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金钱观

(2007-01-19 21:17:28) 下一个

月凉如水网友写了一个帖子,求教朋友借钱做生意是否应该借的问题,主张不借的多。下面是我的回帖。

一、
既然是好朋友,既然先答应了

就送他一笔钱,不指望还那种(赚了就还,不赚就算了),算是帮衬,也不使月公伤朋友脸面。

至于送多少(1/2,1/3,1/4)?看交情和自己的实力了。

如果是亲戚做生意借钱,一口回绝了最好。

朋友,不一样的。

当初孙大炮和蒋光头在张静江那里都没少借银子,而且是老借不还。如果老张不借,谁也拿他没办法,只是大炮还是大炮,光头还是光头,但是历史上就少了一位民国奇人。

二、钱是王八蛋

本来就是身外之物,多他是老鳖一,少他是一老鳖。朋友有需要,就借或者是送过去,用到正地方。有什么可后悔的?

要不,就响应前总书记的教导,朋友间最好不露富,与食俱进,闷声发大财,做焖头鳖为上上策。

三、朋友亲戚之间,金钱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我的经验,要看情况,救急不救穷。有些事能帮,有些事不能帮,因为都要帮,是帮不过来的。

早的时候,我的姐姐和弟弟冲我借钱作生意,都一口回绝了,生意是无底洞吗,哪能往里面填。话说开了,他们也都能理解。

小弟弟出了点事,急需用钱,开口说借三万RMB。一开始也是回绝,过一段时间就给弟弟说,只给你两万,也不要你还,剩下的自己去想办法。弟弟得了教训,高兴的屁颠屁巅。到他结婚买房子时又要用钱,有了先例在那里,知道我不会借给他,也就不作声了。

父母亲的零用钱,多多少少,一准是给的,人之常情,年关时寄一次,红白喜事害大病另说,好在是农村人,没见过大市面,好打发,也都替子女着想,没有让为难的时候。

朋友之间,读书时,借过别人的钱,也多是朋友看你困难,小金额,馈赠那种,不要你还,点滴在心中,时常提起,朋友反而大大咧咧,先不好意思了。嘿嘿嘿,提那干吗?工作后也借给还在念书的朋友过钱,因为朋友实在是需要,也是小金额,也不指望人家还那种。

席一妈则不一样,刚工作的时候,有同事借他一点饭钱,过几天就提醒人家,大小伙子不好意思,马上就赶紧还了,也再不冲她借钱了。不过诀窍是态度要诚恳,私下里提醒一下,大家还都是好朋友。

结婚前有个小时候的好朋友来借钱,是摄影爱好者,需要三千多块钱买一个长镜头的相机,跑几千里路,已经看好了,但是身上没有现钱,只好找到我,说只带了一个长城或什么牌子的银行信用卡,可是工商银行有限制,一次一天只能取500块钱之类。我说,好吧,我和你一块儿去取钱,多跑几家银行,看能够取多少,不够的话,我再给你想办法。结果我们一起骑车跑了半个城市的五家银行,取2500元,我又借给他1000元,朋友千恩万谢,买了像机,高兴而去。

当时的月工资才一百多块钱,本来没想着他会还钱的,可是过了一个星期,钱就给汇来了。

这大概是我唯一一次借钱给人的经历。

长辈中借钱的经历,则是很多的。

爷爷年轻的时候做过生意,动乱年代,赊账欠款,是生意上的常事,日子红火的时候,也使人和雇骡子雇马。碰上土匪老抬,血本无归的时候也有,但一命值千金,要的只是个和贵。

我父亲这一代,就到了新社会,视金钱为粪土的年代,他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要钱就没有人,要人就没有钱。他一生真的没有什么钱,也不看重钱,但是人缘却出奇的好,四乡八镇都知道。1978年生了一场大病,花了很多钱,都是四邻乡亲凑钱帮他治疗的,至今都没有人让还,还也没有人要。只好平时对别人家更好,红白喜事的,帮衬了过去。

姐姐开始做生意的时候,记得是79年左右,由父亲出面,向他的一个朋友主持的银行申请了无息贷款,由朋友做担保。记得贷了三千或四千块,当时也不算是小数目。从此姐姐的生意就做起来了,多少年来,一直也没有忘记当初贷款给姐姐的父亲的那个好朋友。

席一妈的长辈中,有一个人在战争年代,有个朋友在老家有老婆孩子,又新纳一个年轻的媳妇,对钱管的紧,十几年如一日,一到发工资的时候,这个朋友就冲席一妈的长辈借钱周转,有时侯还,有时侯根本就不还。可是后来等该长辈去世后,那个好朋友好多年都来看顾,一直到死。

总之,世上好人还是有很多,另外很多有钱的人,生活的也并不一定比我们这些穷老百姓更快活。

人不为钱而生,也不为钱而死,有钱就多花,没有钱就少花,把钱当工具,而不做钱的奴隶,知足常乐,也就是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席琳 回复 悄悄话 亲兄弟,要明算帐。朋友之间最好不涉及金钱,等实在要涉及金钱的时侯,就应该是实在揭不开锅了,能帮忙的朋友自然也就会帮助了。等到了张口去借的份上,这朋友关系,自然不会是莫逆之交的了。

钱借了出去,就不要再指望人家还。否则,就不要借。既然不想借钱给人,在朋友之间,也就不要炫耀自己。免得别人借不到钱,人前人后去编排你。

陈士美和秦香莲的故事,就是这么被朋友给捏造出来的。
SINEAD4273 回复 悄悄话 Read your advice. But still in Real Life, it is still hard to handle this issue. Later, one of my so-called friends email me asking if I can lend her daughter U$ 1000 to buy her a ticket to go to Europe. Well, I thought about it for a while and started to realize it is not something I would do for my own kid if I were in the situation, let alone, the mother now lives in Europe... and the father lives here (they are in the middle of divorce, but not final yet). Even the father will not support the daughter for the ticket to go to Euorpe. I emailed her back saying that I cannot help her at this moment. The result is -- not see a single word any more. My husband said, you lost her friendship... well, I guess I am not much of a friend to her to start with. Because I definitely will wipe some one off my list if I was denied the request. Friend is a friend, they do not own you anything.... so, one is not a friend to begin with if one just looks at you to get what they want. If not, they say bye bye. I told my husband... let that one GO.... Any thought/suggestion/advic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