生境界还是比较原始的。要追求繁荣,推行仁义,并以之统帅自已的思想行为。具体地就是要“积强能财序仁,削弱贫庸乱差”。如刘备所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然,能有大善就更好了。多少富翁在挣到了大笔的钱后,又将之大把大把地捐出。如:若克菲勒、卡耐基、福特、松下幸之助、盖茨、李家诚、邵逸夫等;也有多少大学生、研究生学成后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支持教育,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洋人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国史五千年过去,可见有多少先贤圣哲因之而成,如老子、孔子、孟子、司马迁等等;又有多少顽凶奸佞因为失去了它,重利忘义而失败,如夏桀、商纣、赵高、魏忠贤之流。 努力实践之,绝不以已之愚钝、简陋而不为。果真能这样,则虽丑必美,虽陋必深,虽弱必强,虽贫必富,虽贱必贵,虽辱必荣。洪尘滚滚,让人性被上了厚厚的顽劣的璞壳,难以剥除。理论上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而理性之光不断地因为贪婪、自私而最终被吞噬,以至于人性平乏化甚至反面化。 老子云:“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信夫!慈者,爱人,爱民也。天建之人能有几人欤?而他们这个群体若不能达到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国将不国。甲午战争前后的中日两国上层处于不同的状态。明治天皇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钱捐给国家,皇后也捐出了自己的首饰,以帮助购买铁甲战舰;而慈禧太后却挪用国家的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上行下效,北洋的官兵们上下层都忙着捞钱。丁汝昌建店面出租,管带们兵船商用,水手们也忙于走私。结果战争一打响,清政府一塌糊涂。时代行到了今天,似乎中国又重现了北洋后期的格局。绝大多数当官的忙于捞外快,中国的经济正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华裔著名律师章家敦先生,在中国上海实地住了五年,考察了中国国情后,写了本书叫《中国即将崩溃》。也许他危言耸听,然而发生了的历史是事实,况且邓小平也说过:在看不见将来的情况下,就看看历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