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火并:同盟会屠杀光复会--来源:《文史参考》

(2011-12-04 01:19:27) 下一个
1912年1月14日凌晨,两个头戴齐眉毡帽的人,鬼鬼祟祟来到上海广慈医院二楼的走廊上,顺着房门找到205号病房。病房里陶成章酣睡正甜,二人拉开门朝着陶成章开抢。听到枪声,全院哗然,护士匆匆起来时,凶手早已无影无踪,血泊中的陶成章已经命丧黄泉。

  这二人便是蒋介石与王竹卿。

  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同盟会的革命小将暗杀了光复会的大佬!此时辛亥革命刚刚取得了初步胜利,可两大革命团体同盟会和光复会就已经剑拔弩张,甚至大打出手,干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其实,同盟会和光复会两大革命团体的矛盾由来已久,只是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还不好公开。一旦革命胜利,从前的历史矛盾和新近的利益纠葛一下子浮出水面。随着上海都督之争、定都之争和经费之争,同盟会与光复会的矛盾进一步恶化,终于激化到同盟会与光复会举刀相向的地步。同盟会制造了针对光复会的一系列血案,如枪杀陶骏保案,暗杀陶成章案,围攻徐雪秋案,并最终导致了光复会的瓦解。

  陈其美网罗罪名枪毙陶骏保

  最先被同盟会中部负责人陈其美公开枪杀的是光复会会员陶骏保。陶骏保曾任镇江都督府总参谋兼江浙联军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光复后出任江苏都督府参谋次长。陶骏保和镇军参加了江浙联军攻克南京的战役,功勋卓著。镇军抵达南京尧化门时,镇军官兵因连续苦战,疲惫不堪,散居各地睡觉。陶骏保召开会议勉励将士:“我本第九镇创始之人,诸凡官长目兵俱应相识。我办此镇兵,即是预存日后革命之用,今日难得有此机会,使我汉人重见天日。诸君当共体此意,努力杀敌。”经过陶骏保的阵前动员,镇军士气大振。12月1日清晨,镇军与浙军敢死队、沪军先锋队一起攻克了南京最后一个重要据点天堡城。

  陈其美枪杀陶骏保,因联军内部的矛盾而引发。镇江光复后,时任江苏都督程德全立即发檄文给镇江军政分府,提出受程“节制”。镇江光复会会员林述庆怒不可遏:“德全衰朽无能,因人成事。余岂下人者?乃藐视余耶!”林述庆将程德全的檄文撕碎,自称镇江都督,委任陶骏保为镇江都督府总参谋。

  于是,陈其美和程德全商议,准备干掉陶骏保。陈其美以讨论进军北京问题作为借口,邀请陶骏保到上海面谈。

  陈其美与陶骏保相约到沪军都督府商议。12月13日下午,陶骏保不知是计,乘坐马车前来拜会陈其美。陈其美在都督府大堂接见后,宣布了陶骏保的“罪状”,指控陶骏保“在九镇进攻雨花台时,中途截留由沪运往械弹,以致九镇遭受极大牺牲,应处以死刑。”陈其美命令关闭都督府大门,将陶骏保五花大绑。陶骏保大呼“冤枉”,但陈其美置之不理。下午5时,未经军法会审,陶骏保即在都督府大堂被执行枪决,当场死亡。

  12月15日,陈其美以沪军都督府的名义,颁布了《枪毙陶骏保告示》,通报陶骏保的“罪行”,但陈其美并未公布陶骏保的具体罪状材料,其实他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证据。

  浙江都督之争

  对于陈其美枪杀陶骏保之事,光复会会员表示强烈不满。但陶骏保的尸骨未寒,因浙江都督的继任人选问题,陈其美又制造了暗杀光复会的创始人陶成章的惊天血案。

  南京临时政府组建后,孙中山提议由浙江都督汤寿潜出任交通总长。汤寿潜卸任前,推荐章太炎、陶成章和陈其美三人,继任浙江都督。章太炎婉言谢绝,还以陈其美志在北伐为借口,代陈其美推辞不就,力荐陶成章继任。

  陶成章长期从事反清革命,是光复会实际上的总指挥,特别是在浙江会党中有极高的威望,继任浙江都督可谓众望所归。龙华会首领沈荣卿等人发表通电声援称:“经理浙事,非陶先生其谁任?”陶成章出任浙江都督,让早已对浙督一职垂涎三尺的陈其美嫉恨不已。陈其美曾派遣蒋介石等到浙活动,不料受到浙人冷遇,而陶成章派出代表却受到了浙人的欢迎。陶成章继任浙督已成定局。

  东南光复后,江浙沪地区的光复会势力很大,光复会弟兄们唯陶成章之命是从。此时,光复会已控制了吴淞,浙江又是光复会的大本营,陶成章若出任浙江都督,光复会的势力如虎添翼。这一情况更引起陈的嫉恨,遂以陶为主要对手,必欲置其于死地。

  蒋介石:暗杀陶成章的凶手

  有关陈其美要暗杀陶成章的传言,早就传遍江浙沪地区。陶成章在光复会同人的劝说下,起初避往客利旅馆,由于应酬太多,又移往国民联合会,也因人来人往过于复杂,迁往江西路光复会机关所,后来又转移到汇中旅馆。陶成章积劳成疾,又转入法租界广慈医院休养。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1912年1月12日,同盟会会员沪军标统蒋介石声称有北伐机要密件,与陶成章相约在光复会机关所商谈。蒋介石询问陶成章的住址,陶成章并未在意,将广慈医院的病房号写在便条上,递给蒋介石。蒋介石唯恐地址不实,晚上又以有“浙江临时协会”快件为名,派人送往广慈医院,送交陶成章。1月13日下午,光复会会员张伟文到广慈医院探望陶成章,对蒋介石送来的快件表示怀疑,因为浙江只有“临时议会”,并无“临时协会”,信件纯属伪造。陶成章也觉得有些反常,但并未深究。

  1月14日凌晨2时,蒋介石与王竹卿潜入广慈医院,冲进陶成章的病房,朝睡梦中的陶成章开枪。陶成章被刺身亡。蒋介石之所以刺杀陶成章,蒋介石的御用传记作家毛思诚作了表白:由于陶成章要“破坏”同盟会,“拥戴”章太炎,“否定”黄兴和孙中山的地位,“暗杀”陈其美,以光复会取代同盟会的正统地位,所以,蒋介石要暗杀陶成章。

  蒋介石本人在《中正自述事略》残稿声称:由于陶成章在南洋曾因经费问题,与孙中山有过严重的分歧意见,加上革命成功后,又要以光复会“取代”同盟会的正统地位,所以,蒋介石铤而走险,刺杀陶成章,以维护同盟会的正统地位。尽管有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庇护,还有法租界黄金荣的默许,但蒋介石唯恐被光复会追杀,在另一位刺杀陶成章的凶手王竹卿被光复会干掉后,不得不仓皇潜逃日本。


章太炎谴责同盟会“鼠窃狗偷”行为

  光复会的杰出领导人陶成章遇刺身亡,让光复会悲愤不已。光复会会长章太炎闻讯后,痛不欲生,立即对《神州日报》的记者发表谈话,叙述了陶成章的生平,指控黄兴和孙中山是“陶案”的幕后指使人。

  章太炎认为陶成章遇刺与发布《孙文罪状》有关。1908年冬,陶前往新加坡与孙文相见,双方话不投机,陶成章对孙文多有不满。不久,陶成章离开孙文赶赴缅甸、爪哇等处宣传革命,孙文因此对陶成章很有意见,甚至当时就有暗杀陶成章的计划。其后,同盟会河口之败,党人多退往新加坡,并向孙文索要经费,孙文因不愿交出经费,竟向英国华民政务司告密,使得许多人无端被捕。陶成章愤愤不平,遂于次年发书宣布《孙文罪状》,揭了孙文的老底。自此“孙党之势渐散”。

  南京光复后,孙文回国被举为临时大总统。几天后,孙文致书责问陶成章在南洋何以要散布《孙文罪状》,还没等陶成章回信,他就死在了蒋介石的枪下,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光复会会长章太炎不断批评同盟会,同盟会忍无可忍,也准备将章太炎除掉。陶成章遇难后,黄兴立即致电陈其美,声称凶手是“满探”,并命令陈其美保护章太炎。光复会认为陶成章遇刺,同盟会推断是“满探”所为,乃是不打自招。黄兴特别提及要特护章太炎,也是匪夷所思,何以“满探”只暗杀光复会的章太炎,而不暗杀同盟会的领袖孙中山和黄兴?章太炎怒不可遏,厉声谴责黄兴及同盟会的所作所为,乃“鼠窃狗偷”行为。

  他写信给黄兴道:“如是伎俩,但可于南洋土生间行之,何能施诸扬子江流域耶?暗杀本与盗贼同科,假令同盟会人诚有此志,则始终不脱鼠窃狗偷之域。克强以此恐人,而反令己党陷于下流卑污之名。”章太炎将信刊登在《大共和日报》上,公之于众,立此存照,以使黄兴和同盟会不敢对章太炎再下毒手。

  许雪秋:同盟会老人,光复会新人

  许雪秋早在1904年就在广东潮安宏安故宅立坛开会,发誓推翻满清政府。1905年他准备在潮安发动武装起义,由于用人不慎,机密泄漏而夭折。1906年,许雪秋仰慕孙中山,加人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民国军东军都督”,成为孙中山按《革命方略》委任的第一位都督。

  1907年初,许雪秋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准备再次在潮安举事,因风声泄露,起义夭折。孙中山嘱咐许雪秋保存实力,“切勿孟浪起事,致伤元气”。8月,许雪秋派人在汕尾集结1000余人,计划调用20艘大号渔船,随时接应军械。日人萱野长知来电告知运械船到达汕尾的时间,但许雪秋乘小轮船赴汕尾时,发现清军碣石总兵吴祥达的侦探也在船上,不得不登岸返回。运送枪械的幸运丸抵达汕尾三小时后,许雪秋才驾驶一叶小舟前来探听消息。萱野长知责备许雪秋没有早作准备,催促立即派大船接应。许雪秋允诺接应渔船马上就到,时革命党人准备大举起事的风声四起,又见日船长时间停泊近海,沿岸观看者达万余人。清总兵吴祥达早已森严壁垒,驻碣石的清军小兵轮见日船停泊洋面半天,准备靠近检查。日轮船员惊恐万状,立即驶往香港。待许雪秋租用大船出海接应时,只见日轮一去不复返,后悔莫及。

  孙中山将此次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许雪秋的头上,认为“东事之失败,其责任全在许雪秋一人”,并责备许雪秋“遇事仓皇,侦候不明,预备不周,报告不实”。

  汕尾一役的失败,使许雪秋元气大伤。许雪秋返回南洋,筹划东山再起,但已不受孙中山的信任,大为失望。光复会重组后,许雪秋及潮州和梅州的许多同盟会会员纷纷加人了光复会,对孙中山极为不满。陶成章等人认为许雪秋是孙中山要“暗杀”的对象之一。

  陈炯明纵容下属枪杀许雪秋

  如果说陈其美在上海滩刺杀陶成章还有些偷偷摸摸的话,陈炯明在广东屠杀光复会会员则是明目张胆了。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光复会没有气馁,派遣许雪秋回广东发动辛亥革命。许雪秋与陈宏生、陈涌波回粤组织南路进行军,光复饶平、潮安、惠来、大埔等县,在汕头旧道署设立司令部,建立了地方自治的共和政府。然而,参与起义的同盟会和光复会之间、具有较强买办性的商人和革命党人之间、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权力之争。潮汕地区光复后,革命军中群雄角逐,共有十三司令崛起,互相谁也不服谁。

  陈炯明派长期与立宪派合作的陈宏萼为潮州安抚使,前往潮汕地区整肃民军,并委任孙丹崖为第一标统,陈涌波为第二标统,何子因为第三标统,而许雪秋、陈芸生虽于革命有功,反不得名位。

  1912年3月30日,陈炯明应潮州商民和外国领事之请,委任前清巡防营统领吴祥达为潮梅绥靖处督办,率部乘英国军舰抵达汕头。吴祥达乘许雪秋不备,突然派兵围攻,许雪秋等光复会党人等均被杀害。事后吴祥达电告都督陈炯明,诬称许雪秋等“纵兵殃民”,故“不得已诛之”。

  惨案发生后,许多革命党人为许雪秋等人鸣不平,要求胡汉民和陈炯明惩办吴祥达,但胡汉民和陈炯明却不予理睬,听任吴祥达逍遥法外。广东有“革命成功,革命党人死”的歌谣流传。

  章太炎服软同盟会收手,光复会残余投奔了袁世凯

  革命成功后,各地不断发生同盟会会员残杀光复会会员的血案,特别是广东地区愈演愈烈的以“绥靖地方”为名,公然镇压光复会的军事行动,让光复会会长章太炎忧心如焚。解铃还需系铃人,章太炎不得不致函同盟会会长孙中山,要求立即制止日渐蔓延的针对光复会的屠杀事件。

  章太炎给孙中山的信中认为光复会领导人与同盟会领导人之间的意见分歧,不应演变为同盟会大开杀戒。

  章太炎此信实属“服软”,孙中山也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便顺水推舟致电陈炯明及中国同盟会,充分肯定了光复会在辛亥革命中的丰功伟绩,指出同盟会领导人与光复会领导人存在一些意见分歧在所难免,并严令制止各地残杀光复会会员的事件。

  孙中山不无得意地说:“近闻在岭东之同盟会、光复会不能调和,日生矛盾。按同盟、光复二会在昔同为革命党之团体。光复会初设实在上海,无过四五十人。其后同盟会兴于东京,光复会亦渐涣散。今兹民国新立,建虏未平,正宜协心同力,以达共同之目的,岂有猜贰而生阅墙。为此驰电传知,应随时由贵都督解释调处。”之后,同盟会对光复会的杀戮逐渐停止。

  民国初年,为了争夺谁是革命正统和抢占地盘,同盟会杀害了不少的光复会兄弟,而就在同时,袁世凯的势力却一步步加强。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开始投身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准备与袁世凯政治竞争之时,光复会残余势力却因对同盟会的憎恨而大都投奔了袁世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