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与「白毛女」的情缘。 (图)

(2011-02-28 18:45:05) 下一个



上图: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1958年3月首次访华并在北京等地公演。图为分别在芭蕾舞剧和歌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的日本芭蕾舞演员松山树子(左)和中国艺术家王昆在北京相见。(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中图:1964年毛泽东与松山树子握手

下图:1964年,毛主席、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会见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



1964年,毛主席、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会见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
 
    5月8日上午,踏上日本“暖春之旅”第三天的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专程来到东京南青山,看望曾100次来过中国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松山芭蕾舞团创建者清水正夫和夫人松山树子。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电影《白毛女》“喜儿”的扮演者田华,在北京家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后,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觉。她对《青年参考》报记者说,没想到胡锦涛主席会亲自登门拜访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看到松山芭蕾舞团的演员们站在红地毯两边,激动得流泪、双手举过头顶鼓掌,挥舞着中日两国国旗的热烈场面时,田华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许多年轻人在电视中看到松山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如此热情,感到有些意外,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当年“松芭”与中国60年的情缘。作为此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田华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毛主席接见松山芭蕾舞团

    1955年11月,日本前首相片山哲访问中国,与中国人民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签署《第一次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协定》。1956年5月,梅兰芳率领中国京剧代表团访问日本时,时任副团长兼秘书长的孙平化的一个任务,就是与日方商谈周恩来总理邀请松山芭蕾舞团访华事宜。1958年3月,松山芭蕾舞团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先后在北京天桥剧场、重庆人民礼堂、武汉中南剧场、上海人民文化广场等地公演舞剧《白毛女》,当时是走到哪里火到哪里。

    1964年9月,“松芭”再次来到中国。按照演出日程,剧团先到哈尔滨,然后到南京、上海。在哈尔滨的时候,外交部突然通知剧团立即返回北京。原来是为了毛主席的接见。10月1日,清水正夫夫妇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那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1月3日,剧团又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休息时毛主席会见了清水夫妇。松山树子后来回忆说:因为上海舞蹈学校在我们之后,也将《白毛女》改编成了芭蕾舞。所以毛主席多次对我们说,你们是老前辈……。清水正夫记得毛主席和他讨论艺术,讲到艺术要尊重传统,但贵在创新,还讲到艺术要面向大众。

    2003年10月14日,为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年过八旬的清水正夫率领松山芭蕾舞团第12次来华演出。遗憾的是这一次松山树子因病没来。在欢迎宴会上,清水正夫不仅见到了老朋友田华和王昆,还见到了另一个扮演歌剧“喜儿”的郭兰英。

    半个世纪中,清水正夫出入中国国门100多次。他见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至今这些珍贵的照片仍挂在“松芭”的排练厅里。为感谢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2004年10月,中国文化部授予他们“文化交流贡献奖”。到目前为止,获得这一殊荣的艺术家仅有十几位。

    田华与电影《白毛女》

    艺术作品《白毛女》最早是在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歌剧,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剧本,马可等作曲。素材选自真人真事:农村少女喜儿受尽折磨逃进深山,头发变白,被村人视为“白毛仙姑”。抗战爆发后,喜儿的未婚夫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在山洞中与喜儿重逢……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连续演出30多场,反响强烈。1950年底,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确定拍摄《白毛女》。角色差不多都有了,就是找不到“喜儿”。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推荐和他一起演过舞台剧《白毛女》的田华。田华回忆说:上级通知我去北池子甲34号,我不知道是什么事。好多人问我,叫我试装,还转着圈看我,拍了好多照片。但“喜儿”的人选还是有争议。田华从小是苦孩子,11岁参加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儿童演剧队,而且在舞台上一直扮演村姑,有生活基础,最终入选。

    《白毛女》所有的外景地都选在河北平山县。这时田华22岁,却有了10年戏龄,她记得拍摄的第一个镜头是割谷子。1951年电影《白毛女》公映,田华一夜走红。《白毛女》剧组后来到莫斯科汇演,苏联人对扮演“喜儿”的田华特别热情,就是不理睬陈强,说他是“黄世仁”。当年《白毛女》荣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田华荣获金质奖章。

    1979年,田华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日本。她明明是第一次去日本,但日本朋友却坚持说她早就来过,原来是她演的电影《白毛女》20多年前就被引进到了日本。
    中日“喜儿”聚北京

    1955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排演的舞剧《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松山树子,首次应邀访问中国。她绕道列宁格勒、莫斯科来到北京。田华回忆说:“那时我作为河北省人大代表住在北京饭店,中午休息时,周恩来总理通知我去宴会厅。我当时也不会化妆,穿着旗袍就去了。周总理向松山树子介绍了王昆和我。周总理说,田华是电影“喜儿”,王昆是歌剧“喜儿”,松山树子是芭蕾舞“喜儿”,你们是中日友谊的象征。三个“喜儿”一见如故,周总理提议来一张合影,他把松山树子和王昆让到中间。

    自此,田华就和松山树子成了好朋友,几十年通信不断。松山树子送给田华日本的工艺品、和服等,田华回赠松山树子中国的锦缎。1978年,松山树子带着儿媳森下洋子来到中国,邓颖超和田华、王昆到机场迎接,又留下一张三个“喜儿”的照片。

    清水正夫迷上《白毛女》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是怎样与《白毛女》结缘的呢?

    新中国成立后,几乎与日本隔绝。1952年5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邀请日本国会议员帆足计访华。帆足计等以考察农业为由访问丹麦,经莫斯科来到北京。他们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签订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议》。为宣传新中国,周恩来赠给帆足计一个电影《白毛女》的拷贝。日中友好协会的宫崎世民等在日本各地作访华报告的同时,策划了电影《白毛女》上映会。

    1952年秋,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在东京江东区的一家小礼堂,第一次看到电影《白毛女》,极为震惊,他推荐夫人松山树子也去观看。两个人顿时成了《白毛女》迷,他们跟着放映路线看了一路,决定将《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使芭蕾舞剧《白毛女》成了他们一生的事业。

    清水正夫还是东京大学建筑系学生时,常去剧院看戏。他爱上了日本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松山树子,几年后他们喜结连理。清水正夫放弃建筑师职业,以夫人名义成立了松山芭蕾舞团,并出任团长。他的儿子清水哲太郎曾在北京舞蹈学校学习,担任松山芭蕾舞团的总代表。儿媳森下洋子3岁学习芭蕾舞,在国际大赛上多次获奖,也曾在北京学习过。上世纪70年代,小两口成为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第二代主角。

    中日友好起缘于“芭蕾外交”

    清水正夫夫妇决定将电影改编成芭蕾舞。芭蕾舞一向西洋化,很难将中国民间故事装进这个“洋罐子”里,更何况还要承受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不过,所有的困难都不在话下,没有资料,他们就写信给中国戏剧家协会。1953年底,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田汉先生寄来厚厚的歌剧《白毛女》剧本、乐谱及舞台剧照。日本作曲家林光参考歌剧《白毛女》的乐谱,创作了芭蕾舞《白毛女》的音乐。清水正夫改编剧本,扮演喜儿的松山树子设计了银灰布料的贴身舞台装,用剪出的毛边来表现破衣烂衫,不像中国歌剧的喜儿穿着肥腿棉裤。以后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也采用了这一造型。

    两年多后万事俱备,可是没有“东风”。当时东京剧场极少,要演出必须先交钱,再排队抽签。松山芭蕾舞团破釜沉舟,抵押房产向银行贷款,终于幸运地抽到两个演出日。1955年2月12日,松山芭蕾舞团在东京日比谷公会堂首演芭蕾舞《白毛女》,从此成为世界上惟一演出中国剧目的外国芭蕾舞团。清水正夫回忆:那天非常冷,但是人山人海,大部分面孔是大学生和工人。首场谢幕的掌声不停,观众和演员都在流泪。

    就这样,松山芭蕾舞团在日本连续演出40多场《白毛女》,虽然每次都遇到重重阻挠,但他们的执著终于感动了“上帝”,“松芭”的名气越来越大。团长清水正夫还当选为日中友好协会全国本部理事长,他们所从事的日中友好事业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解冻起缘于“乒乓外交”,那么中日友好的建立则起缘于“芭蕾外交”,而且松山芭蕾舞团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程海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