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笙(1908.5~1998.8),原名陈昭涌,又名雨泉。生于福州市苍霞州木材商人之家。幼时聪颖活泼。1925年,在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读书期间参加革命。1926年初加入中国国民党,为左派党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福州早期工人运动领袖。
1926年12月3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攻克福州。同月中旬,中共中央为加强中共福州地委的领导,派陈昭礼(原中共复旦大学支部书记,陈碧笙的堂兄)、陈碧笙由上海回到福州工作。昭礼协助地委工作,并于1927年1月接替蔡珊担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碧笙负责筹建福州店员总工会,并于1926年底起担任中共福州店员支部书记。
1927年1月底,陈碧笙与蔡珊(陈哲生)组建了中共福州地委领导下的统一的地方工会组织———福州店员总工会,会址在大庙山,碧笙为负责人。该会下辖60多个行业及基层工会组织,会员1万多人,并建立了工人纠察队。福州店员总工会的成立,形成了一支工人阶级的队伍、它迥然不同于由国民党右派林寿昌控制的、同月9日成立于南公园的“福州总工会”。这一时期福州同时存在左右两种对立阵营的市级工会及其附属的行业与基层工会组织。店员总工会成立后,按照中共福州地委的指示,发动工人群众向资方要求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以及开展反对国民党右派势力的斗争。不久即有14个基层工会组织的工友得到加薪,如泥业工人的日薪由720文增到980文,木匠的日薪由880文增至1300文,制造毛笔工人的工资也增加了四至八成。在大好斗争形势鼓舞下,福州店员总工会又增加了8个基层工会组织。
1927年3月9日,陈碧笙、蔡珊等带领3千多名工会会员,前往城内的南校场参加“拥护党权”的万人大会。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荷波在会上揭露国民党右派分裂工人阶级队伍、破坏民众革命运动的阴谋。会后王荷波等带领与会革命群众前往省临时政治会议等党、政、军机关请愿,提出惩办破坏北伐后方与摧残革命分子的反动派等7项严正要求。游行队伍沿途高呼“打倒反动派!”等革命口号,“群情汹涌,愤不可遏,诚空前未有之大示威运动也”。国民党右派林寿昌等人指使流氓打手冲击游行队伍,鸣枪捣乱,店员工会等团体的多人被打重伤,20多人被抓拘押。同月下旬,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中共福州地委召开紧急会议,工、农、青、妇等革命团体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分析形势,认为国民党右派可能要发动政变,为避免损失,决定地委机关除留少许人坚持工作外,其余立即疏散隐蔽,同时通知基层党组织做好应变准备,同月31日,蒋介石电令福建临时政治会议,“悉工潮事,即请就地解决”,“如有不合理举动皆可干涉,无待中央派员也”。这是国民党右派“清党”与镇压工农革命运动的号令。
1927年4月3日上午,国民党右派在南校场召开“拥蒋护党运动大会”。下午,省临时政治会议决定实行戒严,逮捕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工农革命团体负责人和积极分子,史称“四三”反革命事变,亦称“四三”政变。不久,中共福州地委书记徐琛夫妇、地委宣传部长方尔灏等30多位同志被捕,继而徐琛等6位共产党员惨遭杀害,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福州店员总工会被解散,大多数基层工会组织被强行编入“福州总工会”,福州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工人群众所受压迫和剥削比北洋军阀统治时代有增无减。“四三”政变后,陈丘笙到建瓯寻找党组织未果,迫于形势辗转流亡日本。1928年4月他进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1929年入早稻田大学政治学部读书。由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遂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1932年他归国后到上海暨南大学经济系任教授。
1933年11月20日,陈碧笙在福州参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将领与国民党内李济琛等反蒋势力发动的“福建事变”(亦称“闽变”),宣布反蒋抗日。他担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亦称“福建人民政府”)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兼任福州税务局局长。这一时期,福州革命群众运动又呈蓬勃发展态势,福州店员总工会也恢复了活动。“闽变”失败后,1935年初陈碧笙从事滇缅铁路建设的调查与计划工作,担任滇缅铁路工程局秘书兼昆明办事处主任。1943年铁路停工后,他与庄希泉合作,在桂林、柳州、重庆等地发起组织闽台协进会,担任常务委员。1945年秋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他组建闽台协进会上海分会。台湾“二·二八”事件发生后,他以闽台协进会常委身份,率领京沪两地的台湾群众团体代表前往台北调查;返回后将国民党当局镇压台湾人民群众的真相在内地公布。1949年5月,陈碧笙与设在香港的中共中央华南局取得联系,旋即参加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950年底回到福州,不久就参加甘蔗、埔上两乡的土改工作。1951年,就任福建学院政治教员。1951年2月至1956年8月,先后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6年10月起陈碧笙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撤销所有职务。1958年4月调厦门大学历史系任资料员。1959年10月摘掉“右派分子”帽子,1961年起任教员。1978年任教授。1980年4月起任历史系主任,同年7月起兼任台湾研究所所长兼当选为中国民盟中央委员。1984年1月离休,又兼任厦大陈嘉庚研究室主任。1988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参议会常务委员。1998年8月1日病逝。
陈碧笙早年从事党的革命工作及工人运动,后又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及科研工作,著述甚丰,约一百多万字,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滇边经营论》、《台湾地方史》、《南洋华侨史》、《世界华侨华人简史》、《陈嘉庚传》等,并主编了《郑成功研究》论文集。
作者:林常犁 |
附一: 陈碧笙(Chen Bisheng)
陈碧笙,一九零八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常用笔名有雨泉、召涌、海水、海东生等。一九二六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商科。后赴日本深造,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学部求学,一九三二年毕业。回国后,历任上海暨南大学经济系教授、滇缅铁路工程局秘书、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研究所所长和陈嘉庚研究室主任等职。曾主讲《泰国史》,《中南关系史》,《东南亚史》等课程。曾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民盟第一届中央参议员、第五届中央委员等职。他对南洋侨领陈嘉庚有研究,曾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在香港访问过陈老,并收集有关他的生平资料,著有《陈嘉庚传》(合著)和《陈嘉庚年谱》(合编)及撰写多篇有关陈老创办厦门大学的论文《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树人早作百年计——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等。
陈教授专治台湾史、南洋华侨史、泰国史和中外关系史。著述甚富,主要编著有:《滇边散记》,《台湾地方史》,《台湾人民历史》,《郑成功历史研究》,《先王实录校注》,《南洋华侨史》,《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和《华侨华人问题论文集》等。
著作:书名 出版者 索书号 馆藏地点 滇边散记/陈碧笙著 重庆:商务印书馆,1941 - - 先王实录校注/杨英,陈碧笙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DS753.6 Yy zcs 台湾地方史/陈碧笙著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DS799.5 Cbs.T zcs 陈嘉庚传/陈碧笙,杨国桢著 香港:三联书店,1982 DS599.51 Cjg.Cbs zsea 陈嘉庚年谱/陈碧笙,陈毅明编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DS599.51 Cjgn.C zsea 南洋华侨史/陈碧笙主编 南昌:江西人民,1989 - - 世界华侨华人简史/陈碧笙著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DS732 Cbs.S zsea 郑成功历史研究 北京:九洲出版社,2000 - -
源自: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海外学人研究》 http://www.lib.nus.edu.sg/chz/chineseoverseas/oc_cbs.htm
附二、陈碧笙(1908.5~1998.8)
福州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研究员。1932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32年至1933年任上海暨南大学经济系教授。1956年调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教授。曾任历史系、台湾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兼任陈嘉庚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对民族史、华侨史、台湾地方史研究有突出贡献,著述上万字,主要有《台湾地方史》等。
源自:厦门图书馆。