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海“轧户口米”的老照片 (图)

(2011-09-21 19:28:57) 下一个



时局不稳,通货膨胀,百物腾贵,纸币贬值,民不聊生是那时上海的写照。由于政府滥印法币,奸商囤积居奇,社会上不断发生米荒,轧“户口米”成了升斗小民的头等大事。
这里的老照片,充分披露了以上2个方面的事实,即老百姓拿着不值钱的钞票买不到粮食,一时买不到粮食说明手中的钱还将贬值(今天能买1斗米,明天说不定只能买3升米了);而政府不管这些,不,是实在管不了了,只知道一个劲地滥印钞票,开足机器,日夜三班拼命地印啊!弄得当年的法币形同废纸……

轧“户口米”,“轧”是吴方言中的常用口语,意义颇多,意义之一为“挤”。上海沦陷后日伪就在上海推行“计口授粮”办法,规定给每一市民发一张购米证,凭证可以每周在指定的米店购得白米一升半、碎米半升。所以,米店未开门就集聚了一大帮排队购粮的市民,而店门一开,人们立即蜂拥而上,希望能买到一点口粮。当时凭户口分配供应的粮食叫作“户口米”,而争轧“户口米”就被叫作“轧户口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