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一辈更比一辈强!~》 (图)

(2008-12-11 17:15:30) 下一个


————————————————————————————————————


真实记述着一大家子人,上下四代人的故事。主人公“我”是第三代。

第一代:贫民(代表人物:奶奶,奶奶的亲家佟奶奶)
第二代:地主(代表人物:大伯父)
第三代:小城市产业工人(代表人物:我)
第四代:城市高级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我儿子)

引子:

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九日,我出生于东北的某省某县一个叫作苇子沟的村子。我出生的时候,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包括:奶奶,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三伯三伯母,大伯家有四个姐姐,二伯家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三伯家有一个姐姐,还有我爸,我妈,和我一共十七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虽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我们全家人很团结,生活的也很快乐!可是,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一九五一年岁末,才二十几岁的爸爸突然生病了,因为家里面穷,没钱求医买药,眼看着,没几个月的光景,就过世了!当时,我才八个月大!什么也不懂,可惜呀,连爸爸的照片都没有一张. 我连爸爸长的什么样子,都不记得,终生遗憾啊!爸爸去世以后,我和妈妈和奶奶,几个伯伯,伯母还有他们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一直到我五岁那年.才二十来岁的妈妈,经人介绍,改嫁了.而作为男孩子的我,被留在老刘家,没有被妈妈带走.以后的日子,白天,和堂哥堂姐堂弟堂妹们一起玩,晚上,他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睡觉。而我,和奶奶一起睡。

第一章:流浪的第一代

我们家原籍是辽宁省 蚰岩县 韭菜沟子乡 朝子王村的.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兵荒马乱的,老百姓都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我们家也是一样过着清贫的日子.那年,我爷爷,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去世了.本来就赤贫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正在一大家子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嫁到老佟家的二姑姑,和我奶奶商量: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不能看着一家子老老小小饿死,咱们是不是应该出去外面闯一下?我二姑的婆婆,也是一个孤老太太带着一大帮儿孙,过的日子也是十分的艰难.于是,亲家两个老太太,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举家(两大家子!)搬迁到外地混生活,寻出路!

我二姑的婆婆说:"我有个表弟,在锦西,是个大户(大地主)!听说有好几百亩地呢!在当地,是个出了名的大善人!咱们老姐妹两个,带着孩子们去投奔他,兴许是个出路!"奶奶当时就同意了亲家的建议!于是,两大家子,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当时,我大伯,二伯,都结婚成家了.但是没有分家单过的.当时,农村有个习俗,有老人在世的,决不分家另过的.家里面的事儿,都是由老人说了算的.我们管家里说了算的人,叫"掌柜的".那时候,我爷爷去世,我奶奶就是家里面的掌柜的奶奶就和几个儿子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让我二伯父一房人,暂时留在本地.因为到外地的生活,还不知道会怎样,如果当真生活不下去,回来还有个退路.

于是乎,我奶奶就领着我大伯父一家子,我三伯父,我爸爸,我老姑(最小的姑姑,东北人管最小的孩子叫"老",例如;老姑,老叔,老姨,老舅,老儿子,老丫头....)一大家子人,跟着我二姑的婆婆,还有他们家的一大家子人,浩浩汤汤,风风火火的...就搬去了锦西县!那时候,我三伯,我爸爸,我老姑都年纪都还小,都没有结婚呢.

佟家的亲戚真的是个大善人!我们两大家子一二十口人,到了锦西县,找到他家,他家就热情接待了我们.给我们安排了住处.住在他们家的厢房里面.房子虽然小,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他们还借给我们粮食,让我们顺利度过了冬天!转眼春暖花开,我们两家,都给这家地主当了佃农.给他们家种地.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承包土地.

旧社会,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有地的就不叫农民了,就是地主了) 他们租种地主家的地,要把收成的三分之二,作为地租,交给地主的.那时候,一亩地也就能打二三百斤的粮食,交给地主的粮食数量,要年初就说好的.(果果插话:有点像期货贸易?)如果年成好,能余下不少粮食当口粮呢.可是,如果赶上歉收的年份,连地租都交不上!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搬去锦西的第一年,就是一个大旱之年! 种地的季节,连着一百多天,一滴雨也没有下!!庄稼的小苗,旱死了大半,没死的,也都长的黄皮拉瘦的.那年秋天,几乎颗粒无收!别说交给地主的地租了,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怎么办呢?我大伯父就和我奶奶商量,是不是来年还要继续租种这家地主的地?如果我们还继续租种他家的地,欠的租子,可能越来越多!如果明年,还是灾年... ...到那时候,我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我奶奶就去找我佟奶奶商量,最后,两个老亲家决定:再搬!两家决定,去黑龙江!那时候,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当时管那里叫"边外"。

一来是因为,老佟家和那个地主家是亲戚;二来,那家地主很仁义,很善良;他们很讲情面,不但欠他们的粮食,还有一年的地租,都不要了.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路上吃的干粮。送我们上路了!

灾荒之年啊,为了活命,就四处流浪......

去黑龙江是因为听说有个同乡,在勃利县草帽顶子村,我奶奶就带着我们全家投奔到了那里.我们在草帽顶子村生活了一年,也是给人家当佃农,不过,那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生活还算过的去,温饱问题。能解决了!

第二章:创业的第二代

后来听人说:依兰县三道岗乡往西十公里处的苇子沟,要建新屯,鼓励老百姓白过去,听说是给房子给地的!

苇子沟建村,正处于抗日战争中期.大约是1940年.当时,占据东北的日本人,为了统治中国老百姓方便,就开展了一个"并屯计划".就是把原来居住的零散住户,都集中到指定地点,建立新村.

我奶奶和我佟奶奶两个老太太商量以后,又一起带着我们两大家子人,搬去了那里。那个苇子沟,原本是片不毛之地,满山遍野的都是芦苇,沟塘里面的苇子,长的十分茂盛!因此起名叫苇子沟,新建的屯子,就叫 苇子沟村.苇子,是一种长的很像小竹子似的植物,茎是一节一节的,头部长着一个像狼尾巴的绒毛.成熟的苇子,可以把它们收割回来,用来编织炕席.或者,编成大约半米宽的席子,用来围成粮囤,储存粮食.

我的出生地,依兰县,地处丘陵地带.到处都是山坡.而这片苇子塘,还算是平坦的.当时,日本人就选中了这里.村址选好以后,日本人还派专家进行的规划设计,村子长,五百多米,宽,也是五百多米.一共有八条街,街道修建的笔直平坦,有六米来宽.每两户人家,建一栋三间房,每两栋房子之间,空出一个房号,预留给未来人口增加时候,加建新房.因为是新建村,规划起来整齐合理.就连盖房子的木料建材,都是上面统一发下来的.以前的木结构房屋,需要很多木材.有做大梁(栋梁)用的的,需要又粗(直径大约25厘米以上)又直又长的;做二梁的木材,直径也要有20厘米;檩子一般直径16厘米左右.柩子时大约14厘米直径的木材;还有椽子,直径8厘米.大梁长8米,3根.二梁长四米也是3根.檩子柩子长4米,各15根,椽子长5米40根.还有长两米的柱脚,直径大约16米,需要12根.

大量的木料发下来以后, 上面还给各家各户.还请了专门的木匠师傅下料,钉房架子,然后大家把房架支建起来.下一步,就开始准备垒墙了.垒墙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用土,水,碎草和成泥浆,用模具脱成的"坯".坯一般长6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另 一种材料是拉克瓣.拉克瓣也是土,水和草为原材料的做的.但是方法和一般的坯不一样.先是把土,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在一起,搅拌过程很长和费力气,最后把 泥水搅拌的像玉米面粥那样粘稠了,把整根成把的草(不是碎草了)放到处理好的泥水滚成泥辫子.这种垒墙材料,就叫做"拉克瓣"(可能是日文的名字).用拉 克瓣垒成的墙相当结实保暖.使用寿命比一般土坯房子长两倍以上!

(编者按:.这个土坯房,给现代人的感觉,就是贫困,落后!其实,从能源再生,循环利用等很多科学的专业角度上来看,土坯这种建材,远比砖,混凝土要环保的多.因为把土烧成砖,要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会变回泥土.然而土坯,只要加水,来年就可以种庄稼.大地万物,来与泥土,归还泥土!土坯房子,还有一个好处是,保暖.比一般砖瓦结构的房屋,更加保暖.最大缺点是,维护周期短,一般三五年,最多十年,就要重新翻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土坯房子,都是那么破旧,看起来,就是贫困户住的根本原因了!土坯房子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粉尘大,土做的嘛!)

材料准备齐全以后,就开始盖房子了!这时候已经是春天了.东北天气寒冷,新建房屋一般都是春季开始施工.还有一个原因是:农民们春天不太忙.有句熟语:"三个春不如一秋忙"就是这个意思.春天房子盖好以后,一个夏天过去,泥土制成土坯就干的差不多了.到了秋天,天气还没有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住进新房子了.上面给发下来木材,我们自制土坯.农村人盖房子,都是互相帮忙的,我们家的邻居们,不请自到,都主动过来帮忙.我们家的男孩子们,也会主动过去邻居家帮忙,这一年的春末,我们家的房子就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盖好了.这些搬进新村的农民们,大都和我家一样,逃荒过来的,大家开始就互相帮助,以后都是屯里屯亲的,相处的相当和谐!不管有个红白喜事儿,大事小情,大家都会主动帮忙,不请自到,和自己家事情一样上心卖力!

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不再流浪!尽管是土坯,尽管在乡下!

有了住处以后,下一步就是艰苦创业,开荒种地!那时候的黑龙江,荒山野地有得是,漫山遍野.新村的政策是:只要跟卖力气,能开垦多少土地,你就拥有多少属于自己的土地!属于自己的土地啊!不用把收成的三分之二交给地主!我们家人口多,单青壮年男子,全劳动力就有四五个!大家庭的好处!第一年,我们家就开垦了两垧地(一垧 = 1万平方米?)那年年头也好,风调雨顺的,到了秋天,收成相当可观!除了留足一大家子口粮以外,还有不少剩余!!

这样好的收成,吃的饱,穿得暖,住的舒服!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劳动积极性!第二年,我们(好像不应该是"我们",这时候的"我"貌似还未出生,呵呵,应该 是"我"的爸爸和伯父们)第二年,我们就大规模扩大生产!三年以后,我家就拥有土地二十来垧!而且,还买了车,马等生产资料!我们家就这样,在苇子沟安了家,站稳了脚!

于是,写信给还在老家的二伯父,让他们把老家的房子,家里面的东西,还有那一点儿薄田,给卖了,到这边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二伯父一家,很快就来了.我大伯父就问他,老家的房子地和东西一共卖了多少钱?二伯父说:"房子和地,在你们走后不久,我就给卖了.钱也不多.我就拿去赌,原本希望能挣点儿...好让老婆孩子吃的饱谢,过的好些....可是,谁知道呢...很快就都输光了!"
我大伯父气的火冒三丈!怎么会这样呢?大伯父严厉的批评了二伯!二伯也无话可说.自知羞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二伯父连连承认错误,并且赌咒发誓这辈子都不会再去赌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真真应了这句古话!有个这个教训,我二伯父真的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从那以后,说到做到,再也没有赌博,就连赌局都不看一眼!都说赌瘾难戒,可是我二伯,是真的金盆洗手,再也不干了!!二伯父一家来了以后,家里的劳动力更多了.大家的干劲也更足了.

这时候,奶奶已经不管家事儿了.家里家外,大事小情,都是我大伯父说了算.我大伯是一个很精明能干的人.虽然当年,我爷爷在时候,家里面很穷,上不起学.但是我伯父自己偷偷跑去私塾,跟有钱人家的小孩,学了些字,也算是有些文化的人呢!他还会算账,打算盘什么的.我小时候,他还教我打过呢!我大伯父当了家里面的掌柜的,家里面的人,都有详细分工:我二伯负责喂马,我爸爸负责赶车.家里的事情,料理得有条不紊.地也开垦的越来越多!于是家里面就请了帮工。帮 工都是从老家请来的亲戚朋友,他们都吃住在我家.雇工是要给报酬的.他们干上个三年两载的,不乱花钱的,都能存下些钱,有一定的积蓄.到时候,他们就可以 出去单干了.当时,我家最多的时候,有雇工二十多人!后来的我老姑夫,原先也是我家的雇工.我家待人很好的.像我佟奶奶家的那个地主亲戚一样.我家的雇 工,有的还和我伯父们拜了把子,结了异姓兄弟!

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但是,却遭到了绑匪的袭击!还有日本鬼子的抢劫!有一次,鬼子进村了他们抢劫的目标是马。从村口开始,挨家挨户的抢!因为我们家在村子的中间,所以在鬼子到我家之前,先得到了消息。我大伯就想把马给藏起来。。。可是,那么大的马匹,往哪里藏?我大伯灵机一动,把马赶到两间房子中间的小胡同里面。刚把马安置好,鬼子就闯进院子里面了。鬼子闯进院子,只奔马圈!却发现马圈是空的,没有马!就大叫:“马!哪里的去了?!”大伯父赶忙上前,说:“刚。。。刚。。。刚都下地干活去了!”鬼子也没有搜查,就走了。这期间,四匹高头大马挤在在那个小胡同里面,安安静静一声也没有出,真是懂事儿,有灵气!倘若那马发出声音,被鬼子们发现我们故意藏马,那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那次是有惊无险,但是这几匹马还是没逃厄运… …有句谚语说的好啊:“家财万贯,带毛的(动物)不算”。鬼子抢劫马后没多久,我家的马就都染上了瘟疫。马蹄子都烂了,那时候科技不发达,不知道是什么病,更没有办法治疗。其实现在看来,应该是得了口蹄疫。不到一个月时间,马儿们都死了!我大伯父就找了我佟奶奶求助。。。佟奶奶家的马都被日本鬼子给抢走了。不过,她家还有几头牛。佟奶奶就借给我们家一头牛!我们就用这一头牛,一点一点的,把当年收的粮食,都拉回了家!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明年怎么呢?春天种地,没有大牲口怎么办?好几十垧地,靠人工是没办法的!

我大伯父就四处打听来钱(挣钱)的门路。后来,听人家说:烧炭能赚钱。于是,大伯就把家里面的事情安排了一下,交给几个弟弟打理。一个人只身上山烧炭去 了。整整干了一个冬天,他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冬末的时候,他把烧得炭,卖给了日本人。得了好大一笔钱!回来以后,拿这笔钱,又买了四匹高头大马!

四十年代,种地粮食产量比较高。据说,每垧地能打十二石粮食呢。每石粮食大约700市斤,每垧地的产量就是8400斤!建国以后,亩产800多斤也是少见 的。那时候的高产量,与农民的精工细作有着直接的联系。也与当时的生态条件有很大关系。那时候,我的家乡的原始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有山林,河流,湖泊, 每年都能旱涝保收。基本上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再有就是,当时土地肥沃,全市黑黝黝的黑土地。随便抓一把,就像是肥料一样!可是现在,我的家乡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始林木被砍伐,草原和坡地被开垦成农田,过去很多小型的湖泊,都不干枯消失了。。自然灾害,时有发 生!以前,我家乡经常能看见狼,黑瞎子(熊),野猪,狍子,貂子,路,野鸡,野鸭子,野兔。。。现在,这些野生动物,都几乎灭绝了!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